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复习题
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我国汉代的司马迁。
B.《狼》选自长篇小说《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元末明初人。
C.《白杨礼赞》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茅盾。
D.《变色龙》是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
2.诗句、题目、诗人姓名对应有错误的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王昌龄
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陆 游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 杜 牧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3.以下课文、出处、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 《呐喊》 鲁迅
B.《威尼斯商人(节选)》 《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
C.《醉翁亭记》 《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D.《隆中对》 《三国志》 陈寿
4.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 刘禹锡 唐朝
B.《最后一课》 都德 德国
C.《藤野先生》 鲁迅 小说
D.《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通讯
5.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指的是( )
A.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B.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C.人物活动的场所和周围的景物。
D.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答案:1.C 2.B 3.C 4.B 5.B
初二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⒈解释加点字
⑴具答之( ) 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⑶ 屋舍俨然( )
⑷各复延至其家( ) ⑸乃不知有汉( ) ⑹便要还家( )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
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
⒌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 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⒌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香远益清( ) 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⒉ 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⒊ 选文第1节从 、 、 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⒋ 短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
⒌ 模仿例句,用同样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四)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为宫室、器皿、人物 ( ) ⑵中轩敞者为舱( )
⑶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 ⑷高可二黍许( )
⒉翻译下面句子
⑴尝贻余核舟一
⑵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⒊选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⒋这件雕刻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⒌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不独亲其亲 ( ) ⑵男有分,女有归( )( )
⒉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通 解释
通 解释
⒊翻译句子
(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⒋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 “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初二语文下册复习题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一、主题:
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大义凛然、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理清思路:
1、(1-7)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2、(8-20)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三、问题探究:
1、文中具体列举了闻一多先生哪些革命事迹?
(1)作为学者方面: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
(2)作为革命家方面: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2、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话有何作用?
落笔点题,形成对比,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3、文章抓住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4、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2)内容上:赞扬闻一多大义凛然,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四、语言赏析: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找宝藏”。
“钻探”一词,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对古籍研究之深,赞扬了他刻苦钻研学术的精神。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好在哪儿?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突出他的爱国精神。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化用典故,句式工整,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表现了闻一多潜心钻研,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用闻一多的诗句,表现他深夜从事学术研究悠然自得的情景。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表现闻一多潜心学术研究,并引用别人的话突出他用心专一。
五、解释词意: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群蚁排衙、迥乎不同、气冲斗牛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一、主题: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勤奋学习,才略大有长进的故事,说明只要肯学,就会进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二、问题探究:
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吕蒙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
文中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开明坦诚,平易近人,关心下属,善于劝说。(2)吕蒙:坦诚、豪爽、善于学习,有才干。
(3)鲁肃:忠厚、爱才、讲究礼节。
从吕蒙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1)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有利于自身成长;(2)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增长才干;(3)读书使人进步。
4、文章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惊叹吕蒙的变化,并与其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
5、文章哪几处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鲁肃对吕蒙的夸奖;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
三、重点句翻译: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老山界
一、文章思路:
(一)”,为什么?
瑶民长期遭受军阀欺压,男人还被抓去当兵,因而“躲起来”。
文中的“奇观”奇在哪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1)“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奇”在红军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
4、“抢了一碗饭就吃”,“抢”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什么?
“抢”有“抢先、争先”之意,不是抢夺。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抓紧吃饭的场面。
5、用三个字概括雷公岩地形的特点,写雷公岩与红军有关系吗?
(1)雷公岩的地形特点是:陡、窄、险;(2)能表现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何含义?
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敌人飞机对红军的无奈,嘲讽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不抗日的反动行径。
7、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
表明红军不是轻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突出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
四、语言赏析:
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山的险峻,表现出红军身处险境二能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是“以动写静”,突出夜的宁静。并运用比喻手法,句子短小整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五、阅读课文(半夜里……被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回答问题: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
2.选文第①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这两句环境描写形象生动,前一句以“巨人”喻“山峰”,后一句以“井”喻“山谷”,二者结合起来,便很有立体感地展现出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这样的环境描写也衬托出红军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4.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的?(2分)
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我们”通过贴标语、喊口号、演说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发红军战士的斗志。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一、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二、主旨:
通过叙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往事,刻画了一个粗俗率真迷信又善良仁慈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三、写作手法——先抑后扬。
四、问题探究:
1、文中大段文字描写远房叔是不是离题?
不是。交代了我渴慕《山海经》的原因;为后文阿长买《山海经》,我产生新的敬意做铺垫。
2、写远房叔祖“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同表现阿长有关吗?请联系后文回答。
后文写阿长关心《山海经》并买到《山海经》,同远房叔祖和别人的漠不关心形成对比,侧面烘托了阿长的善良和对我的关爱。
阿长文《山海经》时,“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我”没把买书的事寄托在阿长身上,表现了对阿长的轻视。
“全体都震悚起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我接到《山海经》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这里“伟大的神力”和前文的“神力”意思是否相同?
这里的“神力”是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对阿长的敬意和感激;前文有调侃之意。
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他“最为心爱的宝书?”
(1)这四本书是我渴慕已久的书;(2)是由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7、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1)点明中心,深华主题;(2)表达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老王
一、主题:本文通过叙述作者与老王的交往,表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表达了对老王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启示人们关心社会上的不幸者。
二、研读“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探究以下问题:
1、文中为什么详写“老王送香油鸡蛋”这段内容?
能集中体现作者和老王的友情,是老王向作者表达敬意,令作者感动和愧怍的一幕。
2、为什么要详细写老王的肖像、神态和我的心理活动?
详写老王的肖像和神态,能表现老王病情严重,暗示即将离世,加上自己的心理描写,为后面自责因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铺垫。
3、如何理解自责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在害怕的心理下给老王拿钱,却没请他坐坐喝口水,有失礼貌,所以说“害怕得糊涂了”。
三、语言赏析: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老王身体僵直的状态和严重的病情,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2、他简直像从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病得非常严重,暗示他大去之日不远了。
3、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攥”“滞笨”“直着脚”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动作的艰难和病情的严重,为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卖油翁
一、主题:
本文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之间的对话,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满。
二、写作手法:
1、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对比手法。
三、文中两个人物的各自特点
陈尧咨: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
卖油翁:技高一筹,不自满,是超然物外的智者。
四、“康肃笑而遣之”的“笑”的含义
(1)对卖油翁酌油技术的赞许;(2)尴尬和无奈的笑。
驿路梨花(小说)
一、主题:
本文通过叙述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赞美祖国边疆军民的雷锋精神和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二、问题探究:
1、文章前两段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我们”焦急的心情,为小屋的出现做铺垫。
2、本文的悬念是什么?有哪几处?有何作用?
(1)贯穿全文的悬念是: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2)第一处: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处:主人家是谁?第三处:解放军为什么要盖房子?
(3)使文章波澜起伏,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文中写墙上几行粗大的字,有何作用?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
作者写梦中的梨花美景有何用意?
用自然界的梨花衬托梨花姑娘,赞美梨花姑娘美好的心灵。
作者写为首的哈尼小姑娘运用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动作肖像描写。表现哈尼姑娘天真、活泼、美丽的特点。
文中小姑娘讲述房子的来历,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插叙,补充交代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雷锋精神。
文章结尾引用诗句的作用
照应题目,深华主题;(2)赞美雷锋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
文章题目《驿路梨花》的含义
自然界的梨花;(2)有美好心灵的梨花姑娘;(3)象征着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9、本文的梨花姑娘和解放军均未出现,人物的形象却展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文章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的?
侧面描写,通过对小茅屋的设施、门上墙上的字,瑶族老人、梨花妹妹等人的介绍来表现他们的雷锋精神。
陋室铭(刘禹锡)
一、主题
本文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二、写作手法
1、托物言志。2、反向立意。从反面写不陋来立意。3、类比手法。4、骈散结合。
三、问题探究
1、作者开篇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主旨,仿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改写主旨句(1)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主旨句。(2)室不在陋,有德则馨。
2、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找出相应的句子
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生活情趣)。
3、作者如何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居室环境清幽,往来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来烘托陋室不陋。
4、作者为什么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采用类比手法,与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品德高尚。
5、“何陋之有”与文中哪句话照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四、备注:
(1)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奏乐的声音。
(2)乱:使……受到扰乱;劳:使……感到劳累。
爱莲说(周敦颐)
一、主旨:
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讽刺了社会上追名逐利的世风。
二、写作特色
(1)借花喻人、托物言志;(2)对比、衬托。
三、问题探究
1、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莲?各突出了莲的什么特点?(正面描写)
(1)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莲的高洁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描写莲的正直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莲的庄重清高。
2、作者用三种花喻人,他对三种花的态度如何?
叹惜菊花洁身自好,消极避世;鄙视牡丹追名逐利;赞美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3、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衬托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4、文末为何将前文“菊、牡丹、莲”的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深化文章主旨。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感叹。对世人追名逐利的嘲讽(鄙视)。
6、作者三次用菊花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表现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感叹世上没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
紫藤萝瀑布(宗璞)
一、主旨:
本文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述,以及对它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生命是美好和永恒的,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二、问题探究
1、文中采用哪些手法描写紫藤萝花?
(1)写景顺序:整体--局部;(2)动静结合;(3)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2、长期被痛苦压抑的宗璞,为什么会产生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被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所感动,感受到生命的内涵和价值。
3、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感情有何变化?
焦虑、悲痛——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
4、第八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插叙。补充交代子紫藤萝在十几年前的遭遇,与现在的花繁叶茂作对比,为后文由花及人,引出本文主旨做铺垫;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有波澜。
5、全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开头和结尾有何关系?
(1)托物言志。(2)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6、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安排情节的?
以紫藤萝花为线索,以“赏花—忆花—悟花”安排情节。
7、“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被紫藤萝花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8、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不幸是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顽强的生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妙处。
(1)但他随后悲伤地、坚决地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僧人考虑问题不周,盲目行动;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综合考虑,切合实际,实事求是。
2、寺僧、讲学家为什么失败?老河兵为什么成功?你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前者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经验丰富,切合实际。可见实践出真知。
3、文中“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分别有什么含义?
(1)讲学家自以为懂得物理,自恃才高,盲目自信,嘲笑僧人;
(2)老河兵经验丰富,自信,笑话讲学家主观臆断。
4、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2)对讲学家一知半解的嘲讽,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房屋钥匙移交协议书五篇
份行测考试刑法减刑知识
虎年上班第一天句子大全
大暑心情说说
立冬的风俗吃什么
语文教育教学心得回顾总结五篇
最新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清明节为什么要插柳
初三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谷雨节气有什么民间风俗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免费复习教案模板借鉴
三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重点大全
人教版精编版的三年级语文免费教案指南五篇
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