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范文

王明刚老师

  小学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陵兵马俑的产生时间及相关背景,理解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能用语言分析品评兵马俑的雕塑风格及艺术特色。

  2、通过赏析、讨论和探究,领悟兵马俑雕塑的特点,逐步提高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

  3、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拓宽视野,感悟雕塑艺术的生命力,养成尊重热爱传统文化的审美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能用语言进行品评鉴赏。

  【难点】

  学生对秦陵兵马俑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文化的艺术感受理解程度。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展示法、提问法等。

  四、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铅笔、素描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3分钟《古今大战秦俑情》片段,激发学生兴趣,放映结束提出问题:秦陵兵马俑给大家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总结发言:兵马俑体现出威严的、英勇的武士形象。顺势引出课题——《秦陵兵马俑》。

  (二)直观感知

  教师展示秦陵兵马俑普通士兵和军官以及车兵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普通士兵和官员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通过什么特征进行区分的?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予以鼓励。总结出:普通士兵衣饰较简洁,官员衣饰较华丽,通过头饰和铠甲来体现的。教师引申补充车兵因为要驾车所以没有护肩的知识点。

  (三)具体分析

  教师继续展示车兵、普通士兵、军官的头部和铠甲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将其一一对应连线。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资料围绕:秦陵兵马俑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出于什么目的被制造?进行讨论。

  讨论完毕总结并发言:兵马俑出现于秦朝,是秦始皇死后随葬的人形俑,为了歌颂秦始皇的个人功绩。真实的兵马俑与真人等高,极其壮观。

  (四)巩固提高

  教师布置练习任务,明确创作要求。

  同桌两人为一组,用陶泥选择一个身份塑造一个兵马俑。塑造结束后倡议全班把制作的兵马俑按照秦陵俑坑排列方式排列在讲桌上。

  鼓励学生自愿担当秦陵兵马俑导游,为大家讲解兵马俑的知识。

  (五)小结作业

  教师以提问形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重点。提出问题:秦陵兵马俑如果上颜色应该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激发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在上课时给制作的陶俑上色,并提醒收拾卫生。

  小学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觉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表达。

  教学重点: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表达。

  教学难点: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教学准备:笔、钢笔、剪、胶水

  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

  板书课题:秦陵兵马俑

  二、观察分析,丰富表象

  1、课件欣赏秦俑兵阵图片,整体感知兵阵庞大的壮观气势。

  图1—概况:秦始皇陵兵马俑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排列有序,气势磅礴,是秦王朝强大*队的缩影。

  图2—一号坑:有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排成方阵。

  图3—二号坑:有一千多件兵马俑,是以战车、骑兵为主组成的4个兵种混编的阵列。

  图4—三号坑: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

  2、课件欣赏,观察分析陶俑、陶马、陶车的结构及其形态特点,为俑阵的细节设计做准备。

  三、小组创作

  1、在两张硬纸板上用线条分别绘制兵马俑的正面和背面,用剪*将兵马俑的轮廓剪下来,将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空白纸作为支撑。

  2、与小组同学共同制作一个简单的兵马俑阵。

  四、展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