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简介和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反复诵读诗歌,结合思考探究自主探究诗歌。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登幽州台歌》
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登幽州台歌》。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
2)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怆然(chuàng)涕下(tì)
2)读出韵味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前:过去。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涕:眼泪。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译文:(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4、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自己就是才华横溢的陈子昂,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心中是怎样想的呢?
1)你能不能把登台的这个情景详细的描述出来呢?
示例:夜已深了吧?迷雾阻挡着我的前路,荆棘撕破我单薄的衣服。
我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借着微微的月光眺望远方。此时此刻,我忽然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我不知身在何处,身后无人跟随,前方也没人引路。难道我错了吗?难道上天是公平的吗?遥望历史,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已经远去,后世也许会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然而我却无缘相见。我感到无比的悲伤,仿佛有巨大的石块压在我的胸口,使我透不过气,那种感觉强烈地压抑着我的本就孤独的心。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总是孤独的。只是谁又知道我的心酸楚,谁又懂得我内心的痛苦?面对这茫茫的天宇和原野,我感觉自己是多么反渺小,沧海一粟而已,人生只有几十年罢了。我忍不住仰天长叹!我的悲伤已充满肺腑,无法抑制。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说,只是未到伤心时。在这清冷的夜晚,在这幽静的幽州台上,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2)你能否理解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呢?
点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点问题。
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点拨:前两句诗是从时间角度(前、后)写的。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点拨:后两句诗是从空间角度(天、地)写的。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
3)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点拨: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总结:这首诗是陈子昂的压卷之作,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二、学习《望岳》
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五岳之首--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被泰山所吸引,纷至沓来欣赏,留下了许多诗文名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望岳》,了解杜甫看到泰山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题解说
“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3)创作背景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万里封侯是当时文人普遍的人生目标。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岱宗(dài)青未了(liǎo)决眦(zì)
2)读出韵味和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你认为认为在朗读这首诗时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情感来读?
点拨:用喜爱赞叹的语气朗读。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割:分。昏晓:黄昏和早晨。“曾”,通假字,同“层”。
决眦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小: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4、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想象自己就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杜甫,年轻的你豪气冲天,登上泰山后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呢?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登上泰山时的心境呢?
点拨:杜甫登上泰山后,发现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心潮澎湃,心胸开阔了,禁不住热情地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原创作品
5、理解泰山形象,探究作者情感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点问题。
1)《望岳》围绕“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望到的景象也不同,你能分析出来吗?
点拨:(1)远望: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2)近望: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3)细望: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点拨:
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
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点拨: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4)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用的巧妙,请你结合诗句分析一下。
点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自然把天地之间所有神奇与秀丽全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上,高耸的山峰入云蔽日,乃至山南山北在明暗上竟有早晚之别。“钟”即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使之富有情感。“割”即划分之意,“割”字用得很奇妙,不但把阴阳这一自然现象拟人化,神奇之妙蕴含其中,而且表现出昏晓界限的分明,从而突出了山之高大。
5)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做赏析?
点拨: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总结:这首诗中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
三、学习《登飞来峰》
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喜欢登高抒怀,刚才我们欣赏了《望岳》,了解到杜甫登上巍峨的泰山,表达了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王安石的一首诗--《登飞来峰》,探究一下他登上高山以后,会有怎样的情怀呢?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文题解说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
3)创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千寻塔(xún)自缘(yuán)
2)读出韵味和节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一说为七尺),形容高耸。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暗喻_佞的小人。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缘:因为。眼:视线。
塔:铁塔。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层:处,有两层含义。一指千寻塔的层,二指政治的层。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译文:我登上了飞来峰上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从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层层遮住视野,都(只)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4、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联系王安石的生平及其时代,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年轻气盛,抱负不凡的文学家王安石,当你登上飞来峰时,心境是怎样的?
王安石的主要生平:
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点拨: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来抒发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5、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点问题。
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点拨: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飞来峰上千寻塔,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表达登高望远的感受:站得高看得远。
2)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出示: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积极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以期富国强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登飞来峰》即作于1050年,当时他30岁,由宁波县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变革。
点拨: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往往借代_邪小人,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可以看出诗中“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体现了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层”有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的比别人高吗?
点拨:“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层,指他站的比别人高。实则暗喻政治上的决策。也指他有雄心壮志,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这无疑是人生的层!
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点拨: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的三首诗,让我们感受到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会到王安石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希望我们能理解这些诗歌表现的哲理,让古代文化精华进入我们的内心,滋润我们的心田。
五、课堂作业
1、背诵并默写前3首诗。
2、选择感受最深的一首,发挥想象写成一篇散文。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怆然涕下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望岳
首联:绵延不绝、树木葱郁远望
颔联: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近望
颈联:云涌云翻、鸟儿归巢细望
尾联:一览众山小抒情
豪情勃发、壮志满怀
登飞来峰
浮云
层
不畏艰险、积极进取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让我们感受到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会到王安石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今天,我们将欣赏两首古诗,继续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学习《游山西村》
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我们学过两个成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叠,水流盘曲。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突然出现的好形势。
这两个成语最早出自同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陆游的这首诗。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他诗歌的特色。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2)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准下面字音。
鸡豚(tún)叩门(kòu)腊(là)浑(hún)
2)读出韵味和节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叩门。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足鸡豚: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古风:有古人之风度。
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叩门:敲门。
4)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4、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就是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会有怎样的心境呢?
出示陆游主要生平:
陆游20岁就定下报国之志。
30岁礼部考试名列第一,遭投降派打击,被除名。
40岁左右,受朝廷重用,北伐失利后被削职还乡。
50岁任参议官,因其他官员的诽谤,被罢官。
65岁最后一次任史官,又因痛诉时局黑暗,再次被罢官。
84岁诗人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志,留下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点拨: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推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处境来理解,陆游一次又一次被罢官,一次又一次遭受挫折,就好像诗中所写的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面对这样的困境,他始终心存希望,相信总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5、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点问题。
1)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山西村之游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点拨:怀疑、着急--高兴、惊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在这首诗中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点拨:村民的热情好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优美的景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淳朴的风土人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你能想象出作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吗?
点拨: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4)《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
点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的哲理。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点拨: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总结: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山西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从而表达了诗人的陶醉、恋恋不舍之情。
三、学习《己亥杂诗》
1、激发兴趣,导入古诗
同学们,诗题中的“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_,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五首。(板书诗题、作者)
2、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_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文题解说
《己亥杂诗》:“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四月,诗人因不满朝政,辞官回杭州故乡,九月又北上接家眷,历时_个月。在此期间,写成了诗歌315首,结成集子,总称《己亥杂诗》。
3)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请同学们认真听诗歌朗诵录音,然后大声朗读诗歌,结合注释既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读出韵味和节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己亥:己亥年,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
吟鞭:诗人的马鞭。
天涯:指离别京都的距离,亦可翻译成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
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泥土。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译文: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4、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这首诗,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想象自己就是报国无门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回家时心中是怎样想的呢?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的心境。
点拨: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第三、第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5、理解诗人形象,探究作者情感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点问题。
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点拨:第一、第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第三、第四句:抒情。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感情:离别忧伤--回归喜悦--积极的人生态度。
2)“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
点拨:这里的“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3)本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点拨: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落花不是无情的,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贡献全部的力量。
总结: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
四、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哲理
1、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那种感觉。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点拨:《望岳》结尾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结尾两句点睛之笔,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2、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拨:(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衍生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层。
原意:不怕浮云遮住了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
衍生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衍生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衍生义:多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两首诗,让我们又获得了新的教益。《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明白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己亥杂诗》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希望我们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古代的诗歌艺术,让这些经典文化伴我们健康成长。
五、课堂作业
1、背诵并默写5首诗。
2、摘抄积累诗文名句,在写作中学会使用。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叙事盛情待客
写景抒情景色迷人
景美人更美
己亥杂诗
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自比落红,仍可护花
虽辞官归乡,仍心系报国。
2021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点评:应为“知识与技能”)
1、培养语感,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过程与方法:
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组织讨论,启发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行文习惯。
【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的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语感,学会修改作文。(点评:后一点去掉,因为是写作课)
【课程类型】:新授课(点评:应为写作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小品导入:
观看小品《不差钱》丫蛋自我介绍片段。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这个孩子丫蛋的开场白有什么严重问题?为什么惹人发笑?
(答案预设:用词不当,不注意场合,感觉胡说八道,没有条理,没有中心)
(设计意图:接近生活的素材,贴近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语言的合理运用,对本课要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入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
师: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讲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要注意讲话场合,注意自己的用词是否合适,要不然就会闹笑话。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好的文章,一定要表达清楚,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文从字顺。
二、课题释义
同学能来说说你对于这四个字的理解么?——(ppt呈现“文从字顺”)
从——顺从顺——通顺文字通顺,表达清楚
(设计意图:从字面意思分析导入,主题鲜明,目的明确。是学习目标的呈现。)
三、结合实例,归纳要点
1、文字通顺
(展示病句)
你能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问题么?你能改一改么?
(学生个人寻找回答)
教师归纳:所以,讲清楚一句话,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顺序,不能张冠李戴,不能牛头马嘴,更不能前后颠倒,否则读起来就相当别扭。因此,在写一个句子的时候,简单点来解释,我们就是要将话捋顺了说。
2、意思连贯
当然,除了把一个句子写通顺,还要注意句和句之间的连接,句子和句子就像条项链,流畅了才能漂亮。人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要注意话与话之间怎样衔接别人才会听得懂。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做一个转述话语的游戏,看看谁能把话说清楚。
(互动游戏:请同学A同学B上台;
教师对A说:请告诉B我很喜欢她;
B对A:老师说她很喜欢你。
师:B请对全班同学说A同学刚才和你说什么了?
B:A刚才告诉我,说老师说很喜欢我。
教师选择班里一名同学,请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同学C:老师让A同学告诉B同学,说老师很喜欢B同学,并且让B同学告诉全班同学这件事。)
教师总结归纳: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注意到,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要注意事情的发展的顺序,注意人物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且要注意关联词的运用。切忌东一句西一句。
3、标点符号的运用
除了文字之外,我们的文章里还有一些“小兵”,就是标点符号,不过可不要小看这些“小兵”,它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信,来看下面的故事:
(标点小故事)(请问你能读出几种意思?)
师:所以,标点乱点的话,表意上也许差别会很大哦。
4、注意分寸、场合、常识
我们刚才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看到丫蛋的开场白,好像挺流畅,但是却让人听的心惊肉跳,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她用词不当,(展示病句)看看下面这些句子是不是和她说的一样?
(展示病句)
师总结:很多词汇在感_彩上,范围上,有很多差别,所以一定要斟酌用词的分寸。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突出重点,特设计句子修改,传话游戏,幽默小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合作探讨,师生集体探究等方式获得感悟,让枯燥的知识点活跃起来,并达到识记效果。)
四、方法指导:
1、养成朗读的习惯,读经典,培养语感。
2、修改作文:A自读,是否拗口?B读给他人听,看是否有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讲授,承上启下环节。为学生下一步的练笔的方法指导。)
五、视频观察,练笔(点评:如果改为写景片断训练更好,这样会更符合教材体系、单元写作要求)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光说不练不行,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倒霉的地鼠》,请你仔细观察故事的情节顺序,动物的动作、表情、特点。用150字左右的文章描述一下。力求语句通顺,抓住特点,表达流畅,文从字顺。
(播放视频)
1、学生练笔
2、学生红笔小组互评(点评:把互评放在这一课时,给学生预留的写作时间太少。)
3、展台展示或朗读展示,教师口头评价。
(设计意图:此动画的选择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状态,趣味性为主,情节简单但明晰,动物角色表情夸张,学生喜闻乐见。练笔互评,将本文难点在之前指导的基础上以互助合作的形式突破。)(点评:“练笔互评”写作讲评“一堂清”,对于初一学生,有些难度)
六、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归纳。
2021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景物,培养学生厘清思路、连贯表达的能力。
2.通过交流、修改文章,培养学生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写作指导
“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句子连贯,思路清楚。更高一点的要求是连贯得体、繁简有度、前后照应、结构完整、行文通畅。这些要求都属于文从字顺的范畴。
第一,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晰,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情感色彩,恰当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如“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怎么不忘记?”这一句子,语言就不准确。“烧毁并洗劫”不符合表意特点,应为“洗劫并烧毁”;“怎么不忘记?”这是反问句,意思刚好相反,是“要忘记”的意思。这就犯了表意不准确的毛病,需要在平时的语言训练中引起重视,养成准确运用语言的习惯。
第二,句子连贯,思路清楚。
连贯也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连贯,指的是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表意合乎逻辑事理,表达脉络清晰,能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中心意思。要做到语言连贯,需要做到:(1)话题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主语;(2)句序要保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3)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流畅。
如:“门前是一条河,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迎门供奉着弥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很显然,这是一段按照空间顺序组织起来的文字,介绍河边的景象。但无论是从内容的连贯、叙述的角度,还是句式、句序,都不协调。因此根据空间转移的连贯性,应改为“门前是一条河,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
第三,明白如话,要多朗读多修改。
朗读,是修改文章的一种好方法。鲁迅先生在谈到写作时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来顺口。”(《我怎样做起小说来》)托尔斯泰除了自己坚持用朗读来修改文章之外,还把这种方法介绍给青年。他说,在写作的时候,要做到口里朗朗有声,很多大师都是嘴里一边大声地念,手里一边写的。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朗读中一边嘴里念,一边耳朵听就能发现文章中的毛病。如有些词语听起来不顺耳、有些句子读起来不顺口、有些段落缺少过渡或前后意思重复、有些地方表达不清楚、有些修辞方式欠妥等,这些问题都能够在朗读中发现。
本单元的写作练习,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写景状物的写作实践,提升文从字顺的能力,
能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同时,学会修改文章,培养推敲字句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建议
课前活动一一寻找“最令你心动的花草枝叶”
1.活动动员。德国哲学家菜布尼茨曾谈到一个观点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的确,每一片树叶都是最独特的存在,即使外形再相似的两片树叶,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它们大小不一,色泽不同,厚薄不均。请大家走进大自然中去寻找最令你心动的花草枝叶。
2.活动准备。去大自然中捡拾或者采摘你认为“不一样”的花草枝叶,同时详细记下发现它时的周围的环境和你当时的心情,尤其是你之所以要选择它的原因。
二、观察交流
1.观察记录。请同学们运用“五官观察法”,仔细观察你精心选择的花草枝叶,并完成景物的观察报告表,记下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
2.分组活动。小组内展示你精选的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景物的特征。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修改完善他人的讲述,并注意学习借鉴描述方法。
3.全班交流。选出二三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景物。说一说,比一比,哪哪个景物最别致?哪位观察最细致?哪位讲述最精彩?
名篇引路
1.名篇导引。展示《紫藤萝瀑布》的精彩片段,启迪学生思考:如何用语言描摹自然景物?
2.分组活动。朗读精彩语句,赏析表现技巧,总结写作感悟。
3.学以致用。运用学习借鉴的技巧,描摹所选择的景物,要求: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运用一定技巧来描绘,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四、朗读修改
1.择生朗读。选出两位同学朗读自己的观察习作,并请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并提出修改意见。
2.合作修改。学生互评,教师稍做点评。点评要点:用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连贯,思路是否清楚。
3.独立修修改。根据据互评的启迪,动手修改自己的练笔。要求:文从字顺。
五、写作拓展
任选一个话题,进行写作实践。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哪些景物曾触动了你的心灵?给予你怎样的遐想?请以“触动心灵的自然景物”为话题,写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也可在课堂练笔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我修改,扩展成篇。
2.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要求:写作前,可以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思考:“明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例文评析
落叶也美丽
一夜凉风,万叶落尽。
又一阵秋风吹过,树木枝叶摇曳,发出沙沙的凄鸣,它们在向秋天做着最后的殊死
拼搏,但仍然无济于事。当叶尽了它最后一份生命力时,伴着秋风,打着旋儿,轻轻飘
落下来,缓缓地飘在泥土上,飘落在我眼前。
我小心翼翼拾起那片飘落在土壤上的枯黄树叶,仔细端详起来。这是一片宽大的、早已
千枯了的杨树叶,是饱经风霜了的树叶。褪去的色彩定格为绚烂的金黄,生命的激情也便
定格在了这灿烂的色调中。叶片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像被毛毛虫啃过似的。就连那与经
脉也呈清一色的枯黄。叶边儿微微向内卷起,又薄又脆的。看来,它的确到生命尽头了。
“唰,唰-一”风,吹着;叶,还在落着。翻飞着,翩跹着,静静地落在地面上。一片,两片;一层,两层。一片又一片充满希望的树叶,像一只只纷飞的金色蝴蝶般飘过我眼前,我的心心也不由地随着紧缩:又是一个生命的测零啊!
大自然永远是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昨天还黄叶缀满的树,现在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了,寂寞地迎着灰暗深沉的天空背景,展现着孤凄的生命。树枝儿光秃秃地在狂风中摇摆,一脸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感受到了它惆怅的心绪:无奈于宿命的安排,想极力留住残存的生命,却拗不过大自然的安排一一给了它绚烂的色彩,就必须以生命作为代价。
风继续咆哮着,落叶颤抖着,柔弱的身躯在风中挣扎,时而被重重摔下,时而又被卷上半空中。它后悔了吗?它退缩了吗?不,它的消失,它的飘落,是要为大树增添一份养分。落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整片树林延续。“牺牲一片落叶,换来整片树林。”落叶,有生命,有活力,有理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是一种归宿,也是一种开始。它不愿贪恋枝头,因为有着更为重要的工作,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落叶把脱离大树的美,转化成了归附大地的美。再过一段时间,它会化作肥沃的泥土,完全融融入大地母亲,一任树木吸取它的点点滴滴,从而开始生命的再现与复苏,把生命持久而永恒地延续下去。
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孕育了春天;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它本身的色彩;也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它无私奉献的一生。落叶的美丽在于过去,在于现在,更在于将来!
望着手中这片枯黄落叶,看着落叶的绚丽飞舞,我心里不由得充满了对落叶的深深敬意。原来,落叶也美丽!
【评析】
(一)存在的问题:这里运用“殊死拼搏”与前文“凄鸣”相矛盾。(这句话描写颜色,表现生命华丽消逝,但与上下文衔接不适。建议调到本段最后一句。这句里的“充满希望”“金色蝴蝶”与下文作者的哀叹情感色彩不一致。这里的议论句过于突兀,可以增添承上启下的衔接句。这四个语句运用排比点明了落叶的内涵,但要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安排。
(二)修改: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什么。看来,它的确到生命尽头了。褪去的色彩定格为绚烂的金黄,生命的激情也便定格在了这灿烂的色调中。一片又一片凋零的树叶,像被遗弃的孩子一般无助地坠落着。我相信,叶有生命,叶也有灵魂,与人一样有着复杂的情感,喜怒哀乐,悲苦欢愁。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它本身的色彩;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孕育了春天;也有人说,落叶的美丽在于它无私奉献的一生。
寒风中的绽放
那是初春的一个傍晚,虽然已迈入春天,但傍晚的寒风依然刺骨,大街上,田野里依旧看不到一丝春天的踪影。
路旁的树仍是光秃秃的,皱巴巴的树皮如严重缺水干裂的土地,又如一位满脸鈹纹的老人,看不到一丝生机。松树虽披着一袭绿色衣裳,但这绿色仿佛蒙上了一层灰尘,总感觉缺少了些许生机。夕F阳的余光好似也被寒风吹散了一地,这儿一束,那儿一撮地散落着。又一阵风袭来,我不禁缩了缩脖子,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忽然,看见一抹零零落落的黄点,我跑了过去,看清了,原来是几株小花。小小的身子被凸起的石头挡住了,很难让人发现,也很少有人去仔细观看。它太小了,有十厘米高吧?也就十厘米,嫩嫩的,绿绿的,那么精致,那么优美!茎上的两三朵花毫不畏惧寒风,尽情展现着自己生命的光彩。在春寒料峭之际,它自己在那儿悄悄地生长绽放着。即使没有人去欣赏,它也尽情展现着自己的风姿。你若说它伟大,它又那么弱小;你你若说它卑微,它又那么倔强!我不禁被它的精神所折服。
几个月来因找我的烦恼消失了!在此之前,我曾因老师、同学们看不到我的才华而气恼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即使无人欣赏也活得漂亮潇洒。我也曾因困难而退缩过,而眼前这株无名花,毫不畏惧寒意,为春带来了一抹生机。
它不求名利,不求高贵,不求被精心养育着,不求被作家赞颂,它只求展现自己小小的春意。即使在寒风中,即使无人欣赏,那又何妨?
我是不是也应该放平心态?是不是也应该在困难面前不畏惧?是不是也应该即使无人在意,也要活得有意义,活出自自己的风采?
【评析】
(一)存在的问题:在描写无名花绽放的过程中,作者仅寥寥几句带过,没有突出无名花寒风中盛开的状态。议论多,描写少,让议论成了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描写内容略显贫乏,插入的议论略显空洞。)由物及情,过于突兀,跳跃太大,使文章内容不连贯,自然的过渡才能让物与情融为一体。作者由无名花想到了自己的状态,把自己的状态和无名花进行对比,突出无名花虽然无人欣赏但仍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但在后一段,又对此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无名花不追名逐利,不求人欣赏等),前后段所发议论有点儿重复且显得杂乱。结尾尾的议论要富有正面性、启迪性,语言要简洁、有序,才能让表意更顺畅。
(二)修改:黄绿色的茎贴着石头边,轻轻地拐了一个弯,然后直起身子,尽力伸展,擎起几片嫩绿的叶。薄薄薄的叶片时而随风轻轻摆动,因为那几块石头的存在,为这几株绿色的小生灵挡住了恣意肆虐的寒风。这几片绿色,在春意料峭的寒风中是那么惹眼。茎上的两三朵_的小花,在这傍晚的寒风中,悄悄地伸展出花瓣,如孩子展开的小手掌,充满了朝气和生命活力。虽然没有暖暖的春意,没有滋润的甘露,没有欣赏的观众,但它们依然尽情展现着自己生命的光彩。在万物仍在躲避寒风的日时候,它们在那儿悄悄地生长着,绽放着。看着这几朵不起眼的小黄花,我不禁心生敬意。几个月来困扰我的问题慢慢地消失了,不宁的心绪渐渐舒展。可将第4、第5段整合成一段。修改文字略。我也应该放平心态,坦然面对困难,积极对待生命,即使无人在意,也要活得有意义,活出自己的风采。
2021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从字顺的涵义,学会模仿,了解用词准确、连贯表达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抓住中心,刻画细节,写出真事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从字顺的涵义,学会模仿,了解用词准确、连贯表达的重要性。
2.学会观察。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中心,刻画细节,写出真事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应完成相关习作,以提供课堂素材。
(二)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文从字顺,什么是文从字顺呢?“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从字面上翻译一下,我们可以说是“文字顺从”,它反映着写作的人驾驭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那么,我们又为何要做到文从字顺呢?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内容:
“诗言志”——《尚书·尧典》(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想法、抱负、志向。)
“诗缘情”——陆机《文赋》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
“我手写我心”——里尔克奥地利诗人
看到这些内容,你了解了文从字顺的目的了吗?是的,我们就是要能够运用好词句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我们“自己想说的话”。
反馈指导:导入情节的创设,是构建学习环境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开始思考。
环节二:注重积累,准确表达
出示任务:1.(图示)小明同学看到校园花圃中开放的格桑花盛开,想表达对这种花的生命力与美丽的赞叹,他对同学说:“校园里的格桑花真是好看死了!”但又感觉一句“死了”完全不能表达出他心里的感受,你能帮帮他么?
2.美丽的花朵总能触发人们的情感,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就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紫藤萝花开的美好与盛况,语言文字优美,用词准确,表意清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诵读后)让我们来仿照这段话,也紧抓格桑花的特点,来写一写我们校园中的格桑花。
反馈指导:有针对性的反复朗诵,结合景物特点的适度品读,关注表达,使自己的用词更加准确,语言更加有条理。而这一过程更能让同学们理解积累的方法和重要性。
小结:积累与模仿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很好的提升同学们驾驭文字的能力,积累好词好句。但想要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还需要紧抓重点,使句段之间逻辑清晰,直指中心。
环节三:细致观察,条理连贯
出示任务:得到了帮助的小明很高兴,他写了这样一段话:
“大多格桑花的枝丫上都有一朵花盛开,一朵花待放。怒放的花朵颜色不同,或白或紫却都那么纯净,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圣洁的天使,张开了自己的翅膀。花朵圆圆的,又像是孩子们的笑脸,畅快怒放。”
但是老师说只有单纯的写景是不足够的,我们还要表达出内心的情感或者志向,所以让小明再去观察格桑花,小明这又犯了难。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个礼物可以协助学会观察,这个礼物就是(掀开红布)——砖头。砖头,大家几乎天天看到,但如果让你用语言描述一下你天天看到的东西,你说的出来吗?
(引导学生从形、色等各方面观察)
观察事物,要多角度,仅仅观察观察外面还不是真正会观察,真正会观察得看出它的作用和本质。
(引导学生发现砖的本质是泥土,经过烧灼等步骤后才变成砖石,可以用来搭建房屋)
你从砖的烧制中得到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得出对于人的思考)
那你再次观察格桑花,又能观察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呢?
(易成活、晚凋零,感受生命力等)
反馈指导:在本单元学习中,要注意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常见事物来表达哲理感受的,“托物言志”的关键就在于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在“物”与“志”之间建立联系,使物能达意,才能表达心中的志向或期望。然后,我们要由课内走向课外,关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对常见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形象、有重点地进行描写刻画。
小结:写作就是这样,细致观察,抓住重点,理清你要表述的中心,这样文意就会清晰起来,语句就会连贯起来。
环节四:真事真情,主线清晰
出示任务1:学会了观察,小明又去看格桑花,他发现在百花败落的深秋,在干涸的土地上,格桑花依旧盛放,他被格桑花的不屈于艰难的环境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写了一篇作文,叫永不凋零的格桑花,作文中写到了自己自由失去了母亲,叙述了自己在贫寒的家庭中奋发图强的故事,写完了很得意,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完作文,心疼着小明的不容易,一打听却发现他的母亲上午还送他来学校,老师感慨道:“岂能为了感人,牺牲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而在所不惜?”
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反馈指导:在老师的教导下,小明终于明白了真事真情是无法替代的,因为只有真实的经历才能带给我们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写别人的事情,是永远没法体验当事人的情感的。同学们要明确的认识到写真事、诉真情的重要性。
出示任务2:我们一起读一读贾平凹先生的作品《一颗小桃树》选段。
“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一外望,却看见我的小桃树。它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样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市早不陈列了,花盆一垒一垒地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撂在这里,而漂流异乡,又漠漠地忘却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
文中的哪些内容打动了你?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反馈指导:文中的一些细节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伪造出来的,而且也只有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情感才能够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
环节五:总结落实
出示任务:一朵花、一片落叶;一个玩具、一盏台灯;还是一个饰物、一把乐器,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个东西寄托了一件曾触动你的事情,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想写什么景或物的哪个特点,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完成后,记录在笔记本上。
反馈指导:让学生有一定方法的尝试去表达,去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因为只有写真人、叙真事、描真景、说真话、抒真情,作文才会血肉丰满,才能“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继续认真观察,或者认真回忆,抓住特点,以“我心中的”为题,写一件曾打动你心灵的故事。
2021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
1、 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 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叩木?衿分剩?嘌?沤岷献鳌⒂掠谖??木?瘢?妨⒄?访娑允О艿娜松??取?
[重点难点]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 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 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教学过程 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 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
导入 :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 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
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_。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
一篇好的文章会影响人的一生,同样一堂好课也会在学生的心中久久回荡,我们的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架起通往那些闪烁着人类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桥梁,和学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与那伟大的灵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帮他们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过程 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感恩教师节朋友圈祝福语100句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大全
2024个人军训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样板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样板五篇
最新七年级语文课教案例文
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教案文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精编教案模板五篇
八年级下语文人教版精编教案解析五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详细的教案五篇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设计模板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备课教案电子版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优秀教案样板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教案解析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的汇集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新编汇集范文五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精编教案案例汇集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