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必备

莉落老师

最新的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练习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把李白贩卖成了古惑仔

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了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争风吃醋,一较高下。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既不能感受斗室里枯燥和寂寞的乐趣,又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更没有找到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有效途径或话语方式,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到街头去卖狗皮膏药,还制造了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这种思维放弃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它翻译成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语言,甚至不惜娱乐化(大话、恶搞、骇人听闻的新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与公众对话。对此,公众惊诧不已——这就是学术?怎么越看越像初次登场的娱乐小明星滑稽、拘谨的业余表演?这种拙劣的方式,是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等。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单一的话语形态的孤立状态,没有对话和交锋,只会使它日渐枯萎。让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学术思维、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但前提是,彼此必须坚守自身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目的是将各类思想从讲堂和斗室的狭小空间,转移到更广阔的公众空间,参与公众对话。但是,如何转移,是否有效,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毫无疑问,无论是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进公众传播,还是将学术完全变身为娱乐,都是无效的方法。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将“左”的道德观与“右”的认识论融合防止僵化保守。这种融合,要求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1.不能代表“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这个句子中的“婆婆”的一项是:

A. 京韵大鼓 B. 单口相声 C. 商品展销会 D. 吴宗宪、小S

2.对目前部分学术语言“离家出走”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某些学术研究人员坐不了冷板凳,被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闹景象、吴宗宪小S们的风光无限所诱惑。

B.某些学术研究人员丧失学术尊严,拿历史名人、经典文化开刀,无风险但成名快,并且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C.学术语言在向娱乐语言学习的一些尝试中,没有顾及到自身的原则和底线而迷失了自我。

D.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完全不可能是娱乐语言。

3.根据全文内容并联系现实,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娱乐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垃圾文化。

B.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所以,把网络BBS作为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是学术思想参与公众对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C.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入公众传播是无效的方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

D.作者把认为“李白是古惑仔”的北大博士和说“孔子是丧家之犬”的北大教授都认定为是哗众取宠的学术贩子,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本题分A、B试题)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4~7题。(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A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以身膏草野 膏:脂肪

B.羝乳乃得归 乳:生子

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何以汝为见 B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D. 皆为陛下所成就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6. 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B. 李陵劝降 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

C.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就不同。

D.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 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4~7题。(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B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 厉王母得幸焉 ② 且焉置土石?

B.① 立子长为淮南王 ②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① 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② 复与疏钟相间。

D.① 且淮南王为人刚 ②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

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

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A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5分)

⑵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5分)

(B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5分)

② 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 汪藻①

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②。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

诸将争相拱③,苍生忍倒悬。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汪藻,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己酉:即公元1140年。这一年金兵南渡,占领建康(今南京),刚刚建立起来的南宋政权岌岌可危。②旋:退兵。③拱:敛手。

8. 此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现实?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9.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 ,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高一语文暑假作业

【一】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猿猱(náo)石栈(jiàn)飞湍(tuān)

B、幽咽(yàn)乍破(zhà)商贾(jiǎ)荻花(dí)

C、孝悌(dì)跬步(kuǐ)谄媚(xiàn)膏腴(yú)

D、濒临(bīn)剽悍(piāo)累赘(léi)纤细(x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向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提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银行18日公布一项计划,目的是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讨被.官员转移到境外的非法资产。

B、信息时代传媒方式的变化对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C、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D、中国的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都是接受了西方语言学文学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4、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D、②⑤④①③⑦⑥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高B.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从那时以来

C.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匪:土匪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猿猱欲度愁攀援B.使人听此凋朱颜

C.砅崖转石万壑雷D.艰难苦恨繁霜鬓

7.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D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将神话传说、想象、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17分)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8.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明年:第二年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原来(是)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弹:畅快地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无乃尔是过与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蚓无爪牙之利D.灭六国者,六国也

11.下列几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12、翻译(每句3分,共9分)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①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用具体的字词说明。(2分)

②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锦瑟》)

(2)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3)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4)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

田松

在我们的大众语境中,“科学的”东西,就相当于“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东西。照此理解,中医要有科学依据,就等于说中医要有正确的、高明的、有效的经过了证实的依据。

中医有科学依据吗?提出这种质问的理由无非是中医的理论与来自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不能对接,比如中医的经络至今找不到解剖学的依据,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至今写不出分子式,中药药理不能用来自西方的药理学予以解释……言下之意就是:中医没有西医的科学依据!但是,中医为什么要有西医的科学依据呢?

我们在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科学依据是不是的依据?在科学依据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别的“依据”?比如“经验的依据”或“历史的依据”?人们的生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依靠科学的?

实际上,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是很小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需要了解科学;你能否骑好自行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学好了牛顿力学;中国工匠李春没有学过科学,也能造出赵州桥。对于我们的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是技术,而技术并不需要有科学在先,完全可以凭借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体是一个接受刺激反应的生物体,一个正常的人在他的生长过程中,会逐渐获得足够的对外界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我们能够一望而知或三思而知,不需要包括科学在内的任何理论的依据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经验依据”做出判断,而科学在这些问题上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经验依据,而历史依据则可以看作是长时段的集体的经验依据。毫无疑问,这个依据是与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的。比如刀耕火种,从最直观的想象和缺省配置出发。我们觉得它会破坏环境,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如此,从长时段来看,刀耕火种的民族所生活过的地方应该留下一片片荒山秃丘才对。然而实际上,人类学家看到的却是“一面刀耕火种,一面青山常绿”。也就是说,“刀耕火种破坏环境”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的。

中医也是这样。

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之内考虑,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在理论上,中医有着自己完备的有足够生长能力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目前所基于的还原论、机械论、决定论的“科学方法”是水火不容的。在实践上,中医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和经验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远在西方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完善成熟了。为什么要等西医出现、在获得了西医的证据之后,中医才能获得价值、获得意义、获得生存的权利呢?

相反,按照刘易斯?托马斯①的说法,现代西医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现代西医虽然有科学依据,却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比如四环素,相信上市的时候也经过了临床实验,获得了科学依据,但是十年之后发现,小时候有幸享用这种科学产品的孩子长出了一嘴四环素牙。还有那个的“反应停”,只用了几年功夫,就导致了上万名婴儿畸形。当然,科学卫士们会说:“反应停”之所以酿成悲剧,恰恰是因为它上市的时候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如果我们把“充分”理解成足够的时间长度,那么,又有哪一种医术比两千年的中医更加充分呢!

说到这儿,我已经获得了二个诡异的结论: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如果从狭义的具体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选自《社会科学家茶座》2006第1期,有删改)

【注】①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3),美国杰出医学家。

1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对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更多是由经验积累而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并不是科学。

B.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一定都要依靠相关的科学才能从事某项工作或生存发展。

C.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和仅一百年历史的西医,因历史的巨大差距而水火不容。

D.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医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E.集体的经验在长期的沿用中所形成的历史依据,就足以证明中医存在的合理性。

F.“反应停”导致上万名婴儿畸形的事实,说明这种西药的历史依据仍然不够充分。

16.作者认为,判断事物是否合理,未必要有“科学依据”。据此,以下事实运用了“科学依据”的一项是(3分)

A.李春造出了赵州桥B.西药四环素的发明

C.判断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D.刀耕火种并没有破坏环境

17.文中画线句子“中医也是这样”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4分)

18.作者为什么既说“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又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请作简要说明。(4分)

高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残垣(yuán)卜筮(pǔ)伶俜(líng)血浓于水(xuè)

B.否泰(pǐ)分外(fèn)坍圮(pǐ)挥斥方遒(qiú)

C.偃仰(yǎn)机杼(zhù)案牍(dú)载歌载舞(zǎi)

D.踟蹰(chí)哽咽(yàn)子衿(jīn)殚精竭虑(dàn)

2.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11年第二届新浪微博微小说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赛作品要符合穿越小说的特征,且短小精悍,形象鲜明,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平易近人的语言文字。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剽窃,广大微博用户有权揭露非原创作品,主办方有权收回颁发给非原创作者的奖品。

A.如火如荼B.短小精悍C.平易近人D.揭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近日有点烦,两件馆藏品——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和磁州窑白地黑花鼓,被质疑为假的仿品。

C.x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伊朗外交部长萨利对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遭到冲击表示“非常遗憾”,并承诺今后将防止此类袭击事件不再发生。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读着那光怪陆离的青松,读着读着,终于读出了生物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因为整个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造环境,创造自我的过程,这也是适者生存的规律。

①只要坚持着一种信念②创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间来③就能够适应、改变这种环境和条件④不管当时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如何⑤凡是有着强烈生存.的生命

A.⑤①④②③B.④①⑤②③C.⑤④①③②D.①⑤④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B.七月既望(望:农历十五或十六日)

C.下江陵(下:往下游走)D.山川相缪(缪:萦绕)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知不可乎骤得/儿寒乎?欲食乎?B.月出于东山之上/多于南亩之农夫

C.顺流而东也/而望幸焉D.固一世之雄也/千万人之心也

7.选出与例句“而今安在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非曹孟德之诗乎B.之二虫又何知

C.秦人不暇自哀D.而又何羡乎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

B.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出景、情融合,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C.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流露出不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苦闷。

D.苏轼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这种复杂的情感态度,决定于儒、道、佛等文化在他身上的综合积淀。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7分)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分)

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⑴诗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忧愁不能寐”?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⑵这首诗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忧愁不能寐”的情状?请作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

⑴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之娱。(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⑶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⑷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氓》)

⑸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