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

阿林老师

第二课时《搭石》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并从中受到熏陶。

  3、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板字“搭石”,齐读。

  导入:搭石这个词,我们生活中并不常见。但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通过课文,了解了搭石,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师:听了你的介绍,使老师的眼前的的确确浮现了搭石的样子。(课件)我们看,就是这几块普普通通的搭石,但在作者笔下却从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文中因搭石而产生的美无处不在。(板书:美)那么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刘章笔下的《搭石》。(板书)

  二、通读全文,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情感

  会作者对搭石的情感。

  汇报句子。

  示句子,把这几句作者直接描写搭石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搭石怎样的情感?自由读。

  个别谈感受(赞美、喜爱等)。

  带着赞美和喜爱的感情齐读“一排排”一句。

  师:同学们,作者在描写搭石时写了这样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示句子)我们都到风景区游览过,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

  个别说。

  小结:只有美的,可供观赏的景色才称得上风景。而搭石只不过是铺在水中的石头,它美在了哪呢?

  三、细读课文,感受美

  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示导读要求:画出文中你认为美的语句或段落──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汇报交流,体会美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边交流边体会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谁来说一说,课文的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让你感觉到了美?

  指导体会──

  第二自然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

  这一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摆)这么长的句子怎么才能读好,(自由读)引出关联词语“无论……只要……一定……”

  (多媒体闪烁重读的词。)

  (你的发现,很了不起,能够结合关联词理解句子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结合这种关联词,谁再来谈谈,老人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模拟老人练习:现在我就找一位上了点年岁的人问问。体会出老人的品质,善良、大公无私,做事认真。

  师:谁来读一读,赞美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指名读,让刚才扮演大叔的同学评价。让我们全班再来读一读,感受老人的优秀品质。

  看来,关联词在表达句子的含义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能结合身边的实际,用上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吗?

  师:调整搭石的老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乡人的人性美,构成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文中还有哪里你认为写得也美呢?

  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画一般的美感。”

  这一段是写什么的?

  板书:

  走

  师:人们走搭石这段的确很美,你能说说,它具体美在哪么?

  (声音、景色、人们的动作。)

  体会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示课件。)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动作美?理解“协调有序”及具体表现。

  师:景色美、动作美、声音美,这么美的画面,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么?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

  (自由读、个别读。)

  师: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实在太美了!老师也想读读,行么?(多媒体播放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想象这美好的画面。

  (教师范读。)

  谁还想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请咱班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好么?读的可真好!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头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傍晚,夕阳西下,染红了天边的云彩。一群放学的孩子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奔回家。他们从搭石上走过,撒下了一路欢歌一路笑语──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能仿照老师的样子说一说么?

  生仿说,师评,想象力丰富。师:搭石的画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使我们感受到了山里人纯真、质朴,感受到了山里人的和谐、美好。让我们怀着这份美好,再来读一读这段。

  过渡:刚才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是一道风景。

  第四自然段“如果……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这里的人们都把什么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板书:

  让

  师:山里的人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尊老爱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可见美好的品质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请同桌合作读读感受。

  五、小结,回归课题

  师: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板书:无私奉献)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六、发散思维,寻找美,小练笔

  师:在整篇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选取的都是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而正是这些让我们看不起眼的小事,却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不光用我们的眼睛,更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美就在我们周围,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

  动起你们的智慧之笔,在平凡的事物中把“美”寻找出来吧!

  【课后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紧扣这一主题,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述了爱的哲理。我所执教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重点是体会乡亲们淳朴的爱,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在教学预设时,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由的朗读,思考、勾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强说、写的训练,设计了通过老师的朗读,你想到了那些动人的情景,谁能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让别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进行说写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训练与表达。通过朗读──评价,描述画面──评价,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其次,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提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了解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总结全文,提示写法时,揭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是文章。

  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写一写你身边的美”临时改成了“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认识关联词和中心句的作用,谈体会谈感受。设计的内容太多,想讲授的太多,因而对文章个别语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例如没有体会“谴责”是什么意思。人们可能会怎么谴责?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哪些词语写出了老人的“心中有他人”?他满意离开时,又会怎么想,怎么做?等等。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