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雪》教学设计范文

黄飞老师

  八年级《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文章借景抒怀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所描绘的两地雪的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斯诺写给被誉为“民族魂”的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人的 先生的挽联。

  (2)积累生字词

  (A)a.粘:粘结 粘连 b. 旋: 旋转 旋风

  c.褪:褪色 褪下袖子 d.脂粉奁

  (B)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也说一个谜语让你们猜:

  (大屏幕显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雪)

  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大屏幕展示雪景图片)

  学生可能说的有: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北国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教师归结导入:同样是写雪,但诗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那么对于鲁迅先生收录在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粗通文意。

  2、多媒体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小声跟读。

  3、学生齐读课文:女生齐读课文1——3段,男生齐读4——6段。

  思考:老师为何这样分工?有什么理由,同学们都读出了不同的画面和感情了吗?

  明确并板书: 对比

  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滋润美艳 “但是” 蓬勃地奋飞

  三、合作探究,赏析美文

  1、反复研读课文,体会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的深切涵义分别是什么?

  “滋润美艳”,何为“滋润美艳”?“滋润”有三个义项:

  ①使湿润,干枯;

  ②含水分多;

  ③方言,舒服,舒心。

  选哪一个?选②

  追问: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江南的雪的“滋润”的特点?

  ——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塑雪罗汉

  追问:“美艳”何意?文中哪些描写表现江南雪的“美艳”了?

  ——雪野中景物之美(色彩的映衬)很洁白,很明艳,目光灼灼

  请一女生从第一段读出滋润美艳之美

  朔方: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蓬勃地奋飞

  找出能表现“蓬勃地奋飞”的动词?——生光,旋转,升腾,弥漫,闪烁

  请一男生读出“蓬勃地奋飞”的气势。

  注意:在这里老师一定要跟上读的指导。前一部分我指导学生用深情欢乐优美和缓的语调来读,反复读,读出童年的欢乐,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后一部分感情与之截然不同。我先示范朗读,调动学生激情,然后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激情。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展开全文阅读

  (1)作者对江南雪景的回忆和对现实中朔方雪景的描画,分别寄托了、融入了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你能体会分别是怎样不同的感情吗?请你在课文上做些圈点批注,然后结合课文中具体语句说说。

  师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美丽多彩的江南的雪怀有一种眷恋、渴望、快乐、童真童趣

  而对独立、有活力、有精神的朔方的雪怀有一种赞颂、敬仰之情。

  (2)这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抒情性的文体,向前一步,就变成了诗。试着用文中的句子将两种不同的画面和诗人的不同感受改写为两首诗。

  学生自由改写。写完后小组内分享交流展示,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推荐出的优秀作品用稿纸誊抄出来张贴在班内的宣传栏内。

  老师的范文:

  (一)

  报春的江南的美雪

  看那血红的宝珠山茶

  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还有冷绿的杂草

  那都是开在江南的雪野中的

  春姑娘的眉腮和眼睛哟

  那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哟

  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之雪呀!

  更让孩子们快乐的

  是他们呵着紫芽姜一般的小手

  塑成的雪罗汉

  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二)

  蓬勃地奋飞的精魂

  朔方的雪花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

  便蓬勃地奋飞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

  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

  弥漫太空

  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

  在凛冽的天宇下

  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

  是雨的精魂……

  归结两首诗:一柔美一粗犷,一清丽一豪迈,风格迥异。

  四、拓展延伸,深究内涵:

  1、作者在这篇散文诗中写了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不同特点,融入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作者仅仅是要表现这些吗?

  补充投影写作背景:

  1924年12月30日,北京纷纷扬扬落了一场大雪。鲁迅在这一天的日记里写道:“雨雪。……下午霁,夜复雪。”在这一天的日记里,他破例地写下这样富于诗意的文字:“晴,大风吹雪盈空际。”过了十八天,鲁迅就把他的创作激情和深刻思索,凝结成了《雪》这篇文字优美而又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此文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归结写作目的:

  作者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表现对美好快乐生活的眷恋和渴望;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的雪,表现对寒冷的环境的反抗,对不惧孤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归结主题:

  本文通过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2、你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有没有疑难问题,请提出来研讨。

  3、推荐阅读:徐志摩《雪花的快乐》、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可自行搜集其他优秀诗文、歌曲在班内共享)

  五、作业布置:

  描绘一下你童年的雪景与现在的雪景,体味你投入的情感是否不同。

  八年级《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搜集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

  4、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

  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

  由各学习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对雪的感受。营造“雪”的氛围。(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师对课堂学习预设的调整。)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师放课文朗诵或范读课文。然后抽学生朗读。

  3.由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体会散文诗的朗读方法。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三、问题探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散文诗的特点。分四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 第一小组:找出描写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见板书)

  ②第二小组: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作

  者是如何把它们统一在一个艺术整体之中的?

  (江南的雪:优美。朔方的雪:壮美。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思,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凋,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③第三小组:你们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④第四小组: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语言品读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用了哪些修饰词, 你认为它就只是描写的自然界的雪吗?你认为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例如:用了“冰冷的”“坚硬的”修饰“雪花”,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读了这些,在文章表达上有什么体会?

  (比喻、拟人、排比……只要学生能说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白晓畅就行了,答案不求一致。)

  五、延伸拓展

  1、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如果有,该怎样改为好?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雪”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点评:

  该教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别人的经验来赏析诗歌,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透过凝炼的、跳跃的、模糊的诗歌语言去把握其深刻的含义。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