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教案范文

阿林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 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

  2、难点: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前一节课 我们讲过,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 出 一个反例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将探究怎样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二、探究新知

  (一)公理教师讲解: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 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公理。

  (二)定理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

  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

  当n=1时,(n2—5n+5)2=1;

  当n=2时,(n2—5n+5)2=1;

  当n=3时,(n2—5n +5)2=1。

  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

  实际上我们的猜 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 ,(n2—5n+5)2=25。

  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 b时,a2>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答案:不正确,因为3>—5,但32<(—5)2]

  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 这些方法得到 的结论有 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 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 是假命题。

  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 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 样的真命题叫 做定理。

  (三)例题与证明

  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 80”这 条定 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 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教师讲解:此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它也作为定理。

  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三、随堂练习

  课本P66练习第1、2题

  四、课时总结

  1、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为 真命 题的命题叫做公理。

  2、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五、布置作业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