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必备

孙小飞老师

教师资格师《中学教育知识》考点: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主要有:(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主要有:(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心理学发展史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7.熟悉现行通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8.掌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

9.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模块设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书评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10.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高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5.能够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6.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

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

2.能够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策略。

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讲解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而是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又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程序。例如,在胎儿期的形态发育是头部,其次为躯干,最后为四肢。再如,婴儿期的动作发育也遵循"头尾发展的规律",即首先会抬头、转头,然后能翻身、直坐,最后才会站立、行走。从出生到成人的发育过程中,头只长了1倍,躯干增长了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肢增长了4倍。

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发育速度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上升的。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是在新生儿时期,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的初期。

4.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育密切相关,即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心理的发展影响生理的功能。生理的缺陷会引起幼儿心理活动的不正常,如身材矮小或斜视、耳聋、口吃的幼儿常会产生自卑感。心理的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如幼儿情绪不好时,消化液分泌会减少,使食欲减退,影响幼儿的消化和吸收。

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虽然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因而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个体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