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

李盛老师

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文学知识的渴望。下面给大家分享窃读记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窃读记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脚、饥饿、屋檐”等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分析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从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调动学习积极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动作及心理活动,学习作者窃读时具体而形象的表达。

  【难点】

  体会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喜欢读书吗?(适时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籍。)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的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感知“窃读”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书籍是有营养的,读书就是一次次的吸取养分,那么作者有为什么要“窃读”呢?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到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研读“滋味”

  1.讲一个故事其中往往也蕴含着一种情丝,作者写“窃读”表达了这怎样的情感呢?(用原文概括她的心情)

  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找出文中描写“窃读”滋味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窃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读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表现了作者酷爱读书。)

  (“苦”——“急匆匆”“急切地寻找”“从头来”“再找一遍”)

  (“酸”——“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甜”——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者”;②“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③我有时还要装着走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3.作者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读书?怎样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

  (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例,谈一谈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并写下来。(可以结合“长大”这个词语,深刻体会“饭”是维持生命的食粮,而“书”却是精神食粮。)

  (五)课后作业

  搜集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名人名言,以及小故事。

  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陆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莎士比亚

  窃读记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尴尬、贪婪、众目睽睽、诅咒等词语,能够正确读写这些词语。

  2、学习体会作者沟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及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以及作者用词的生动。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启发。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下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能将其用于自己的作文。

  2、通过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指导法、引导法、点拨法。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适度点拨帮助学生融入课文意境中。

  2、学法以合作探究,小组展示为主。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预设问题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及字典工具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我们的家长现在很愿意为各位同学买各种各样的书籍。大家现在可以带着轻松快乐的心情去读书,还可以在网络上浏览电子书籍,但是很多同学却不认为这是一种幸福。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窃读记》,看一看她是怎样读书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选择三到五则记录并背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现读书。(李苦禅)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圆梦小组成员在黑板上出题(字词)追梦小组成员上黑板填写。

  (三)、自由读文,思考本小组的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追梦组完成)

  讲了我回忆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只能在书店偷偷看书的事情。

  2、课文有多处描写我读书痴狂的地方,试着找出一处简单分析一下。(圆梦组合极限组完成)

  第11段“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词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喻成饥饿的瘦狼,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我如饥食渴读书的痴狂形象。

  3、“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中在爱里长大具体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烊光组合翱翔组完成)

  在爱里长大具体指:好心的书店店员为我留书,让我安心读书的事情。吃饭是物质需求,读书是精神需求,爱是心灵需求。在文中的作用是让我明白了爱对于一个人成长的作用,并且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4、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窃读记》的。

  作者喜爱读书家里穷买不起,只能偷偷在书店读书。窃是偷偷地,暗中的意思,窃读表现了作者非常渴望读书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教师适度点拨)

  (五)、小组推举代表展示本组探究结果。(教师点评)

  (六)、各小组整理完善本组合作探究学习记录表。

  (七)、布置作业

  1、课下重点字词及释义抄三遍。并运用带释义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煞有介事、众目睽睽、废寝忘食、饥肠辘辘、威风凛凛

  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窃读记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第一行为标

  这是一篇有趣而感人的文章。作者回忆了艰苦年代中窃读生活的点点滴滴,塑造了一个可怜可爱的“小贼”形象,告诉读者成长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成长来自爱的关注与呵护。这是一篇七年级的自读课文,给学生清晰的阅读思路与角度是非常重要的,“理清结构,把握

  整体”与“品析形象,探悟情蕴”两个教学活动是围绕文本“人”“事”“情”三要素设计的,提供了简洁的学习思路,意在训练学生概读内容的能力、品析形象的能力、感悟主旨的能力,并且重要的教学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角度。这些都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自读任务。

  【教学目标】

  第一行为标题

  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特点。

  3.抓关键词句,把握情感变化,探究文章思想情蕴。

  【教学过程】

  第一行为标题

  教学活动一:理清结构,把握整体

  活动意图:

  整个活动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文本信息,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活动过程:

  一、梳理结构,填提纲。

  1.平时写作,作者一般先写提纲,再写正文。读写互动,默读完课文,帮助作者还原写作提纲,以此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出示提纲。

  窃读记

  林海音

  第一层次:疾奔书店窃读却遭辱(详写)

  ①偷偷读书妙得门径

  ②轮换书店读一本书

  第二层次:③装作亲属偷偷窃读(并列铺排)

  (插叙)④开心盼雨只为读书

  ⑤花生充饥智田丰收

  第三层次:读瘾再犯窃读躲一角

  善意店员关怀帮读书——(详写)

  3.方法指导:默读,不出声,一气呵成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信息;观察参考示例,锤炼语言填空。

  4.学生阅读,还原提纲,互评改进。

  二、初获印象,谈话题。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畅所欲言,谈如下这个话题,说说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受。

  话题:“窃读的滋味是的”

  1.提示角度:

  窃读的滋味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咸的……,理由是……

  2.表达展示:

  窃读的滋味是苦的。苦在贫困无钱买书偷偷读;苦在饱受冷眼受屈辱;苦在奔波急切找书读;苦在忍饥挨饿望读书;苦在生活让她伤心悲愤。所以说,窃读的滋味是苦的。

  窃读的滋味是甜的。尽管小姑娘遭受了很多困苦和屈辱,可她仍有收获,如她所言窃读让她快乐而恐惧,另外,世间并不都是冷漠,善意店员的帮助,也让她感受到了人间的爱和温暖。所以说,窃读的滋味是甜的。

  教学活动二:品析形象,探悟情蕴

  活动意图:

  借助文本他人视角观察主要人物形象,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人物形象,而且这一环节也是有趣的;通过品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一步挖掘人物内心,能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在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文章的情脉律动更加具体可感,由“情”悟“意”,探求主旨,便水到渠成。

  活动过程:

  一、置换身份,初评“小贼”。

  1.文中的窃读小贼是个小姑娘,这个人物生动形象,为了立体地品析人物形象,请置换身份,可以是文首的那个店老板,可以是文末的那个店员,或是文中没有出现的但却留意过她的那些顾客,评一评。评说内容要符合两个身份,一个是小姑娘的身份和特点,另一个是观察者的身份和特点。

  店老板说:这真是个的小姑娘……

  店员说:这真是个的小姑娘……

  顾客说:这真是个的小姑娘……

  2.表达展示:

  店老板说:这真是个令人讨厌的小姑娘。每次都偷偷摸摸混进来,抓住一本书就不放下,还以为别人看不见,刚开始还以为是要买书,可是哪有一看就看了个小半天的,几次都这样,根本就是蹭便宜的——只看书,不买书,不能这样下去了,书都被她抓脏了。

  店员说:这真是个可怜又可爱的'小姑娘。她都已经来了好几次了,她肯定是没有钱买书的,还装作要买书的样子,看她读书时小心翼翼又专心致志的样子,真不忍心打扰她,真不忍心把最后一册书卖掉。

  顾客说:这真是个认真的小姑娘。从衣着来看,她是个贫苦而买不起书的孩子。我经常来书店,也经常看到她,她总躲在那个角落里,专心读书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与她无关,她只陶醉在书中的世界。

  3.小结。

  回归读者身份,我说:这真是个的小姑娘……

  二、五个角度,再谈“小贼”。

  1.作者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了这个可怜可爱的“小贼”,圈画并批注描写人物的重点事件、重点语句,走进人物内心。

  可以从如下五个角度,圈画、批注、赏析。(选择其中两个角度品析即可,其余可安排作业)

  ①从精彩的动作描写来谈

  ②从形象的神态描写来谈

  ③从感人的心理独白来谈

  ④从有趣的对比烘托来谈

  ⑤从生动的比喻修辞来谈

  2.细致品读,交流分享。

  3.表达展示:

  第一个角度:如“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一段中“跨”“踮”“挨蹭”“钻”“乱”“挤”一系列动词,如同特写镜头,极富画面感,形象地写出了“我”急于读书的情态,表现了人物的可爱之处。

  第二个角度:如“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一句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我”被店老板抓到时的紧张和难堪的情态。

  第三个角度:如“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这一段心理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我”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下决心不再窃读,另一方面又经受不住求知的诱惑,而最终再次“窃读”。

  第四个角度:如“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人物的表现和人物的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何如此“表里不一”,原因在于利用下雨天的机会,可以多点窃读,可见“我”对书的痴迷。

  第五个角度:如“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典型的比喻句,把渴望读书的自己比作饥饿的瘦狼,真实地表现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矛盾的心理,既享受又担心。

  三、抓住关键,体悟真情。

  1.再次阅读文章典型的事件,标记“我”情感变化的关键词(或概括),思考发生转变的原因。

  阅读勾画,勾勒情感线索:

  急切—→羞愧、尴尬—→悲愤—→快乐、惧怕—→开心—→不舍—→屈辱、创伤、悲伤—→痴醉—→焦急—→感激、松快。

  主要的两次窃读,主要的两次转变:因被侮辱而弃读;因得帮助而感激。

  2.抓住一句,探究情感意蕴。

  经历了情感的转变,“我”得出了一条结论,就是“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句话包含了哪些思想情蕴?

  提示角度:

  以“吃饭长大”“读书长大”“爱里长大”三个关键短语为切入口,并结合文章与这三个短语相呼应的内容来分析。

  吃饭长大——文章多次交代贫困饥荒的生活背景。

  读书长大——求知似渴,多次窃读。

  爱里长大——善意店员的帮助促发思想情感的转变。

  交流分享:

  有对成长过程的深刻领悟。

  有对艰苦岁月的深切记忆。

  有对窃读生活的深深怀念。

  有对他人恩惠的真诚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