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玉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张东东老师

  广玉兰教学反思1

  在回顾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后,我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两个环节:

  一是欣赏广玉兰的四种形态,背诵第3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是“总——分——总”的结构。

  以往不少老师喜欢问学生:“你最喜欢广玉兰花的哪一种形态?”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突然意识到,陈荒煤先生应该是对这四种形态都喜欢。我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接着引导:那么作家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呢?

  师生带着这样的目的,一起品读课文。对“刚刚绽放”的广玉兰,学生体会到“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中的“蜜蜂”恐怕就是作者,这正与我课前细读课文时的感受不谋而合。我又引学生回忆《草原》一文,学生心领神会:“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也静立不动……”我说,作家正是把自己的感情扩展到了“蜜蜂”上。在欣赏盛开着的玉兰花时,也一点儿小问题,这是成人与儿童不同之处,我们都习惯地认为,大家都喜欢婴儿,特别喜欢看到婴儿纯真的笑容。但是,不少同学却不这样认为,平时从日记里也可以看得出,他们对婴儿有些讨厌,因为婴儿老是哭,而且难侍候。我这样引导,我们平常的笑会有不同的意思,而婴儿的笑却是没有任何目的,流露出来的全是快乐,看到他们的笑,有哪个人会不被感染呢?品读已经凋谢的广玉兰,学生圈画出了“依然挺立”,我再引导他们体会“孕育”一词,作者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词呢?先结合上文来思考,再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当你的妈妈挺着大肚子,其中就孕育着一个小生命,你会有怎样的感觉?经过交流,学生明白了,作者用这个词,是为了表达对广玉兰的敬意。然后,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联系上文、联系社会生活理解“数世同堂”和“生生不息”这两个词。

  最后,我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来背诵课文,不少同学在课前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第3自然段背出来了。

  二是仿写这篇课文。

  课前,我自己仿照课文写好了《阳台上的月季》一文,布置学生们写好了自己观察过的一种花。

  课上,我先读了自己写的“下水文”,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我的指点,运用学到的方法来修改自己的仿写草稿。之后,再让学生来读一读,孩子们有写桃花的,有写荷花的,有写桂花的,有写油菜花的。写荷花和桂花只能靠回忆。而桃花和油菜花开得正盛,不少同学真的是在仿写。这样也好,至少他们在有意识地逐渐地把文中的词句和写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广玉兰教学反思2

  《广玉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广玉兰花开时的各种形态。读来如观其形,如见其色,如闻其香。

  教学时,我在学生了解了这一段的大意后,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细细品悟。说说你最喜欢的那种形态.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展示着学生的个性感悟。有的说:“喜欢含羞待放的广玉兰花,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从中。”有的说:“刚刚绽放的广玉兰花最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连小蜜蜂都吸引来了。

  此时的我也仿佛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也闻到了广玉兰的清香。”我顺势向“纵深”行进,追问:小蜜蜂们,你钻进花丛又看到了什么呢?进而理解“两寸长的圆茎。”有的说:“我觉得凋谢了的广玉兰花最美丽,它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种生命之美。

  它不由自主地使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多么精彩的发言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广玉兰花形态的理由,这不仅帮助学生内化了文中的语言,接下来的诵读传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广玉兰教学反思3

  《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陈荒煤用了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广玉兰花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文章的第六自然段这样写道:“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表达出作者由衷的喜爱与赞美。这个句子是文章的中心句,让学生学会抓中心句学习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阅读方法,我便以此为突破口设计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1、教学过程比较流畅,驾驭的比较轻松。整个教学流程基本上按预设完成了,虽出现了几次意料之外,还是很轻松的解决了。

  2、朗读比较充分。在这一节课上,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朗读,真正体会到了文字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3、联系实际理解词语。像“质感”这类抽象的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就造成了阅读障碍。在帮助学生理解“质感”时,引导学生摸桌面、衣服、自己的脸这些触手可及的东西,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粗糙、光滑、柔软、有弹性等就是物体的质感。

  学生理解“数世同堂”这个词语本意并不是难事,但这个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习:如果说含羞待放的花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娃娃;那刚刚绽放的花是( );盛开着的花是( );凋谢的花是(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在这里是指这些各种形态的花在同一株树中共同存在。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如果脱离了生活去学习语文,语文课肯定是枯燥乏味、黯淡苍白的。只有建起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桥梁和纽带,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光彩。这样将抽象的词语化为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以促进理解、加深印象,学生的阅读质量才能提升。

  4、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教学花的各种形态时,让学生们选择最让他着迷的形态进行品读欣赏,课堂上,学生们有较高的阅读兴趣,生成了许多精彩的个性化阅读体会,在不同学生的情感世界里,这些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着的、已经凋谢的广玉兰花,各有其令人着迷的一面,学生正在逐渐学会与文本对话。

  5、巧妙渗透写作手法。如果单纯讲解写作方法,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学生品读文章时,渗透构段、修辞手法。例如:“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写小蜜蜂的迫不及待,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花的幽香惹人爱,这就是“侧面描写”。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写广玉兰花开放时的各种形态。这一段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首尾呼应。这样的设计是在告诉、——好文章离不开这些精巧的写作手法。

  每一次公开课后都会留有遗憾,这次也不例外。

  1、教学节奏把握的不好,在小组学习时有些耽误时间,导致后面的内容有些仓促,没有进行“达标检测”。

  2、课件的设计还需要更精致。多媒体恰当地使用会让课堂锦上添花,可用不恰当会让课堂黯然失色。在这节课上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一个是“盛开着的”广玉兰的形态链接错误,给学生呈现错误的内容。一个是“达标检测”找不到了,我下来后仔细查找了原因,还是链接错误,我原以为自己设计的万无一失,谁知却出现了这样不该犯的错误。

  广玉兰教学反思4

  今天学习《广玉兰》这篇课文,感觉课前预读课文是基础,决定把词语的理解放到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分节了解广玉兰的特点,认识到作者陈荒煤先生把文章处理得干净利落。

  我把这节课的第二个任务确定为:读第1、2、4、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广玉兰迷人的魅力。

  读第1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扣住“幽香”一词,比较“幽香”与“清香”、“浓香”,感受幽香;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品味“荡漾”一词,思考:能不能把“荡漾”这个词换成“飘”呢?大家感觉,“飘”是随风而来,“荡漾”则是像水纹一样一波一波地散发出来。

  读第2自然段,学生先读一读课文,琢磨琢磨:陈先生把广玉兰花的色彩和质感写清楚了吗?学生感觉:没有。我说:那这儿用了怎样的写法呢?是矛盾的。这样的写法在哪儿出现过呢?老舍先生写过一篇文章《猫》,当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 ,说它 吧,它又 ;说它 吧,它又 。结合猫的生活习性,大家进行了补充。我说,老舍先生这样写他们家的猫,其实就表达了他对猫的无比喜爱之情。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头读,程莹莹感悟出:这广玉兰的美是无与伦比的。叶康说,陈荒煤先生觉得广玉兰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李欣越说,陈先生感觉广玉兰美到了极致,他给大家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说,对呀,这样的写法妙就妙在这里,以后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读第4自然段,我抓住中心词,让学生们读课文,体会其中的这一番情趣。我这样对孩子们说,要体会“情趣”,还是要联系上下文。只有进入到这样的情境中,想象到如此这般的景象,深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才能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你比如说,最后一句,我们可以联想怎样的景象,来感受这样的情趣?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诵起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原来情趣还在“红花还要绿叶配”中!读第5自然段,主要学习其中把其它树与广玉兰进行对比的写法。

  心“沉下去”,情“显出来”,非常高明的点拨引导!

  广玉兰教学反思5

  《广玉兰》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六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香幽、色美、形秀,以及叶片渗透出来的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此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尤其对广玉兰花、叶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为了让六年级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知晓“广玉兰开花香飘溢”,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层次朗读,以读促悟朗读一向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种朗读方式,有浏览,默读,自由朗读,配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等。除了朗读形式多样,我还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去读,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发现美、表达美。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让学生充盈的心泉在画面下诗意荡漾,逐步深入而有效地训练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二、抓重点词,品读语言在指导学生品味作者精致、生动的语言上,我主要采取了抓重点词的方式,通过多种方法来品读关键词语。

  我觉得这些词语还是抓得挺准的,学生在句中读好这些词,那对句段的理解是不成问题了。如在学生对“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玉琢冰雕”“迫不及待”“终年不败”“生气和活泼”等词语的理解上运用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图片展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教师在对学生恰到好处的评价和引导中,使得学生对广玉兰花和叶的理解就加深了,朗读便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深情并茂的境界,真正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景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会在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基于此,本课我选用广玉兰花开的四种形态的图片,以及雪中的广玉兰树,让学生充分感悟文字内涵的同时进行欣赏,加深印象,拓展其想象空间。另外,再配上了柔美的音乐,让学生仿佛在广玉兰的丛林中悠然信步,又仿佛能闻到那幽幽的香气,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走进文本的心灵深处。再如: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花瓣以后再配乐进行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图画、音乐、文章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感知体系,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官去充分接触幽香、纯洁和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此时,学生沉醉在广玉兰的高雅洁净之中,他们这种特殊的感受是无法用其他教学方法带来的。作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欣赏这一切,传递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明白,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指导背诵,注重练笔背诵是内化文章的精彩内容的有效方式。

  但许多学生对于背诵课文总感到头痛,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作者运用语言的规律。而本课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让学生明白这一小节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描写,重点内容花开的四种形态。学生在练习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形态的基础上根据提示试背,难点就突破了,学生当堂背出了就不在少数了。课堂最后,让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练笔,来赞一赞这广玉兰,再一次深入理解了文本的语言和内涵,同时也是学生从理解到运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