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真人”的养生法

阿林老师

《内经》中“真人”的养生法

  《内经・上古天真论》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十分简要地揭示了上古真人的养生诀要,值得仔细玩味。

  一、深谙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指出,上古真人之所以能够“寿敝天地,无有终时”,首先在于他们能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实际上是在揭示:上古真人不但十分熟悉养生的基本法则,而且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这些法则。

  所谓“提挈天地”,是指真人能够熟练地掌握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从而恰当地处理人同大自然的关系。这是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养生的一大法则。《内经・四气调大论》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吕氏春秋》也明确指出,养生要善于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要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些规律,这叫“顺生”。孙思邈在《孙真人摄生记》中说“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体五脏”,一定要依时养生。因为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生命的形成和生存根源于一年四时的阴阳消长变化,所以古人一直十分重视天人的和谐关系。

  上述“提挈天地”还包含这样一惯意思,即上古真人在处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方面,已经得心应手,顺适和美,就像把天地提举在手里一样。他们能够将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与同文提到的“中古至人”的“调于四时”,“圣人”的“处天地之和”,“贤人”的“法则天地”相比,显然有水平高低之别,所以唐代王冰在注解此文时大加夸赞:“其为小也,入于无间,其为大也,遍于空境。其变化也,出入天地,内外莫见。”

  所谓“把握阴阳”是指上古真人能够熟练地掌握人体自身的变化规律,从而使机体出现“阴平阳秘”的最佳功能态。这同样是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养生的又一重要法则。《周易》早就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大自然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为了健康长寿,必须用阴阳变化的规律来指导养生实践,所以《黄帝内经》一再强调“生之本,本于阴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上述“把握阴阳”应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的意思:1.在日常生活中要始终保持平静、平和的心态,不急不怠,守住中道,让恬淡的心灵同静谧的大自然保持同一,像老子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2.在养生实践中要根据人体脏腑功能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如乾坤交合、水火既济等,来促使机体内部的各个系统之间保持高度的协调和平衡。3.在养生实践中还要遵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激荡的规律。如动静相交,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寂中照,照中寂”;如升降相承,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等等。

  总之,上古真人正是在“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两条养生基本法则的指导下进行修炼,并取得良好效果的。

  二、坚持深呼吸锻炼

  上古真人在养生基本法则的指导下,从两个方面进行修炼:一方面是“呼吸精气”;另一方面是“独立守神”。所谓“呼吸精气”,便是坚持深呼吸锻炼;亦即进行以膈肌活动为主要动力,腹壁运动明显的腹式呼吸。

  古人很早便重视深呼吸锻炼。《庄子’大宗师》说:“古之真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踵息”便是深呼吸。现存最早记述气功修炼过程的史料――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便是记述古人如何通过深呼吸锻炼来激发真气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木医简《十问》,其中黄帝同容成有关吐纳术的问答,曾有“翕气之道,必致之未”的论述。意思是说,行呼吸的原则,一定要引气导至躯体四肢的末端。这便是深呼吸锻炼的表现。《黄帝内经》里有闭息治病的记载,闭息也是在深吸气基础上进行的。这说明古人早就发觉经常进行深呼吸锻炼,可以强身祛病,益寿延年。

  说上古真人“呼吸精气”,意谓上古真人通过深呼吸锻炼,激发、调动了体内的真气。这里的“精气”与《黄帝内经》同文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真气”,含义相同,均指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夫精者,生之本也”,《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精气夺则虚”,所指亦同。因为柔缓的深呼吸强化了膈肌活动和腹壁运动,它能不断给脏腑经络以良性激惹,从而引发体内真气的集聚和循经运行,特别是气通任督以后,会全面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著有《内经知要》,他解释“呼吸精气”说:“全真之人,呼接天根,吸接地脉,精化为气也。”清代著名医家黄玉路在其《素问悬解卷一》中对“呼吸精气”作这样解释:上古真人“呼水中之气以交阳,吸火中之精以交阴”。他们都在强调深呼吸运动能激发、培育体内的真气。《道乡集》说得好:“先天气(即真气)非后天气(即呼吸之气)温暖不生,亦非后天气相恋不住,故先天气之行也,唯所命于后天气。”《性命圭旨》也说:“至人呼吸则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得以祖气(即真气)相通,如磁吸铁而同类相亲。”古人在练功实践中深切体证到,深呼吸运动能激发、充实体内的精气。

  三、努力修炼元神

  上古真人在养生基本法则的指导下进行的另一个修炼,便是“独立守神”。实际上,这是在努力进行元神的修炼。

  首先强调要“独立”。所谓“独立”,意谓不为世俗尘务所扰,不为名利所惑,超凡脱俗,特立独行,始终保持恬淡、空净的心态。这与《黄帝内经》同文提到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中的“恬淡虚无”意思相近。《内经知要・道生》注:“恬者,内无所营,淡者,外无所逐。虚无者,虚极静笃。”因为只有在“恬淡虚无”的心理基础上进行“精神内守”,才能调动体内的真气。所“独立”是“守神”的前提条件。

  这里的“守神”,守的是精神,亦即元神。古人解释元神为“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脉望》);“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青华秘文》);“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从现代科学观点看,元神应是指自觉但又没有显在思想活动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处于虚静绝念之时,心中既保留着最低闽限的自我感知功能,又充满高度的空灵、恬适、和谐之感,这种心态古人称之为元神,而思想意识活动则称为识神。

  元神是对生命体的内在活动起主宰作用的精神。元神的活动是一种高度有序化的活动,它能使生命体的各个生理系统,达到高度的平衡与协调,它能使生命体的经验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它能使机体的生理活动同自然界的活动规律保持一致性。便是由于后天识神的干扰和抑制,元神常不能充分发挥其主

  事的功能,因此古代养生家便十分重视对元神的炼养。

  修炼元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内守”。所谓“内守”,即在恬淡虚无的心理基础上,将正念轻轻地引导到机体内部,并以一念代万念,然后又渐渐地并最大限度地弱化这个“一念”,达到似守非守、不守之守的境界。古人说的“抱一”、“抱元”、“抱神”,指的都是这种境界。

  通过不断的“内守”,能使元神彻底排除识神的干扰和抑制,从而充分发挥其主事的功能。《性命圭旨》云:“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春。”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从现代科学观点看,一个人如果出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心态,大脑活动的有序度会明显提高,相关性会明显上升,全身会出现高度的平衡与协调,这不但调整了中枢神经的功能,强化了生命体的本能,还能解除显意识对潜意识的压制,乃至可以使原来无序的潜意识有序化,从而发挥潜意识的功能。

  四、实现形神统一

  上古真人以养生法则为指导,通过“呼吸精气”和“独立守神”的不断修炼,全面改善和提高了人体的生理机能,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个人的体质。因此,从外观上便表现出“肌肉若一”了。所谓“肌肉若一”,就是指全身筋骨肌肉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并且神光焕发,光彩照人。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注中,将此解释为:“肌肉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便是强调真人的形体俊俏亮丽,充满青春活力。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说得好:“神守于中,形全于外,身心皆合于道,故云肌肉若一。”(《景岳全书》)实际上这正是形神高度统一的体现。

  人之一身,神为身主,形为神含,形神相依,始能生存。上古真人以“呼吸精气”来强形,以“独立守神”来养神,达到形神统一,所以精力旺盛,青春永驻,“肌肉若一”。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同文中所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吕氏春秋》更明确指出:“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实现形神统一,一直贯穿在上古真人的整个修炼过程中。当“呼吸精气”的时候,虽然是进行深呼吸运动,是在炼形,但因为这是在恬淡虚无心态上的深呼吸,实际上,这也是在炼神。当“独立守神”的时候,虽然守的是精神,但因为这是“内守”,是将注意力引导至形体的内部,会激发体内的真气,实际上这也是在炼形。据此看来,上古真人的“呼吸精气”和“独立守神”是紧紧相扣在一起的。

  总之,实现形神统一,是上古真人养生实践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养生实践取得卓越功效的结果。正因为这样,所以他们才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