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刘莉莉老师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须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断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布置作业(5)

  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后感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表演评价(20)

  (强调表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表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如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布置作业(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ìtàngpàiyāobài

  解()敷()指()()请()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过了十来天,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了。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一次次通读课文后,中的两条主线显现出来:一条是扁鹊劝蔡桓公的句子,一条是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却不倾听别人建议的几次语言和神态的表现。教学中,两条主线并进,更能深入理解所蕴涵的道理,对于文本,也做到了多元化解读。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这一特点,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来一次“亲密接触”,使学生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拜见、肠胃、汤药、骨髓、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并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2.通过读重点句段、分角色朗读,能说出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3.结合“讳疾忌医、防微杜渐”等词语,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

  4、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读重点句段、分角色朗读,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了解“讳疾忌医、防微杜渐”的意思,明白寓意。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复习寓言,课题质疑

  1、猜成语激趣

  出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图片,学生猜

  2、复习寓言,引出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

  4、师出示扁鹊资料,学生积累词语。

  (中段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积累词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词语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说内容。

  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改变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品读句子,感悟人物

  (一)认识扁鹊

  1、最能表现课文主要内容的是那些句子?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读,出示治病过程。

  3、出示四诊法

  看来同学们都把治病的过程找出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扁鹊那时侯的人看病用的都是中医的手法,也就是望、闻、问、切。(出示四诊法)它是扁鹊创造出来的。望就是看气色,闻就是听声音,问就是问病情,切就是按脉搏。。

  4、扁鹊为蔡桓公治病用的是哪种方法呢?自己读读这些句子。

  5、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点红: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你的观察很仔细。是啊,望这种方法是最难的,扁鹊一望就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他的本领可真是()(板书:医术高明)

  6、我们再来看看扁鹊劝说蔡桓公的这几句话,你还发现什么?自由读读。

  7、指名说(着急、担忧)

  8、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分三次逐次指导朗读,一个读好才到下一个读,最后齐读)

  9、扁鹊为什么这么担心啊?指名说

  10、小结:医者父母心,可见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板书:医德高尚)难怪书中说他是一位(名医)

  (二)了解蔡桓公

  1、可是这位名医最后有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呢?那是怎么回事呢?

  2、让我们看看扁鹊几次为蔡桓公治病时,蔡桓公有什么表现?找出相关语句,划一划。

  4、学习三次表现

  ①指名读第一次。(出示第一句)

  想像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时表情是怎样的?(引导:所以你不以为然地说、毫不在意地说——)

  ②是啊,第一次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他。第二次呢?指名读(出示第二句)

  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跟他说话,课文是怎样表达的?(没有理睬)

  嘴巴不说,可心里怎么想呢?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说一个,读一次。

  (引导:他很不高兴地说)

  ③这一次(指着扁鹊说的第三句话)蔡桓公又有什么表现呢?指名读(出示第三句)(作为一国之君,扁鹊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翻四次说自己有病,这回蔡桓公可真生气了,他会对扁鹊说什么呢?)引出成语“讳疾忌医”

  5、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聪明的人会把学到的道理放到生活中去,同学们,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能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2、指名说

  3、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三人成虎》等等)。

  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词语教学设计所有的活动,在每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都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对中段的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学习、积累词语,训练语言得到落实。一开课从寓言的复习引入,再通过图画激发学生兴趣整理学过的寓言,然后通过课题的.学习归纳出关于医生医术高明的词语,让学生抄写积累。

  接着通过重点段落对词语的归类学习,让学生对扁鹊的病所在部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归类体会,反复朗读体会病情的日渐变化。又从病情的变化引出三次对话,通过反复研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立体感知,从而得到饱饱满满的体验。总结课文也抓住重点词语讳疾忌医、防为杜渐总结课文。在最后环节拓展活动时也是紧紧围绕词语的训练活动进行。通过各个活动让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关注故事情节,而要学习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不足之处:本节课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环节抓得不够,只停留在了表面,学生没有读出扁鹊的着急与担心,我也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与示范。以后要重视范读,自己要先读好,才能指导好孩子。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读好文中人物对话。

  2、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3、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师: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

  生:扁鹊。

  请用上其中任意一个词,来介绍扁鹊其人。

  生:传说扁鹊是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医,他曾经把“死”了的虢国太子救活了。

  ……

  师:扁鹊的原名叫秦越人,他医术精湛,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个“扁鹊”的称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板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读全文,然后想一想,扁鹊是一位怎么样的医生,他为谁治病。

  2、检查生字,新词。

  3、交流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名医)。

  4、质疑:身为名医扁鹊最后有没有把蔡桓公给治好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谁把最后一段读一读。(指名读最后一段)

  5、这名医可不是徒有虚名吗?是扁鹊没看出蔡桓公有病呢?还是扁鹊无法医治蔡桓公的病?你能从文中找中反驳的理由吗?

  6、生再读文

  三、分析扁鹊的“医术”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描写扁鹊是名医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句一: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二: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三: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

  从扁鹊的“看”“望”就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单是医术高就能称“名医”了吗?

  生:医德高尚

  四、分析扁鹊的“医德”

  你是从文中哪里感受到扁鹊的“医德?”

  抓住时间间隔“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可见扁鹊为蔡桓公的身体健康着想,扁鹊三番五次地去见蔡桓公为的是什么?

  评:对啊,医生的本职就是救死扶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日益加剧,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质疑:你觉得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

  4、师:蔡桓公日益加剧的病情,扁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谁能再来读一读,读书扁鹊日益焦急的心情。

  5、指名读。

  6、齐读。

  五、分析蔡桓公的固执,讳疾忌医

  面对扁鹊的再三劝说,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用笔划出蔡桓公的语言和态度。

  交流: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从蔡桓公的不信到非常不高兴,你读出了蔡桓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善意劝告。

  六、明白寓意

  师:正是蔡桓公的固执己见、不以为是,最后使他的病情连神医扁鹊也是无能为力,所以扁鹊只好跑了,所以扁鹊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了。我们来看扁鹊给蔡桓公最后的诊断:

  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不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读一读。

  2、从扁鹊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你从这则寓言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