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教学方法最新

秦风学老师

新高考的考查中时空观念的教学成为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的任务,只有注重时空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下面给您带来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编制各种大事年表、时间轴

历史年表具有理清历史时间线索、揭示历史因果及规律。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对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通过课堂的学习,提高对历史时空观念认识和理解,以达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以“点”来进行时空的准确定位,时间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必须要知道鸦片战争的各个时间点,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南京条约1842年,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时期的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发生的大事年表,关于年代的时间,比如说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而由此之后就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社会性质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第一次鸦片战争也开启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双重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

识别历史地图是最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是时空观念核心素养中最基本的素养之一。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把教材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联系,最为直观的是在地图上再现历史,通过课本里的地图教学,让学生直观地在头脑中形成事件,时间,空间之间的联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书本中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进行对比,直观地得出:1.从战争进程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时间增长,侵略区域扩大。2.从危害和影响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侵入到内地。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构建历史联系的能力

历史的时空观念的教学就应该放在全球的角度在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够把同一时期,世界多个地区同时发生历史事件进行对比,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横向构建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对之进行分类、比较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将帮助学生把古今知识、中西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比较,在对比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事物之间的延续以及世界的差异与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关注历史的内在联系,学会以时空为主线将历史串联起来,认识历史事物、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以达到理解历史的本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教学中,从中国,英国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的对比,同学们可以突破种种障碍,触摸、了解到历史的真相和本质。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关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并注意中外关联

在高一年必修一的教学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是分开来进行的,农村学校的学生由于视野的原因,只看到中国的历史,在学习过程中,不懂与世界历史相比较,对教材事件的理解就只停留在表面上,不利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以时空为主线将历史串联起来,找到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形成解读历史时空的能力。在讲述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时,我们可以利用阶段特征的方式,表格的形式,进行时空观念的教学。19世纪中期的中西方阶段特征,进行对比,西方总特征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经济人类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外交出现全球性范围的海外扩张,从时间空间上对比,这个时期的中国还停留在封建社会,实行闭关锁国,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就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此复习过程同时也是时空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种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