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反思

刘莉莉老师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反思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反思1

  班主任工作千丝万缕、繁琐罗嗦。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确给我带来许多需要总结与反思的地方,在此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反思总结成以下几点:

  一、常抓常规管理,初步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从早晨上学到放学,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期初,我就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负责人。如:红领巾校徽佩带检查员、两操检查员、班级卫生检查员、纪律检查员等。同时,我利用班队、晨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

  二、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动性。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要圆满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必须领导学生,信任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为了挑选出来的班干部成熟起来,我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带好和管理好班集体,让他们真正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1、树立威信,热情帮助。

  班干部威信高低是一个班级各方面好坏的量度,在同学心中有较高的威信,除了班干部的自身努力外,还需要班主任的热情帮助。要求其他同学才会乐意接受和改正。

  2、对班干部要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去发挥他们的才能,当班干部在某个方面出现错误或遇到困难时,我就为他排忧解难。慢慢地班干部们工作主动,也敢于指出班中的不良作风,使我能更彻底地了解班级的情况,更好更顺利地开展工作。

  3、召开会议。

  定期内召开班干会议,让他们说出班中存在的问题,商量、讨论解决的方法,许多同学都能大胆地提议,而我对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指出他们的缺点,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

  三、做一个以德服人、“人和”的班主任。

  首先我希望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因此在平日的教育中我非常注重德育的渗透,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德育教育,我要让学生知道在他成才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公正”也是学生所看重的一项教师品质,因此对于所有的学生我都会一视同仁,当学生有进步时,我会及时做出表扬,而当学生犯错时,我也会做出合理的批评与教育。不会因为他成绩好而心存袒护,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抱有偏见。

  其次,成为一名“人和”的班主任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当然“人和”的班主任也应该是有威信的,而威信并非凭空产生,是要靠自己树立的,以身作则,言教不如身教,良好的身教是树立威信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人和”的班主任又应该是具有亲和力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情感的,如果威信能使学生对教师敬重,那亲和则使学生对教师不会敬而远之,情感像一根纽带,把教师与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的工作中,用“爱”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当孩子表现好时,教师看似不经意地摸摸其脑袋或拍拍其肩膀、后背等,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鼓动。在和学生交流时我会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速,让学生感受到我对他的重视与尊重。

  四、加强家校联系。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只能通过家长来获悉,同样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应及时反馈给家长,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本学期主动与家长们保持联系,将一些孩子的表现通知家长,共同商量对策,或是平时放学时与多位家长进行交流。

  以上就是我个人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点得失体会。当然,我做得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其中。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反思2

  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他不仅仅是国家和学校培养人的执行者,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共性、发展学生个性的承担者。通过对集体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个体的发展,在发展学生个体的同时,促进集体的发展。班主任的工作不只局限于学生现在的发展,更要考虑到培养学生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际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普遍现象的问题:

  [问题一]: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换来的仍旧是少数学生的我行我素。

  [现象]:我制定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文明公约,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少数学生却经常“碰线”。

  [原因和对策]:民主平等是引导、教育工作的前提我国的师生关系首先就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我更倾向于“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用自己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去要求学生,而我们和学生的认识是不平等的,即使我们付出了再多的爱,在学生中产生不了共鸣,也不一定会得到我们要求的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没有去审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特征,没有去认识他们对是非的评判标准,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一种“换位思考”的观念。记得我刚开始工作时,对一位久教育不改的学生说:“你怎么就不理解老师对你的希望呢”。这位学生后来在其他的学生中说:“王老师小时侯就有这么懂事吗?”是啊,我们不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唯一因素,不是掌握人发展的`权威。但我们往往用我们的经历和阅历当作法则,当作培育人的指导思想。在小学生还没有具有一定自控能力和成熟认识能力的时候,我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就很难在学生身上取得“遍地开花”的效果。

  [问题二]:对学生行为进行了指导,但在实际行为中,学生往往出现很大的偏差。

  [现象]:教室里的纸屑没有人主动的拾;课桌摆放乱七八糟等等。

  [原因和对策]: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有利和实际的引导、教育我们知道:学生行为的养成更多是受环境的影响,不是班主任凭着希望就能做到的。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经常与一些学生所听、所见形成的价值观,甚至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无声的教育。如果我们主动地拾纸、主动地去排排课桌椅……,所谓“润物细无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改变了学生一些固有的价值观。这时,我们的教育就有说服力,才能够收到真正的效果。

  [问题三]:对个别学生的“和风细雨”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

  [现象]: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时,学生无动于衷,相反的换来了学生的无理辩驳乃至“白眼”。

  [原因和对策]:爱要爱得明明白白小学生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对教师的爱通常不能够充分理解,倒是认为“言高有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应该对学生进行体罚,要给予无私的爱。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是无限度的爱,如果这样,我们就混淆了“关爱”与“纵容”的区别。我们对大多数的学生和普遍情况,要“和风细雨”,但对个别学生、个别情况,应该义正词严。当然,这种“义正词严”并不是一种强迫性的教育,但也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有一位学生经常把废纸乱扔,多次说服,收不到效果。于是我就召开班会,针对这位同学个人制定了“惩罚”措施,即义务劳动,并亲自监督。经过大半学期的强化,这条规定已成“功成身退”。

  [问题四]: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现象与问题的敏感性和在学生中的号召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

  [现象]:开学伊始,班委会工作井井有条,班级管理比较到位。时间一长后,班主任便多要“费心费力”了。

  [原因和对策]:都是无竞争惹的祸开学伊始,由于班委会是刚选出来的,班委成员比较有“雄心壮志”,有较强的责任感,所以管理比较严格、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敏感性降低了,出现了“管理惰性”,甚至班委成员本身出现了“同流合污”。这不是同化现象,而是一种典型的任务意识、职责概念的淡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入竞争,不定期的强化这种意识和概念,不断提醒班委成员认识自己的职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竞争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主人翁意识的强化,融合到班级积极性的提高。

  当然,我在实际工作中还遇到了一些其他问题,如班委会工作具体方法不多、学生之间出现小团体等等。但是我想:只要我用心去工作,在工作中切实把学生的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即使出现了问题,只要认真总结,就能够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的预防或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反思3

  学校教育教学工程中,班主任工作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一个班集体学生的思想、品行、知识能力培养的质量问题,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纪与社会影响的大事,它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工作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带好一个班集体,在此,我认为班主任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威”与“平等”。

  一个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没有权威是不行的,但“权威”过高也是不可取的,这里我所说的“权威”,是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是说老师能说话算数。但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起老师的“权威”呢?我认为首要的是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当然这就要求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来感动学生的心灵。比如,学生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当班主任的首先要去询问,去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从中体味到老师慈母般的爱和温暖,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时,老师应该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去开导他们,去指导他们,使他们在和风细雨的温暖中逐渐茁壮成长。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信任也就更高了,“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就会对你言听计从,不仅学生的成绩会提高,无形中也就树起了老师的“权威”。老师切忌用简单粗暴的训斥或变相的体罚,这样很可能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创伤或者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师生感情僵化,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地远离老师,疏其师,就会离其道,不仅学生学不好,老师的“权威”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谓“平等”是指学生与老师的人生地位。这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一致,但平等不等于庸俗,老师在学生中既是学生的领导,又是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同学习、同劳动、同玩耍。老师要展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要使学生既亲近老师,又尊重老师;既感随便,又感谨慎,这样师生情感交融,就会其乐无穷。

  二、身教与言教

  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诚然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用自己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比说教更显行之有效,身教的内容多了,它包括老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所以当班主任的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言谈举止都要文明,清正廉洁,不卑不亢,仪表端庄。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的言行直接感染于学生,往往学生的举止言谈和个性就近似于老师,一个好胜的老师,他的学生往往也个性强,这就表明老师的身教十分重要。

  当然了言教也不可忽视,并不是说有了身教就可以无言教,身教与言教是相对而言的,言教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不可缺少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身教比言教更有说服力,更有鲜明性和形象性。

  三、关爱与班风

  一个班的班风好坏与班主任老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班至少几十人,各有各的个性和性格。当然就难免出现一些不理想,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一旦出现了这些现象挡板主人的要沉着,冷静地去分析,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爱”去化解矛盾,去缓解他们的创伤,去感化他们的心灵,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当班上有学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及时用关心爱护的态度给他们讲谅解和宽厚待人的做人道里,讲人生征途中有益的重要,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当某学生受到委屈,班主任要与之交谈,了解疾苦,根据具体情况去宽慰,去沟通他们的感情,去架起人生的桥梁,去扬起征途的风帆;当某同学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时,班主任要尊重学生,不要歧视或者施加压力,要鼓励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要细致入微的关心,孜孜不倦的教诲,和风细雨的诱导。这样加深师生的感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习成绩。除此之外,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一旦出现,班主任要及时抓住闪光点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一个同学他是我们班的一个后进生,平时作业马马虎虎。有一次,我忽然发现他的语文作业字迹工整,板书整洁,当时我就吃了一惊,此时,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表扬了他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认真,并把他的作业举起来让同学们看,有的同学说,可能不是他做的。有的同学说,他做的真好,一声声夸奖映入他的耳朵,顿时他的脸上露出自信而又羞涩的笑意。从此,他的作业十分认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由此看来,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书育人效果。

  四、活动与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扬起航行的风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催化剂,一个学生一旦对某种活动或者事物产生了“兴趣”,他就自然会对该活动去追求,去拼搏。反之,则肆无忌惮置之不理。班主任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我之见,兴趣来源于活动,比如学生写作文时,总是觉得没什么可写,无从下笔,即使老师给了题目和材料,但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写,写来也不过三言两语罢了。这就说明学生对事物的过程想象不出来。如果事先开展了活动,学生对活动的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写起作文来也就胸有成竹,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活动记忆犹新,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活动和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写出的文章既叙述清楚又内容充实具体。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安排学生开展一些有目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与发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整体提高。由此看来,知识来源于勤奋、勤奋来源于兴趣而兴趣来源于教学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