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岳阳楼的诗孟浩然

马振华老师

  临洞庭上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拓展:有关岳阳楼的古诗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宴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题岳阳楼

  唐.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岳阳楼

  唐.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首联写景比喻生动,色彩绚丽;尾联写情含蓄蕴藉,惜春、怀友与思乡的心情似江水悠然无尽。

  岳阳楼

  唐.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

  北宋.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身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读〈岳阳楼记〉

  南宋.王十朋

  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城上晚思

  宋.陈与义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岳阳楼上再赋一绝

  南宋.陆游

  江风吹雨濯征尘,百尺阑干爽气新。不向岳阳楼上醉,定知未可作诗人。

  古诗特点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来避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