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孙小飞老师

《往事依依》教案

教材分析

于漪老师深情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真诚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真切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教学建议

1、本文选材精当,要言不烦。内容浅显,学生易懂。

因此,不必细讲。学习时可作两方面的引导:一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的道理。

2、文章前后照应,语言优美,文采斐然。文中饱含深

情,富有哲理。学习时重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内涵。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重点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验作者爱生活、爱读书的深情。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及流畅表达的能力。

②、教给学生品读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

3、知识目标

①、掌握文中重点字的写法、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②、能够概括文中抒写的几件往事。

③、画出文中精彩语句并体会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的写法,了解重点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概括文中作者所回忆的几件往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象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

(板书课题)

二、解题:

依依:有两个意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

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二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注释①)。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怀有怎样的情感?

(学生答:怀念、依恋、以往情深等均给予肯定)

过渡:作者对往事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作者回忆了那几件往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回忆事件的内容。

1、朗读课文,用笔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或词语。

2、从文中哪里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明确:1、投影打出,帮助学生解决字词:(生指出并画出,师补充)

①注释词语:(见注释)

搜索枯肠

徜徉

浩淼

风物

芳菲

雕镂

镌刻

②补充词语:

年华:时光,年岁。华,指时光。

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多形容水)。

身历:亲身经历。

重(chong)读:重新读,再一次读。

雨晦(hui)风雨如晦。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犹如黑夜。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绚丽:灿烂美丽。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

油然: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的产生。

万端:(头绪)极多而纷繁,各种各样。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依稀:模模糊户。

凝注:凝聚,凝结。

③多音字或形似字。

竟:未竟之时、有志者事竟成、竟然。

竞:竞争、竞赛、竞选。

彩:五彩、喝彩、剪彩、丰富多彩。

采:采茶、采购、采取、兴高采烈。

3、明确:第一段,(生读)

看山水画、读《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语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

(学生交流后明确)

四、小结:今年暑假,参加新教材培训时,72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作了精彩的电视讲座。她新颖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功底,无不来源于长期不懈的读书与实践,令我们敬佩不已!

五、布置作业:

1、掌握所学字词。

2、画出文中精彩语句,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内涵。

2、体会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重点字——补充

谆谆告诫

水泊梁山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所表达感情。

请学生默读课文,出示问题如下:

1、画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美的语句。

2、结合自身体验谈一谈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联想,让你想起曾经见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学生先读书,自己动手动脑;

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最后,代表发表见解,其他人补充,边读边体会。)

明确:①、用词举例:第一段的“搜索枯肠”用的好,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衬托文中写得着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二段的“雄伟险峻”和“烟波浩淼”写得好,分别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

第四段中的“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美不胜收”这些词把变化多端的自然美景概括的描写出来了。

②、美句举例:第二段写作者读《水浒传》犹如身历其境,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个人的喜怒爱乐等感受。

第四段中的诗句引用得好,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和各种色彩,美丽如画。(请学生读文中诗句,并加以拓展。)

三、小结延伸:

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我们体味作者用词达意的匠心独运,也品味到到文中蕴涵的诗情画意。诸多小事给了作者良好的影响,它们为于漪老师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同学们,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哪件事给你影响最大,使你受益无穷,请讲出来听听。

(学生讲生活体验)

老师引导:只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人,才有激情抒写对自然、生活、祖国的热爱;让我们象于漪老师那样多读书、读好书吧!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四、布置作业:1、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及诗句。

2、日记《我和于老师》

3、课外阅读冰心的《往事》等作品。

板书:

六 往 事 依 依

于 漪

看山水画 甚得其乐

读《水浒传》 身历其境 爱自然

读《千家诗》 心旷神怡 爱生活

听国文课 抒爱国情 多读书

登北固楼 感兴亡事 好读书

《往事依依》练习题(有答案)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水浒()镌刻()雕镂()

婵娟() 浩淼() 徜徉()()

凝视()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并画上“______”,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眼花嘹乱 美不胜收 记忆尤新 鸦鹊无声

厉厉在目 油然而生 谆谆教导 津津有味

改正

3.请用文中恰当的成语替换下列各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内容。

(1)春天的峨眉山,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层峦叠嶂,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2)汽车沿高速公路向东南行约40公里,一片壮观的碧水闯入眼帘,清澈的水波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经过一场激战,日军大溃,仓皇逃窜,退路中的一座桥梁被义军拆毁,日军进退两难,找不到出路,拼死做困兽斗。()

4.(云南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提高。

B.谈论云南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

5.将课文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雕镂下”改为“留下”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6.如果将题目“往事依依”改为“难忘的几件小事”好不好?为什么?

7.结合语境,仿照提供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8.认真阅读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国家儿童图书平均拥有量独立自主阅读平均年龄中国1.3册8岁,发达国家65册(以色列)52册(日本)4岁(美国)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请根据表格反映的信息提一个建议。

02拓展阅读

枕一卷书香与你相遇

包利民

①闲倚床头,持卷而读,倦时抛书即眠,梦里一片馨香,便会与许多生动的情节相逢,悲欢尽纳。醒时艳阳在窗,拾书继续阅读,回想梦中种种,亦真亦幻,宛若往事重现,又似故友重逢。

②少年时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由于家在呼兰,便常于日长人静的午后,来到呼兰河畔,在柳荫里席地而坐,让心沉浸在那些旧时的情节中。眼前流水悠然,仿佛每一朵浪花里都绽放着过去的种种。有时也会倦极而眠,枕着一地青草,枕着盈耳的涛声,醒来时但见柳絮扑天,而书在旁边的花丛中,染满芬芳。梦里的情景,却是那条过去的河,吟唱着几十年前的往事。

③也曾坐于萧红故居的一隅,膝上的《呼兰河传》印着从花叶间洒落的斑驳阳光,这个院子里发生的故事,已成沧桑,阳光下,是欣然的草木,还有隐藏于寂寞里的那个小女孩的心事。常常于书香中悄然而眠,梦中那个小女孩酣眠于高高的蒿草丛中,虚幻的繁华远如隔世,她醒来后,热闹的场景已经消散,一如童年梦醒,等着她的,是无尽的凄凉。当我在斜阳的余晖中醒来,已是庭院寂寥,游人散尽。梦里与萧红的童年相遇,同一个院落,不同的梦境,顿生感慨。而萧红的雕像在夕阳下静静地独坐,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④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睡前都要读上一段《红楼梦》。虽然一本《红楼梦》已经读了无数遍,可是在那样的时刻,在寂寂的夜里,依然能唤醒我一颗柔软的心。于是梦里也交替着繁华与落寞,而花团锦簇的大观园,是一个虚幻至极的背景。我仿佛一个过客,匆匆地经过每一张熟悉的容颜,看得见她们曼妙的身姿,听得见她们吟风弄月的声音,却无法融入。能在梦里远望亦是够幸运了,我怕我尘封的心,我怕我猝然的目光,会惊散那些美好。

⑤有一年在西行的列车上,用看书来打发寂寞的时光。目光掠过一行行字迹,一如火车匆匆经过无数的城乡、原野、河流,太多闪光的片段,连缀成一个圆满的故事。对面一个女孩,也一直捧着一本书在看,书名是“剪一段时光与你相遇”。不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封面却是意境深远,女孩看得也极入神。后来,女孩似乎困倦了,便把书放在面前的小几上,伏首而眠。或许火车的隆隆声在她梦里远去,只有一片青春阳光;也许亦有着书中描绘的种种相遇,在美丽中徜徉。人生有梦书作枕,枕书而眠,梦亦恬然。

⑥更令我难忘的是另一个情景。有一年在乡下,正值夏日,农田里,人们都在挥锄除草。休息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男子靠在地头的树荫下,捧着一本书看得入神。过了一会儿,他坐累了,便头枕着锄把儿,躺在松软的土地上,依然忘我地阅读着。当我从那条路上回来时,他已经睡着了,书打开来,掩盖在他的脸上,细碎的叶影在封面和封底上摇动。我驻足看了许久,多年以后也不曾忘记。我想那一刻,他的梦里,也定是书香氤氲。

⑦在书香中入睡,多么温暖惬意,与那些虚幻的人物在梦里相逢,演绎着书里的故事。既然如此,且一直读下去,倦了就眠,眠而有梦,与许多许多的美好一一相遇。

9.描述了关于读书的哪几个情景?

10.阅读第②-⑤段,简要概括“我”读书的三种不同心境。

11.“阳光下,是欣然的草木,还有隐藏于寂寞里的那个小女孩的心事。”结合下面的材料,说说小女孩的“心事”是什么。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12.请从第②段或第⑤段的画线句中选择一句进行赏析。

我选第____段中的画线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意,说说题目“枕一卷书香与你相遇”的含义。

七 往事依依

1.hǔ juān lòu chán miǎo cháng yán? níng 2.嘹―缭 尤―犹 鹊―雀 厉―历 3.(1)气象万千 (2)心旷神怡 (3)走投无路 4.B(解析:A项“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可以将“提高”改为“改善”;C项两面对一面,可以删去“有无”;D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要”。) 5.不好。“雕镂”更形象地写出了印象深刻的程度,说明老师讲课很入情,令“我”挥之不去。而“留下”则没有这种效果。 6.不好,因为“往事依依”富有浓浓的感情色彩,简洁而有韵味,成为贯穿全文的纽带,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难忘的几件小事”显得直白,感情色彩不浓,让读者一览无余。 7.在瀑布飞泻的花果山上嬉戏 在情感纠葛的大观园内思索 8.(1)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图书的拥有量太低,养成独立自主阅读的习惯较晚。 (2)给儿童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引导儿童养成独立自主阅读的习惯。 9.①“我”少年时读《呼兰河传》,梦里与萧红的童年相遇;②“我”睡前读一段《红楼梦》,唤醒柔软的心;③在西行的列车上,对面一个女孩入神地读书,困倦后伏书而眠;④乡间夏日,一个青年农民在地头的树荫下忘我地阅读,困倦后用书掩脸而眠。 10.①读《呼兰河传》,寻访名人足迹,感怀苦难人生;②读《红楼梦》,留存一份美好,感受世事浮沉;③旅途中阅读,欣赏一个个故事,打发寂寞时光。 11.对生命的热爱,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和依恋。

12.示例一:② 通过对“青草”“涛声”“柳絮”和“花丛”的描写,烘托出读书时美妙的氛围和愉悦的心境。 示例二:⑤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书中的内容比作欣赏到的一路风光,既表明旅途的充实,又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读书给“我”带来的美好感受。 13.示例: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思绪在曲折跌宕的情节里起伏,情感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共鸣,灵魂得到净化,心灵得以升华。

《往事依依》家庭作业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浩淼( ) 如晦( ) 雕镂( ) 镌( )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装满婵娟( )

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 )

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

3.文中四件往事给“我”的启示最大的是 ( )

A.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好处。

B.多读优秀文学作品,能使人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C.听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能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人的爱国情怀。

D.听老师的话,一生都会受用不尽。

4.阅读“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两节文字,回答问题。

(1)第1段的概述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第2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文中引用“万紫千红总是春”、“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等诗句,是为了具体解说“________________”;而引用“红紫芳菲”、“白鹭上青天”等语则是为了具体地说明“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这两节文字,选出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 ( )

A.《千家诗》是最能影响作者童年生活的一本书。

B.《千家诗》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在那里,作者“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C.《千家诗》之所以会给作者以影响,最根本的原因是其中的歌咏祖国风物的诗歌是“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的。

D.第2节中所引的诗句都出自于《千家诗》。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1〉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3〉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4〉“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5〉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6〉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9〉此后我就要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10〉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1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节选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5.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5〉段划线的句子中“我”感到“震悚”有哪些原因?

7.下列各项说法中,你认为与文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想方设法为“我”买来一套,表明她尽管没有文化,却能够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

B.文段中对长妈妈先是称“阿长”,后来称“我的保姆,长妈妈”,这表明“我”对她的态度有了转变。

C.“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突出了“我”对阿长的敬意和感激。

D.这四本书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原因是书的刻印虽然粗拙,但图文并茂,内容很深刻。

8.第〈9〉段的内容与长妈妈给我买绘图的《山海经》有什么内在联系?

9.文中一再提到“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按你的理解,“我”为什么对这类书感兴趣?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请说一说。

10.第〈10〉〈11〉段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长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