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生词。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从玄奘没有去偏僻小寺,而是在法门寺潜心苦修,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中领悟出一个要想成材的人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从玄奘没有去偏僻小寺,而是在法门寺潜心苦修,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中领悟出一个要想成材的人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
1、怎样使一棵树看起来高一些?(使学生认识到与其让它与矮树相比不如给它时间帮它长得高一些。)
2、理解“班门弄斧”“学得惊人艺,弄斧到班门”的真实含义。
二、简介玄奘、引入课题
三、指导自学,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3、思考:“林子”指的是什么?
4、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学习成果交流
1、认读生词。
2、解释词语。
3、学生分节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4、“林子”指的是什么?
5、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学习写字
1、指导书写。
2、学生描红、临写。
3、展示评议。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二、深入感悟
1、学习第一至三自然节——理解玄奘为什么要辞行。
法门寺是怎样的一座寺庙?玄奘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快速阅读课文的一至三节,画出关键词语说一说。
(1)学生交流。
(2)讨论:你对玄奘的做法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板书:
(脱颖而出)
偏僻小寺 玄奘 法门寺
2、学习第四至九节——理解方丈的启发点拨。
当玄奘把这个想法告诉方丈时,方丈并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却让玄奘选择留在了法门寺,读读课文,想想方丈用了怎样的方法留住了玄奘?和同桌读读课文讨论一下。
(1)交流,认识方丈用了怎样的方法留住了玄奘。
(2)理解方丈的话真实含义。
方丈把什么比做什么?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体会方丈的劝解技巧——巧妙设喻,两相对比,深入浅出,以理服人。
(4)一个人的成长与松树的生长有着相同的道理。此时,面对法门
寺与野山小寺,你觉得玄奘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板书:
脱颖而出!
↑
潜心苦修
?(脱颖而出)
偏僻小寺(孤木) 法门寺(林子)三、联系实际,对比启发
1、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2、我们生活周围有没有自我满足、不求上进的例子?你能讲一个勇于拼搏、积极参与社会竞争的事例吗?
五、习作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
板书设计:
脱颖而出!
↑
潜心苦修
?(脱颖而出)
偏僻小寺(孤木) 法门寺(林子)
教学反思:
在导入时的谚语解读帮助学生先入为主,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水到渠成;授课结束后的读写结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一、娓娓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西游记》吗?在这部小说中吴承恩为我们塑造了四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么,你们知道唐僧是根据唐朝哪个高僧的原形塑造的吗?(生答玄奘)你对玄奘了解多少呢?(生介绍自己了解的玄奘)今天我们来把唐僧还原到生活中,来学习他成为一代高僧之前的一个故事——《生命的林子》。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吗?(生谈疑问)就让我们带者这些疑问来读课文吧。
二、新知探究
(一)、检测预习,落实基础
学会本课的八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设疑启发,潜心会文
1、法门寺是一座怎样的寺庙?你从课文中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积累词语:香火鼎盛晨钟暮鼓香客如流名满天下水深龙多
2、如果你是一个和尚,在这样的寺庙中修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名寺,玄奘却要离开,这是为什么呢?哪个词语写出了玄奘要离开法门寺的决心之大?
生谈感受,分析原因,体会“决意”一词的含义
3、弟子要离开,方丈是怎么做的呢?
分角色朗读对话
改写对话,方丈直接对玄奘讲道理,劝他留下
两种方式中体会方丈的语重心长,用心良苦,学习借物喻理的写法。
积累词语喧喧嚷嚷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鹤立鸡群莽莽苍苍等
4、玄奘领悟了方丈的一翻苦心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齐读课文8,9自然段
小结:要走是因为这样的法门寺,要留仍然是因为这样的法门寺。法门寺还是原来的法门寺,玄奘却已不是原来的玄奘。他的心态变了,认识变了。
5、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
一个想要成材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6、合作探究:一个想要成材的人为什么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
7、课文为什么以“生命的林子”做标题?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谈理解,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对玄奘来说,法门寺就是他生命的林子。那么,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林子吗?这个林子有竞争吗?你喜欢竞争吗?
生谈身边的林子:班级,学校,社会等,谈对竞争的认识,师引导。
那么,在太阳与烛火之间,你愿意做什么呢/?为什么?
生谈自己的想法及对太阳烛火的认识,师引导
三、总结收获
学完本课,你们在语言上,写法上,思想上有那些收获呢?要用“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掌握了,我明白了……”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生谈收获,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作业
1、续写《生命的林子》
玄奘决定留下之后,又见到了劝他离开法门寺的那个人……
要求:要写出玄奘在方丈开导之下的认识和转变,写出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心理,200字左右。
教材分析:
《生命的林子》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记述了一个传说,讲玄奘在师父指点下,坚持在高僧济济的法门寺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说明“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教学要求:
1、理解、学习生字新词。
2、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3、引导总结文中包含的道理,在竞争中成长。
重难点:
1、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说明一种道理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一块小黑板,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调查学生课外读书情况。
2、师归纳,讲了唐朝和尚唐僧在孙悟空等四个徒弟的保护下,一路降妖除魔,终于取来真经的故事。
3、玄奘功成名就之前又是怎能样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词语意思。
玄奘:俗称唐僧,是唐朝的高僧,佛教学者。河南省洛阳人。
剃发:这里指给要出家的剃去头发,成为僧尼,佛教称为剃度。
晨钟暮鼓:早上敲钟,傍晚击鼓,形容生活十分单调乏味。
香火鼎盛:香火,这里指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鼎盛,指正当兴盛或强壮。
青灯黄卷:青灯,指油灯;黄卷,指书籍。这里指深夜在灯下苦读经书。
思忖:思考。
秀颀:身子高,修长挺拨。
芸芸众生:佛教里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当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课文中用来比喻松树生长在灌木丛中,显得很突出。
三、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
起因:应酬太繁、不如他人。
经过:方丈以树喻人开导玄奘。
结果:一代名僧。
四、师生讨论,理解文中所阐明的道理:在竞争中成长。
1、读句子: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
2、点明两处林子的特点:郁郁葱葱和零零星星
3、分析两处林子的环境、生长过程、结果及成因。
密林与疏林的士地是一样的,但密林的树多,能吸收的营养少,疏林的树少,能吸收的营养多。
密林的每一棵树都要争阳光、争雨露,它们必须拼命地向上长,所以每一棵都长得挺拔、修直。疏林的每一棵树都能自由地生长。不必为阳光雨露发愁,每一棵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生长,所以长得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
密林存在竞争,疏林不存在竞争。
4、课文最后一句话: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树林。
一个人也如树一样需要竞争,在竞争中锻炼、成长,最后成为一棵栋梁之材,所以人不能远离社会。
五、课堂小结
竞争是残酷的,正因为残酷的竞争,人类才会奋发、努力,有奋发、努力才会成才。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按照139页的习作要求缩写文章。
2、课外阅读《西游记》。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玄奘于成名前,在师父的指导下,坚持在高僧济济的法门寺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帮事。说明“一个人的成才是离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本文结构简单。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玄奘远离森林;第二部分写玄奘在师父的指导下,决心留下法门寺。第三部分,玄奘终成名僧,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 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
3、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 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 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
3、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小黑板
教学理念:
本文是一个传说,又是一个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的一个含义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先让学生讲故事,再由问题引领,带任务学习。从中体会作者借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再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到一个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学程序:
一、生活常识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那在这些人中,有一位锲而不舍的取经人是谁?唐僧的生活原形人物就是玄奘。本文讲的就是他在成名前是否留在法门寺的一个故事。想听吗?板书课题:生命的林子。
二、整体感知,讲述故事。
1、 学生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作批注,为稍后的讲故事做好准备。
2、 个别学生生动的讲故事。
三、读文、悟意。
1、 问题引领,出示小黑板:
(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2)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
(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
(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5)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些语句?
2、 自学。在书上作批注。
3、 交流收获。
(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①法门寺“香客如流”,“法事应酬太繁”,难得“静思养神,潜心修身”。②“感到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是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他想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心学习,尽快成才。
(2)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很草率的?你从哪能词可以看出来。我们把这个句子带着感情读读,好吗?
(3)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个别学生读第8自然段。)
(4)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在第几自然段?(个别学生读第5、6、7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两个问题: ①老方丈问玄奘愿做烛火还是太阳的用意在哪儿?②老方丈是怎么劝说的?
(5)在这儿老方丈的用的方法是什么?(作比较,打比方)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齐读最后一段。(一个人的成才是离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人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请批在书上。
(6)为什么离不开社会?(竞争!)你又想到哪句格言警句?请批书上。
(7)练习用打比方说明一种道理的方法说话。
四、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 有感地朗读全文。
(1)说说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认为读好本文的重点是哪些语句?
(2)练习有感情读好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好全文。
2、同学们,我们要想向唐僧一样出人头地,就要把自己放在社会中去接受竞争,让自己也像文中的松树一样为了得到一点阳光而奋力向上拔。于是:“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名言吧!出示小黑板:
A、 天生我材必有用。B、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五、巩固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小黑板(硕果累累):
(1)我想积累这些词句:
(2)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处理:
(3)我想续写《生命的林子》。
(4)我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生命的林子》了。
选三个给自己的学习伙伴说说。
板书设计:
生命的林子
山野小寺 玄奘 法门寺
两三棵树 松树 松林 竞争 成才
我们 社会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九寨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多米诺骨牌教学设计
三年级花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五篇)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橡皮膏小熊教学设计
九寨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多米诺骨牌教学设计
三年级花钟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五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橡皮膏小熊教学设计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
丰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八篇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范文
草原教学设计模板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篇
我的魔戒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