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写“德”这个生字。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美的意境,获得审美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学习《宿建德江》一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故事激趣。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清幽境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孟浩然一生好学,交际广泛,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张九龄等交往甚密。其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等,收录于《孟浩然集》中。
(2)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一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山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
(3)孟浩然求仕的传说。(可以用纸稿的形式发给学生阅读,也可以简洁地讲一讲)
孟浩然一生并未入朝做官,早年也一直在鹿门山隐居。他天性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但也并非没有“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相传有一次孟浩然去省中拜访王维,不料玄宗皇帝亲自到这里来视察了。本来,省中是办公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招待朋友呢?所以王维就让孟浩然暂时藏在床底下——因为工作人员有时要值夜,所以省中有床,这在唐朝是有记载的。等到皇帝来了以后,王维一想:我把他藏起来,万一有一天被皇帝知道了,这可是欺君之罪。于是他马上就向玄宗禀报说:“今天我有一个朋友孟浩然来这里了,他知道本不该来,不敢见您,所以藏在了床下。”玄宗说:“我也听说过孟浩然,这人的诗写得不错,叫他出来好了。”等孟浩然出来后,玄宗就让他念一首诗给自己听,孟浩然就念了一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北阙”是指北方的朝廷。因为他来到长安考试没有考上,所以很不得意。他说:从此以后我不要再上书求仕了,我要回南山隐居到我的草庐之中。我这个人真的是没有什么才干,所以虽然是圣明的君主也不用我。因为我体弱多病,老朋友们也跟我疏远不来往了。现在,我头上已经长了白发,催促着我一步步走向衰老了。春天已经来到,和暖的阳气逼走了旧年的寒冷。我心中有一种长久的怀思向往,这使我不能成眠。晚上辗转床榻间,就看到窗外月光下的松树的影子,只觉得一片空虚。这本来是他贫穷、衰老、不得志的一些牢骚话,结果皇帝听罢就说:“卿自不求仕,朕何尝弃卿!”——当初是你自己不出来做官,不参加科举考试,怎么说是我抛弃了你呢?所以玄宗很不高兴,而孟浩然也一直没能得到一个做官的机会,他的第二次长安求仕又失败了。
预设:《宿建德江》一诗中满含“客愁”,教师可不用详细讲解写作背景或作者生平,因本诗重在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但知其人方可明其情,对孟浩然特殊的生活经历可简要介绍,以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2.初读古诗,疏通诗句,明确节奏。
(1)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律。
过渡:同学们,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前两遍争取把字都念正确,后两遍争取把诗句读通念顺,可用铅笔试着断句。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教学生字、易读错字。
◆生字:德。“德”的笔顺较多,注意右下部“心”上有一横,不要漏写。
◆易读错字:泊。“泊”是一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bó和pō,通过读诗句可知这里指的是“停泊”,所以要读成“bó”。
(3)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分节奏,模仿读,读出停顿、节奏、韵律。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与交流:①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上问号。
②小组内讨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把疑难问题记下来。
③观察课文插图,你印象最深的景物是什么?它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2)欣赏图片,理解诗句。(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A.对照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教师相机板书:小舟、烟雾、沙洲、日暮、旷野、低树、江水、明月。)
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全面,基本上概括了诗歌中提到的所有景物。那么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我想大家应该和我的感觉差不多,是孤独、寂寞、冷清的。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生齐读)
B.理解“移舟泊烟渚”。
这一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移舟”,移船近岸的意思;“泊”,指停船夜宿。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一方面是点题,另一方面也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准备。)
C.理解“日暮客愁新”。
①这句诗中的“客”指谁?(诗人)
②这句诗中的关键字是哪个字?(愁)
③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思乡之愁,孤独之愁,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预设: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候,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过渡:孟浩然在另一首诗中写道:“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他虽然没那么执着于做官,但回顾自己的一生,除了诗文,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成绩。诗人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这么多年来游历四方,壮志未酬,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学生读诗句)
◆背景知识拓展:
行旅诗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典型的行旅诗,先要理解古人的行旅,我们才能读好这首诗。古人写行旅的诗文极多,同学们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这么大写特写行旅之苦呢?现代意义的旅游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可是古人的行旅与现代的旅行完全不是同一概念。古代的文人总是形迹匆匆,有的是求学,有的是赶考,有的是省亲,有的是奔丧,最多的是赴任。我国古代多数时间实行的是流官制,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在一个任职干上个二三年就得调离,而且讲究南人北相、北人南相,家在北方的偏让你到南方,家在南方的偏得到北方赴任,为的是防止结党营私。更有遭到贬谪的,那就得到边远的地方了。那个时候,没有公路,没有火车,好的有舟船、车马,差的就得用脚量了。动辄数月,多则数年,许多人的生命是在行旅中度过的。有名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可以说都是逝于行旅的。所以,身在异乡的诗人在行旅之中生出种种愁绪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D.教学“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①这两句诗写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空旷、孤寂、宁静、清远。)
②第一句描写远景,天为什么比树还低?第二句描写近景,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呢?
明确:天并不比树低,只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仿佛比树还要低些;月亮也并不能和人接近,只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仿佛就与人接近了。
③讨论:“江清月近人”一句中,“近”字该如何理解?仅仅指实际距离的“近”吗?
明确:就字面意义来说,“近”确实指月亮的倒影映在清澈的江水里,仿佛与人接近。但结合作者当时的心境,还可以理解为“精神、情感上的接近”。诗人当时孤身在外,举目无亲,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月亮虽然远在天边,却像朋友一样陪伴着他,所以作者感觉它非常之近,这是一种情感上的亲近。这种理解是提供一种思路,可能有的学生还会认为这里的月亮不是指水中的倒影,而就是实指天上的月亮。在这次讨论中,结果其实不重要,而要引导学生在争论之中能提出疑问,分析、争论、感悟,从而加深对诗的认识。
④指名学生说诗意、悟诗情。
小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第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⑤学生齐读,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诗。
朗读指导:注意全诗的朗读基调是深沉的,于深沉之中又有一种安慰。
(3)课堂延伸,文化积累。
过渡: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因为思乡,李白曾经这样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思亲,杜甫曾经这样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因为愁眠,张继曾经这样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也是因为满腔愁情,孟浩然写下了这首《宿建德江》,于是有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样的千古名句。同学们,诗人笔下的月亮还有着怎样的寄托呢?大家可以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4.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整首诗赛读,背诵积累。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指名背诵。注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富有韵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诗文的打印页,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字吗?
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罢罢罢,还是看这里,有的只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四、全诗回读、情感共和
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习了本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了孟浩然的知己,朋友,我们已然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让我们这份愁情托付江中的月儿,通过我们的背诵,以解他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回读或背诵全诗指名背小组背比赛背)
在月亮的光影里,我们看到诗的背影如此美丽;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它以如此的凄凉带我们到那诗人的编织的清幽淡雅的诗的境界之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一定可以跨越时空,体会古诗的无限境界。(齐备背古诗)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宿建德江》。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师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问: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生:孟浩然)
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孟浩然。(课件出示),教师介绍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
1、板书诗题,从诗题入手,认识“宿”,讲解多音字sù、xiǔ,了解“建德江”,指导朗读诗题。
2、出示诗内容,师范读,指导朗读节奏。(课件)
3、生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
4、指生读,正音。
三、深入挖掘,走近作者。
1、借助注释,说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桌相互交流。(课件)
2、借助课件和学生一起理解诗意,解决不懂的问题,并渗透借景抒情的写法。
3、抓住后两句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用第一人称描述古诗内容,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愁苦,及其复杂的心情。
4、加入个人情感读诗。(配乐范读,生随音乐读诗。)
四、拓读:
推荐作品: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朱熹的《春日》;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板书设计:宿建德江
日暮泊船触景生情
愁
野旷天低树借景抒情
江清月近人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师说最新的教学设计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合集十五篇)
枣儿教学设计
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师说最新的教学设计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合集十五篇)
枣儿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西瓜皮示范课教学设计范文
我要的是葫芦精品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关于理想的翅膀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春晓村居教学设计范文
才能来自勤奋教学设计
名师匆匆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关于坐井观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