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
《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看PPT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享交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2、字词正音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shè yǎn 阡陌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诣太守yì
3、朗读感知
范读课文,清楚、流畅。
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4、了解文章
文章是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第一节:发现桃花源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2、桃花林里的自然景色如何?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明确:有山有水,人杰地灵。或,心情舒畅、愉快、惬意。
推断:A、有人。B、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
第二节:进入桃花源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2、这里的人生活的好吗?何以见得?
3、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吗?
第三节:访问桃花源
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明确: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
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2、桃花源人来到这个地方的原因?
3、讨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何“皆叹惋”?
明确:A.陶渊明所处时代。B.作者寄托的美好理想社会。
4、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明确:怕世人找到,破坏他们安宁的生活。
第四、五节: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1、渔人离开桃花源怎么做的?
2、他为何没有答应桃源里人的要求?
明确: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渔人也想让大家都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3、结果如何?作者为何这样写?
明确:遂迷,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讨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五、课堂小结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桃花源的美丽与神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归园田居》《饮酒》等作品。
3、写一写或者画一画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2
《诗经二首》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今天我们学习的二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
《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郎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á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ì):水边。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四、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口译全文。
第二教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具体研习
1、从内容上来说这二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句。诗人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达了对采荇菜姑娘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格,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可以看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
《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2、从总体上说,社会的制约是逐渐严格起来的,恋人们对自己的行动,不得不有所拘束。于是我们在《国风》里看到许多情诗,咏唱迷惘感伤和可求而不可得的爱情。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含蓄微妙的艺术表现,但在当时,恐怕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一切诗歌的艺术风格都不是无缘无故地形成的。明朗热烈的风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产物;含蓄委曲的表达,总是感情压抑的结果。
3、《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它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的开头。
《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时关雎和鸠,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在一个秋日的清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芦苇丛却呈现出冷寂与落寞的气氛。
4、《诗经》的语言特点。学生朗读归纳,体会作用。
(1)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可由此推想,当时演唱的《诗经》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的、简单的。
(2)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在现代歌曲中,还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的道理。
(3)通过小组朗读体会。
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音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扼抵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通过全体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3
《核舟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用词语。
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3、体会作者情感,认识我国微雕艺术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教学创意:
本教学设计是以活动为中心,在学习《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的基础之上,自学《核舟记》,把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感受我国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
教学步骤
一、自主感知,援疑质理
(一)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把不懂得字、词、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较难的由教师引导学生来解答。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在此基础上同桌互译。
要求:1、一人译,一人听,听者指瑕校正,每人一段,轮流进行。
2、翻译时能落实字词,可增删调补,要求句意通顺。
3、两人都不能译通的句子做上记号,译完后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三)标题为《核舟记》,其“记”的文体是否与前两篇课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的文体一样?
明确:虽然都属于“记”的范畴,但是本文的体裁是说明,不同前两者的记叙。
二、活动体验,把握顺序
(一)动手做【这一活动宜作为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提前完成】
①每两人发一张8K白纸按照课文介绍的内容折一只乌篷船。然后按课文的说明开上小窗,“画”上“题字”
②用小纸片剪成三个人形,要求为东坡画上胡须,在船头用粘胶等摆好位置,他人指正(请注意方位)
(二)动口说
①根据译文将课文内容的主体部分改成“解说词”,要求语言通俗、形象。
②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手拿核舟上台解说,其他同学质疑指瑕。(要按照课文的说明顺序进行解说)
三、删减添补,品析细节
(一)找关键句,文中统领全文并集中表现核舟艺术特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巧。(如果学生在这里不能思考出来,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勾连。《口技》也选自《虞初新志》,《口技》中统领全文的是“善”字,本文中的关键词应当是“巧”字。)
(二)王叔远如何表现核舟之巧?请大家速读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说明制造核舟的材料很小。课文第 6 自然段对核舟上雕刻的内容作了统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这样来看,总计九个种类,即五十三个物件。说明雕刻内容之多。在“小”材料上刻“多”内容,实在是“巧”。
②有红有绿,色彩对比鲜明,怎一个“巧”字了得!
(三)魏学洢如何再现核舟之巧?
①请大家听老师读三四段的缩写,思考哪种表述更好。
教师读文本——船头坐三人,中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绝类弥勒。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②缩写时去掉的内容,分别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比如,从动作来看,“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动作描写很具体,让人觉得东坡和鲁直的关系很亲密。又如,从神态来看“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写出了佛印很潇洒。从细节来看,“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一串念珠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这说明刻得细,写得更细,还有“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本身已经很小,作者却还要写童子的右手和右脚趾,这自然是写得很细。
四、再读《核舟》,回味艺术
请大家选择你觉得最能表现作者赞叹之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例如: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奇巧”一词直接表达对王叔远技艺的赞美。
又如: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王叔远雕刻那么多东西,只用一枚小小的修长的桃核,作者为他这种高超精湛的技艺表达出钦佩的感情。
其实,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赞叹,都表现了微雕艺术之美,没有一句不是夸奖,没有一处不是赞叹!
五、小结
正是因为王叔远细致的雕刻“表现”,才为魏学洢生动传神的雕刻“再现”提供了契机,反过来,魏学洢细腻的“再现”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了王叔远记忆的精湛,两人均是“奇巧大师”,当之无愧!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4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
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
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
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
(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
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2)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品读,缘景明情
柳宗元为什么先是快乐的后来又悲伤了呢?下面我们就循着文脉来找答案。
1、品读“心乐之”。结合小石潭美景,感受其“乐”。
课文开头就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声音很好听,使我很高兴,作者是“乐其水声悦耳”。请大家读课文,试着将“心乐之,乐其----”补充在文章某句话后面,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作者的“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心乐之,乐其潭水清凉。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心乐之,乐其岸边石头姿态万千,形态各异。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心乐之,乐其树木青葱,藤蔓翠绿,摇曳多姿。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心乐之,乐其潭水清澄纯净。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心乐之,乐其鱼儿自由灵动,调皮可爱。
无意间发现小石潭这么个幽静美丽的地方,作者自然是激动的,惊喜的。
2、品读“凄神寒骨”,结合小石潭氛围,感受其“凄”。
景美人乐,作者是不是流连忘返了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如此美景却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为何?“以其境过清”。朗读直接表现“其境过清”的句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会作者凄凉悲伤的感情。
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心境如此大的变化的呢?找到关键字。“潭西南而望”的“望”字。他望到了什么?“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并不美好的设喻,正是作者凄寒、迷茫的内心体现。指导朗读,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读出淡淡的忧郁之感和作者内心的迷茫。
四、悟读,知人论世
柳宗元明明站在潭边没动,眼前的景客观上也没有变,那为什么感受突然就不一样了呢?结合作者身世,从作者由“乐”变“凄”的微妙情感变化中领悟其孤独的内心世界。
屏幕显示柳宗元身世:(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有才名,20岁即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后任柳州刺史,4年后病逝于柳州任上,终年46岁。)
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的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境遇何其相似,所以作者不禁触景伤情,为小石潭的处境感伤,也为自己感伤。所以再美的风景也只能带给他短暂的快乐,却始终走不进他苦闷而孤寂的心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了柳宗元情绪的变化,触摸到了柳宗元孤寂却不颓废的心灵。推荐大家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更多地感受柳宗元游记的独特魅力。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5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教学目标】
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2.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播放视频)
同学们对刚才视频中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有了解吗?谁能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师补充)
同学们知道,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7月15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于是这篇演讲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演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课前导读部分。(板书标题、作者)
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所不同,这是一篇演讲词,那什么是演讲词呢?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者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自己给下列字注音,然后请同学读一读。
卑劣(liè) 污蔑(miè) 卑鄙(bǐ)
蛮横(hèng) 赋予(yǔ) 挑拨离间(jiàn)
三.读课文,析内容
(一)活动一:倾听爱国心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学生先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重音、停顿、语速和语气等问题,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然后展示读给大家听。
参考: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_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依据是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参考:
(1)“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历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二)活动二:品析爱国情
1.从闻一多的演讲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李公朴、昆明人民和国民党_分别是怎样的感情?
同桌二人讨论,积极回答。
参考:高度赞扬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的斗争精神,对李先生的被杀表现得十分悲痛。痛斥了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面对面地揭露_的虚伪本质。爱憎情感强烈。
2.由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爱憎分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正义浩然等等。
(三)活动三:合作探究
闻一多先生强烈爱憎情感和坚决的斗争决心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
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语气语调、人称等角度思考。
参考:1.运用口语。句子略。
2.运用近义词、反义词等词语。句子略。
3.运用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句子略。
4.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句子略
5.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句子略。
6.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句子略。
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富有感染力。
(四)活动四:我说我心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已经完成,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但在当今形势下,仍然出现了日本侵犯我国的领土——钓鱼岛的事件,身为炎黄子孙,你能像闻一多先生一样仗义执言吗?
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展示。答案略。
四.总结
闻一多先生虽已经不在,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这里我们送给闻一多先生一段话,以此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深深敬意。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黑暗;引领着国人,危难里挺直胸膛。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大寒节气的传统食物及养生方法
学生的课堂纪律保证书五篇
天气热怎么发说说
六一儿童节简短唯美祝福语大全
语文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本
语文学习方法口诀必看
立夏意味解析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大雪节气养生食物
元宵节为什么要挂灯笼
中考的一些语文知识点总结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总结
高考知识点语文整理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案例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的最新教案指南五篇
语文气氛营造的教学方案模板
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教师教学总结
只有夏天会中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