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四)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当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五)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当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2、提示质疑: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六)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1、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2、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七)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八)重点研读。
1、过渡: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3、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
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关键是看你的悟性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①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他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③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渗透这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有: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此处作者用了一个类比,在严重关头,民族领袖往往决定这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家庭中也是这样。我作为家庭的主脑,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这是一种责任,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4、三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教学内容
《散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善于从生活实事中去感悟人生哲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不善于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去观照实际生活。
七年级的学生又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了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设计思想
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的教学教师大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交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以小见大,以事寓理的记叙方法。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浓浓的亲情,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间大约1分钟)
母慈子孝一直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的家庭模式,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这一节课,我们的心灵将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作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
旅行中,我们将领略到那景物描写的诗意之美,对称朴实的语言之美,尊老爱幼的人性之美。
二、揭题
(时间大约3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一家人到郊外散步的图片,一位父亲背着她母亲,他妻子背着儿子走在一条风景优美的田园小路上。(电脑播放背景音乐:《江南》)(营造了一个音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师: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父亲背着她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生:一家四口子在散步。感受到他们很温馨。
生:我觉得图上景色如画,田园小路风光美丽……他们在这个地方走,真的太妙了。
三、感知课文
(时间大约5分钟)
师:是啊,生活处处见真情,生活处处有亲情。下面我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领略课文中那浓浓的亲情。
(点击电脑显示)
1、自主朗读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划一划。
2、你在阅读中发现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读,这有助于学生感知文章语言的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读完后让学生质疑)
师:读了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生:“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话不知怎么理解。
生:奶奶开始想走大路,为什么又同意走小路呢?
生:结尾的地方为什么说,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帮助回答问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课文
(时间大约19分钟)
1、人性美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问题,那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人间的颂歌——
师点击电脑显示: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性格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理解出他的性格特点?
(生积极举手回答)
生:课文写了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生:我从“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句话看出我很孝敬父母亲。
生:我从“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里知道我虽然很爱儿子,但更加尊敬母亲。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知道我既尊老又爱幼。
生:我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看出母亲听儿子的话。
生:我从“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了解到母亲很爱孙子。
生:我从“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里知道妻子很贤良。
生:我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里知道独生子很聪明。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准确,可以看出同学们非常认真读、思考。
师点击电脑显示:
散步: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师点击电脑显示:
2、散步中出现什么“分歧”?我是怎样作决定的?最后“分歧”是怎样解决?
生:儿子要走小路,母亲要走大路。
生:我决定听母亲的话走大路。
生:最后母亲听儿子的话走小路,因为小路有美丽的景色。
师: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与你的长辈发生过“分歧”的事?你是怎样解决?
生:有一次我和父母爬西樵山,我想爬一条崎岖的山路,而父母坚持走大路,怕危险。我看到父母那么紧张我,为我着想,就顺从了他们的意见。
师:好,你知道了要尊重父母。
师点击电脑显示:假如我委屈了我的母亲,听从我的儿子走小路,那将会是什么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我们”四口子的对话?看哪一组说的最精彩。(可用比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第一组:
生(我):我们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妻子):奶奶身体不好,走小路容易摔倒。儿子乖,我们走大路。
生(儿子):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
生(母亲):哎,我年纪都这么大了,走什么都无所谓。小路就小路吧。
第二组:
生(我):既然小路有意思,那就走小路吧!
生(儿子):好啊,好啊!
生(母亲):好吧,走小路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另有一番情趣。
生(妻子):那走的时候注意点,毕竟小路崎岖。
第三组
生(父亲):那就委屈母亲,走小路吧。
生(儿子)(兴奋拍手):好啊,好啊,我喜欢走小路,yeah。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算了,孙子喜欢小路就小路吧,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散步就行了。
生(父亲):好,走吧。
第四组
生(母亲)(驼着背,一手挥向大路):走大路,大路平顺。
生(儿子)(跺脚,蹶着嘴):不行,不行,我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父亲):母亲,让孙子吧,小路风光很美,绿树红花,鸟语花香。
生(妻子):母亲年纪大了,走小路会不方便,儿子你就迁就一下奶奶吧。
生(母亲):孙子喜欢,让他开心一下,走小路也挺有意思的,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我。
生(儿子):好吧!
师:你们觉得哪一组最精彩呢?你为什么觉得他好,其他的哪儿不好呢?
生:我觉得他们每一组都很好。不过我喜欢第四组,因为他们说的时候加上表演很生动,逼真。
生:我觉得第三组精彩,特别是奶奶说得好。第一组简单些。(师相机作简要点评)
……
设计意图
:学生自读自悟,自编自演。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 、诗意美
师点击电脑显示:文中出现了很多优美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和饱含哲理的句子,以小组为单位,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小组研究,师巡视)
生:我喜欢这一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它描写了初春的田野,“新绿”,“嫩芽”,“冬水”写出春的气息。
生:我喜欢“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写母亲所望到的景物,虽然写得不多,但写出一幅田园风光……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从这里我知道儿子说有意思的原因,而且我觉得小路确实有意思,比大路好多了。
生: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写出一家人多么和睦温馨。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
师:读得多仔细啊,理解多透彻啊。能不能将你的理解,通过读读出来呢?
(生读)(师点击电脑显示优美句子及图片,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美好。)
师:饱含哲理的句子,谁能找出来?
生:我从“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背上老的,就像是背负着老一代,背上小的,就像是背负着下一代。可见中年人责任多重大。
生:对,我同间这一说法,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师:老师也非常赞同说一说法。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读理解这篇课文描绘的图画美,对称、朴实的语言美。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研讨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进而对文章中字里行间折射出的真情有较深的理解体会。这里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新思路。
五、拓展问题
(时间大约12分钟)
师点击电脑显示: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得到什么启示?
生: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散步的平凡生活小事,反映探讨家庭和美的大原则。
生:一家人应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互敬互助。
生:如果每个家都像这家人一样,社会多和谐啊。
(点击电脑显示)
启示:和和美美、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
设计意图:这处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点击电脑显示: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感人的小事,下面我们来重温身边的亲情故事。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相信你们会说得很好。
生:有一个星期天返校时我忘了带笛子,可没想到爸爸在晚修时竟亲自拿来给我。
生:有几次晚上爸爸来看我,有时拿被,有时拿衣服。开始我觉得很丑,很没面子。但现在,我觉得很幸福,那是因为我知道爸爸很疼爱我。
生:我奶奶老了,身体又不好行动不便,但我妈妈每天都给她喂饭,搓搓背。
师:你们的父母、长辈对你们真是太好了。确定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感人的事。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独特感受,加深理解,教育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让学生懂得要尊老爱幼,热爱尊敬父母。
六、一曲人间颂歌
(时间大约3分钟)
父爱、母爱实在是太伟大了,让我们一起高歌一曲《懂你》来祝福我们的父母,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点击电脑播放歌曲《懂你》
设计意图:
通过唱歌,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
七、活动体验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如倒杯水,装碗饭,夹夹菜,洗洗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读书走向实践。
教学目标: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浓浓的亲情。
2、探究、品味,了解文章多样的美。
3、增强感恩意识,珍爱亲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探究、品味文章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
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情境熏陶法;听、说、读、写训练法;自主、合作探究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为妈妈洗脚”广告片)
疲惫的妈妈仍不辞辛苦地为母亲洗脚,稚气的儿子也端来了一盆水,泼泼洒洒蹒跚走来,一声“妈妈洗脚”感动了多少敏感的心。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二、正音、释词
嫩芽(nèn)熬(áo)
霎时(shà)分歧(qí)
拆散(chāi)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明确:“和美”。
四、朗读、探究
1、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一:“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3)、问题探究二:第4段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景物: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感悟:蓬勃的生机,珍爱生命。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B、“我”是怎么解决的?
C、结果又是如何?
D、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齐声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明确:“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五、美点寻踪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导入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请同学们以“我认为……很美,例如……写出了(表现了、抒发了等)……”的句式来说一说。(可以从词、句、景、情、写作手法等方面来谈)
明确:人性美、意境美、语言美等。
六、课文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兴的旅行。
七、抒写亲情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
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表达你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感念之情。
1、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几人朗读自己所写的温馨短语。
八、布置作业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节日来临时,别忘了给亲人送上温馨的祝福。
最后,在低音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声中和教师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这句话中结束教学。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大学在校生的奖学金申请书
大学国家助学金申请书通用十五篇)
城镇贫困申请书十四篇)
本科毕业生学位申请书
小班语言教案欢迎携物(附反思)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理和复习教案
课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班降教育爱干净讲卫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独果教案
乌龟滚下坡的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案
咕咚优秀教案
植树节教案(精选五篇)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剪面条含反思
雨中的蘑菇教案
幼儿园关于谷雨节气的社会教案
幼儿园中班武术教案
幼儿园清明节手工教案
美丽的小盆栽美工活动优秀教案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医院含反思
小学四年级琥珀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