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生活散文随笔

张东东老师

经典生活散文随笔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或感叹命运不公时,坚持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定要坚持下去,哪怕这坚持的道路是多么漫长,崎岖,我们要在心中点燃一盏灯,告诉自己:不要放弃,不要放弃。

  生活感悟

  清晨,如果我比往常早点去公司,总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路段,与一位中年环卫工相遇。他结实黑瘦的身材,略带微笑的脸庞,在随身听播放的歌声里轻快的忙碌着。晨曦洒在他健康、黝黑的脸上不但看不到一丝苦恼和自卑,还时不时看见他随着音乐低吟浅唱,一付悠然自得的样子。他的快乐每次都会传递到我,把我感染,一天的好心情从此开始。

  记得很久前看到一则报道,一位曾经是贵小姐家庭出身的女人,因家道破落,她不但失去了曾有的优越富贵的生活,最后还沦为掏粪工,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喝下午茶,用祖上留下的面包烤炉做烤面包。在常人看来人生遭此不幸,不说万念俱灰,身心俱疲,也是没什么意义了,但她仍执着的保持一份匪夷所思的优雅和恬静。我不知道这个报道的真实性,如果是真的,那么这样的气定神闲,这样强大的,超越肉体高高在上的灵魂,还有什么东西能把她击垮?

  缅甸女政治家昂山素季,曾被软禁于其寓所,前后长达15年。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她的心情似乎并未受到影响,生活依然十分有规律。每天清晨,她把自己打扮的清清爽爽,到室外散步半小时,然后回到室内,安静的阅读诗歌、散文,学习法语和日语,听自己喜欢的摇滚乐……傍晚时分写日记,在夜里独自弹奏钢琴曲。

  有记者好奇地问她,如何在囚禁中,依然保存这么好的心态?她说:那也是生活啊,我何苦要与生活讨价还价?每个人的生活都可能囚禁,如果她的心灵不够自由的话。

  环卫工、掏粪工、长期被软禁失去自由的人,在世人的眼里他们肯定是充满了委屈、抱怨、悲哀、孤独、自卑、忧郁和痛苦乃至绝望,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存在?但我在他们貌似卑微的身上,看不到对命运的屈服,我看到的是乐观自信、沉静优雅、波澜不惊和充实。我看不到他们内心的一蹶不振和沮丧失望,我看到的是蓝天白云、丰林茂草与鸟语花香。我也看不到贫穷、孤独和绝望,我只看到富裕、热闹和梦想。

  扪心自问,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工作、生活或情感的挫折时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百无聊赖、抑郁寡欢等等消极心态不胜枚举,仿佛命运唯独对自己不公平,仿佛自己是天下最痛苦的人。我永远忘不了我的一位校友,也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同事、好友林。那天我从江滨散步回来的路上,在一个偏僻的小巷碰到他已八十岁的母亲。那蹒跚的脚步,近乎失明的双眼,因中风而移位的下唇,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残酷无情。“您怎么会在这里?”我上去扶着她,关切的问。“我现在租在这里……”林的母亲看见我显得很激动,唠唠叨叨向我述说,我看见有泪珠在老人的眼眶闪动。林你知道吗?就因为我们以前的工厂倒闭,你患得患失,惶然失措。就因为一次不成功的相亲,你从此自卑孤僻,抑郁寡欢。现在的你不但没成亲,而且还长期在神经康复中心治疗,你母亲不到2000元的退休工资,全部花在你的身上还不够,当看到街上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还笨拙的弯腰去捡,为了省钱现在和收破烂的住在一个院子里。你母亲一直唠叨你瘦了,在里面没东西吃,可你知道因你的懦弱,在挫折面前失去了勇气,不但毁了自己也给亲人的身心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吗?

  生活中,我敬重那些面对困境选择坚强的人,因为同在一个天空下,他们懂得以谦卑而感恩的心,去感念这样的人间,去热爱自己的亲人。

  面对悬崖石缝中顽强生长的生命,我们羞于再谈什么命运和人生,面对生活中那一个个普通乃至卑微的肉体所带给我们心灵强烈的触动,我们没有理由不仰视他们,因为他们的灵魂永远在高处。

  孤独的守望者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被生活压弯脊梁的空巢老人

  ——题记

  这世界上,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中国各地的乡村角落。年迈的空巢老人们在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里生活、离世,孤独的走完后半生。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每年都有大量的`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现象成为时下中国一道无法磨灭的时代印记和烙印。迫于生计,大量的人离开乡村涌入沿海一带去打工,乡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乡村没有了生计,日渐荒芜,就像一个失血的心房,缺少了希望,显得冷寂、孤独。

  现下,城市里的年轻人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稍有时间也花在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上面,而无暇顾及老人们的感受,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他们。这让城里的老人们精神上时常感到孤独,不过生活上倒也称得上是惬意。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到形形色色的老人们在街道上漫步,许多老大爷喜欢下下棋,练练拳,打打太极什么的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每当夜幕降临,可在各大广场上看见一些老大妈尽情的跳着广场舞,娱乐方式很是多样,这倒也算是给他们孤独的内心增添了一丝慰藉。

  与城里的老人不同,乡村里的老人们深居偏远的山区,远离子女,孤苦无依。也没有过多的娱乐方式。随着时间的流淌,老人们日渐消瘦而又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褐斑从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很是苍老的模样。人越老,会越害怕孤独。乡村发展的步伐自当是赶不上城市,至今还有许多乡村未达到理想规划的水平,仍存在着一些贫穷落后的乡村。这些村落中生存着很多目不识丁的老人,每当他们想念在远方打工维持生计的子女时,即便是想通一个电话问候一声,这也成了一件难事。他们衣着朴素,性格憨厚纯朴,生活节俭。很多时候,村里的老人一碗白米饭一叠咸菜就是一顿,生活简单枯燥。村里的老人一生都是在勤劳与苦累中渡过的,他们与泥土打交道,与田地共同生活。

  从庄稼的播种、生长到收获,他们从未懈怠过,佝偻着腰在田地间默默地耕耘着。这一生,他们被岁月赋予了无尽的沧桑,被生活压弯了脊梁。闲暇的时候,老人们的内心饱受孤独寂寞的煎熬,无人陪伴无人倾诉。他们时常会倚在家门前,等待子女回家,眼里流露出一种孤独的哀伤,也充斥着一丝期望,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关注。在这片出生、成长到老去的土地上,他们从未离开过,直至死去。死去后的他们没有墓碑,只需一片荒野的土地,只要向阳一点,温和一点,他们便可以和土地里的泥土连成一片,落地生根。

  叔本华说过“个人的愿望是永不知足的,满足一个愿望,接着就产生新的愿望,如此衍生不息,永无尽头。”人的一生,想要追求的事物太多太多,若一直苦苦追求下去,永无休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的也往往让人意想不到。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刻是需要放下些什么。大多数人,迫于生计选择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家人孩子外出打拼,这的确是件不易之事。而作为子女,我们有惦念自己的亲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一生之中放下的不少。我们是否也该为家里的老人试着去放下些什么,放下手里忙碌的事,空一点时间出来,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会意的眼神。那些常年在外的城市“乡下人”,如若可以,就时常抽空回乡看看吧,看看自己生长的地方,看看家里的亲人,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笑容,让他们紧扣弦的心落地。这或许,会比一个人一路上无休止的追求着来得有意义。

  人到黄昏时,是害怕寂寞的。愿我们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去温暖那些暮年的老人,让他们尽情的与这世界温暖相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