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1
《陈情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熟读背诵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贱微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
○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以: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二州伯牧所见明知 形影相吊 晚有儿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不胜…之情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4、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5、熟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熟读第四段。
8、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
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
情:
○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9、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背诵第三段导入。
二、 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身世孤苦悲凉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先尽孝后尽忠
沐清化蒙国恩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见上图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6、小结: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
四、作品评价
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
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
高三语文教案2
《归去来兮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2、文言特殊句式。
学习重点 文言词语的意义。
学习难点 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作家与作品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注译】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
【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译】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解读】该句后来流传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都讥刺为“奇文共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注译】“羁鸟”,被关在笼里的鸟。“池鱼”,被养在池水中的鱼。
【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注译】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蚩尤起兵复仇被黄帝削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刑天吞不下这口气,他一人手执利斧,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也不是好惹的,他亲自披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立起身来,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
【解读】该句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
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三语文教案3
《人是什么》
教学设想
本文是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材,在处理教材上,在实施课堂教学中,不能脱离这一大背景,2003年的高考由以往的7月份提前到6月份,无形之中,高三的教学减少了一个月的时间。另外,还要拿出相当的一段时间,进行高考前的全面系统的复习,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进行,就要选取最精当的切入点,不能循旧例,按部就班的讲、读、练。在这种考虑的大前提下,我们对《人是什么》一课的教学提出如下的设计安排。这不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方案,只是一个关于本课教学的原则安排,框架结构设计,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地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安排的基础上增删取舍,具体实施课堂教学。
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我们定为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诵读上,通过学生的诵读去体味哲理,感受激情。
教学目标
也许人很难最终完全彻底的认清自己,也许人是什么这个命题在哲学领域中不断被提出,不断被探究。而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一是要学生学习领会大量引用名言、诗文,使文章丰厚,可读性强的写法,二是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领悟,能知晓昨日之非,能把握今日之实,去创造明日之辉煌。如果学生学了此文,也能喜欢上这种大量引用的写法,尝试着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去适时的引用;如果学生学了此文,心灵有所触动,在默默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在思索着不虚此一生,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取得了完全的成功。通过一课堂的主要以学生诵读为主的教学模式,上述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可引李白诗:“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体会人生苦短,韶光易逝的叹息;再引南唐李煜的诗:“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理解他的无奈,消沉;后引华罗庚的“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诗句,感受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人生进取精神。由上述诗句,自然转入对“人是什么”的主题。(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非常重要,而我们有些老师注意不够,总认为这一环节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其实大不然。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的思绪,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知识视野。例如,我们在本课所做的导入中,学生就可以用引用诗句中有所收益,对高考中考核名言,名诗句的默写也是一个很好的备战。)
(二)布置学生朗读训练。
可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如可齐读,可单人读,分小组读,也可分男女同学两部分分自然段读。总之,形式可多样些,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兴趣,力争读进去,读透,读懂。
(三)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两句名言,诗文背诵,并书面撰写一个简短的发言提纲,谈自己对所背诵名言诗文的体会,谈自己喜爱这一句名言,诗文的原因。
(四)背诵名言诗文,由学生发言讨论,谈自己对背诵名言,诗文的感受。
(五)教师小结。
教案点评:
本文是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语文教材,在处理教材上,在实施课堂教学中,不能脱离这一大背景,2003年的高考由以往的7月份提前到6月份,无形之中,高三的教学减少了一个月的时间。另外,还要拿出相当的一段时间,进行高考前的全面系统的复习,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进行,就要选取最精当的切入点,不能循旧例,按部就班的讲、读、练。在这种考虑的大前提下,我们对《人是什么》一课的教学提出如下的设计安排。这不是一个课堂教学的方案,只是一个关于本课教学的原则安排,框架结构设计,各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安排的基础上增删取舍,具体实施课堂教学。
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作品,这是由作家柯蓝所写的散文诗。读后,请同学们即席发言,谈自己的感受。
怀 念
记忆里的沙石,终会给时间冲走。记忆里的金子却越磨越亮。忘记不了的,怎么也不会遗忘……
我说不出这样的回忆,是什么样的滋味?但往往使你感到沉重之后,却又留给你一种力量!
有勇气去回忆的,他就应该有力量去承担。如果他真有一个回忆的海洋,而他又没有被这海洋淹没,那他便懂得了过去,就一定会去热受未来……
我说:过去和未来是相联的。怀念和想望有一条看不见的相通的道路。
高三语文教案4
《边城》
师: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介绍一下“沈从文”,听好要求,突出介绍他经历当中传奇、浪漫、唯美的色彩。哪位同学想好了,请举手。
生:沈从文是生于1902年,死于1988年,是湖南凤凰县人,苗族,我们知道苗族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有庄子和屈原,这也就增加了沈从文的个人的神秘色彩。
师:非常好。在这里他联系到湘西,湘江。作为湘西来说,是浪漫异族的发祥地。我们说,浪漫的始祖庄子可以说这是它文化的一个滥觞;另一个,我们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也是屈原的故乡。解释的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补充?
生:沈从文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和文物研究家,我觉得一个人能把三家集于一身,这本身就代表着传奇经历和浪漫主义色彩。
师:成一家尚难。集三家于一身的确是个传奇。我们说现代文学第一座里程碑应该说是鲁迅先生,他集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于一身。在这一点上,沈从文可以说毫不逊色。还有哪位同学补充么?
生:沈从文14岁就当兵,而且回来之后他从来没上过大学,可他却创作出优秀文学作品。代表作有《边城》、《阿黑小史》、《长河》、《湘行散记》等。
师:沈从文学历同学们能准确的回答老师么?(学生一起回答,小学毕业)小学毕业的沈从文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还有西南联大做的教授。我们知道北京大学可以说是五四运动的一个发祥地了,它是我国一个的学校了。在我国的学校,他做最有名的教授,比如说,后来的_,_可以说目中无人,是非常傲慢的,但在她晚年回忆的时候说,在我所有的老师当中,我最崇拜的是沈从文。由此可见一斑。同学们知识量非常大。还有补充吗?我想提一个问题,沈从文一生都致力于文学创作么?晚年也是在致力于文学创作么?(生齐答:不是)那他晚年做什么呢?
生:1949年以后,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师:那你觉得这浪漫、传奇吗?
生;我觉得中国文化本身就是非常浪漫的。
师:东方文化本身就承载着悠悠的大梦,是浪漫的文化。服饰更是充满了民族的灵性。他作为一个服饰研究家,所以他是传奇的,浪漫的。好,请坐。法国有一个文艺理论家布封,他说“文如其人”,我们关注沈从文的一生,也是在关注他的作品及他的《边城》。
师:下面同学们再想,小说为什么定名为《边城》,《边城》有什么含义呢?思考一下。
师(启发引导):“边城”,你们说哪一个字是中心词呢?(学生答:边)边是中心词,那么“城”是什么词?修饰语?(学生思考,答:城)城,好,边起到了修饰限制作用。同学们语感非常强,知道“边”修饰限制的定语在表意上,感情色彩十分强烈,所以就冲口而出了,我理解。那么,“边城”几个含义呢,你怎么理解?请同学们举手回答。同学们回答问题非常精彩,哪位想好了?
生:通过对《边城》的阅读,我就感觉到,他写《边城》的时候,是在革命战乱时期,而在他的作品当中,并没有战乱的那种氛(fèn)围,我感觉写得象世外桃源一样。
师:好,“世外桃源一样”,你真会用词,但是有个词要注意,氛(fēn)围,好,请坐。说的非常好,在这里,“非常象世外桃源”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我觉得还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看。因为“边城”是在古老的湘西,是在几个省的交界处,很靠边的城镇。从现在的角度来讲,他属于一种过去。
师:属于永远的过去,因为有了一种过去,变有了一种回忆;有了一种回忆,便有了一种距离,有了一种距离,便有了一种美。还有同学补充吗?
生:我觉得《边城》具有一种几何美。因为“边”在几何中是一条直线,两条边就构成一个角,三条边就构成一个三角形。而且我发现作者沈从文在描述的时候,不谈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他希望这个小城能象这个边一样,能够构造出重建民族品格和重建民族灵魂的作用。我觉得这是沈从文先生心中理想的,所向往的一种境界。
师:在这里,这位同学用他的巧妙思维,将数学和语文结合起来,在座的听课老师,有数学老师,有外语老师和语文老师,的确,这三者可以互动。这里体现的一种几何的美上是我没有想到的。
生:“边城”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就是远离尘嚣,有一种远离现实的宁静和淳朴。我觉得这也正是作者极力所追求的,也正是他想讴歌的,讴歌那种人类所遗失的东西。
师:“讴歌那种人类所遗失的东西”,很好。我们人类在匆匆的步履当中,追随者科学的步履,但是我们也遗失着我们属于原始的追求。这位同学非常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还有更好的么?
生:我觉得这个“边”有天边,有海边,都是一种非常美的地方。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幻城》就是幻想当中的一座城,我相信沈从文也是想把这座城变成一座幻想的城,一座他希望、理想的城,这也代表着他的一种寄托和心愿。
师:我不仅欣赏你的这种敏捷的思维,精彩的表达能力,我更喜欢你的手势,非常的感人。很好,边城是一种幻想,而它又象一座幻城,联系现实,非常好。在这里我们解读了一下名称,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样的一部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情节,怎样的故事。中国的传统小说特别重情节,所以我们经常问,后来呢,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那么请同学们读一下24页的小注释,这就是《边城》的情节。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读一下?好,这位女同学。(学生读注释)。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关于《边城》,进一步了解一下情节。
翠翠有一个天籁般美丽的名字,她有着十五岁的花样年华;她有一个为爱而死,飞扬着生命的母亲,对她来说,是永远的宿命一般的憧憬和向往;她有一个爱她、疼她,与她相依为命的白发的爷爷;她有一个爱她,为她闯滩而死的天保;她有一个爱她、他爱,为她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傩送;她有一个初雪无迹、美梦无痕的梦幻;她的生命因美丽而曲折的误会而精彩滟滟,她有过雁过、风过、云过、雨过的甜蜜的忧愁。湘西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精魂—翠翠,翠翠是自然的女儿,青春的女儿,水的女儿,城的女儿。翠翠有着千种美丽,万种风情,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翠翠”之美》。
师:翠翠有哪些类型的美丽?前后桌讨论一下。哪位同学想好了请举手发言。
生:我找的是课本24页最下面那一段。主要写翠翠“娇痴”之美。这里描写的是翠翠幻想着,如果有一天傩送在出走之后俞会回来,所以我觉得这体现了一种娇痴之美。
师:体现了她的“娇痴之美”,好,请坐。平伯先生曾评价过《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痴”是情的境界,于是贾宝玉被称为“情痴”。“痴”之前加上一个“娇”字,这是翠翠独有的。关于“娇痴之美”刚才这位同学举了一个例子,还有没有其他的补充。
生:我找到的是25自然段,第2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的回答”,我觉得这样的答话有种很亲切很自然的感觉,而且翠翠表现得很清纯,有一种娇痴之美。而且我觉得与祖父的描写放在一起,感情很真挚,很感人。
师:非常好的感受能力,一个“娇”字写出了小儿女所有的情态。下面同学可以自己站起来回答,好吗?
生:在25页,倒数第四段,有这样一段话,“天夜了,有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很迅速的从翠翠身旁飞过去,翠翠想,看你飞得多远!便把眼睛随着那萤火虫的明光追去”。我觉得这里体现出这个小女孩非常天真,这应该是翠翠的天真之美。
师:翠翠的心象萤火虫一样在飞舞着,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翠翠还有一点忧郁。因为“她坐在悬崖上,很觉得悲伤。”而且作者写到很多次翠翠哭了,因为翠翠正处于花样年华,她碰到许多问题,开始有了心事,生活又很单调,又无人可以倾诉,所以很忧郁。
师:钱钟书有一部书,叫《写在人生的边上》,翠翠处在人生的一个临界点,十五岁是人生的一个边上,的确,她的青春刚刚苏醒,她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自然,看这个社会,苏醒的时候于是带着一种忧郁。我们时常说我们的祖先在诗经时代就唱着无忧无虑的歌,到魏晋时期才觉醒,这个时候觉醒了才有一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感受,这是成长的忧郁。同学们说得特别深刻,都有自己的体验和见解,继续说吧。
生:我想说一点,就是当翠翠在月光下,听祖父将父亲母亲的浪漫故事,她联想到自己和傩送,然后就梦到自己到山崖上摘了一把虎耳草,我觉得这里体现了她的纯真和梦幻之美。
师:梦幻之美,我想问这位同学,“翠翠摘了一把虎耳草”,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扉页上写到“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许多艺术大师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纯情少女的内心世界,写她的情窦初开的感受,比如说林黛玉,比如说《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生补充:黛玉葬花)对,黛玉葬花,因为黛玉是十八世纪的贵族小姐,作为乡村世界的女孩,她只能做什么,摘虎耳草。这是翠翠独有的方式,她摘到虎耳草之后,体会到的是什么?是“情”字,摘了虎耳草她知道送给谁么?文中怎么说的?“我却不知道送给谁”,表现出她对爱的感受,就象是对杜丽娘的评价“情不知其所起,情又不知其所终”。
生:我在文中看到一句话“翠翠哭了,爷爷说,如果没有我,你该怎么办?”从爷爷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到,翠翠是个非常天真的小女孩,从来没想到过以后是怎样的。在自己天真快乐的环境中,非常无忧无虑。
师:十五岁的花样年华,还来不及想为什么,她和七十岁老人的心态绝对不一样,爷爷联想到的是死亡,想到祖孙二人分开,而翠翠只想到,“如果一天我走了,爷爷会怎么办?”人物的心理刻画得非常细腻,哪位同学还能说?
生:我看过《边城》的全文,我看过一个情节,就是二佬邀请他们俩去看龙舟,爷爷问翠翠去不去,翠翠说“我不去,但爷爷要去,我陪爷爷去”。显示出翠翠特有的灵动之美。当她说完这句话,脸色又显粉红,表现出她特有的青涩之美。
师:这位同学的这段话充满了色彩之美。既有粉红,又有青涩,太清晰,太明丽了。这位同学读过整部小说《边城》,非常难得,我想问这位同学,在小说的结尾,傩送会回来吗?翠翠在痴情的等,痴痴的等,永远的守候一个无望的日期,我想问,傩送什么时候回来,沈从文告诉你了吗?
生:沈从文没有告诉我,他告诉我的同学了。
师(笑):告诉你的同学了,好,谁替他回答一下。
生:我替她回答一下,我感觉翠翠会离开这个小城。她一直想看看小城以外的世界,因为我记得原文提到,每次有人家结婚的时候,翠翠总是跟了出去,为什么?或者有的人坐船眼睛盯着翠翠看,翠翠也用眼睛看着他,她心中有一个梦想,希望这个人能把她带走,带到外面的世界。我觉得二佬似乎给了翠翠一个希望,她可以离开这个小城,去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师: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不仅在这里,在庞龙的《宽容序言》中也有一个种族,生活在山的这边,但却总是想着山的那一边,山那边是个美学的概念,也是我们生活的准则,我们总是在向往,山那边的世界,翠翠向往,唤起了我们的共鸣。你没有正面回答刚才那位同学的问题,但是你的回答同样精彩。好,请坐,我们接着探讨,那么小说的结尾怎么说的呢?“那个人也许永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我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含蓄的执着的美。在结尾翠翠的等待含蓄的表现了翠翠所具有的一种执着、坚强、而又充满希望的美。因为我在看《边城》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翠翠一个人坐在渡船里面,在等二佬,电影里的旁白说,二佬可能明天就会回来,也许二佬永不回来,当时我觉得翠翠会永远等下去,即使二佬不会回来,翠翠也会坚强的活下去,她会成长,逐渐变得成熟,会找到自己的世界,幸福。在他心里会有一种爱的力量,善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善的力量会支撑着翠翠,让她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同时具有一种唯美主义色彩。
师“好,请坐,非常精彩。在中国古代一直弘扬的上是对爱情这种执着的原始的古风,我们有一座的纪念碑,是等待的纪念碑,它矗立在长江岸边,同学们知道吗,那是哪座山峰?那就是神女峰。有人说,中国女性的梦再高,也不会飘过神女峰了,因为她痴痴的等待,最后化成了石头,与山陵做伴,与日月长存,所以同学们要记住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一朵传统的玫瑰。对爱情的一种忠贞,一种执着。
生:虽然我没看过全文,但我觉得翠翠一定会等到的,也许她等不到二佬,但她一定会等到象二佬一样的人。我认为过“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么?”(同学们笑)
师:非常精彩的仿词,原句是雪莱说的“如果冬天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对于翠翠来说,十五岁是她的春天,于是她在等待一个盛夏的果实,很好。(生继续补充:我相信她一定会等到的,同时我也会祝福她的。同学们鼓掌。)
生:我觉得这里有一种异域之美。(师,我想问一下是哪个“异”,哪个“域”?学生回答)因为那里上是湘西,而我们这里是北方,所以觉得翠翠有一种特别清新、自然的感觉,不同于北方的人的粗犷、豪放。所以觉得她这种小女孩之美是很特别,非常漂亮的。
师:“异域之美”在这里用得其实也是非常漂亮的。那么在“南中国”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婉约和灵动,再加上那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于是异族的情调就油然而生了。
生:我想说翠翠等傩送,我想即使翠翠等不到傩送,但他们彼此的心都连接在一起,就会知道对方在想什么,那该是多么美,所以不会有任何失望的。
师:“不会有任何失望”,好,其实这就是一种美,虽然是一个无言的结局,依然是美的。这是美的一种极致。
生:我想接着前面老师说的,最后她能不能等到傩送,我感觉这个结局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悲惨的结局,因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因为当时大佬为了成全弟弟二佬,他就去闯滩,结果不幸被淹死了,其实在二佬心中,因为二佬和大佬是亲兄弟,二佬在心里觉得非常内疚,觉得非常对不起大佬,因为他俩同时都非常喜欢翠翠,他觉得如果他要和翠翠在一起的话,那他的哥哥怎么办?我感觉首先二佬他非常善良,但是翠翠并不知道二佬是这么想的,我感觉她非常的单纯。
师:我想多问你一个问题,你刚才做了一个比较深刻的思考了,就是既然我们对《边城》已经探讨了二佬是翠心中的桃源,永远的梦想,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在这里写出这么多的问题,比如大佬的死,或者可以说远走他乡,她爷爷的死亡,白塔的倒塌,为什么在这里一个美的世界当中,他要写这么多的故事,它影响美吗?这是你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你可以想好了再回答,所有同学都要想一个这个问题,为什么写了这么多不如意的东西?
生:我认为最美的最感人的并非是喜剧,而是一种悲剧,从本文《边城》来看,在翠翠身上发生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包括她的父亲和她的母亲的爱情,然后还有翠翠对大佬二佬的感情,从翠翠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来看,这些都并非是非常如意的,也是一种悲剧吧,所以,在本文看来,这些东西给人一种压抑的感受,而是非常深切的体会到翠翠的那种心情,我认为这是沈从文先生在本文体现的那种的境界,用悲剧来衬托出那种唯美的,尽善尽美的那种感觉,让读者读起来,虽然是一种悲剧,但是让读者读起来会有一种唯美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沈从文先生最成功的地方。
师:好,所以有一个的美学题,叫“美是忧郁的”。
生:我觉得刚才王宇说,他这个结尾是悲剧,我想这是在每个人第一次看的时候肯定觉得是悲剧,刚才我想了想,其实从这种角度也没有那么悲,假如因人而思的话,从翠翠的角度看,因为我始终怀着一种憧憬和希望,那么我的心里肯定很快乐,无论这个二佬是否回来,我的心是快乐的,而且,翠翠在想着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爷爷跟她的那种感情,还有大佬二佬的感情,我想她也一定是快乐的,她也一定会变得成熟,会更加坚强的生活下去,所以说,从这个角度看也没那么悲。
师:好,忧郁着并快乐着,好,我听懂你的发言了。
生:其实吧我觉得悲剧才是美的。虽然大家都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只有悲剧才能给人以印象深刻,让人感觉震撼心灵,那种一个团圆结局的话,大家都是在一起了,我觉得就很普通,没那种唯美的色彩,要如果唯美的话,悲剧才唯美,就象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他俩因为相爱还错过了,最后两人都怀抱着遗憾而死,那种才给人印象深刻,让人永留心中,说他俩的爱情是世间最浪漫的最委美的爱情。
师:所以鲁迅先生说什么是悲剧,是将有人生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我们就当然心动了,产生了美感,所以美同时是一种缺憾,对于美的感受非常好啊
好,哪位同学再说
生::刚才说那些白塔的倒塌,还有大佬二佬的失踪,还有爷爷的死,我感觉沈从文先生这么写更是体现了美中那种不能是一如平坦的美,而是一种曲折的美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也是一中美的极致吧
师:好,是吧
生:《边城》的结局让我想到一首歌,让我想到了朴树的《白桦林》,同样是悲剧我觉得翠翠她这样的悲剧演绎的更加委婉含蓄
师:好,委婉含蓄
生:读了《边城》之后,让我想到了看过的电影叫《爱是痛的边缘》,我觉得这个“爱是痛的边缘”用在翠翠身上特别合适,因为我觉得翠翠有一种含蓄之美,在文章中没有特别表露出来,就是特别隐约的那种,这痛吗,就是他爷爷问他如果爷爷不在了该怎么做,她这时候没有明着说出来,就是表现的非常含蓄。
师:好,很好。
生:老师我喜欢《边城》这篇唯美的文章中加入了象“死亡”之类这样比较哀伤的事情,与他的唯美并不冲突,因为《边城》它是一篇小说,小说来源于生活,生活就不说一帆风顺,如果《边城》写的过于完美的话,就会感觉到脱离的生活,这样的话
师:他是有一种现实主义的倾向是吧?
生:对,给人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不真实,所以说,我觉得如果说加入一些哀伤的,悲伤一点的色彩的话,可能会让委美更加完美。
师:好,有人说啊,说中国人的心态不大成熟,我们不能接受彻底的悲剧,只能接受大团圆的结局,于是我们传统的戏剧都是大团圆的结局,那么面对大团圆的结局呢,久而久之我们心态就成熟了,当我们试论悲剧的时候表明我们民族的心态成熟了,也表明同学们不欣赏悲剧美,表明你们的心态正在走向成熟。记得张恨水有个绝笔之作叫做《金粉世家》在电视上热播了,其中有个女主人公叫“冷清秋”有人评价这个人的形象是这样说的,说她有着“翠翠的倔强,黛玉的才情,安娜的勇敢”,“翠翠的倔强”怎么没有一个人说起呢,我想请两位同学读读课文,在88页,想请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来读,女同学当然要读翠翠的话,男同学当然样读爷爷的话,推荐两位同学吧,好吗?谁来?嗯,好,读吧,开始。
生:“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怎么样?”祖父把话当笑话说着的。
翠翠便也当笑话答道:“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也听多久!”
“唱三年六个月呢?”
“唱得好听,我听三年六个月。”
“这不公平吧。”
“怎么不公平?为我唱歌的人,不是极愿意我长远听他的歌吗?”
师:非常好,那么在这里是否体现翠翠的倔强呢?唱三年六个月,我就听三年六个月,这是少女固有的矫情与倔强,那么以上啊同学们谈了很多,我知道还有许多同学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谈,好,那么,下面呢,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有人说呢,理性是长空的雁阵,是三峡的帆影,是斑驳陆离的古城墙,是四百年沧桑无语的地坛,我们透过边城美的缤纷的落英,回望理性之美,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恋歌”,“赞歌”,“挽歌”造个句子,这个要求是,要这么说“《边城》是一个什么样的恋歌,是一个什么样的赞歌,又是怎样的挽歌”。谁来说?找到麦克风就站起来,说吧!
生:《边城》是一首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恋歌,是一首铿锵有力,婉转流畅的赞歌,是一首物是人非,一声叹息的挽歌。
师:恩,非常好,她用了三个诗句,我们知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是用三个诗句谈了美的三个境界,在这里这位同学用了三个诗句来概括《边城》是吧,非常精当,哪位再说?
生:我觉得《边城》是一首为伊消的人憔悴的恋歌,是一首充溢着理性与意志力量的赞歌,是一首用幻想的音符谱写的沉忧隐痛的挽歌
师:沉忧隐痛的挽歌,沉忧隐痛,请同学注意这四个字啊,太有表现力了。
生:《边城》如歌,如清晨百草荷花的花瓣上露水般清清的恋歌,如熊熊烈火般炽热火红的赞歌,如忧郁的蓝色深海中传来的让人心碎的挽歌
师:好,你对色彩的感受非常棒,有着一种婉约之美啊,文如其人。
生:《边城》是一种“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恋歌,是一首在青年不停的寻里和梦里洋溢着正直与热情的赞歌,是一首由悲情交织的挽歌。
师:啊,说的特别温柔。
生:《边城》是一首“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的恋歌,是一首“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的赞歌,是一首“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挽歌。
师:太有才了,你们是中文系的吧。好了关于这个仿句先到这,开篇说的这个《边城》名字起的挺好的,但是我们说它并不是的,看同学们这么有文采,我想请同学给课文十三章到十五章的节选另起个名字,但是站起来起完名字你要说啊,我起的名字好,好在哪里?因为沈从文的名字起得太棒了,先想一想……好吧,谁先说?
生:我起的名字好,我的名字就叫翠翠
师:就叫翠翠,很好,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觉得整部小说以翠翠为主线构成了多层面的人物关系展开情节
师:哦,就叫“翠翠”
生:首先是第一点,然后呢,把题目叫“翠翠”是因为它保留了人与自然生命契合的本质
师:人与自然生命契合的本质,很有一种参禅悟道的感觉,象道家思想
生:其实我这是一种方式,因为它寄托了沈从文对理想主义的渴求,其实,用主人公这个名字来命题,也能更快的切入主题,还有我觉得用“翠翠”起名,这“翠翠”不单是人名,因为我觉得看过《边城》的电影版会发现,他里面的色彩用的非常恰到好处
师:都是什么色调居多呢,主色调
生:一般是绿色,是水翠树翠山翠,最后觉得他们有淳朴的民风,这也造就了翠翠的色彩
师:哦。绿色的民风,翠色的风。真是不错,让你一说,有一个非常精彩的名字“翠翠“
生:我觉得比他好。我起的是“湘西之歌”
师:湘西之歌
生:因为这个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湘西,大佬二佬又是以唱歌来……
师:一决爱情的胜负
生:对,然后又扣住我们刚才造是句子,所以叫“湘西之歌”
师:哦,真是“湘西之歌”也是不错的
生:我也根据这篇文章起一个名字叫做“梦”
师:啊,叫做“梦”
生:我觉得“梦”这个名字非常美,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在做梦的时候觉得非常舒服,我觉得非常虚幻,里头的东西觉得和现实生活中完全不一样,就象这篇文章一样,这篇文章一开始也说了,就是说类似一个世外桃源,咱们每个人都愿意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我认为……
师:我想,我还是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对课文理解特别到位,所以老师还是要提问的,你说课文的节选写的是真实的吗?还有一个白日梦,你知道哪个章节在写翠翠的白日梦吗?把自己吓哭了,还记着吗?啊,她想着自己去闯滩那章,所以你两个梦为什么可以叫梦呢?更何况翠翠处于多梦的年代呢?你请坐,非常好。
生:老师我另外还有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就是二佬在山上唱歌的时候,翠翠正在爷爷怀里睡觉,那个时候她就说在梦境中听到一首歌,然后去摘花,摘花就不知道碰见谁
师:哦,摘的是花吗?
生:虎耳草
师:恩,虎耳草,摘的要是花就不是翠翠了,就有可能是黛玉了,好,请坐。还有更好的题目吗?
生:我想的可能狭隘一些,我认为沈从文先生写这篇文章是不是和小时候经历有关啊?
师:啊,当然了,他永远的童年嘛,永远的桃花源
生:所以说,我是从爱情方面想的。
师:嗯,那就对了
生:翠翠就是,他的爱情和翠翠是一样的,想追求还没追求到,所以他写这篇文章来激励后人
师:啊,实际上,沈从文的婚恋也是一部传奇,他追求张兆和几乎和难送追求翠翠差不多,要给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他给张兆和写了三年零六个月的情书,是这样的,以后同学们可以看看他婚恋的传奇。
生:这可以用咱们现在十多岁小朋友的恋情为那个……
师:十多岁小朋友的恋情?这修饰语太多了
生:那中青涩的恋情
师:青涩的恋情,恩,青涩的味比苦涩的味还要大一些,同学们语感太强了,但是我刚才听到了一种声音,好,咱们以后再交流吧好不好?
(投影:永远的湘西,永远的边城)
师:同学们,青山绿水,明月清风,剽悍的水手,多情的乡邻,那至情至信的原始的古风,那粗犷的牧歌,那白话的史诗,是沈从文永远的精神升华,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岁月风烟,转瞬即逝,当我们阅尽世事,历经风霜,我们会蓦然回首,那永远的湘西,永远的边城,人生是短暂的,艺术则长存,好,下课。
高三语文教案5
《甘地被刺》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印度人民对甘地的深厚感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消息的结构特点, 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学会消息的写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感受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评价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综合运用比较阅读,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消息的各要素,能分析消息的不同结构形式,能具体地区分通讯与消息的不同。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尾)和结构形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相结合)
2比较消息与通讯的不同。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学习方法:感知课文,比较阅读、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1.比较阅读《心随飞翔》和《甘地被刺》分析消息的结构特点,比较《英雄潇洒走苍穹》和《甘地被刺》分析消息与通讯的不同。
2.概括能力训练:阅读报纸的一则近期新闻,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它的特点(此时教师要有方法指导)
.3.作业布置:运用题——写作训练。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以激情导入为兴奋点 ,走进甘地,了解甘地生平以及材料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探究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从题材上抓住人物事件的典型意义,从遣词造句上体会精炼的新闻语言。
(三)以解读点击连接为切入点 本文是篇事件消息,联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一文,说说这篇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哪里?找出文章的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尾 以及倒金字塔的结构形式)
板书
该板书学生不仅一览无遗地揭示了这则消息的内容、结构,同时也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图解了“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便于学生轻松自如地理解文章的重难点。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联系上节课内容。
(二)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心随飞翔》和《甘地被刺》分析消息的结构特点(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倒金字塔与金字塔相结合)
比较《英雄潇洒走苍穹》和《甘地被刺》分析消息与通讯的不同。1) 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2)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三) 运用训练
阅读报纸的一则近期完整规范的新闻消息(包括有正标题副标题,请学生概括它的新闻写作特点。)
(四) 作业设计:
根据校运会的赛情,运用消息的写作特点,写一则消息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会议活动主持词文库五篇
清明缅怀先烈小学生优秀作文五篇
喝茶的个人礼仪要点
弘扬美德传家风心得及感悟范文
初二语文教学年度总结报告
语文八年级的教学总结五篇
学期末初二语文教学总结报告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二年级语文的教学总结模板
最新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报告
五四青年节正能量文案一句话100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必看
小学作文的知识点有哪些?
北师大新编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汇集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汇集五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北师大版教案精编解析五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北师大版授课教案解析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