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中对第四段论证的理解
教具:
预习指导:
1.自读两篇文章各2次以上,注意断句及个别字读音
2.结合注释,粗识大意
3.搜集有关孟子及《孟子》的简要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关于西路军胜利的原因的论述
从而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唤起学生的共识,然后导入本课。
二、了解预习情况后,指名诵读有关注释,简介孟子和《孟子》(2)
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指名二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二遍,再由教师范读课文(5)
正音:“夫”,fu,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粟”,su,谷子,与“栗”区别。
2.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可交流)逐段疏通文句并逐句翻译(问题一二)(10)
3.教师巡视释疑点拨,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4.指名6人串讲课文(一读一译),师生共同订正(5)
5.齐读课文(1)
三、分析课文
1.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问题三四五)(6)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难度较大,教师可视情况作以讲解)
2.教师巡视解疑,并进行调控
3.抽样提问后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评价总结(15)
附参考答案:
1)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
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在比较中立论,给人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
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
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
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3)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3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
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
“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几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注意下列词语:
“故曰”,在文中起承接作用。“故”一笔概括了上文三段,“曰”总领发起下文议论
“君子”即文章中所说“得道者”
归纳:第4段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四、布置作业:
1.A类:熟读并诵课文
2.B类:默写课文
3.A类:完成《掌握语文》P 之 。
课题:孟子二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掌握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从而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初三的生活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
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提问(2)
指名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导入新课(2)
1)提问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后引导回顾《孟子》的主要内容,引出孟子的“个人修养”的主张,从而进入课文情境
2)教师指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是反映孟子个人修养、对人生态度的代表作。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下》
三、检查预习:(1)
指名概述本文所讲的大致意思(中下生)
四、讲析课文
1.范读课文,正音(2)
畎亩(quan) 傅说(yue) 胶鬲(ge) 拂士(bi):同“弼” 空乏(kong)
2.学生活动:指名依据书下注释,试译第1段,重点讲清“发”“举”等动词的意义(问题一)(2)
发:起,被起用。举:被举用,选拔。
3.师生共同校正释疑,教师讲解(1)
明确:“发”与“举”意义不尽相同。“发”与“举”既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换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的.身份,“舜”为君,是圣人
他的成功,固然与“尧”的赏识有关,但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的结果,故曰“发”;傅说等人有的是臣
有的是贤人、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遇,故曰“举”
4.讨论第1段(6)
1)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独立思考后提问)(问题二)
参考答案: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2)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独立思考后提问)(问题三)
参考答案: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3)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有点难度,学生独立思考,略作交流,教师可作点拨)(问题四)
参考答案: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
5.讨论第2段
1)讲析重点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课文燕子过海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数新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课文燕子过海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文数新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逃家小兔教学设计
父爱深深教学设计
课文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模板
初一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政治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学设计
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写通知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微课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