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上,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
2、同学们都见过蚂蚁,站在蚂蚁面前,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3、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板书: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翻到语文书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得地方打个问号。
2、复习识字方法,认读词语。
a:课文中的词语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考考你们,你们认识他们吗?(小老师领读)
b:看到大家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抢读的游戏,就是老师指大家读,比比谁的反应快?
3、同桌互读课文。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记住这些字了,那调皮的词语趁大家在游戏的时候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同桌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倾听习惯。)
(三)品读课文
树高,路长,困难大。
1、蚂蚁和巨人都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a:谁找到了?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板画通天树:用绿色粉笔)同学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没读好:孩子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孩子的读,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b: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通天树就像一架通向天上的梯子,好高哟!来,一起读,边读边想象。
c: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做一做“抬头仰望”的动作。
(根据词语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直观、形象。)
同学们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他就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通天树实在是——(引读)太高了。
来,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通天树的高。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简笔画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通天树的高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感受通天树的高,为后面体会蚂蚁的精神奠定基础。)
巨人的懦弱
1、这时,多么想上天的巨人怎么说?
(生读巨人的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树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认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学生说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时表扬,“你真会读,读到了巨人的心里,掌声送给他。”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说树很高,老师就引——树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说,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这个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加上动作、加上表情,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来读。谁来读?
——从你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谁再来读?
——从你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
——胆小的巨人们,来,一起读。
小结: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出心里的感受。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快乐地学,扎实地学,有效地学。)
2、我们读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也听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如果学生没有读好,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爷爷会怎样说话)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生读第五自然段))声音再低沉一点,再慢一点。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师读第五自然段)
巨人说——(生读第六自然段)
3、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想想谁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课件出示)——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抓住文章的“鼓励”进行挖掘,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补白,仿说句子,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4、像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最后,巨人终于跑掉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
蚂蚁的努力
1、面对同样高的通天树,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蚂蚁说的话是,谁来读——
2、课件出示句子:反复读读这三句话,勾出重点词语,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3、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评价语言: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让学生自读句子感受蚂蚁的精神,在交流中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个性化的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
4、小蚂蚁向上爬着,通天树太高了,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
小蚂蚁的力量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刮下来摔死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5、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设计了“小蚂蚁在爬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落到实处。)
主题深化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
课文中有蚂蚁、巨人、和白胡子爷爷。现在我们就分别来扮演他们读读课文。第一组读巨人的话,你们就是故事中的——巨人。第二组读白胡子爷爷的话,你们就是——白胡子爷爷。第三四组读蚂蚁的话。其余部分老师读——注意:边读边想象故事内容,加上动作、表情。全体起立,准备!
(教学应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同时积累语言文字。)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孩子的情感是孩子发挥“创意留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就是孩子,他所听到的感受的可能就是和他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而赋予自己的情感在里面。不管孩子心里所感知的内容情感是否与作品本身的结局内容一样。孩子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想象时,我们不该给予扼杀,而是给予帮助,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如此巨大,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让人兴奋不已!我觉得,有时需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在体验中发现新的意境。
教学中我将学生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孩子们个个都很积极参与,从中可以看到,当孩子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时,设置一个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时,孩子的思维就会不受约束,而想象的也远远超过了大人,会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榴、挣、恢、埋、迅、速、责;要求会写的字有: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要求掌握词语有: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掌握文中出现的多音字:挣、没。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15个会写字,重点指导书写“浇、恢、翼、番、迅、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理准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激趣,资料导入
1、 课件展示蚂蚁图片。图上这位昆虫朋友是谁?你在哪儿见过它?
2、 说说你对这位昆虫朋友的了解。
3、 板书“蚂蚁”
(1)学生观看老师书写“蚂蚁”两个生字。提醒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读写“蚂蚁”一词。
(二)引领猜测,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是啊,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处在危难当头,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奋力相救。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吗?它们是不是也会像人那样去向同伴伸出援助之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动物是怎样互相救助的。
1、板书“的救助”。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理解课文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序
(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 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同桌讨论交流。
3、 全班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序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小组交流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 小组代表反馈学习情况。
4、 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5、 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学习生字,扫除障碍
(一)检查读音。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以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多音字“挣”的读音。
(二)说发现。
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生字的发现。
(三)指导书写。
1、找出难写的字,说说书写要领。
2、教师在田字格示范难写的字,如“翼、番”等。
3、学生练习书写。
(四)才艺展示。
小组根据本课生字进行小才艺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一字组多词”、“词语接长龙”、“组词说句子”、“我会查字典”等。
【设计意图:通过读字音、说发现、写生字三个小环节,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通过才艺展示一环节,更好地落实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四、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词语采集到词语花篮里。
2、抄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采集词语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书写生字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知道威尔教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2、理解蚂蚁是靠什么来找路的,又是谁在指挥蚂蚁搬运食物的。
3、 培养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知道威尔教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2、理解蚂蚁是靠什么来找路的,又是谁指挥蚂蚁搬远食物的。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2、知道威尔教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蚂蚁搬食物吗?很远很远的地方,一只小蚂蚁找到了一块食物,它匆匆忙忙地跑回去,一会儿就带来了浩浩荡荡的一大队蚂蚁。蚂蚁是靠什么来找路的呢?
一、板书课题,初步感知
1、说说自己见过的蚂蚁是什么样的。
2、再让学生说说见过的蚂蚁队伍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说说你的发现。
“蚂、蚁、运”都是熟字添上偏旁后形成的。“食”字既是一个偏旁,又是一个字,作偏旁时可写成“饣”。“勺”与“匆”都有“勹”旁,区别在里同,一个是“丶”一个是“”。
2、指导学生边读边写生字。
较难写的字指导:“匆”不要忘了中间的点。“搬”的右边是“般”,笔画较复较。“威”特别要注意两个地方。一是“女”字上的一横;二是不要忘了写“戈”部的一点。
3、用多种方法读词。
三、认读生字
1、出示认读字。
Bān huī shòu mí lí táng yán héng zhì dǎo
搬挥授谜离糖沿横秩导
2、“开火车”式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
四、自由读文,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做到流利、有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蚂蚁是靠气味找路的。
3、学习威尔教授细心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复习旧知
1、出示上节课生字,指名认读。
2、听写必须记住的8个生字。
二、教授新课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课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质疑。
3、找出课文共有多少自然段,归纳分为几个部分写。
4、以疑助读,理解内容。
(1)教学第1自然段。
(2)讨论交流:
①你看到“蚂蚁搬家”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
②威尔教授的想法又如何?
(3)第3至5自然段的教学:分组学习,展开计论。
①威尔教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蚂蚁们有些什么表现?威尔教授从中发现了什么?
③借助图画,反复朗读,再现当时情境,了解威尔教授是怎样观察思考的。理解威尔教授“划横沟”“放石头”都是为了什么?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4)教学第6自然段。
①自读结尾段。
②那个蚂蚁兵是靠什么来引导蚂蚁们前进的呢?
三、词语解释
匆匆忙忙:急急忙忙。指挥:发令调度。侦察兵:本课是指出外寻找食物的蚂蚁。乱作一团:混乱,没有次序。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四、学生质疑
1、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师生共议。
2、老师指导难点。
五、知识简介
六、体会感悟
1、威尔教授为什么要揭开蚂蚁“搬兵”之谜?
2、我们该学习威尔教授的什么?
七、课后延伸
1、课余时间去观察蚂蚁的活动,看能不能像威尔教授那样有什么新的发现。
2、还可以收集有关蚂蚁的知识,同学之间交流,以激发探求生物奥秘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本课的生字。
练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看拼音写词语。
mǎ yǐ cōng máng yùn dòng shí wù
( ) ( ) ( ) ( )
二、连一连。
寻找前进
侦察食物
排好路队
引导队伍
三、给下面的句子标上标点。
时谁在指挥蚂蚁们呢
蚂蚁侦察兵靠什么来引导伙伴们前进呢
四、词语接龙。
例:威风→风趣→趣味→味道
搬运→( ) →( ) →( )
食物→( ) →( ) →( )
汤勺→( ) →( ) →( )
五、比一比,再组词。
马( ) 义( ) 匆( ) 威( )
蚂( ) 蚁( ) 勺( ) 成( )
学习目标
1、培养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7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引导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呼、洞、冷”3个生字,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学习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干( )同( )由( ) 冬( )
汗( ) 洞( )田( )东(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冷又饿 又( ) 又( )
板书设计
蚂蚁 和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乘凉
冬天 躺在洞里 又冷又饿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出示蚂蚁图:看到蚂蚁,你想说什么?(板书:蚂蚁)
2、出示蝈蝈图:它是谁?看老师写这个词。
(板书:蝈蝈)谁来喊喊它?指导读好轻声。
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可爱的昆虫之间。板书:和。
3、读课题:蚂蚁和蝈蝈
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策略: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要多读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学完评价。
(读书姿势、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检查绿线里的生字
乘凉 强调“乘”和“凉”都是后鼻音。
你夏天的时候会在哪儿“乘凉”?
(大热天在阴凉的地方休息,这就是乘凉)
刮起来 强调后两个字读轻声。
躺、装 蚂蚁躺在/装满 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指导怎样读好长句子。
饿 又冷又饿 又( )又(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板书:夏天 冬天
学习生字:冬
冬,是一个会意字。知道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写冬的吗?
我们看甲骨文,古时候的人把绳子两头打结表示一年的结束,因为冬天会结冰,后来人们又在下面加上两块冰来表示冬。我们来看看现在冬是怎么写的。先看老师来写,“折文头下加两点”。我们一起来书空。
3、检查课文朗读,随文学习生字,板书生字
(一)第一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夏天蚂蚁在干什么呢?
2.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
3.你们知道小蚂蚁在干什么吗?
(板书:搬粮食)指名读,注意轻声音节
(1)学习生字“粮”
A、你们知道哪些是粮食?
B、粮食的粮是——米字旁。
用心地看看米作为一个字和一个偏旁有什么区别?“米”做偏旁最后一笔变成点,为什么要变,不变就会打架,所以先出来的让一让,这叫谦让。
C、记字方法:
用加一加的方法。用换偏旁的方法(浪,娘,狼)。
D、写字:米字瘦瘦左边站,捺笔变点缩一缩。良字紧贴竖中线。
E、把这个字送回句子中,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学习生字“汗”
勤劳的小蚂蚁搬粮食累不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满头大汗”指名读。
A、你什么时候会满头大汗?(你见过谁满头大汗?)指名说话。
B、积累关于汗的成语
汗如雨下 汗流浃背 挥汗如雨
C、这个你会填吗?
一( )汗 (头、身、滴、把、脸)
D、写字。
E、读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课文第二小节,纠正字音。
2、蝈蝈们在干什么?这个样子就叫——自由自在
出示:“自由自在”指名读。
A、语言训练点:鸟儿在天空 地飞。
鱼儿 ( ) 。
( )。
B、“由”,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田)
让它变魔术!甲 申 电 油 汉字真奇妙!
C、一起写写。
D、把自由自在送回句子中,读第二小节。
(三)第3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第三小节。注意读好长句子。
2、你能用黑板上的词语来说说今天学的故事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1、这个小节中藏着3个生字,出示:呼、洞、冷(齐读)
2、你有什么好方法,教教大家。 (音形义结合)
(学生自学交流,老师推荐方法:呼吸用口,洞里有水,冷里藏冰。)
3、仔细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发现?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4、师范写,生书空(呼、洞、冷)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写一写左窄右宽的字,老师巡视。
作业设计
背诵《练习七》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
1、制作一个课件。
2、蚂蚁图片若干。
教学重点: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教学难点:
会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提出学习目标:读懂、读好课文。
2、会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二、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打出图片。这是什么季节?天气怎么样?
出示“夏天真热……”,指导读。
2、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1)蚂蚁在搬粮食(板书:搬粮食)动画演示。
(2)它们怎样搬粮食。
(3)夏天,他们不热吗?(理解“满头大汗”)
(4)哪几个同学来演一演蚂蚁们正在搬粮食,搬得满头大汗。
(5)你看了蚂蚁们搬粮食的情景后觉得蚂蚁怎么样?
(6)谁来做小蚂蚁。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蝈蝈们正在干什么?
他们看到蚂蚁满头大汗地搬粮食会怎么说?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指导朗读。
2、如果你是蚂蚁,听到后会怎么回答它们?
3、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后交流蝈蝈们在干什么?蝈蝈们觉得自己过的怎么样?
4、指名朗读。
5、分角色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6、游戏(智力大冲浪)。
(1)(电脑出示)第一关读一读:
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指名读,齐读。
(2)(电脑出示)第二关填一填:
①体育活动课上,同学们有的……有的……个个……。
②科技课上,同学们有的……有的……。
③电脑出示下表,先同桌讨论后交流。
(3)(电脑出示)第三关说一说:
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三自然段
1、时间过得真快,冬天到了,小朋友听,什么风刮起来了?
(电脑出示图和风声)听后你觉得怎么样?
2、指导读出句子的意思。
3、这时蚂蚁和蝈蝈分别在哪里干什么呢?我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
(电脑出示图片)蚂蚁在干什么,可能会说什么,你觉得这时蚂蚁过得怎么样?
4、谁来读这句话,把蚂蚁舒服过冬的情景读出来。
5、(出示图片)问蝈蝈在哪里,过得怎么样?它们可能会说什么?
6、指导朗读,读出蝈蝈又冷又饿。
7、分角色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学完课文,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交流
2、蚂蚁和蝈蝈你喜欢谁?为什么?
总结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2、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 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⑴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⑵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⑶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⑴ 陈旧是什么样的?
⑵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⑴学生回答
⑵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⑶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⑷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⑴学生回答。
⑵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⑴指导朗读这句话
⑵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⑶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⑴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⑵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⑶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⑷用词组句子
⑸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 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⑴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⑵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师: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
五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 说 话
陈旧 新奇
会 走 路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非常简短浓缩的微型童话,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讲述了一只小蚂蚁爬在花蕊里睡觉,一个小姑娘把小蚂蚁睡觉的花采下来,夹进了书本,这样小蚂蚁就被夹得扁扁的,成了书本里一个会走路的字,书本里的字也学着小蚂蚁走动,这本旧书变成了一本新书。
选编这篇作品,主要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体会文中:小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是教学的重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蕊、陈”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趴、喂、碎”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开拓视野,感受另一类童话的魅力。
策略与方法: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动物的童话。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动物的童话。
2、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关于生活在书本中的小蚂蚁的童话,怎么样?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花蕊”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陈旧”、“密密麻麻”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学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对话、读懂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解疑。
重点引导学生解决:
①书本里为什么会有一只小蚂蚁?
②书本里的这只小蚂蚁都做了什么呢?
③书本里的蚂蚁为什么会使旧书变成新书?
4、学生回读课文、复述课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喂”、“碎”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回家找一些王一梅的其他童话来读一读。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板画蚂蚁)。大家能喊出它的名字吗?(生齐答)板书蚂蚁。大家能告诉我这两个字都有什么旁吗?你知道蚂蚁的哪些知识?
大家都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读课文,学生字。
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阅读情况。
1、指名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孩子做评委。(评价反馈)
小评委们说的可真好。老师非常的高兴,就连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吗?
3、出示生字词,请生自由读。
4、请小老师教读,集体纠错正音。
5、开火车抽读词语。
6、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指名回答)
2、这是一棵什么树?你从文中的哪里知道的?指名说。
这棵树可真高啊!白胡子老爷爷把这个秘密告诉了谁?生大声齐说:巨人。师指导生朗读2~7自然,请生勾出巨人的所说所做,让生体会巨人想上天的强烈愿望。指名反馈。师范读。生自由读,指名展示读。生齐读。
3、这个通天树的秘密让树边的小蚂蚁也听见了,小蚂蚁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大家把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指名反馈。
4、同样是爬通天树上天,你觉得蚂蚁和巨人相比,谁更容易上天呢?生自主发表看法,有理即可。请生圈出巨人和蚂蚁的外形(抓住文中对巨人与蚂蚁外形的描写,引导理解上天对于巨人来说更容易)。
5、巨人和蚂蚁都想上天,然而最后却是蚂蚁取得了成功,这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生畅所欲言。师小结:巨人虽有目标,但没有信心,没有勇气,不去行动不去努力,最终实现不了目标。而小蚂蚁有了目标后就能充满自信的去努力,去坚持,最终将取得成功。
四、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交了小蚂蚁这样一个好朋友,它教会了我们在学习中、生活中,不管遇到了怎样的难题,只要我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我们就一定能看见那雨后的阳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会认13个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蚂蚁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2、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上天的蚂蚁》,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1、齐读课题。
2、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再读。
二 、揭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孩子们,目标明确了,要靠大家认真地自学,才能达到目标。有没有信心?
三、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把语文书轻轻的翻到69页,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1、师读自学指导。
2、开始自学,七分钟以后比谁回答得好。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时间到请坐端正。谁来回答第1题,先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再读句子。
师小结:这棵树很高很高。我们从作者的直接描述中,从老爷爷和巨人的对话中,从巨人的感受中都能体会到。看来呀,同一种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呢。
5、巨人站在通天树前是怎样说的?谁来读巨人的话。
a、一生读,(出示巨人的话)谁敢和他比赛读?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可是巨人-------齐读。
b、这就叫连连告退。板书:巨人 连连告退 你认为巨人是个怎样的人?
师小结:身材魁伟的巨人虽然有上天看看的愿望,可是他不自信,不行动,不努力,最终选择了放弃。
6、请看第3题,谁来读老爷爷的话?一生读。
a、老爷爷还会怎样鼓励巨人呢?
b、 生活、学习中谁鼓励谁试一试吧,同桌互相说一说。
c、谁来说给大家听?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金钥匙)今天,金钥匙给我们带来了读书方法------默读。金钥匙提醒小朋友,读书可以默读。齐读------孩子们,试一试,用默读的方法读8-----13自然段。谁来读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一生读。
1、开始自学,五分钟后比谁读得有感情,回答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时间到,坐端正。
a、谁来读蚂蚁的话?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小老师。谁敢向他挑战?
b、谁读老爷爷的话?
c、出示老爷爷和蚂蚁的对话。谁愿意扮演可爱的小蚂蚁,谁是老爷爷?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们读得好,请把掌声送给他们。
d、老师和你们分角色读好吗? 老师读旁白,女生是小蚂蚁,男生是老爷爷。
4、你们喜欢小蚂蚁吗?告诉老师为什么?
生:因为蚂蚁很自信,很勇敢,它知道只要不停的爬,就能看到天上是什么样。因为蚂蚁有理想,他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行的。
师总结:小蚂蚁个小志气大,他有了上天的目标,他就充满自信,去努力,去坚持,让我们把赞许的掌声送给它。
5、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小蚂蚁在不停地向上爬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6 、师引读:出示句子
a、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他又累又饿,多么想停下来休息,可是它告诉自己,读----------
b、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他的力量是那么弱小,他甚至听到巨人在嘲笑它,但是它始终相信,读--------
c、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蚂蚁向世界证明,读---------。
7、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自信,坚强、努力的小蚂蚁,让我们把对小蚂蚁的喜爱、敬仰之情送进美丽的童话吧。捧起课本齐读课文。
师:你们的书声告诉老师第一个学习目标达到了。
四、学写生字。
生字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出示(我会写)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间架结构,边按笔顺描边想办法记住字形。难写的字多描几个。四分钟后比谁记得牢。(写字做到三个一。)
1、 师:时间到,生字能写下来吗?拿出听写纸准备听写。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听写。
a、我们来看-------写的。师:谁来教教他,记----字的好办法?老师写学生书空。组词
b、我们再看-------写的。
c、同桌交换改。
d、全对的请举手。有错的同学没关系,告诉老师你哪个字记不住?谁来帮他记?
e、有错的同学补错两边,没错的试着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五、总结
孩子们,经过我们的努力,这节课的两个学习目标我们都达到了。看来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到达目标,取得成功。我们一起说: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六、阅读链接
1、《铁杵磨针》
2、 《愚公移山》
3、《水滴石穿》
4、《龟兔赛跑 》
一、教材简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努力”,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一往无前的精神。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是重点;让学生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紧扣新课标,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动,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地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的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还将运用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教学课本时,我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选用“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体会人物的特点与精神。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默读。在阅读习惯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教学环节设计
1、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识字、写字仍然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复习课文中的词语:“蚂蚁云霄果然常常鼓励终于身材魁伟抬头仰望身强力壮连连告退充满自信俯下身子”。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孩子们通过开火车或者自由朗读等形式的复习,既巩固了所学生字,又为接下来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2、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因此精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默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抓住“树高”,体会上天之难。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大树的高,在为学生下文做好铺垫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找一找”指的是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树高的语句。“看一看、说一说”指的是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大树本身,大树旁边的白云,大树下的老爷爷等体会大树的高。“读一读”指的是观察完插图后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树高的句子。
(2)朗读、感悟、体会巨人的懦弱。
学习课文2——7自然段,我主要用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⑴文中的巨人想上天吗?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⑵面对通天树,巨人行动了吗?为什么?
学生在轻声朗读的过程中会找出相关的语句。老师先让学生谈一谈对巨人的话得理解,然后抓住“连连告退”一词做文章,可以运用表演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老师扮演老爷爷,一位同学扮演巨人。孩子们通过表演不仅会形象直观地理解“连连告退”的意思,而且会体会到巨人在困难面前的退缩和懦弱。
这一部分的朗读指导可以穿插在理解、感悟中进行,读中有悟,悟中有读。
(3)朗读、感悟,体会蚂蚁的努力。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平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入地钻研了教材,决定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个取舍,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
对于这个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1>边读边画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蚂蚁说的话。本课是练习默读自然段的开始。《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默读在学生阅读活动中的作用,学生只有学会默读,才能提高阅读速度,才能够实现“眼看、口诵、心思”的统一,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据专家研究,小孩子不指读、不出声,是很难的。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因此,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提示,了解什么是默读,默读有什么好处,然后试着让他们默读课文。因为是第一次练习默读自然段。很多学生肯定还不能适应,我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一边指导、提示,一边表扬做的比较好的,不做硬性的规定。
<2>感情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蚂蚁说的话:“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里主要抓住三个感叹号和“能、一步一步、不停地、一定能”几个词语,采用指名读、自由体会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用充满自信的语气,反复地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到小蚂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这部分课文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4>发挥想象
让学生想象:小蚂蚁嫩能爬到天上去吗?为什么?
<5>补充词语加强积累
体会到了小蚂蚁的精神,让学生思考:小蚂蚁的这种精神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出示:“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句子,并试着用上一个给小蚂蚁加加油。这样设计,我是出于以上考虑: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与语言的积累。这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积累语言。在这里,我又意地补充一些表现“努力”的词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本文的理解。
3、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戴上小蚂蚁、巨人、白胡子爷爷的头饰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寓教于乐。
4、讨论明理升华主题
在学生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讨论:
(1)同样是爬通天树,你觉得蚂蚁和巨人比,谁上天更容易,为什么?
(2)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联系文本讨论的过程中,在把巨人和小蚂蚁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思想会更加清晰,也会更加体会到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一往无前的精神。
5、提笔练字抄写词语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教研室很早就提出:一节课中提笔写字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因此,我安排学生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古朴、典雅的乐声中摘抄本课的优美词语。既起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作用,又积累了词语。
七、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巨人(身强力壮)——摇摇头、不可能、爬不上去———跑掉
蚂蚁(很小很小)——我能爬上去、我能行、一定能———上天
(充满自信坚持不懈)——成功
以上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紧紧抓住巨人和蚂蚁的不同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蚂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八、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张庆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要做到“简单”二字。我一直崇尚“简简单单教语文”,努力创造简约而精彩的课堂。力图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简明,内容更简约,方法跟更朴实,环节更简便。今后,我还将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和1全部首,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一个偏旁部首。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有劳动就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风的声效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跟劳动相关的课文《好日子》,谁愿意说一说文中的三只小老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辛勤的劳动让三只快乐的小老鼠过上了好日子,那么今天这两只小动物是不是也跟小老鼠一样的热爱劳动呢?(板书课题:蜻蜓 蚂蚁)谁和谁?(板书:和),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跟劳动有关的寓言故事《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打开书,想听老师读课文吗?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圈出来的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蜻蜓和蚂蚁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只小蜻蜓只顾着夏天享乐,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到了冬天,饥饿难耐,找到小蚂蚁来求助,小蚂蚁给小蜻蜓讲生活中不能幻想不劳而获的道理。)
(3)那么我们来一齐看一看它的照片好吗?谁能看这幅图用上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说一说小蜻蜓在怎么样的干什么。(小蜻蜓在悠然自得的唱着歌)
(4)“悠然自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个词语意思相近?(逛来逛去),你能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逛来逛去”说明什么?(闲着没事),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冬天就到了,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时间过得快呢?(转瞬之间),“转瞬之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你能用“转瞬之间”说一句话吗?齐读第一自然段。冬天的世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来看一看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冬天的景象可以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能找到吗?(荒凉)识记“荒”字。(与“流”联系起来记忆,水流得一滴都不剩了,大地上长出荒草来)你知道什么叫“荒凉”吗?(荒凉就是人烟少,冷清的样子)什么样的景象才能叫做荒凉呢?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描述边想象荒凉的画面。教师放自然界中的北风呼呼地吹的声效录音,边结合语言的描述:冬天来了,乌云不时的遮挡住了太阳,天空阴森森的,花儿、小草早已经干枯得没有一丝水分,树枝已经变得光秃秃的,还有几片孤零零的残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刺骨的北风狂扫着大地,干枯的树枝不时地发出呜呜的响声,小动物们都销声匿迹了,田野里一片寂静,没有一点生气。同学们你们体会到“荒凉”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了吗?
(3)对于小蜻蜓来说,荒凉就更加可怕了,田野的荒凉对蜻蜓来说意味着什么?(小黑板出示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有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远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习“烂”字。用“灿烂”说一句话。
(4)此时的蜻蜓心情会怎么样?你是通过读哪个句子知道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做一个愁眉苦脸的表情,再做一个和愁眉苦脸相反的表情,你知道这个表情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吗?(眉开眼笑),谁能用“愁眉苦脸”说一句话?想象一下,他会嘀咕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读出蜻蜓那种悲伤、难过、痛苦的心情。此时此刻,如果继续这样伤心下去,蜻蜓有可能会被饿死,于是,它想了办法,它去找谁了呢?
3、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读这几个自然段他们的对话,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这几个自然段。
(2)、汇报蜻蜓是怎样乞求蚂蚁的,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要读出蚂蚁那种可怜的样子,哀求的语气。
(3)、那么蚂蚁对蜻蜓又说了些什么呢?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相机学习“劳”字。“劳”是会意字,“劳”的繁体字草字头写作两个火字,意思是时已入夜,但是仍然有人点燃灯火在劳作。谁能想个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戴草帽用力去除草,这个人真勤劳)
(4)、蜻蜓明白蚂蚁说的道理吗?(明白)那他在夏天里没有劳动的理由是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因为什么,所以蜻蜓才没有劳动吗?
(5)、最后蜻蜓决定怎么做了呢?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6)、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4、思想教育:同学们,这个小故事我们读完了,通过读这个小故事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
三、集中识字。
1、出示词语卡片:荒凉、灿烂、每张、唱歌、愁眉苦脸、劳动、难道、软绵绵。开火车读、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荒、烂、张、歌、脸、劳、难、软。开火车读。
3、出示写有词语的小黑板:荒山、荒草、破烂、灿烂、功劳、劳动、张口、歌剧、脸色、困难、软和。
四、指导书写。
歌,介绍“欠”字旁。软、荒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冷”“冬”,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生字词:
1. 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二十课《蚂蚁和蝈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生字词。
(粮食、满头大汗、自由自在、过冬、呼呼、洞里、又冷又饿、乘凉、刮风、躺在、装满、神气)
2. 齐读生字词
3. 指词抽读
4. 开火车抽读
二、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掉字)
三、精读课文
1 师:小朋友,夏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热,太阳很大,夏天可以游泳……
师:(出示句子“夏天真热。”)你会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生:夏天真热!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他把“真”字读重了,把夏天的热读出来了。
师:你来读一读,
生:夏天真热
师:真热,全班一起来。
生:夏天真热
2 师:是啊,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课文里的小主人蚂蚁们在干什么呀?请小朋友自读第一自然段,把蚂蚁怎样搬粮食的句子画出来。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把他画的句子读一读。
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读得真棒,多用力啊。谁能加上动作来读这句话?四人小组演一演,等一下请小朋友展示。
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展示两个孩子的对比表演)
师:他们两个谁表演得好一些?为什么?
生:×××表演得好,因为他气喘嘘嘘的,很累。
师:来,我们向这只勤劳的蚂蚁学习,一起来搬粮食。预备,读。(带动作)小蚂蚁,小蚂蚁,天气这么热,快停下来休息一下吧。(走到“蚂蚁”面前,让“蚂蚁”休息)
生:不行,不行,我们要搬粮食,要不冬天会挨饿的。……
师:(指着学生)这只蚂蚁满头大汗,那只蚂蚁也满头大汗,所以书上说个个满头大汗。你们真是一群勤劳的蚂蚁,老师被你们的勤劳感动了,老师要跟你们一块搬粮食。(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3 师:小朋友看图,蝈蝈们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己想象一下, 你就是一只蝈蝈,你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同桌讨论)
生:如果我是一只蝈蝈,我会说这么热的天气,小蚂蚁不要搬了,快来乘凉吧……
师: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什么说的,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闷都明白这段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想考你们,什么是自由自在?
师:蝈蝈们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叫自由自在。来,一起把蝈蝈自由自在的样子读出来。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4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寒冷的冬天到了。冬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和我们 学过的寒字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两点,这两点都表示冰),真能干,折文旁呢?(表示脚趾),对呀,脚踩在冰上当然是冬天来了。谁能给冬字组个词?(冬天,冬季,……)小朋友看老师写冬字,上下结构折文旁,撇捺要写得舒展,就像小朋友伸开双手深呼吸一样,很舒服。描红。
师:冬天到了,听着呼呼的北风,你想到了那些词语?
生:寒冷、冰天雪地、……
师:是啊,这样冷的冬天,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这么冷的冬天蚂蚁和蝈蝈是怎样度过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课文第一第二段用“有的……有的……个个……”把夏天里的蚂蚁和蝈蝈写得多形象,多生动呀。小朋友看图,我们也用这样的句子来说说冬天里的蚂蚁和蝈蝈吧。
生:冬天到了,蚂蚁们有的……,有的……,个个……。……(说得多好啊,会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了。)
师:对呀,蚂蚁在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得多舒服啊,洞里到处堆满了粮食,可温暖了请你舒舒服服的读给大家听。
生: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冬天到了,蝈蝈们有的……有的……个个……。
师:对呀,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又冷又饿”是什么意思?,(不仅冷,而且饿)是啊,冷得直哆嗦,我们一起来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生: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冷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生字,小朋友看看和刚才学的冬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有两点,表示冰,以前学的寒字也有两点。
师:真棒,分析一下冷字是什么结构什么旁的(左右结构,两点水,右边是个命令的令字)谁来给冷字组个词语(寒冷,冰冷……)真棒,认识的词语真多!来看老师写冷字,左右结构写得左窄右宽,同样的,撇捺要舒展一些。描红。
师:像又冷又饿这样的词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常常见到,比如说老鹰的爪子不仅尖,而且很利,怎么说?(又尖有利)这块蛋糕不仅香而且甜,怎么说?(又香又甜),下面老师不举例子了,你自己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
生:他又高又大,西瓜又大又圆……
师:真棒,能说出这么多词语,说明大家在生活;中也注意积累词语了。
师:蝈蝈真可怜,又冷又饿,让我们带着表情来把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一次,把蚂蚁舒服的过冬、蝈蝈又冷又饿的感受读出来。(一边读一边想这是怎样的一群蚂蚁,怎样的一群蝈蝈)
生,懒惰,勤劳
师: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是啊,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多么有趣的故事啊,让我们把课文读熟,把动作想好,一起来把课文演一演。
生:表
师:是啊,蝈蝈在这件事情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们非常想知道第二年的夏天,蚂蚁和蝈蝈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想一想,下一节课我们一起讨论。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只在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读好对话,弄清引用语是谁说的。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一些容易写错,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对小蚂蚁能不能爬到天上去的问题,应鼓励学生从“努力”这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蚂蚁吗?有哪些了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一只“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字词,想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3、多种形式读字、组词。
4、指导书写:“试、鼓励”
三、再读课文:
1、思考:蚂蚁能否上天?
2、哪些话是蚂蚁、白胡子爷爷、巨人说的?分别用“—”“﹏”“=”表示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字词,会写8个生字。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好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读词。
2、回顾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课文,理解感悟:
1、思考:小蚂蚁能爬上天吗?白胡了爷爷为什么说:“你能行吗?”
2、小组交流,汇报。分角色朗读。
3、你看到一只怎样的蚂蚁?
4、介绍“愚公移山”故事。
三、读了全文,你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泡沫塑料、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准备】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学时可选用个体较大、生活在山上的大黑蚁作为观察材料。
2.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切不可代替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教师不时巡回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由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加减法估算优秀教学设计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范文
关于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内容
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天地十二教学设计范文
加减法估算优秀教学设计
我知我家教学设计范文
关于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内容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天地十二教学设计范文
10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馈赠礼仪教学设计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教学设计范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蜜蜂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2篇
童趣课文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西湖游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