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卷之五赋辞《感士不遇赋并序》

孙小飞老师

  [说明]

  这篇赋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为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士,这里指有才华、有抱负而不被重用的善良正直之人。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学体裁、讲究文采与韵节。

  这篇赋的主旨,是抨击当时社会政治的腐朽与道德风尚的败坏。正直善良而有才华之士,本怀大济苍生之志,但在虚伪、黑暗的社会中,不是被埋没就是遭到毁谤谗害,往往使他们进退两难,慷慨悲愤。陶渊明以其丰富的社会阅历与切身体验,对世俗社会早已领悟甚深,所以他“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决心保持高尚的道德与纯朴的节操而远离尘俗之网。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1),司马子长又为之(2)。余尝于三余之日(3),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4),生人之善行(5),抱朴守静(6),君子之笃素(7)。自真风告逝(8),大伪斯兴(9),间阎懈廉退之节(10),市朝驱易进之心(11)。怀正志道之土(12),或潜玉于当年(13);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14)。故夷皓有“安归”之叹(15),三闾发“已矣”之哀。(16)悲夫(17)!寓形百年(18),而瞬息己尽(19),立行之难(20),而一城莫赏(21)。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22),屡伸而不能己者也(23)。夫导达意气(24),其惟文乎(25)?抚卷踌躇(26),遂感而赋之(27)。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28)!禀神志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29)。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30);靡潜跃之非分,常做然以称情(31)。世流浪而遂祖,物群分以相形(32)。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33)。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34)。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35)。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36)。淳源旧汩长分,美恶作以异途(37)。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38)。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39)。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40)。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41)嗟乎(42)!雷同毁异,物恶其上(43);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44)。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45)。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46)!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47)。独抵修以自勤,三省之或废(48);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49)。无爱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50);憨冯史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51)。虽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旷岁(52)。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53)。悼贾傅之秀朗,纤远辔于促界(54)。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55)。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56)。承前王之清海,曰天道之无亲(57);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58)。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59);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蔽而殒身(60);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61)!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62)。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63)。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64)。广结发以从政,不愧赏于万邑(65);屈雄志于戚竖,竞尺土之莫及(66);留诚信于身后,动众人之悲泣(67)。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68)。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69)!苍旻遐缅,人事无已(70);有感有昧,畴测其理(71)!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72)。既轩冕之非荣,岂组袍之为耻(73)?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74)。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75)。

  [注释]

  (1)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著有《春秋繁露》等书。他所作的《士不遇赋》,收在《古文苑》中。

  (2)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为不朽之作。又为之:又作过一篇《悲士不遇赋》。其残文见《艺文类聚》卷三十。

  (3)三余之日:指闲暇之时。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4)夫:发语词。履信:遵守信义。思顺:不忘忠孝。《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周易。系辞上》:“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5)生人:犹生民。人,人类。善行:良好的品行,即美德。

  (6)抱朴:胸怀淳朴。不失本真。(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守静: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物所挠。

  (7)笃(dǔ赌)素:犹笃志。志向专一不变。《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后汉书。张衡传》:“必施厥素尔。”注:“素,志也。”

  (8)真风:自然淳朴的风尚。告逝:消失。

  (9)大伪斯兴:虚伪之风盛行。斯:乃。

  (10)闾阎:里巷的门,借指平民。懈:懈怠。廉退之节:廉洁谦让的节操与礼节。

  (11)市朝:指官场,朝廷。驱:驰驱竞逐。易进:侥幸升官,指靠投机取巧往上爬。

  (12)怀正:胸怀正直。志道:有志于治世之道。

  (13)潜玉:藏玉,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当年:正当有力之年,指壮年。

  (14)没世:终生,一世。徒勤:徒劳,空忙。

  (15)夷皓:指怕夷、叔齐和商山四皓。伯夷、叔齐事见《饮酒二十首》其二注(2);商山四皓事见《赠羊长史)注(9)。“安归”之叹: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曾作歌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史记。伯夷叔齐列传》)商山四皓隐居时作歌曰:“唐虞世远,吾将安归?”(皇甫谧《高士传》)安归:归往何处。即无归处。

  (16)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之职。“己矣”之哀:屈原《离骚》结尾说:“已矣哉!国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已矣:算了吧。即无可奈何之意。

  (17)夫(fú扶):表感叹语气。

  (18)寓形:寄身。寓:寄,寄托。形:身形,形体。

  (19)瞬息:一转眼一呼吸之间,谓时间短促。尽:指生命结束。

  (20)立行:指建立功业。

  (21)一城莫赏:得不到赐爵封地。

  (22)染翰:浸湿毛笔,指写作。

  (23)伸:伸述,表白。已:止。

  (24)导达意气:抒发性情意志。其:语助词,表示推测,犹“大概”。

  (25)惟:只有。

  (26)卷:书卷。指董仲舒和司马迁的《士不遇赋》。踌躇:原指犹豫不定,这里指反复思考。

  (27)遂:于是。感:有所感触。赋:抒写,用作动词。

  (28)咨(zī资):嗟叹声。大块:大自然。受气:意思是禀承天地自然之气而万物生。王充《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斯:此,这。独灵:最灵智,最尊贵、杰出。《礼记。礼运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许慎《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陶渊明《形影神。形赠影》:“谓人最灵智。”这两句是说,承天地自然之气而万物生,为什么唯独人最为灵智呢?

  (29)禀:承受。藏照:怀揣光明,即拥有智力。秉:持,具有。三五:三才五常的`省略。三才:指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所说常行不变的五项道德标准。垂名:留名。垂:流传下去。

  (30)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这里指隐居。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壤父者,尧时人也。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七引《艺经》云:“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寸,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远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济:救助。苍生:指黎民,百姓。

  (31)靡:无。潜:潜藏,指隐居。跃:显达,指出仕做官。非分:不合本分。傲然:高傲自足的样子。称情:符合心意。这两句是说,无论隐居还是做官,都随顺自然,各安本分,人们高傲自足。无拘无束。

  (32)流浪:漂荡不定,这里指运行变化,犹“流转”。徂(cú):往,过去。物:这里指人。群分:指分为善恶不同的人群。相形:各自区别,互为对应。

  (33)密网裁:捕鱼的网织得很密。宏罗制:捕鸟的网罗张得很大。这两句比喻统治者的****制度和好佞之徒陷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34)达人:通达有见识的人。善觉:善于观察形势,容易觉悟。逃禄:逃避爵禄,指不做官。

  (35)嶷嶷(nì逆):高峻的样子。影:指隐士的身影。汪汪:水面宽广的样子。声:指隐士的声音。这两句是说,达人隐居于山水之间。

  (36)轩唐:指轩辕与唐尧,相传为上古治世之君。永叹:长叹。辞荣:辞去荣华富贵。

  (37)淳源:清澈的水源。这里比喻淳朴的道德风尚。汩(gǔ古):水流动的样子。长分:指水源流到远处就分支了。美恶:美善与邪恶。作:出现,产生。

  (38)原:探原,推究。百行:各种行为。攸贵:所贵。莫为善:莫若行善。

  (39)奉:遵奉,奉行。成命:既定的命令。这里指命运的安排或自然的规律。师:师法,效法。

  (40)发:显现,指行为表现。生:这里有“树立”的意思。乡闾:乡里。

  (41)推:以,凭借。显:显达。矫然:虚伪做作。祈誉:祈求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