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角度看《易经》

黄飞老师

从音乐角度看《易经》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易经》则更是中国古圣先贤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而这些传统的文化不是仅仅局限于人生、哲学的领域,它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譬如数学、物理学、逻辑学、天文学、音乐、美术等学科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对人文精神十分重视。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就能用人文来教化天下。照此看来,《周易》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周易》又叫《易经》,曾长久的被误解为是一本算命的书。随着科技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易经》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渗透与利用,受到中外科学界、文化界的重视。

  它是三位圣人伏羲氏、周文王和周公父子,还有孔子(周文王与周公父子算一人)陆续共同创作的杰作。正因如此,有人认为《周易》 的这个“周”字与周文王所在的朝代“周”是有关联的。其实不然,我们从广义视角来看待《周易》的“周”字,是看的很周到,想的很周密、周详,一点都没有遗漏。而且它是周流不停、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的,所以才叫《周易》。它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如果按系统来讲,《易经》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系统。因为所有能列举出来的大系统,像太阳系、银河系等等,都不可能大到“其大无外”;所有能列举出来的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等,都小不过“其小无内”。这样一本广大精微的书已经成为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而且已经渗透到社会、科学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音乐是有韵律的声音。有时是明朗欢快,给人愉悦的情绪,令人焕发闪烁的精神;有时是雄伟宏大的给人崇高奋发的激情;有时是和谐温柔、富有诗意,给人高雅、亲切甜蜜的畅想;有时悲壮凄凉,令人同情、伤感、哀痛,构成了美妙的音乐文化。音乐文化是一颗明珠,它的光辉不仅使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交融,还照耀着其他学科与文化的精髓与之相互的结合。形成了极其丰富多彩的富有动力的人类的大文化。构成了一个和谐的世界文化,丰富了人生的内涵,提升了人生的价值。

  所以,音乐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人文科学探索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要回答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它是求善、求和谐、求美。正如《易经》产生之初,就要谈到《易经》首创人伏羲。在当时,人类还没有进入农业社会,人们靠打渔狩猎过日子。可是人们要出去打渔狩猎最怕的就是碰到天气骤变,来不及躲闪,很可能连命都没有了。这时候伏羲替当时的人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可以说伏羲是全人类、全世界第一座气象台的台长,他告诉人们“明天是晴天,你去好了”,“明天往南走有雷,你要小心”,“你往西北走,有大雨” ……刚开始大家还是将信将疑,可是后来随着验证次数的增多,大家都觉得他说的很准,于是来问的人越来愈多。人多了,伏羲没有那么多时间应付,于是他就在大树上挂上各种图像,来表示明天天气的情况。每一幅图像其实就是一个密码。从此,伏羲得到了人们的信赖,并根据人们的需要,把他的气象预报逐渐的扩大,慢慢的画出不同的卦象,就变成了我们一直到今天都很熟悉的八卦。开始怕老百姓不理解,所以只告诉他们几个数字就好了,“1、2、1”代表什么,“1、2、2”代表什么,“2、2、1”代表什么,等等。所以数字化从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我们今天不过是继承伏羲的路线走来而已。可以说《易经》是我们人类最古老、最原始、最实用的一门科学。

  艺术与科学的目标以及它们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共同的或是相通的。这就使人们的内心深处激起对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和谐和不可思议的秩序,产生只可心领神会不可言传的激情。音乐艺术是由音符诞生,音符也是由数字或是符号组成,最重要的功能恰如数学公式,也是把握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作曲家试图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吐露他们观天察地识人的一种特殊工具。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说过:“只有艺术同科学结合在一起,才能把人提升到神明的境界。”无论是伏羲、爱因斯坦还是贝多芬从科学和音乐的不同方面表述了宇宙结 构和谐的神秘性和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性。科学进行理性思维,探索求得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真实性,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实验、分析、逻辑推断的结果。它具有唯一性、逻辑性、实证性和一元性。音乐的对象的人,是人的精神世界,所以音乐是求“善”,它具有多种选择,非一元性的。音乐与科学两者的研究对象迥然不同,但两者是相通的,是相互依存的。都是为了构造一个美好的合理的和谐的世界,都是为真理而奋斗。人类通过科学和音乐达到一个高尚的境界,同时通过科学与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塑造一个高尚的人。

  我们首先用数理的方式来看看《易经》与音乐的关系。前面说过《易经》是由三位圣人先后完成的,第一位就是伏羲,他用一些横线来表示数,完整的一条理解为“1”,中间断开的一条理解为“2”也可以说,完整的一条叫做“阳”,断开的一条叫做“阴”。然后把这些横线三条罗列到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密码。当时的老百姓看到这些图像或者说是密码就知道伏羲想要告诉大家的事情,后来根据这些图像伏羲画出了八卦图,这幅图我们已经在手上拿了七千多年,那正是打开宇宙密码的一把金钥匙。第二位是周文王,他在八卦图的基础上,产生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宇宙的六十四个密码,它也是用数字来代表的。凡是密码必定离不开数字,我们现在的保险箱很多都是用数字做密码的,但是那个数字是死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易经》里的数字是活的,是变化的。最后就是孔子替《周易》装上了十只翅膀,我们称之为《十翼》。他希望《周易》能够飞起来。

  中国易学家认为数起源于《河图》。《河图》是由“点”组成的方阵图,或称“数图”。在河图中数点的排列是有序的,《河图》向人们阐释了数的起源和数的生成奥秘,“一与六共宗居北,二与七为朋居南,三与八同道居东,四与九为友居西,五与十相守居中”,每组后面的一个数都是由前面的一个数加五以后而成,所以两数位居同位。在《河图》中,“五”是一个基本计数单位,居于图的正中,五以上的数皆由五演变而来。而中国音乐的“五音”――宫、商、角、徵、羽,有高度(频率)、大小(律数)和顺序(排列顺序和生成顺序)。 “五音”中的音与《河图》中的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人有“律以隔八相生”的说法,即由此律至彼律相隔七个数。将《河图》中的数,顺向而数,正符合这一规律。五至二隔八,黄钟宫生林钟徵;二至九隔八,林钟徵生太簇商;九至六隔八,姑洗角生应钟变宫;十至七隔八,应钟变宫生蕤宾变徵。隔八相生而形成的五音顺序为宫―徵―商―羽―角。在《河图》的五音位置相生图中,八个相生的位置,正好与八卦中的天乾、地坤、水坎、火离、雷震、风巽、山艮、泽兑相对应。在《河图》的各数进行某种数学运算时,数理则发生变化,数变则五音也随之生变,前面说的黄钟、林钟、太簇、姑洗、应钟蕤宾等皆为我国古代律名。只此粗浅的看来音律的产生和《易经》数理当中的确有着近亲的关系。

  其次,我们要从思维方式上来看。一切科学研究的成果都是人类大脑思维的结果,思维是人类大脑的活动,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但是人脑除了这两种思维外,还有一种灵感思维。画家需要灵感才能创作出旷世佳作,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作曲家需要有灵感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乐章,陶冶人们的心灵;诗人需要有灵感才能创作出浪漫的、令人回味无穷的激励人心的诗句。同样《易经》更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集结了三位古圣先贤的智慧、灵感及对世界所独有的洞察能力。所以在《周易》成书以后,多少人想动它一个字,都动不了。

  《易经》中有六十四个卦象,而这些看似复杂的卦象,其实只包含两个符号,一个是阴(- -)。一个是阳(�)。伏羲八卦图告诉了我们一个宇宙最基本的密码――阴阳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天底下的变化,就是阴阳的变化。比如说。白天是阳,夜晚是 阴;天是阳,地是阴;大拇指是阳,其余四个手指是阴。阴阳之间的关系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样才有生命力。

  在《易经》中,奇数表示阳;偶数表示阴。刚刚我们提到大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的关系。大拇指,它是1,是奇数,表示阳;但是它只有两个节,2是阴,叫做阳中有阴。而且这个阴阳是分不开的,所以人要刚柔并济才好,不能刚到底,有柔才会有刚,没有柔,也根本不存在刚。而其余四个手指是偶数,为阴,但是这四个手指却每个都有三个节,叫做阴中有阳。多么奇妙,我们每个人的手都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阴阳统一体,只有这样统一和谐的事物,才会创造出统一和谐的生活,统一和谐的世界。就像人们用手来弹钢琴,在手指弹奏的过程中大拇指和四个手指是一种“拿握住”的关系,它们用力的方向是不同的,两个大拇指是向手掌的外侧下方用力,而四个手指是相对于人体自身向里侧下方用力的。这样人的手在阴阳统一的前提下,才会创造出和谐悦耳的音乐。

  “手”对于演奏者来说是制造音乐的工具,还要有一颗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心灵与头脑,敏锐洞察世界与情感的眼睛。经过孕育、沟通,涌现于显意识,成为灵感思维,作用于各种发声体,最后成为音乐。所以,音乐具有激活右脑形象思维的特殊能力。其中,交响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奥的哲理。它有较严格的结构,明显的层次,严密的逻辑一步一步的发展;而且有思想、有情感,有对事物的洞察和分析;有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生与死的矛盾和斗争,有因果辩证关。就像《易经》所说的阴阳。它们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一定是阴,一定是阳。如果没有相对,你就不知道哪个是阴,哪个是阳。有相对才有阴阳。譬如,音乐中的强与弱,它们也总是相对的强与弱,没有绝对的,“强”必须要多么强,“弱”必须要多么弱。有相对才有强弱,有相对才有阴阳。其次,阴阳是合一的。相对是前提,但是它是会变动的,所以阴阳是分不开的,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我们刚才说到音乐中的美丑、善恶、爱恨、生死……这些都是阴阳的辩证关系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