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小说《故乡》教学设计

刘莉莉老师

鲁迅的小说《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揣摩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昨天,我们带着问题预习了鲁迅的小说《故乡》,现在给大家2~3分钟时间,再翻一翻课文,也可以同桌间交流一下预习情况。

  班级交流。

  1、我是什么时候回故乡的?

  二十多年前的深冬。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把第一、二两自然段朗读一下。

  2、我为什么回故乡?

  专为别老屋而来。

  3、我大约在故乡呆了多久?

  大约住了半个月左右。

  追问,你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第二日,过了三、四天,又过了九日等。

  教师小结:

  我们在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就应该抓住文中表示时间或地点转换等的一些词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理清文章的脉络。

  4、我在故乡主要遇到了哪些人?

  杨二嫂、闰土等(可让学生齐答)。

  二、导入新课

  在这样一个萧索的冬日,我为了变卖老屋,回到熟识的故乡,但是在短短的日子里,不管是故乡的景还是故乡的人,都让我感到悲凉和沉重。景的悲凉刚才已有同学读过了。那么故乡的人呢?我们先看看文中的杨二嫂。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杨二嫂的文字,读一读,议一议,杨二嫂是个怎样的人?

  让一到两位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能点出语言、动作,教师就直接点出,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人物。

  如果学生读到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追问学生,你把这姿势给大家做做好吗?你觉得这种形象给你什么感觉呢?

  如果学生讲到语言,请他给大家读一读,感受一下杨二嫂尖酸刻薄的语气。

  如果有学生讲到对比,教师强调:把相关的课文内容前后联系起来看,而不是孤立地看一个句子,一个词。

  2、教师小结:

  研究人物,我们不仅要品读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神情,还要注意人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样能够进一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指着板书说)

  三、我们用这种方法再来看看文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闰土是怎样的人?提醒同学,要前后联系起来看这个人物

  (5分钟后)提醒大家,看完的同学,可以小组讨论一下,同时,提一个更高的要求:先用几个词,概括一下闰土是怎样的人,然后简单说说你的依据。

  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条理地阐述,先讲观点,再讲依据。

  班级交流。

  教师强调:希望回答问题的同学能够清晰地表明观点,并且有条理地陈述理由,这样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四、教师小结,引出新的问题

  从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内容,我们发现,我回到故乡,遇到的两个主要人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的呢?

  让学生再看看文章,找找变化的原因。

  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2、辛亥革命后十年间注释①

  教师点拨:

  同学们不仅能仔细阅读课文,还能借助注释来找变化的原因,这很好。但是同学们说到的仍是一种生活现状,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种现状呢?

  (学生无法回答时)教师启发:

  看来,同学们遇到了难题,其实阅读与我们生活距离比较远的作品,仅仅研读课文上的内容恐怕是不够的,我们要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得寻求其他帮助。根据以往的经验,你会通过哪些资料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作意图呢?

  教师小结: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写作意图,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历史课本等途径查找作者生平、历史背景、时代特征等相关资料。

  五、布置作业

  1、今天的作业,就请同学们用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2、在探讨过程中,恐怕不能忽略文中另一关键人物我,这用所学分析人物的方法,去探索一下我的内心世界。

  【板书设计】

  言行、举止、外貌、神情

  写作意图 人物形象

  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