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作文复习指导建议

张东东老师

中考作文写作复习指导

一、西晋文学家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充分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由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考场作文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

1.运用题记,总括中心。题记可以拉近话题与内容之间的距离,表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独到看法,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可引用经典诗词名言,也可将文中最能体现中心的语句提出来运用。

2.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这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如朱自清的《背影》。

3.设置悬念,引起下文。设置悬念,或用设问、疑问破题,引起叙述或议论。

4.描写环境,渲染氛围。描写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如《变色龙》开头的环境描写。

5.言语入手,先声夺人。开篇先用语言或心理活动等起笔,然后再写人物及事件。

二、结尾同样重要。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顺序发展,自然收束。不论采用哪种文体写作,在将内容表达完之后,就应该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

2.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能让阅卷老师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3.总结点题,深化中心。在文章结束时,运用简洁的语言,将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大部分文章都用这种方式。

4.抒情议论,引起共鸣。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阅卷老师情感的波澜,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鲁迅的《故乡》。

5.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结尾时,就全文内容提出问题,一般运用反问句或疑问句,引人深思。

中考备考作文复习经验交流

一、梳理出一个清晰完整的作文概念

梳理完整的作文概念,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作文的来源,二是作文的语言表达,第三是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作文来源于生活,是个人对生活的叙述、描写和评价。初学写作,要具备两种基本的要素,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一是获得一篇文章的素材,它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获得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能力,它使文章的内容难以显现。缺乏任何一种能力,都难以写成一篇文章。在作文复习的时候,我们必须清楚作文构成的这两个因素:在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上下功夫,将有助于获得写作的灵感。如果我们心中装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能应对自如;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学习优秀文章的表达方法,感知语言表达的特点和技巧,将帮助我们把心中想写的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我的意思。下面我将对这两点作些说明。

(一) 作文来自于生活,离开生活的土壤,就失去了生气。

很多同学常常对作文写些什么感到极大的困惑,提起笔来不知如何开头,即便勉强开了个头,也不知下文如何展开,深感文思枯涩,难于成篇,这主要是心中没有生活素材的积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认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活的内容,然后借助语言文字再现自己生活的经历和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比如北京市2003年的中考题目:以“喝彩”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如果我们心中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素材积累,随便选择一个角度,都能写出一篇象样的文章。例如2003年“为友谊喝彩”、“为秋天喝彩”“为奉献喝彩”、“为宽容喝彩”等等;又比如我省2004年的考题以“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同样可以就生活中你最熟悉的内容选择一个角度来写,比如“春天真好”、“有家真好”、 “信任真好” 、“拼搏真好”等等;又比如2005年“翻过那座山”、“开端”、“留下”等题目和话题;2006年我省“打开 ”为题和以“早”为话题等等都是一些较好的题目。可近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就是要留心生活,注意观察和感受,加上平时多看书和思考,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也绝非难事。随着语文中考的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考试越来越宽松,考试的话题越来越和我们亲近。教育部在有关中考改革的文件里已经明确指出:“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每一方面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有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受,我们就一定有话可说,就能在考试中写出一篇优秀作文。为此,我们要认真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生活有那些内容呢?不外乎生活中的人物,比如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家人,天天见面的老师同学,经常来往的亲戚邻居,父母的朋友,以及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等;发生在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比如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感人故事,以及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友谊等等;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的情景,包括季节的变化往复,各地的自然风物,乡村情景,建筑风貌等等。总而言之,凡是能够进入我们视知觉领域的种种人、事、社会现象都是我们观察思考和体验的内容。对中学生朋友来说,作文的内容主要涉及的就是生活中的人、事和物这三类。如果没有观察生活的的意识,缺乏观察生活的方法,不知道要观察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心中对社会人生没有一丝体验和感悟,一个纯粹的书呆子,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我们要像古人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指读圣贤书。”

对生活中的人的观察讲究全面统一,抓住特点,形神备至。讲究全面即对人的观察不仅能够从外貌、神态、长相、行为举止、语言习惯等外在的方面加以把握,还要从人的性格、脾气、观念、态度和情感价值等内在方面加以把握。讲究统一是将外在的形神与内在的情感价值联系起来分析,看其是否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看其人格是否健康,是否符合常理常情。对人的观察应该是一个动态和变化的过程。应联系事件和环境来进行。

对事件的观察首先要把握住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要对事件产生、发展和结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有一个明晰的概念;其次,要抓住与时间相关的主要人物,了解他们与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和结束之间的关系。做到这些,写起文章来自然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对自然和社会情景的观察既要全面完整,又要抓住特点。比如农村和城市在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显示出明显的不同。同学们对此都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就不一一列举叙述了。

(二)培养思考生活的能力,提高用自己的思想和眼光评价生活,获得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

对生活的观察是一个接收信息的过程,在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后,需要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梳理出有用的、积极的信息。社会生活有着复杂的方面,是一个有着千千万万人和千千万万种想法和行为所组成“场”。在我们能接受的范围里,生活美好的一面被过分夸大而复杂和消极的一面常常被淡化和简化,别人告诉我们的生活并不完全一致,这些常令我们苦恼和烦恼。比如父母和子女的隔阂、代沟、亲戚之间的纠纷矛盾,邻里不和,父母之间的貌和神离等等,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所生存的真实生活场景是不完美的,它有缺陷,甚至是病态的一方面。正因为生活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们不断用劳动和创造使之更加完美和美好,所以才要我们刻苦学习,争取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因此,我们要用真、善、美的态度看待生活,培养健康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建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为写作的健康格调打好基础。

在每年的中考优秀作文中,都有许许多多的同学涉及此方面的内容。比如有的同学写到家庭的不幸,生活的艰辛,妹妹被遗弃,家庭遭遇变故等等,都写得十分动人。此外,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自己的思想。培养独立的思想应从小开始。

同学们与生活之间的亲梳关系,也是初中语文课本选择和安排的核心思想。从七年级到九年级,课本始终以同学的视觉圆心,以同学和生活的距离为半径来安排学习的内容。从家庭到学校,从自然到社会,从亲情到友情,从人文关怀到自然关怀。根据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和领悟程度,依次在我们面前展示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的内容,引领我们由浅入深的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然课本内容的安排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学习写作自然也可从课本的学习中得到启示。一方面,可以从课文的学习中获得对文章的深切感受,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各种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作为范文,不断模仿这些经典作家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万事开头难,写作也一样,有了好的开始,下文就能自然地展开。

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实现生活事件向语言事件的转变。

有了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我们就可以凭借语言绚丽多姿的魅力,借助联想和想象,纵情书写自己的文章了。

梁实秋先生对写作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学生写文章,“文思不畅,举笔艰涩”是一个难关。“想象不充,联想不快,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学写作文,联想和想象是两种必备的能力,他们是我们引发话题,拓展思维的空间,丰富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平时要认真加以学习和训练。

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而现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始终伴随着生动活泼的形象。比如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从联想的方面,你可能会想到自己的妈妈,联想到生活中妈妈和孩子的关系;从想象方面,你可能会进入一种情景: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的细节,这些细节会变成一幅幅画面展示在你的面前。又比如,看到迎街乞讨的同龄儿童,从联想的角度看,我们更注意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是父母双亡,无人管理?或是被人贩子偷走?而想象则力图用想象的形式去构造一个情景,讲述一个作者虚构的故事,复原生活的面貌。一般情况下,总是先有联想,再展开想象。

要写好一篇文章,除了联想和想象外,还要学习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

三、扩大阅读面(名著、作文选),增多词语、短句、语段的积累。

四、教师引导学生作文后自己修改和互改,理解教师评语。

五、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符合作文要求。

按照作文要求教学,符合规定字数和写作要求。

最后,只要我们坚信“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这句古话,在加上我们各自的写作技巧,一定能在中考中拿到满意的作文分.

中考作文复习要领

一、搞清各种文体知识点,明确文体要素。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各种文体的知识点不甚了了。如写记叙文,竟然不知道写作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不能完整地说出记叙的六要素;写议论文竟然不知道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和论证,更不清楚论证的方法;写说明文,不知道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不能正确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等等。可想而知,这些同学写出来的作文会是什么样子。还有些同学在中考时,因为文体不限,就想别出心裁,出奇制胜,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有的把体裁写成小说,有的写成剧本,还有的写成诗歌,可因为不得要领——不知道小说的三要素,不了解剧本的结构形式,不清楚诗歌要有意境和节奏语言上的特点,结果弄巧成拙。种种血的教训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所以,中考作文复习,首先要踏踏实实地彻底搞清各种文体的知识点,明确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常规写法,而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这些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和童话。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写好中考作文,还有助于做好各种文体的阅读理解题。

二、尝试各种文体,尤其是一些独特的文体,做到心中有底。

有的同学只喜欢写某一种文体,而对其他文体不感兴趣。就初中生来说,平时写得最多的无疑是记叙文,有的同学无论什么题材的作文都把它写成记叙文。因为熟练,所以写起来比较顺手,但中考作文变幻莫测,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写成记叙文。如果勉强写成记叙文,就会显得不伦不类。要是万一指定某种你很少写的文体,岂不全盘皆输?况且,能够比较熟练地驾驭各种文体,也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因此,同学们在中考作文复习时,应加强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尤其对自己怕写的文体更要多写多练。笔者就发现不少同学不喜欢写议论文,认为它枯燥乏味,还需要提炼论点,寻找合适的论据,这些都费时费力,所以,平时练习得很少,即使写过几篇,也因为不满意而信心不足。事实并非如此,议论文照样能够写得生动有味,只要同学们平时善于观察,注意积累素材和论据,就一定能写好。初中语文教材里就有许多这样的范文,如:吕叔湘先生的《论“基本属实”》,吴晗的《谈骨气》,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富兰克林的《哨子》,马铁丁的《俭以养德》和马南邨的《从三到万》,等等。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还出现了诗歌、戏剧这样的佳作。有的同学看了别人的这类考场佳作后也想在中考中加以尝试。这种创新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果平时没有打好基础,缺乏训练,就很难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出新。请同学们记住:实践出真知。

三、紧跟时代步伐,力求写出新意。

所谓“紧跟时代步伐”,就是要关注社会人生,关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自己身边的人、物和事;所谓“写出新意”,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不要人云亦云,老生常谈。虽然中考作文题材,同学们一般都不会陌生,但要写出新意,决非易事。如200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要求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如果我们总是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或《珍惜友谊》为题就很难写出新意。而一位考生以《懂得珍惜》为题就令人耳目一新,这篇佳作的开头是这样的:“我珍惜阳光,因为它给我温暖;珍惜晚风,因为它给我凉爽;珍惜绿叶,因为它给我生机;珍惜星空,因为它给我遐想。”接下来聪明的小作者巧妙地运用排比段展开。第二段:“我更珍惜时间,因为它宝贵……”第三段:“我更珍惜亲情,因为它是阳光下的真爱……”第四段:“珍惜友谊,因为它难得……”最后归结照应:“常常感动,因为懂得珍惜。懂得珍惜,阳光将洒遍心灵;懂得珍惜,晚风将拂过心灵,让我们的心灵那么温暖,那么安宁。珍惜吧,珍惜所拥有的以及还没有拥有的,心灵的土壤不断被珍惜,被呵护,即使心灵的土壤长不出参天大树,但我们可以拥有对蓝天的向往。”就体裁来说,这篇考场佳作当是一篇充满真情的散文,它避开了一般考生仅仅局限于珍惜某一内容的写法,放得开,收得拢,令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写作也是一样,只有看得多,经常揣摩别人的题材、语言和写法,才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就像大诗人杜甫说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在读的过程中,还得有所选择,选择那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像《初中生优秀作文选》、《作文与考试》(初中版)和《考试报》(初中版)、《中国中学生报》等都适合同学们仔细品读。再有,要多看一些往年的中考佳作,这些中考佳作贴近中考实际,一般都有评点,对同学们写好中考作文大有裨益。试着写几篇不同题材的往年的中考作文,写好后,再对照一下别人写的佳作,或与同学切磋,或给语文老师批阅,看看哪些地方得到同学或老师的肯定,哪些地方还有不足,以利改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这样收获就更大了。

做到了以上这些,同学们就一定能在中考中打个漂亮的作文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