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化学教案设计

阿林老师

第四章化学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和配平简单化学方程式。

  2、培养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3、追求实事是的科学态度。

  内容简析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写书和配平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因此,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是本节学习的重点,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学习时,注意按照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质和量的涵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注意各种符号的意义和书写步骤。

  重点:

  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命题趋势

  1.考查正确书写初中课本中常见的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一.

  2.能够根据提供的条件,结合有关知识.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核心知识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书写步骤:

  1.左写反应物化学式,右写生成物化学式;

  2.配平;

  3.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

  四、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

  2.观察法;

  3.奇数配偶数;

  4.待定系数法.

  五、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六、读法:

  例如S+O2SO232∶32∶64从质变读法: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从量变读法: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七、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错误:

  1.定错物质的化学式.

  2.随意臆造生成物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写错或漏写反应必需的条件.

  5.漏标了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生成物(↓).

  典型例题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H2+O

  B.CuO+H2Cu+H2O

  C.4Fe+3O22Fe2O3

  D.2KClO32KCl+3O2↑

  E.CH4+2O2CO2↑+2H2O

  分析

  (A)氧气的化学式书写出错,应写为O2,反应物水为液体,故生成物中出现气体均要标"↑",还须配平.放正确应为:2H2O2H2↑+O2↑;

  (B)漏写反应条件,改为H2+CuOCu+H2O;

  (C)不符合客观事实,Fe+O2中燃烧应生成Fe3O4,而不是Fe2O3。另外方程式没配平,改为3Fe+2O2Fe3O4;

  (D)是正确的;

  (E)反应物有气体,故生成物气体CO2不应标上"↑"符号。解答选(D)

  例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KClO3KCl+O2↑

  (2)C2H2+O2CO2+H2O

  (3)Fe2O3+COFe+CO2

  分析

  (1)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观察:方程式两边原子个数不相等的一种元素氧元素;求它的最小公倍数3×2=6;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系数=2=3KClO3KCl+O2↑再配平其它系数2KClO32KCl+3O2↑

  (2)用奇数配偶数法配平观察:找出在方程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元素--O;找出氧原子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配成偶数.C2H2+O2CO2+H2O配平其它系数2C2H2+5O24CO2+2H2O或用待定系数法:C2H2+xO22CO2+H2O氧原子左、右个数相等,即有x·2=2×2+1∴x=代入,再将系数扩大2倍即可。

  (3)用观察法配平:方程式左边CO前系数与右边CO2前系数一定是相同的,找出方程式中比较复杂的化学式Fe2O3,令系数为1,再确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Fe2O3+3CO2Fe+3CO2例3求出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混合加执制备O2,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2KClO32KCl+3O2↑2(39+35.5+16×3)∶2(39+35.5)∶3×(16×2)2×122.5∶2×74.5∶3×32245∶149∶96

  例4写出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铜使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三个步骤。

  第①步: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Cu2(OH)2CO3----CuO+H2O+CO2

  第②步:用观察法将其配平.在CuO前配系教"2"

  第③步: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加热"△"和生成物的状态符号。

  由于生成物CuO和反应物Cu2(OH)2CO3都是固体.所以CuO右边不要注"↓"号;生成物中CO2是气体,而且反应物中无气体参加.所以CO2右边要注"↑"号。解答Cu2(OH)2CO32CuO+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