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初步学习鉴赏“记叙类散文”的方法。
2、分析作品的选材和立意的特色,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体会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
教学重、难点:
1、前三次写的“赛会”对写“五猖会有何作用。
2、分析课文最后一段所反映的作者心情。
课型:
教读课
教学方法:
自读法、点拨法。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教学第一至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回顾作者,了解作者。
分别从“名、时、地、评、作”5个方面回顾,掌握作者。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寿樟,字豫才,后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名)浙江绍兴人。(地)
2、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评价)
3、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4、一生的主要经历:鲁迅在1898年到南京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艺运动。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兴任中学教员。1912年到北京,在教育部任职,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师。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1926年8月起先后任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10月定居上海,从事文学写作,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和旗帜。生前出版小说集三种、散文集两种、杂文集十五种、通信集一种,文学史著作两种。鲁迅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古籍方面也成绩卓著。
二、简介《朝花夕拾》:(结合课文提示)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先后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
三、朗读课文,掌握字词的注音和意思。
1、词语:
姣(jiāo)长
美髯(rán)
臻臻(zhēn)至至
称娖(chuò)
高跷(qiāo)
篡(cuàn)改
据癖(pǐ)
蹊(qī)跷
忐忑(tǎntè)
肇(zhào)开
2、词意:姣长:美丽修长。
臻臻至至:齐备之意。
称娖:行列整齐的样子。
眼学:亲自阅读研习。
蹊跷:奇怪;可疑。
忐忑:心神不定。
四、研讨课文。
(一)默读课文,找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五个字为它们各写个标题。并指出其详略。
1、童年看赛会(1—2段)(略)
2、明人的赛会(3段)(略)
3、亲见的赛会(4段)(略)
4、东关五猖会(5—22段)(详)
(二)细读课文,一一研讨前三次赛会。
1、研讨第一部分内容:童年看赛会(1—2段)(略写)
童年看的赛会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这部分对全文有何作用?
提示:简单。“于是,完了”表现了赛会的简单使充满期望的孩子失望的心情。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作铺垫。
2、第二部分写明人的赛会(3段)(略),作者极力描写了明时赛会的豪奢铺张,有什么作用?
提示:用明时赛会的豪奢、热闹,来对比现在的简单,写出了自己对赛会的向往。
3、第三部分写亲见的赛会(4段)(略)。如何理解“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呢。
提示:渴望看赛会,希望参与到赛会中去。看出当时社会对人的个性的压抑。
4、总结:前三次对赛会的简单叙述对第四次写“五猖会”有何作用?
提示:主要是为去关东看“五猖会”蓄势。也为了衬托下文自己背书的那种受压抑的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教学第一至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部分。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研讨第四部分:东关五猖会(5—22段)(详)(全文的重点)
1、把这部分划分成三个层次:
(1)介绍“五猖会“的来由。(第5段)
(2)叙写“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的经历。(6—20)
(3)写“我”的感受和疑惑。(21—22)
2、具体分析“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高兴地“笑着跳着”催促。作为孩子,最爱的是热闹,因此,听说要看迎神赛会,当然非常高兴,因此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催促大家快搬东西。
第二,“忐忑”、“担心”地强记。“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充分展示了作者从高兴到沮丧的极度失望的心情。失望,也就是对父亲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解。
第三,梦幻铁钳的帮助。在母亲、工人、长妈妈默默的静候中,作者急急诵读的声音发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色中呜叫。在困境中,作者很自然地出现幻想,这幻想是“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终于,作者梦似的背完了。
第四,热闹没有什么大意思。文章的最后通过对比: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含蓄地反映出了父亲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全段对父亲没有一句谴责的词语,却充分流露出了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
讨论:最后一段反映了我的什么心情?你如何理解父亲在我最高兴的时候叫“我“背书这件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提示:反映父亲在我最高兴的时候叫“我“背书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压抑了孩子的个性。
3、品味语言:
鲁迅的作品常常象一支标枪、一把匕首,常常在行文中、在不经意处,给敌人、给丑恶的现象、给荒谬的观点迎头一击,而这些地方,往往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显示了作者疾恶如仇的思想。请把文中这样的地方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三、小结全文:
文章记述了“我”儿时盼望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从而批判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的迫害,深刻的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和反动。
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在语言方面,生动、贴切、精到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蕴。幽默讽刺而又形象。
四、作业:讨论课后练习三。
后记:鲁迅的文章比较含蕴难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字面背后的意义,切忌浮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浙一带有关庙会的一些民俗,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
(2)、感受封建家长制的作风对活泼天真的孩子的天性的扼杀和影响,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理解散文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生僻字、词的掌握。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所要讲述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父子关系。
(2)、理解散文先扬后抑的作用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农历节日,都有哪些啊?这些节日都有什么代表性的东西么?(元宵节—元宵、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重阳节—出游登高)你们喜欢过节么?为什么?
那么鲁迅的家乡还有什么其他的节日呢?他小时候喜不喜欢过节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去浙江的海阳,看看每年农历五月初一的“五猖会”。
(二)作者简介:
①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
②鲁迅散文的特点:
鲁迅的回忆散文收于《朝花夕拾》集中。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
(三)课文背景简介:
“五猖”又称“五通”、“五圣”,是民间所信奉的财神。据传,五圣庙是明太祖为安抚战役亡魂而立,后被奉为财神。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
“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五通神”请出来巡游。这些迎神赛会当然是迷信活动。但在当时,广大贫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法享受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赛会在这个意义上说,也算作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四)请同学看几张有关庙会时火热场面的图片。(舞龙、舞狮、高跷、秧歌、腰鼓……)
(五)课文梳理
1、快速、大声地通读全文,在每段前面标号。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
2、划分段落,并说出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1—4)写儿时的迎神赛会的热闹、豪奢,表达了“我”的向往之情。
第二段(5—19)写去看五猖会的经过。
第三段(20—21)写“背书”这件事给“我”的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
3、总结各部分的生僻字、解词
A偏僻、寥寥、繁盛、豪奢、奇拔、美髯、臻臻至至、雅兴、妇孺、枷锁
B罕逢、篡取、猖獗、谨严、河埠头、蹊跷、忐忑、蟋蟀
C诧异
D解词:臻臻至至:齐备的意思。
呵活:活龙活现。
称娖:行列整齐的样子。
河埠头:河码头。
奇拔:奇特,有趣。
忐忑:心神不定的.样子。
猖獗:凶猛而放肆。
4、通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共写了几次赛会,并分别概括小标题。
4次、小标题:门外的赛会(初次的庙会等)
书中的赛会(明朝的庙会等)
盛大的赛会(梦想的庙会、庙前的五猖等)
关东看五猖会(关东的赛会、失落的赛会等)
〈第二课时〉
(六)继续上节课,具体对课文重点段落进行分析,
(2)、课文第一节末尾“完了”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怎样看待第二段中关于“吹哨子”的描写?
明确:一个“完了”,既写出了那没有看到的神像走了,也写出了孩子的失望的心情,也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
在那个缺乏文化生活的时代,吹哨子似乎也是孩子们的乐趣。
(3)、课文第一部分都在谈迎神赛会,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明确:五猖会,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渴望与欢乐,如同重大的节日。作者用大半的篇幅来写迎神赛会,在于渲染赛会的盛大、热闹,突出赛会的吸引力。该段为下面的:“我”极其想看赛会,而父亲让我背书,造成童心与现实的冲突做铺垫。
(4)、第九段是关于什么的描写?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实际作者担心什么?
明确:心理描写。
“我”在父亲的“压迫”下显得不安,不想背书但又无可奈何;担心的不仅是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
(5)、怎样理解文中写“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为什么说背书如梦呢?
明确:背书完全是被迫的,机械的,所以说如“梦似的”。
说出了在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
(6)、怎样理解“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明确:“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就是因为早上心情太压抑了,童心已经受到了挫伤。
(7)、课文结尾“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全篇都是叙述,结尾出语似极平静,感情却很强烈,在文字背后隐藏着那种父亲的不讲理、父亲的不理解孩子、父亲的专制在孩子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
展开全文阅读
5、说说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
盼望(失望)——羡慕(书上描绘的)——神往(参与)——欣喜若狂——忐忑、索然无味
6、讨论:
(1)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是真的“诧异”么?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让“我”那时候背书?
(2)从作者看“五猖会”前后情感的变化中,你觉得作者想在本文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七)结构与语言特点
本文的结构很有特色。前面的写没有看到神像、明时的赛会等内容,并非闲笔,而是从正反两方面为这一次来之不易的赛会做铺垫,以突出主题。
同时,叙述语言简洁,于平淡见神奇,不愧为大家之笔。
(八)作业
字词,课后第三题
教学反思:
鲁迅的文章比较难理解,还是应该注重让学生体味文章的故事性和其中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关于作者:
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和旗手。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著作宏富,是中国现代小说,杂文的开山祖。成就也极可观,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初中学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略谈。
二、关于“五猖会”
农历五月一日至中旬,是江浙一带地区五猖庙会之日。届时四乡百姓云集海阳烧香,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消凶化吉。庙会,“前引”锦旗开路,“执事”沿途管理杂役。青白黑红黄绿蓝各色旗子飘扬,十景担、肃静牌、万民伞、纸扎猪马牛羊偶像、牌楼跟上、接下是地方戏队伍、杂耍队伍。此庙会起源于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在皖南曾打过几年拦锯战,军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后,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庙”,阵亡士卒“五人为伍”,受百姓供奉。《明史》记皇家祭祀有“阵前阵后神祗五猖”之说。如此世代相传,便衍成香火极盛的五猖神庙会。
三、通读全文,解决以下问题:
1、把不懂的字词句或不懂的内容标记出来;
2、找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3、思考并和同桌讨论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
四、再读课文,讨论、探究。
1、质疑问难,解决上述问题1;
2、讨论列出小标题;
3、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
盼望(失望)——羡慕(书上描绘的)——神往(参与)
——欣喜若狂——忐忑、索然无味
4、从作者看“五猖会”前后情感的变化中,你觉得作者在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想?得到哪些体会?
5、体会这种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第二课时
一、美读,品味语言。
鲁迅是个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他往往能有生动、贴切、精到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蕴。
1、品读文中精妙的比喻句,完成[思考探究]三;
2、鲁迅的作品常常象一支标枪、一把匕首,常常在行文中、在不经意处,给敌人、给丑恶的现象、给荒谬的观点迎头一击,而这些地方,往往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显示了作者疾恶如仇的思想。请把文中这样的地方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二、谈感悟。
读完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引起了你强烈的共鸣,或者说使你产生了很多感想?请把你最“感动”的地方指出来,说说为什么?
三、印发资料:
鲁迅小时候要去看五猖会,难逢的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就命令他背书,这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了他的心里。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父亲才准他去看会。大家高高兴兴的陪他出了门,但他并不高兴,至今还诧异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叫他背书。
读完此文,使我明白了这么一句话:名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天下的父母其实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一日出人头地,光耀门媚,而且这种欲望十分强烈,犹如一股暖流促使“他”父亲逼孩子读书,占据孩子的自由空间。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凡事不能生搬硬套。这样下去,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长此下去可能使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
作为家长一片苦心,我们都理解,也是为我们好,不惜绞尽脑汁为我们创造好的环境,让我们安心读书。
但是也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童年是孩子的黄金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胜过金钱,它不允许任何人来玷污它。
另外,家长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应学习学习孔老夫子的教育方法,要“应才施教”,不应驴唇不对马嘴。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
四、片段仿写
P2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及其创作。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详略得当、层层铺垫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详略得当、层层铺垫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
教学方法:自读法、点拨法、分析探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教读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我们中国的农历节日,都有哪些啊?这些节日都有些什么代表性的东西?(元宵节—元宵、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重阳节—出游登高)。鲁迅的家乡还有什么其他的节日呢?他小时候喜不喜欢过节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去浙江的海阳,看看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的“五猖会”。
【五猖会介绍】
五猖又称“五通”、“五圣”。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
传说五猖神曾屡屡骚扰地方,搅戕世界,上天派了雷公电母追杀它们,四处寻找,不见踪影,只在闪电轰雷中有六个丁壮在修海塘。这是保境安民的好事,岂能是五猖的所做所为?况且人数也不符,终于被瞒了过去。从此五猖不再为虐,改恶从善,也就被百姓宽恕而敬以为神了。自此以后,东关镇上便有了赛五猖会的习俗,日期是农历的四月十五。
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五通神”请出来巡游。它并非是每年迎赛,往往是数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迎赛一次,所以一旦迎赛就轰动全县,规模异常盛大。
【内容解析】
1、通读课文,思考: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五个字各为它们拟个标题,并指出其详略。同时比较几次赛会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全文共写了四次迎神赛会。第l、2自然段,写“童年看赛会”,略写。第3自然段,写“明代的赛会”,略写。第4自然段,写“亲见的赛会”,略写。第5—22自然段,写“东关五猖会”,详写。
四次赛会异同
童年看赛会
侧重写心态,主要写孩子们盼望看迎神赛会,但看过后又失望的心态,以及每次看迎神赛会后留下的纪念品——“吹都都”。写出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同时也为后文写看东关五猖会蓄势、做铺垫。内容:都是写赛会;写法:都是以记叙为主。
明代的赛会
用了引用和比较的写法,将“明人的赛会”与现实的赛会作比较,意在反衬现实赛会的简单。
亲见的赛会
本文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写迎神赛会,用杂文笔法既写往事,也不忘针砭时局,
东关五猖会
详写,描写了“背书”的故事。
2、第4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可分为几层?
明确: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第五段,介绍五猖会的来由。第二层,第6—20段,叙写“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的经历。第三层,第21—22段,写“我”的感受和疑惑。
3、“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明确:经历了四个阶段:高兴、失望、梦幻、没多大意思
第一,高兴地“笑着跳着”催促。作为孩子,最爱的是热闹,因此,听说要看迎神赛会,当然非常高兴,因此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催促大家快搬东西。第二,“忐忑”、“担心”地强记。“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充分展示了作者从高兴到沮丧的极度失望的心情。失望,也就是对父亲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解。第三,梦幻“铁钳”的帮助。在母亲、工人、长妈妈默默的静候中,作者急急诵读的声音发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色中呜叫。在困境中,作者很自然地出现幻想,这幻想是“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终于,作者梦似的背完了。第四,热闹,但没有什么大意思。文章的最后通过对比: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含蓄地反映出了父亲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4、为什么如此盼望如此向往的赛会,我眼里却变得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了?反映出什么问题?
明确:原因在于父亲强制自己背书这件事情影响了我看赛会的心情。他已经对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详写了背书一事,对五猖会几乎没有什么描写,一笔带过,如此盛大的赛会却没有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象,反而记忆最深刻的是父亲强迫我背书的整一过程,由此可见,背书一事对我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次多么沉重的打击。从家庭角度来看,反映了父亲专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从封建旧教育角度来看,书的内容生硬深奥,艰涩难懂,背书方法机械,采用死记硬背方式,反映出封建旧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危害。
5、归纳文章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写一次盼望已久的迎神赛会,却因父亲强迫自己背书而感到失望无奈的事情,突出背书一事对幼小心灵的伤害,表现对长辈不能理解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反映出封建社会家长专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深刻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和反动。
作业布置:预习《北平》。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美丽的秋天教学设计
林海的教学设计
玩出了名堂优秀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三篇
美丽的秋天教学设计
林海的教学设计
玩出了名堂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模板
养花教学设计模板
老师伴我成长的教学设计
关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优秀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的教学设计
忆铁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绝招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