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教师简介“竽”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充数:凑数。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
2、学生反馈。
指名读。
齐读。
三、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激趣: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趣的动画。(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片断)
2、动画片看完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问题: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进乐队里吹竽充数,而又不被发现?
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⑴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⑵讨论交流: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⑶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①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弄虚作假,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乐队里吗?让我们再来看一段动画片。
4、动画片看完了,让我们再回到课本中找一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5、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南郭先生见此情景,他想:XXXXXXXXXXXX。
于是他XXXXXXXXXXXXXXXXXXXXX。
6、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①齐湣王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
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从南郭先生和齐宣王两个人物的不同角度理解。)
五、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六、课后延伸。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
(二)过程方法:
通过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运用交流、合作、讨论等方法,理解文章内容,知道课文的寓意、
(三)情感态度:
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成语故事中的《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竽”是什么东西吗?
师: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竽”的成语故事。
二、出示目标
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学习了课文的体会、
师:我相信,咱们五·三班的学生一定可以顺利达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导航一:请同学们自己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同桌互读(注意在朗读时,同桌要认真听,发现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二)学生先学
学生自由读,同桌读。
(三)老师后教
1、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大家听听字音读准了吗?)
2、师评:字音咬得真准!谁还想起来读读?
3、全班读读。
4、师范读: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吧!
5、同桌互读。(一回生。二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6、师:想读的,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自学导航二: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内容,如有不会的地方,可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二)学生先学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看书,以小组为单位,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故事、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老师后教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5、生思考回答。
六、当堂训练
口答题:你们在现实生活、学习中遇到类似滥竽充数的情况吗?举例说一说。
一、引入课题
1、今天要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动画,看里面的人在干什么?
生:在演奏、在吹笛子、在吹竽……
师:看来你一定认真地做了预习,动画里的人就是在吹奏古代的一种乐器竽,板书“竽”,你能根据竽这个字来猜一猜这种乐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是用竹子做的。师:为什么?生:因为竽字是竹字头。看来是已经懂得了根据字的偏旁来猜测字的意思。师:竽字正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一类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形声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则寓言板书“滥竽充数”就跟吹竽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到底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相信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就能明白。
二、初步感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检测预习。师: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你都会认会读了吗?出示生字新词。请男生读左边的,女生读右边的,互相听一听。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待遇讲排场
腮帮竽眼儿
演奏继承
一个挨一个南郭先生
齐宣王齐湣王
师:我们的腮帮在哪?谁来指一指?,
师: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是这则寓言中的三个人物,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三个人物中谁是吹竽的,齐宣王和齐湣王他们俩是什么关系?生:父子关系,师:谁是父亲?谁是儿子?看来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自己读懂了一些信息。
2、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则寓言吧。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断句,不加字不漏字。全班齐读。个别纠正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1、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这则寓言讲了南郭先生吹竽(板书),那么谁和谁要听他吹竽?(齐宣王和齐湣王,板书)结果分别怎样?(在齐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在齐湣王那只好偷偷地溜走)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找到书上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2、生竽默读反馈。师相机板书。南郭先生吹竽给齐宣王听,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到了齐湣王要听他吹竽,他却只好偷偷溜走了。
3、师:课文的那些自然段是在讲南郭先生吹竽给齐宣王听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哪些自然段又是在讲齐湣王要听他吹竽,他却偷偷溜走了。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生汇报:1、2自然段讲……,3、4自然段讲……师:请同学们在2自然末尾画出象这样的双竖线,用双竖线这种符号就能把不同意思的两个部分标记出来。
四、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品词析句,感悟寓言本义和寓意。
(一)明确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1、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南郭先生会吹竽吗?(生:不会吹竽)请你小声自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直接描写他不会吹竽的句子,和他吹竽时的表现的相关句子,注意句子要勾画完整。
2、生汇报: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演奏的时候,这的演奏是谁在演奏?生:是南郭先生,师:是吗?他是在演奏吗?我们把演奏这个词拆开看,吹竽的时候要演什么?又要奏出什么?现在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在演奏吗?生:不是,他只是在演吹竽的样子,并没有奏出乐曲。一起读一读南郭先生是怎样演吹竽的样子的,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这里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你圈出来,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吹竽,于是他就得把腮帮(鼓着),把竽眼儿(捂着)卖命地演,你们会做这些动作吗?我来读这句话,你们来学一学,请女生读,男生演。你们也会表演吹竽的样子,请问你们会吹竽吗?(不会),你们是在表演,而南郭先生却是为了(骗人)演得再像也只是在演,没有奏出乐曲来啊,这不是真的在演奏,因此,书上形容南郭先生的表现是在“装腔作势”,也叫装“模作样”。同学们可以把这个词批注在下面。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常常用滥竽充数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他的样子怎样?(可笑、让人看不起,让人气愤)请你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我从你的读里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嘲笑,讽刺。感受到你一点也瞧不起他。现在你能根据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不会吹竽,却装出会吹竽的样子,却在那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二)明确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1、既然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能混过一次又一次,在齐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齐宣王到底是怎么回事?齐读第一自然段。这段的那些语句告诉我们齐宣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齐宣王这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
2、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你还从哪看出他爱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换词读“就有,有”只是吹竽的就有三百人,其他的军队、佣人……就更不用说了。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这为什么是一齐,而不是一起呢?我们还把两个字拆开分别组词看。可以是(场面很宏大,声音更洪亮,更能显出他的威风)
3、出示:A齐宣王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B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请你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想想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联起来。
谁愿意将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
(三)感悟滥竽充数的最终下场,并从中受到启示。
1、在齐宣王那里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能够得到很高的待遇,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不被人发觉,为什么在齐湣王继承王位后,却只好偷偷地溜走了呢?自读第三自然段,寻找答案。
2、生汇报: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3、师出示句子。生齐读。理解挨,换词。
4、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想些什么?生交流。
5、正因为如此,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于是他只好偷偷溜走了。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伤心,无可奈何,害怕,没有面子。这就是没有真本事的人的下场,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
6、从南郭先生的境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做人要有真本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滥竽充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掩耳盗钟、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5、刚才我们写的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它不但具有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生说对意思即可。(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二、揭题解“滥、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指出“滥竽”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字,让学生说说怎样更好的记住它们。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旧字带新字法或换偏旁:监———滥槛————滥蓝————滥篮————滥编字谜:看管(监)水源(三点水),防止泛滥。(滥)
竹竿带钩(竽)
2、理解“滥、竽”二字的意思。“竽”指的是什么?
滥:(结合文后注释理解)就是虚假不实的意思;
竽:(出示“竽”图,“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谁知道这个小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三、读古文,对照注释理解意思,明理。
(一)、看注释,了解出处。
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xx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二)、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与文言文中的停顿)
2、生练读,同桌对读,指名读。
3、逐句指导学生读文言文。
4、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自由读译文
(2)对照文言文逐句理解(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出示第一句: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使:让
必:一定,总是。
齐宣王: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
句意:战国时候,齐国的国君让人为他吹竽,一定要很多人一起吹。
出示第二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先让学生读句子,在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句意)
南郭:复姓。
处士: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请:请求。
说:读yùe同“悦”,高兴。
廪食:就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多的口粮。
师:指导朗读。
师:南郭先生不仅顺利地加入了吹竽的队伍,还享受和其他人一样的待遇。南郭处士真的就能一辈子安逸下去了吗?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方法,同桌学习第三句。
出示第三句: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学生汇报:先读句子,然后说带点的字的意思。
好:喜欢,所以读四声。立:登位、即位。
句意:齐宣王去世了,齐泯王即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吹奏,南郭出示只好逃走了。
5、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6、思考:齐宣王死后,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生:(他没有真才实学,根本不会吹竽。)
7、明寓意。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士,你会怎么劝他?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师: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是呀,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的。
8、师生对读。我们来读一读大意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说之”“廪食”“立”“好”的意思)
9、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学生齐读古文。)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四、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五、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一、⑴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三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滥竽充数》。(师板书课题: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⑵师:什么叫寓言?(指名回答)
师小结:寓言这种文学作品形式我们以前已经接触过,它往往是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
⑶列举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⑷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和课文。
二、新授:
⒈生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①“排场”是什么意思?(指名答。本文指齐宣王所喜欢的那种奢侈铺张的场面。“场”读轻声)
②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指名答。齐宣王喜欢听竽,而且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
③本段最后一句话“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这句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⒉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要用夸张的语调读描写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那几句话)
①他看到这个机会,这个机会指什么?(指名回答。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给他听)
②“待遇”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齐宣王给南郭先生的报酬)
③“装腔作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架势来蒙骗人或吓唬人)根据这两句话,你能在插图中找到南郭先生吗?这句话生动的描写出南郭先生装模做样、弄虚作假的丑态,最后一句话则说明了他很会作假,作假成功。
④就是这样一个根本不会吹竽的人,居然能在吹竽队成功的混了下去,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是什么原因。(指名回答。客观: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主观:他很会作假。稍作引申:制度的缺陷,选拔制度,岗位制度等)
⒊像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弄虚作假的人,难道真能永久的这样混下去吗?我们接着看课文的三、四两段。(指名读。“挨”读“āi”)
①事情突然发生了转折。什么转折?(指名回答。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②“脾气”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本文指性情好恶)
③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指名回答。齐湣王不喜欢齐奏,他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⒌师生共同小结:没有真正才干而不会装会、弄虚作假、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是经不起考验的,他的真面目终究会暴露的。
师: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做南郭先生那样的人,而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作业:
⒈课后熟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词。(也可安排拓展内容)
四、板书设计:寓言二则·滥竽充数
有机可乘:齐宣王常常叫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没出什么事,欺骗成功
真相暴露: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只好逃走
五、拓展内容(机动安排)
⒈成语“滥竽充数”的三种日常用法:
①用来比喻没有真正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例: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的人,终有一天回露出真面目的。
②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近义词:以次充好鱼目混珠
例:小王买了一箱苹果,只有最上面一层是好的,底下全坏了,他生气的说:“这个黑心老板真会滥竽充数!”
③有时也用来自谦,表示谦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滥竽充数。
例:王老师经常受邀参加一些讲师团到各个学校作报告,可每到一地他总是谦虚的很,常常说:“我哪是什么讲师?我是滥竽充数的。”
⒉以后你们可能会有不少人走上领导岗位,你不仅自己不能做南郭先生那样的人,还要想办法不要给南郭先生那样的人机会,让他空子可钻否则就不是混碗饭吃那么简单,有可能会给国家、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就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让南郭先生们无机可乘?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八年级语文新编人教版蜡烛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公开课课文教学设计
四年级挑山工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新编人教版蜡烛教学设计
一面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公开课课文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四年级挑山工教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范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漂亮的手宝宝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五篇)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二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