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课前温故
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
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
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板:宋)
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
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来,请大家自读手中的文本。质疑:学生的情感尚处于一汪清水时,怎么能说得出什么有深意的感悟?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心里的那团“火”根本没有被点燃!在这种感受下,让他们去自由朗读,除了声音大,还会有什么。建议:培养学生自主获得信息资料的能力,让他们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内交流后互相激发爱国情怀,初步感知岳飞心中的那团“怒火”。)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
1、出示初读要求。
师:你愿意去了解其中的内容吗?那就请打开诵读内容,先小声试读,来一起读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读准字音:口眼并用,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读出节奏:读出标点符号,不读破句,读好长句中的小的停顿。
请按要求小声读好吗?
2、自由初读。
3、指名朗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强调停顿、重音等问题)
4、教师范读。(一稿时,课件出示诗词原文,但没有标注停顿符号。我们建议高老师,添加停顿线,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语速、情感。)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也许我会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能让我读一读吗?(音乐)
师:谢谢,掌声我先帮大家保留,但是我想通过我的朗读一定会对你们有些帮助是吗?那就请大家再试一试,你可以根据需要参考老师划分的节奏。
5、再自由读。
三、二读“爱国情感”“英雄气概”。
1、故事一“岳母刺字”。
师:大家的眉头舒展开了,接下来老师要跟大家一边听故事一边读岳飞的这首词,要求是每读一个故事,你对词的朗读都要有进步,有兴趣。第一个故事请你来读:
(出示“岳母刺字”——岳飞从小就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心头,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字。)
2、交流朗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对岳飞有什么认识吗?(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问:)你从哪个句子读出岳飞的爱国情感的?为什么?那你认为怎样读可以表达出这种对国家的爱?请试试!进行指导朗读
3、故事二:“岳家军”。
师:读进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读起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我们接着看第二个故事,你来读吧:
(出示:“岳家军”——岳飞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他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4、交流理解朗诵。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又想说点什么?
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岳飞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又该怎么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四、三读“悲壮情怀”。
1、观察地图,激发悲愤。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不过你看了下面这两幅图,你一定会对这首词有新的感受,我先问问大家,(出示地图)在大家的心中,咱们中国的地图像什么?(雄鸡)可是你们看看在南宋时期,(出示地图)这只高昂的雄鸡,她的疆域仅仅只有一块鸡胸大小,而将军岳飞的家乡河南的汤阴此时也被金国侵占着,所以岳飞发出了这样的怒号,(出示并板书:还我河山),大家把它读出来——
师:你从哪里读出岳飞“还我河山”的强烈愿望?
2、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3、故事三——“十二金牌”。
师:可是即使是所向披靡的岳家军,“还我河山”的愿望是不是就那么容易实现呢?请看:(出示:“十二金牌”——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宋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就与金人及奸臣秦桧狼狈为奸,破坏岳飞的抗战计划,他们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连下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朝廷,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结束。)
师:岳飞收复河山的愿望就这样给葬送了,他只能仰天长叹啊!这是怎样的一叹啊孩子?把这种悲壮的一叹读进词中做得到吗?这一遍大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伙伴一起读,甚至可以下位和他们一起读,选择你们感触最深的那一句或几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反复地读好吗?
4、合作朗读。
5、展示合作读。
师:哪一组先来?你们是怎么读?……
五、再读升华。
1、回归整体自由读。
师:孩子们,当我们认识到岳飞的爱国情感和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时,我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丰满,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岳飞这些丰富的情感再次尽情地读自由地读全词,请吧!
2、故事四——“莫须有”。
孩子们,故事并不因为把岳飞召回朝廷而结束,(出示并直接读:“莫须有”——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遭到刑审、拷打、逼供。于农历除夕夜被杀害,年仅三十九岁。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就是说“也许有”的意思,韩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3、齐读。
师:岳飞将军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孩子们让我们站起来,对着他的陵墓,一起把他这悲愤的呼喊带进词中!请齐读《满江红》!
(一稿中,老师虽然也借助了故事、图片来激发情感提升朗读,但没有现在这样有条理性。另外,老师刚开始把重点停留在了想象画面上,我们认为这种抽象的古诗词,想象画面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还是挺高的,这不利于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经典诵读,重心应该落在“读”上!什么内容能够渲染气氛,我们就应该借助什么,如一个个的小故事就是一串串“点火石”。)
六、听唱《满江红》。
师:一个战乱的年代,一位真正的英雄写下了一段抗金的赞歌,树起了一尊不朽的丰碑!岳飞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爱国精神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孙中山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让我们一起在《满江红》的歌声中,再次怀念永远的岳飞和永恒的岳飞精神!(播放歌曲)
七:推荐阅读:
《破阵子》——辛弃疾
师:最后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爱国词辛弃疾的《破阵子》!如果让你自学,你会怎么做?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板书:
满江红
宋 岳飞
还我河山!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朽,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
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总结: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三、自学探究
四、展示点评
《满江红》是一首词。作者秋瑾在词作中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教读本文,即以词的文体特点入手,以声律、物象、意格作为读词的根本,以吟词调、读画面、品心怀为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
(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
教学重点
1.吟诵词作,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难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
教学思路?
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
(一)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二)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
(三)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
预习要求?
1. 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读课文。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 (5分钟)?
1.由《满江红》词导入:岳飞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古今许多人都写过《满江红》,很少有岳飞这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瑾的词作《满江红》。
2.同学们都知道秋瑾是个女英雄,为革命献身。针对这首词,我们再做一下补充。
知识卡片1:
(1)秋瑾( 1875-1907),字璿卿,别号鉴湖女侠,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出身诗书之家。
(2)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王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3)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4)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写下《满江红》这首词抒怀。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5)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3. 词是诗的特殊形式,是可以唱的有音乐性的诗。《满江红》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词的格律,就是词的调。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满江红》这个词牌名又有什么样的格律特点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知识卡片2: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记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抒发怀抱,佳作颇多。
活动一 以声律为窍,学习“吟调” (10分钟左右)
1.初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准字音,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为 强
2.再读,词分上下阕,就像我们平常学习文章的段落,读整首词的时候,要注意其间的停顿。词又称长短句,长长短短的句子之间,停顿由长到短,分别是阙、韵、句、读。上下阕之间停顿最长,韵脚其次,“句”在词中是语意完整的停顿,“读”在词中用顿号表示,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停顿。请同学们试着读起来,注意停顿。
3. 老师根据自己的语感,试着吟诵一下。(学生听教师吟诵)
满江红
(清)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师:谁来大胆试一试,用自己的调,吟起来。(学生们纷纷练习吟诵。)
师:同学们都沉醉在自己的腔调之中了。不用学别人的,就找自己的调。诗词之窍就是我们通过吟诵去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藏的情。
活动二 以物象为骨,感受画面(15分钟左右)
1.学习诗词,不仅要注意平仄腔调,更要化为形象方能理解,感受到词的风貌,带着感受吟诵,才有味道。读诗词的“第二本”是——“以物象为骨”(出示课件)。我们再一次走进词中,感受一番。说说这首词中,哪些诗句让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这些画面又带给你什么感受呢?
(1)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这句诗在我眼前出现了一座小花园,四周围着低矮的篱笆,篱笆下开满了一朵朵的黄色的小菊花,香气扑鼻,满园芬芳。天朗气清,秋天明净的容颜好像被擦洗过。陶渊明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中就有过这样的风景,秋瑾化用诗句,带给我冲破家庭的牢笼怡然自得的感受。
师:你尝试着用自己的声音读出“篱下”这个地点和“黄花”的芬芳。
(2)从“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一句中,我看到了月圆之夜,本应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远离家乡的北京城,作者却寓居客栈,寄人篱下,有一种孤独失落的感受。
师:温暖的家庭和孤独的自己之间距离越大,这种感受就越强烈。接着来。
(3)我还从“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中看到了作者在广阔的红尘中,不知到何处寻找和自己志同道合的知音,于是潸然泪下。
(4)有种知音难觅的悲伤。“青衫湿”同样化用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红一青,把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读出来,也就读出来红尘空间的广阔与知音的稀少之间的距离。
(5)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位同学看到了秋瑾默默地回想的画面。她想到了《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危急时刻最终破楚的故事,也回想到了自己结婚八年来曾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一方面写出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的国之仇,一方面来写自己终将冲破家庭牢笼。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师:这里的“四面”“八年”,一个以方位写情势之紧迫,一个写苦闷时间之长,我们来读出这种感受吧。
师:一幅幅画面中将眼前所见之景与内心所想之情结合在一起。在诗词的朗读之中,体察与触动关于时间、地点、方位、色彩、动作、声音、味道等等词语,往往能带给我们带给我们丰富的内心感受。
活动三 以意格为髓,品味心怀(10分钟左右)?
1.不断推敲、品味诗词,才能理解诗词的精髓。让我们再次走进词中,品味秋瑾在词中用独特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独特的心怀的诗句。
(1)“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一句被誉为本词的神来之笔。对仗工整,三字式短句,节奏急速,简洁有力。把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呈现出来。读来节奏急促有力。
(2)“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意义不同,表达了秋瑾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身是现实,心是理想,身与心的距离,就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3)“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对国家和人民有热情一颗与真诚的心,却不为世俗所了解的距离。
(4)“英雄末路当磨折”,能离家出走,冲破家庭牢笼,对一个女子来说是英雄的壮举。但因不被人理解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今天的行动与未来的不可知之间的距离。
师:距离越大,文字的张力越大,也越能读出秋瑾不同于普通女子的精神气概。
2.升华《满江红》
师:诗词上阙写景叙事,下阙议论抒情,请同学们结合词上下阙的内容,恰当使用词中的语句来为这首词加个题目。
《满江红小住京华》《满江红苦将侬》《满江红平生肝胆》《满江红英雄觅知音》《满江红何处觅知音》《满江红英雄抒怀》 《满江红男儿烈》《满江红青衫湿》《满江红观篱下黄花有怀》《满江红京华思浙有怀》
教师小结:
“英雄肝胆无人识,红尘知音无处觅”,感时伤时的愤慨,报国无路的感叹,上阙女性的柔情和下阙战士的豪情交织在她心灵的深处,和谐地组成了这一曲既深沉忧郁而又豪放跌宕的灵魂的悲歌。让我们用自己的调子唱出《满江红》。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课文看电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10篇
珍珠泉教学设计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课文看电视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10篇
珍珠泉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和反思
介绍商品教学设计范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的教学设计
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范文
汉语拼音bpmf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识字8教学设计苏教版
生日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隆中对教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