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黄飞老师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敬业乐业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出示多媒体课件

  1、复习课文中的几个问题:有业、敬业、爱业。

  教师投影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加以阐释

  2、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在有业、敬业、爱业的基础上,同学们理解回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采取合作回忆法,相互讨论,由学生说答案,教师最后加以明确三者的地位: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3、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议论文的几个要素,并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全班齐读中心论点)

  二:进入新课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什么是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要学生回答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投影如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敬业?2、为什么要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教师找小组代表起来回答分享答案。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参与小组合作,可以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1、什么是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2、为什么要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例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

  (教法分析:朗读时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式,离开朗读,语文教学便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价值,在朗读中引出新课内容,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可以在文章中找的,师先投影问题,让学生朗读过程中有目标,同时也能把握朗读时的重点。)

  2、课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的第一等人。”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像作者所说的天地间第一等人?

  师: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敬畏的人们,如:岳飞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敬畏学习;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值得我们学习,抗日战争中的战士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敬畏,航天英雄……身边的英雄可谓是不胜枚举,你们觉得他们是我们课文中的第一等人吗?

  生:是

  师:那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能堪称天地间的第一等人。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起找一找身边的第一等人。

  生讨论

  教师巡视并指导提示:可适当提示学生从同学、朋友、家人、老师以及电视节目里出现的人物。

  假设生答案:班上的同学,明星、医生、环卫工人、教师、父母等

  教师投影:各个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照片:教师、医生、邮递员、环卫工人、学生、战士等等

  (教法分析:1、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通过相互讨论,提高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获取知识,3、PPT展示图片给以更为直观的展示,知道了天地间第一等人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并引导他们学习“第一等人”的敬业精神)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八自然段,用笔勾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1)分享句子,阐明喜欢的理由。

  (2)全班齐读句子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火眼精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八自然段在朗读的过程中勾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且分享给你小组内的成员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

  生读课文(独自朗读读、合作读、默读、略读……)

  读完课文后就讨论

  全班合作交流。

  教师点评

  (教法分析:每个学生朗读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一个人读,有的喜欢合作的,这一环节这样设置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特点,通过自主学习,自己找问题,自己解答,在合作中学到知识,提升自己,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1)从劳苦中找快乐来。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师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找答案,教师提示寻找关键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提示:乐业的关键是什么?

  生:快乐

  师:怎样才能做到快乐?生活中你们不快乐的时候是怎样让自己快乐的?

  生纷纷讨论

  假设答案:记笔记、听歌、画画、打球、吃东西……

  师:要快乐就是说我们先要聪不快乐中走出来,和我们课文中的那句话相似?

  生:聪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师:要做到乐业还应该怎么做?

  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师明确: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1)从劳苦中找快乐来。(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师引导:课文中还讲到了怎样来培养趣味?请同学们略读课文找一找关键字

  生: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恼

  三、合作探究

  1、文章最后谈到“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讨论明确: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他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2、看来,我们已经领悟到梁启超先生演讲的真谛,并受他的感染,那我们究竟应怎样对待学习呢?

  合作讨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

  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我们对课文有了深层的理解,对人生与事多了一些思考,也希望同学们用文中所说的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五:作业设计

  体会演讲特色,以“乐学”为话题准备演讲稿。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3、结合生活体验品味哲理,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建立快乐学习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二、 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结合注解1了解梁启超。

  补充:(多媒体呈现)

  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饮冰室合集》:“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现在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多媒体显示问题)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明确:“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既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四、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多媒体呈现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读3、4自然段,正音。)

  梁先生引用了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化用自古语“百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谈谈这样化用的好处。

  准确的化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讲演者的`态度,极有感染力。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示例:(多媒体呈现)

  (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他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地谈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危害。)

  (2)当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到无比的郁闷与孤寂,即使他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五、拓展延伸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讨论可能会一晃而过,要求学生写出来,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听写词语: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饱食终日、言行相顾、心无旁骛、趋之若鹜、亵渎、发愤忘食、老之将至、强聒不舍。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请勾划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1)首先解释什么是敬?

  明确:“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接着论证“为什么该敬呢?”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感情的词语来说明职业是可敬的。

  明确:“神圣”。

  (3)作者还举了事例来证明“职业的神圣”。

  明确:“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觉得哪些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多媒体呈现)

  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梁启超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手舞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劳作做到了圆满,所以他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人。

  (5)接下来作者又讲到“如何敬”的问题,体现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6)《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请讲述这个故事。

  (7)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过……同一价值。”

  (8)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示例:(多媒体呈现)

  ①我认为这几件事并非有同样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木匠做好的桌子只能使极少数人受益,当它消失之后,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一个共和国的存在与否却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价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价值是不能有职业的高低来衡量的,同样是为社会作贡献,虽然功劳不一样,但价值是等同的。如果人们的职业有价值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洁工辛勤工作一辈子,他的价值就不如其他人吗?每一个敬业的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同一价值。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名家的观点也不一定全面,我们应该有怀疑精神,要敢于说“我认为”。不同的职业创造的价值也许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能用价值来判定职业的高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树是可敬的,小草同样装点着春天。)

  2、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

  (1)朗读课文,体会演讲的特点。(多媒体呈现演讲特点)

  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做工好苦呀!”

  ②注意结合现场气氛。“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结合前文,看看还有什么特点,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2)乐业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说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人应该“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四个方面可概括为:睹其变化乐、奋斗前行乐、竞争得胜乐、杜绝游思乐。(加点字多媒体呈现)

  (3)请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教师可以自己的教育快乐观证明职业是有趣味的:“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语文给了我一片宁静的天空,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一袭自然的情感。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

  三、拓展延伸

  请结同学们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板书设计】

  (总)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是生活的不二法门

  “有业”的重要性(敬业乐业的前提)

  什么是“敬”

  论述“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分)论证中心论点

  怎样做到敬业

  列举反面现象,进行批驳

  论述“乐业”

  为什么要乐业

  (总)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趣味(人类合理的生活)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 梁启超 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头先交代题目的,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四、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五、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多媒体显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

  【多媒体显示】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三、一读课文,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

  ①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guō ”不能念成“kuō”“鹜”不能写成“骛”。

  ② 亵渎()(): 轻慢、不敬。

  ③ 征引:引用

  ④ 骈()进:一同前进。“pían”不能念成“ bían”

  ⑤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⑥ 断章取义: 断,截取;章,篇章。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⑦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⑧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⑨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嗦。不舍,不停。

  ⑩ 安其居,乐其业:

  ⒒ 佝偻 ( )( ):鸡胸驼背。“gāulàu”不能念成“ júlǘ”

  12、承蜩( ):捕蝉

  四、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多媒体显示】

  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③主一无适便是敬。——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④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

  ⑤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

  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⑦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做人要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五、三读课文,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多媒体显示】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六、学生讨论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复习提问: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其议论文的结构。

  【多媒体显示】

  明确: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提示:引论——本论——结论)

  明确: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有业 :做人之本;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乐业:生活的最高境界)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七、重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前提。(2—5自然段)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论证“敬业”时,(6—7自然段)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说明“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以“为什么该敬呢”和“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得圆满呢”设问,分别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和“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的道理。

  【多媒体显示】

  (1)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答案】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

  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2)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此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辩证地理解人生问题。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应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不必强求他们达到某种程度。

  【参考答案】: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3、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第八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

  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4、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

  5、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6、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7、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答案】

  1、乐业

  2、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4、引出话题

  5、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6抓住“乐业”进行想象,根据实况评改

  7、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

  八、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多媒体显示】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作者提出“业”的含义是不是局限于人们常说的“职业”?

  【多媒体显示】

  明确: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人们所理解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所以,“业”并不局限于正式谋生的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三)、作者在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明确:作者的这种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正如“不是为了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四)、作者在文中提到“合理生活”应如何理解?

  明确:综合全文的意思,作者的所谓“合理生活”是:首先要有业,不能“绝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鹜,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乐以忘忧”。

  (五)、选出自己影响最深的句段品味。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品味: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并且进行组合再造,开明宗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言简意赅、观点鲜明。

  2、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品味:引用孔子《论语·阳货》和《论语·卫灵公》里的话,由此延伸出孔子对“无业游民”的态度,再用“可见”自然得出自己的观点:“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强调“有业”之重要,为下文说“百行业为先”作好铺垫。

  3、他每日除上堂说法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多岁,日日如此。

  品味:“每日”与“日日”说明了百丈禅师从切实行动出发,坚持不断劳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与前文中“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印证。

  4、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

  品味:本句承上启下,“儒门”与上文“孔子”相照应,“佛门”与上文“百丈禅师”相呼应,“正当职业”与上文孔子话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百行业为先”的观点。“不断地劳作”与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万恶懒为首”的结论。

  5、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品味:用“蛀米虫”和“盗贼”的比喻,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无业之懒人”彻底讨伐的态度,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业”之必要。

  6、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品味:“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也就是说凡可以称做一件正当职业的,不管是当大总统,还是拉黄包车,就职业性质来说,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对大众都是有益的。所以说“其性质是可敬的”。

  7、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品味: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结论,后句是由结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回答上文设问:“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双重否定句更显立场鲜明。

  8、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品味:作者认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都又是社会性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同,“并没有高下”。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9、“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

  品味:从司空见惯的叹气声“做工好苦呀!”谈起,使文章更进一步贴近生活,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10、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品味:“但是我要问他”结合演讲的情境与听者交流,有一种面对面说话的语气,容易引发听者共鸣。一个反问“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是上文“做工苦”的假设推论,接着作者举了“我”劳作苦,别人不劳作“赌钱吃酒”也苦推翻了“不做工就不苦”的假设,说理充分。两个“难道”领起的反问句增强了辩驳的气势。

  11、我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

  品味:课文的总结句。作者之前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最后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简而言之,“合理的生活”首先应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含义深刻、简洁明了地总结了全文,回应了首段中的“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六)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最后多媒体出示: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5

  课文分析:

  《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征引、旁骛、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词语。

  2、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德育目标

  感受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

  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口语和演讲特色。

  2、研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同时对文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摄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诵读,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神奇教练米卢“态度决定一切”的论断,启迪的不仅是奋进中的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的是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价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多媒体显示“戊戌变法”和梁启超图片资料:

  2、演讲的基本知识

  提示:关于演讲的基本知识,本课目录中有收录。华语网(如不在本站看到本文,请你百度一下“华语网”)备有丰富的演讲资源。

  什么是演讲稿,有何特点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疏解字词,并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投影: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征引:引用。

  旁骛(wù):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xiè dú):轻慢,不敬。

  强聒(guō)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罗嗦。不舍,不停。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2、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淡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4、学生合作研讨:

  (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

  (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

  (3)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

  (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5、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体会演讲词文体特色。

  四、布置作业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而拿破仑有句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这两种人生观,你如何看待,倾向于哪一种?请从事例和道理两方面为你的看法搜求充足的证据。

  教学反思: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是教读课文的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经典语句、格言,体会演讲和口语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中,既要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应尽量和学习生活体验相结合,在研讨探究中,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开拓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