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例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
2.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
3.与别人交谈应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说话不要带口头禅,不要重复嗦。
4.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
1.本单元的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主题。活动一是清理自己的烦恼,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曾经有的或正在有的烦恼,这样才有可能消除那些烦恼,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活动二是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别人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的烦恼,应引导学生重在了解别人当时是怎么对待烦恼的,现在又是怎样看待当年的那些烦恼的,以便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启示。活动三是用假设的情境帮助朋友解脱烦恼,要让学生注意所给的情境,要说得入情入理,有针对性。
2.有些学生对自己的烦恼可能有所保留,不敢直言:或不愿意说,或不好意思说,或只说那些不关痛痒的,等等。教师应鼓励他们,让他们放下包袱,因为总是把烦恼埋在自己心里,不仅会影响学习,影响情绪,天长日久还会影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对于那些特别内向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说,或者课下与老师交流,不必强求在大庭广众中说。
3.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时,可以由教师先提出要求:如要举止大方,说话利落,要提前有个采访提纲,采访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等。因为采访后还要完成一篇作文,所以要让学生先大致有个意向,想一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然后进行重点采访。
4.三项活动最终都落实为文字,要注意不同活动限制的不同文体。如写日记是对自己说话,是展示自己的心灵,应写得自然,不做作。如写信,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写信的目的等。
5.建议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初就将本次综合性学习布置下去,一方面可以提前做些准备,一方面也可以从学习的课文中借鉴一些内容或思想。
三、活动评价
1.口语能力方面的评价。采用活动一的可以让同学之间互评,评价要点包括:说话的语速和声音,说话的态度,说话的流畅程度,所说烦恼是否坦诚,等等。采用活动二的可以提前给每位学生一个评价表,要求学生在采访完某人后让这个人帮忙填写。评价表内容可以包括下边几项:口齿是否清楚,问题是否明确,应对是否巧妙,内容是否有中心,礼貌用语等。评价表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定。
2.写作能力方面的评价。由老师从情感、内容、结构(格式)、语言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活动一的学生,如果有不想让老师看日记的,可以让他的好朋友、父母或他认为可以信任的人帮助进行评价,不要强求一律交给老师。
3.由于是综合性学习,不是单纯的口语或写作方面的训练,所以评价时还要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意识、对活动的态度等。这一点在所有的活动考查中都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这里不必多说。
四、有关资料
1.烦恼与快乐的变奏(江润秋)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生活愉快?
可是,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
因为我们常常会碰到不称心的人,不如意的事。尤其刚刚步入少年之旅的中学生,随着青春意识的一天天觉醒,幼稚与成熟并存,自尊与烦恼共增,一旦受了委屈,忧郁的感伤就笼罩了我们的心头,生活也随之失去了光彩。
其实,好多时候,我们受到的委屈并非我们所想像的那么严重,我们的怨恨也并非我们所感觉的那么理直气壮。假如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给以冷静的思索和应有的谅解,那么,很多怨恨可以化解,很多烦恼都能释然。
可惜,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体谅,这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是人生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努力去掌握它,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严峻的课题。
毛毛的“痛苦”
毛毛一直很痛苦,因为她妈妈“偏心眼”。
在学校里,她是个活跃分子,非常好动,好交际,性格开朗,还带有几分“疯气”。学校开联欢会,她们班出了一个舞蹈节目,别的人要文艺委员三请四请才忸忸怩怩地去排练,她的水平远够不上份,却兴冲冲地自告奋勇:“算我一个。”演出那天,就她最显眼,动作难看且不合节奏。下台后,有个男同学取笑她,她也不客气地回敬人家:“比你好,不信,你试试?”
对方一时语塞,随即笑得更加响亮,她也跟着咯咯地笑。
全班公认,毛毛是最开心的人。
毛毛不同意,她说:“你们不了解,我是黄连地里弹琴苦中作乐。我在家里,别提有多压抑了,所以在学校里我就尽情地开心。”
说这话时,她一脸正经,神色黯然,绝无半点开玩笑的意思。
她们家姐妹两个,母亲总是偏着妹妹,干活,让毛毛干重的、累的,吃东西,给毛毛差的、少的。母亲说:“你是姐姐,应该让妹妹,况且,她腿不好。”
毛毛很不服气,就算我是姐姐,就算她腿瘸,我多干活,没话说,那么吃东西,为什么也要她多一点呢?连穿衣服,也是给她买新的,老叫我将就呢?
毛毛气得直咬牙,她甚至怀疑自己大概是领来的。为此,她偷偷地哭过好几次,她深深地为自己的“不平”遭遇而愤懑。
有一次,她正在写作文,母亲突然叫她去买酱油,她很不高兴,说:“我有事,为什么不叫妹妹去?”母亲说:“我急等着用,你走得快,当然应该叫你去。”毛毛说:“我在忙,她闲着,应该她去。”母亲火了,声音也提高了一倍:“你到底去不去?”妹妹一看架势不对,连忙一颠一颠地来拿瓶子:“我去买,我去买。”
母亲一把推开妹妹:“不要你去!毛毛,听到没有,快去买酱油!”
“不去。”
母亲气得骂道:“你这个女儿,我白养了!”
毛毛脖子一梗:“谁要你养。”
母亲被气得火星直冒,盛怒之下,扇了她一个耳光。
她捂着火辣辣的面孔,一动不动地盯着母亲,那两道冷光,分明地表明了她的决心和愤恨。
那天,是毛毛胜了,她终究没有去买酱油,但挨了一个耳光。她写作文的情绪完全破坏了,再也写不出一个字。
好几天,家里的气氛都阴沉沉的。
当同学们在一起谈论自己的父母时,她毫不掩饰地对别人宣称:“我最讨厌我妈妈,讨厌极了。”她还发誓:“将来考大学,我一定要考外地的大学,远远地离开这个家,越远越好。”
她决意出出这口气。
不久,她参加全市影评征文比赛,获三等奖,除了一本获奖证书外,还拿到了20元钱奖金。拿着两张大票子,她喜滋滋地在街上转悠了一圈。她知道,父亲爱喝两盅,最后,用这钱全部孝敬了父亲,买了四瓶酒,外加一大包花生米。
毛毛存心要气气母亲,母亲的自尊心极强,感情的天平如此明显地向一头倾斜,她肯定受不了,而这,正是毛毛要达到的目的。
回到家里,毛毛高声宣布:“我的一篇文章得了奖,奖了20元钱……”全家人一听,又惊奇又高兴。随后,她得意洋洋地把一些东西放到桌上:“呶,爸爸,这酒,是我买给您喝的;这花生米,给您下酒,好不好?”
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好,当然好……”
母亲被冷落在一边,什么东西也没她的份。女儿居然无视她的存在,凄凉之情不由得袭上心头,她心里酸酸的,难受极了。
毛毛心里则充满了一种发泄的快感。
她不知道,她已经深深地伤害了母亲的心。
其实,她和妹妹都是母亲亲生的孩子,母亲一样地喜欢她们。只是妹妹因小时候不慎从楼梯上摔下来,导致右腿残废,因此,母亲对她就格外地照顾、体贴一些。这是一种包含着内疚、怜惜的复杂的爱,凭毛毛14岁的年纪,怎么能体会得那么细微而深沉呢?也许,等毛毛自己将来做了母亲,她才会真正地体会到。
“老头儿”风波
老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但是我们不要把老师看得太神秘。老师同样是普普通通的人,有长处也有短处。他们也许合你的意,让你喜欢;也许不合你的意,让你不喜欢这很正常。
问题是,我们碰到了自己不喜欢的老师该怎么办?
比如陆向东,眼下就碰到了一位他很不喜欢的老师。岂止不喜欢,简直是讨厌。
这位老师是他的班主任,年近六十,教物理,和他是本家。陆向东之所以讨厌陆老师,是因为他太“背时”。
那次,陆向东和几个同学商定了一个计划,利用星期天骑自行车去白龙潭游玩。那是一次路途不短的行程,他们准备一早出发,天黑前赶回来。为此,他们悄悄地研究了行车路线、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还分配了各自的任务。他们六个人平时挺“哥们”,这次一起出去玩,一个个充满了激动和兴奋。
不料,这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陆老师耳朵里,他很焦急地找到陆向东:“你们骑车去那么远的地方,路上很容易出事,你们考虑过吗?”
陆向东说:“考虑过了,我们会很小心的。”
陆老师沉吟半天,不无忧虑地说:“我总不放心,你们都是我班上的学生,你又是团支部书记,万一出了什么事,我不好向你们家长交代。”
陆向东急忙申明:“我们是自己去玩,不是学校组织搞活动,跟你没关系。”
“话是这么说,不过……这样吧,明天我和你们一起去,对,就这样。”陆老师当机立断作出了决定。
陆向东一听这话,头皮立时发麻,我们去玩,干你什么_事?真是吃饱了没事干!本来我们很开心,很自由,玩得肯定很舒服,你这个老头子掺和在中间,算什么呀!他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嘴上又不能说出来,只好支支吾吾地搪塞:“我们只是说说而已,究竟去不去,还没有定下来。”
放学后,他们几个人在校门口碰了头,陆向东报告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大家又惊又恼,一迭声地叹气、埋怨。在七嘴八舌地责骂了一通后,大家一致决定,如果他去,我们就不去。
他们果真没有去,美好的计划成了竹篮打水。他们有说不出的惋惜,由惋惜而懊丧,懊丧又演变成了对陆老师的反感。
自此,“背时老头儿”成了陆老师的代称,他们在背后都这样叫他,叫得轻松自如。有一次,陆向东竟当面脱口叫了出来,引起全班一阵窃笑。大家都拿眼瞥陆老师,看他反应如何。陆老师心中老大不快,但也不好发作,脸上显得很尴尬。他知道,学生对他有成见,他既生气,又难过。自己星期天放弃休息和他们一起去,完全是出于一种责任心,是为学生着想,希望能管着他们,让他们能平平安安地游玩,不要出事,没想到他们讨厌我,断然取消了这次活动,还对我恨得要命,用轻侮的口气叫我“背时老头儿”。
第二天,恰好是班会课,陆老师讲了班上许多同学有绰号这个现象,接着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该不该给人取绰号?”其实,他心里的答案很明确,他只是希望用民主的、婉转的方式来统一大家的思想。他的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叫绰号不好,有的说没关系。陆向东知道陆老师是有感而发,他也来个针锋相对,大谈了一通叫绰号的好处,还举例说:“比如我们叫你老头儿,其实是表达了对你的一种友好和亲密的感情……”
全班哄堂大笑。
陆老师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受了更多的气。在他近四十年的教师生涯中,这是他带的最后一个班,他把全部心血都付给了学生,满以为能高高兴兴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果却好心得不到好报,这份伤心,能用语言表达得清吗?得意之至的陆向东,你能够体谅吗?
当被人嫉恨时
班委改选,肖菁意外地当选为文艺委员。倒不是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而是前任文艺委员胡萍脾气太差,任性而自私,常常违反纪律,结果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肖菁的当选无意中得罪了胡萍,使她稀里糊涂地成了胡萍的“冤家”。大凡心胸狭窄者,在不愿意的情况下下台,对他的后任总是心怀成见,看不顺眼。胡萍就是这样。她不总结反思,找找自身原因,却迁怒于肖菁,经常在同学中说她的坏话。有人为肖菁抱不平,肖菁反过来劝人家:“她心里不好受,我能理解,算了,不要去计较。”
不久,一年一度的元旦到了,照例各班要出节目,参加年级选拔,选中者到全校庆祝大会上演出,还要评奖。各班级纷纷行动起来,拿出各自的“拳头产品”,力求入选。在中学里,除了运动会,接下来的“盛事”就是文艺演出了。这是文艺委员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肖菁经过反复考虑,并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最后决定排一个迪斯科群舞。
她在班上宣布了自己的安排,并报了参加演出者的名单。一共八个人,四男四女,都是班上舞蹈基础的同学,其中当然少不了能歌善舞的胡萍。
谁知,第一次排练,就少了一个人胡萍。肖菁十分着急,让大家别离开,她登登登跑到教室去找,没有,到阅览室找,也没有,操场上、老师办公室……跑得满头大汗,就是不见她的人影,后来听人说,她已经回家了。
因为少了一个人,排练很不顺利。舞蹈是一项集体的创作,需要互相配合,直至默契。胡萍不来,别说默契,连配合都谈不上,队形无法站,横竖都给人以欠缺感,尤其几个造型,更加无法定夺。叽叽喳喳地议论了一通,只好草草收场。
第二天,肖菁去问胡萍,她轻描淡写地说:“我不知道呀。”肖菁知道她说的不是真话,但也没有办法。
星期六下午,他们准备继续排练,这次,肖菁一早就在黑板上写了通知。想想不放心,下课时她又跑到胡萍的座位边,当面通知了一遍。胡萍点点头:“知道了。”
下午,她仍然没有来,还有另外一个同学也没来。少两个人,更不好排练,大家随便走走场,空谈了一会,就散伙了。
星期一,肖菁急切地问胡萍为何不来,她说:“我家里有事,走不开。”
问另一个同学,她支支吾吾地说了实话:“胡萍叫我去看电影,她说她请客,我不想去,她一定要我去……”
肖菁很生气,脸憋得通红,一言不发,良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她差点哭出来。
选拔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其他班的节目都排得像模像样了,他们班还稀稀落落地不成样子。同学们都很焦急。胡萍幸灾乐祸地对别人说:“她这个人,组织能力太差,一点水平也没有,我们班肯定没希望了。”
肖菁耐下性子,又去找胡萍:“我水平确实不高,我只是尽力而为。演出是我们班级集体的事情,要靠大家一齐努力。今天下午我们继续排练,请你一定到,好吗?”
肖菁的态度认真而诚恳,胡萍愣愣地看着她,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
下午,胡萍来了。虽然她是最后一个到场,姗姗来迟,但八个人总算第一次全部到齐了。肖菁为此很高兴。她提议,请胡萍当主角。她说:“我们八个人应该扬长避短。这个节目既要有粗犷的集体舞,又要有细腻的独舞。胡萍的舞蹈功力比较好,让她担任独舞,我们其他人力求动作整齐,精神饱满,与她配合默契。这样,这个节目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大家一致赞同,胡萍心里也热乎乎的,很得意。她没想到,肖菁依然很尊重她,让她担当重任。
接下来的几次排练,大家都很认真,胡萍尤其卖力,还出了不少好点子。结果,他们班的节目,不仅通过了选拔,还夺得了全校二等奖。别小看,全校一共才两个二等奖,在他们班的历,这是的成绩了。
在皆大欢喜以后,大家对肖菁的“领导才能”都很佩服,连班主任也在全班面前公开赞扬她。她却说:“当初,我差一点沉不住气,想去老师那儿告状,又想辞职不干,假如那样做了,后果真不堪设想……”
宽容不是无能,体谅也不是懦弱,肖菁的“成功”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
体谅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对于从小任性惯了的孩子,这种培养显得格外急迫,格外重要,这是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否则,很可能四处碰壁,徒增烦恼。
不会体谅别人的人,永远也得不到别人的体谅。如果我们学会了体谅,体谅别人的心情、体谅别人的处境……我们的心胸就能容纳更多的东西,我们的眼睛就能发现更多的美,我们的生活就能增添更多的乐趣。
试试吧,生活不会欺骗你。
(选自《少年文艺》1992年第5期)
2.跨越世纪的一代“中学生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启示录(刘深、程赤兵)
转眼又是世纪的转折点。中国的五千万中学生正面临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他们有平稳安定的成长环境,却又将走向变革动荡的社会。十几年后,这一代人将成为不可忽视的建设力量。如今的他们在想些什么?最近,我们对北京、天津、重庆、沈阳四个城市的中学生(男38名,女57名)做了一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试图从其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情感:丰富细腻的自我封闭
一些小问题首先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如果你的朋友提议做一件你认为不妥的事,你的态度会是什么?
回答“不去做,也劝他不做”或“不去做,但不反对他做”的分别占48%和37%,答“情愿去做”的只有4%。
如果你周围的人都赞成或反对一件事,你的态度是什么?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占总人数的92%。
乍一看,现在的中学生显出一种冷静,而和其他一些小故事联系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们是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这种努力显现出前几代人从未有过的执著。
北京80中为同学制作校服,征求上来的学生意见让老师大吃一惊:“我们要穿黑色中山装”,理由是“因为现在没人穿了”。
北京日坛中学的学生徐昊曾对我们说:“你要有概括中学生特色的想法你就错了。每个人的爱好、处事方法都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于是,对个性的追求成了中学生的主流,这种内心独立性的增加使人感到他们心态中的多层次与少秩序。
比如,问卷中问到选择朋友的标准,大部分答案的比例不相上下:性格相似占23%,兴趣相同占29%,对自己有帮助占27%。而要求朋友与自己“看法一致”的则明显少于其他各项,仅占15%。
回答“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35%的人选择了“被欺骗”,31%的人选择了“被轻视”。
而在“的苦恼”这一题下,选择最多的则是“没有知心朋友”。
有了委屈先向谁诉说?半数人选择“朋友”,42%的人“自己独自忍受”,一位男生还在卷上批了一句:“没有值得诉说的人!”
在对家长的希望中,76%的人要求家长给予自己“感情上的理解”。一方面承认自己不要求别人与自己一致,另一方面又要求别人的理解,这便是中学生们忍受的矛盾与痛苦,也是他们的心灵特征。
选择:多样化的缤纷世界
学生的个性与独立性为什么没有支点?我们设计了两道题:“你对家长的希望”和“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这两道题可以选择不惟一的答案。
其中要求最多的是“理解”。
谁是“不理解”这条鸿沟的挖掘者呢?调查表明:63%的被调查者写课外作业的时间是每天1小时以上,而半数以上的人课外活动时间每天却在1小时以下,甚至没有。他们课外活动的最主要形式是“和朋友出去玩(又是朋友!)”“体育活动”和“看电视”,甚至仅是“做做家务”。
去年暑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开辟的“中学生热线电话”接到了579人次的电话,比例的是倾诉学习、考试、升学的问题(138人次)。有学生把升学称做“走向痛苦的深渊”。一位高二男生说:“学校逼,家长压,弄得我昏头转向,情绪紧张,精神振作不起来,如果学习成绩不好,不知怎么做人。”一位高二女生这么形容她的家:“妈妈老是板着脸,爸爸又是一声不吭,家里好像是一个冰窖,父母与我交谈的惟一内容就是学习,好像除了学习以外,我什么也不该去想,不该去做。”为了让学生更加专心学习,一些父母师长的做法则更过分:私拆信件、偷看日记、没收撕毁课外书籍、禁止与异性交往。
在问卷上,有的学生希望家长对自己不闻不问,认为“这样更好些”。另一位高三学生则表示:“中学是我所经历的最讨厌的人生阶段。”
既然学校与家庭无法满足他们,他们只好自己去扒开帷幕,以他们特有的热情去观察世界,迎接世界。
问卷上,55%的人认为业余爱好“十分重要”,32%的人认为“比较重要”;28%的人喜欢读“有关人生”的书籍,25%的人爱读“内容好奇”的书。有47%的人最关心的新闻是“有关政治”的,26%的人承认,对自己产生影响的是社会事件。他们看的课外书籍和从事的课外活动也很丰富,问卷上各个选项的百分比比较平均。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们,他听说学生爱看琼瑶的书,便也找来几本琼瑶的书看,等他看完琼瑶,学生中又流行起弗洛依德。当这位老师开始和学生讨论弗洛依德时,学生们得意地说:“弗洛依德早过时了,我们现在正研究老庄呢。”这位老师叹道:“我永远也赶不上他们。”
成长:一厢情愿的努力追求
有人评价这群世纪末的中学生没有责任感和道德观,追求享受,是“垮掉的一代”。
看看问卷。
你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事业”的占66%,答“金钱”的仅有7%。
你认为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道德品质”的占50%,“知识水平”的占27%,“外表风度”只占7%。
你认为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55%)。
你认为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是:“自己的努力”(54%)。
如果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你会主动道歉(50%)。
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一事无成(59%)。
也许事例比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北京二中的女生宋彦丽,听到自己被保送上大学的消息后,瞒着家里人怀揣十几块钱跑到农村游历。饿了帮人家割麦子换馒头吃,困了睡在坟地里,摔伤了就嚼点草药糊在伤口上,最后身无分文蹭车回到了家:“这才知道中国什么样。”
北京日坛中学的高二学生阎静曾在班里苦心经营一份墙报和一份油印文学小册子,他们自己写稿、刻版、印刷。他们班还有摄影协会、文学社。他们说这是因为他们“喜欢”。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收到的中学生来稿里俯拾即是。
当然,学生们的追求也会显出纯真幼稚。问卷上问到将来的职业选择时,21%的人填了艺术或体育,20%的人填了“自由职业”,49%的人希望将来成为“与众不同的人”。
一位中学生说:“我们缺乏的是碰壁,是磨炼,这使我们的想法多少有些不切实际,但我们会不懈地去做的。”
思考:走向成熟的社会环境
怎样让我们的中学生走向成熟?
有11%的学生认为决定人命运的是社会环境。
25%的人爱看电影电视报刊、15%的人爱看科技读物、16%的人爱看体育书籍,爱看法制文学、武侠、言情的占37%。
这需要我们引导一位家长打扫卫生时从孩子床单下翻出一本有粗俗封面的低级刊物,不知孩子是什么时候买的。当然,这更需要生存环境的创造者们自重。
学生们更需要尊重和信任亚运会上,中国中学生的责任心和创造力是多么可敬:亚运村的饮食、服务;开幕式上的鲜花队、太平鼓与团体操背景台;比赛场馆中的礼仪小姐、发奖小姐……
在中学生们走向成熟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环境成熟起来。
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例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
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激发情感
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例文3
[课型特点]
以指导朗读为途径,理解小说的含义,并学习小说朗读的一般方法。
[朗读知识]
朗读小说,非常重要的是在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叙述故事情节的,所以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是朗读成功的关键。
此外,要掌握住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发展的脉络。把握每一部分的感情基调,来确定语气的基调。在朗读句子的时候,又要注意重音和停顿,把句意的着重点突出出来,语句还需连贯、自然。这就需要思维活动像流水一样连贯流畅。
[朗读方法]
一、让学生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做到能不看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把故事完整地述说出来。
二、以第—一段为例,体会朗读语句的重音和停顿。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请同学读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就比较自然地掌握了朗读的重音和停顿。
教师问:那天早晨,你是按时到校的吗?
学生读:那天早晨,我去得很晚,
教师问:你去晚了,不怕韩麦尔先生骂你吗?
学生读: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
教师问:你只是怕去晚了先生骂你吗?
学生读: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
教师问:问你分词有什么可怕的呢?
学生读: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教师问:那你该怎么办呀?
学生读: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教师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朗读时重音和停顿处理得不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调整。
三、模仿其他人物的语言。如模仿铁匠华希特对小弗郎士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第一要了解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第二要理解人物说话的意图和心理,以及说话的口气。比如:华希特是个男性的铁匠,他喊住小弗郎士是他看到了布告栏上公布的命令:学校不许教学生法语。模仿韩麦尔老师自责的一段,就必须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说话时的思想感情。
四、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朗读。声音不大,要把握住当时的心情。如: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分析指导]
一、故事的开端:上学路上。
1.小弗郎士和往常一样,怕老师提问而想逃学。但是又觉得逃了学还会遭先生骂,在犹豫之后,还是向学校跑去。
2.他看到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根据经验,使他产生不祥的预兆。
这一层要表现小弗郎士的贪玩、幼稚及对先生的惧怕。也要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
二、故事的发展:上课之前。
小弗郎士一到先生的小院子就感到了异样:
1.教室格外安静。他走进教室时心非常慌,怕受到责备和惩罚。
2.韩麦尔先生说话很温和,让他快坐好。心稍微平静了,注意观察什么地方不同往常。
3.韩麦尔先生的穿戴是那么庄重。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使小弗郎士有些吃惊。
4.教室后排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个个都很忧愁,小弗郎士更加吃惊了。
三、故事进一步发展:上课之中。
1.韩麦尔老师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希望同学用心学习。小弗郎士听了心里万分难过。
2.小弗郎士对过去没有好好学习感到懊悔,舍不得和课本分手,舍不得要离开的韩麦尔先生。
3.小弗郎士没背出分词的用法,心里挺难受。
4.韩麦尔先生自责,感情深沉、痛悔。模仿先生的口吻,要把握这一情感基调。
5.韩麦尔先生对法国语言的生动讲解,使小弗郎士对学好法语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解了老师的意图。
6.小弗郎士习字练习时对教室气氛的描绘,朗读时,头脑中要有具体的形象。对学习德语反感。
7.小弗郎士观察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对先生此时的情感有了具体的理解。从老师的角度,体察老师的心情。说明小弗郎士很聪明。要用理解老师的心情朗读。
8.小弗郎士观察郝叟老头和孩子一起读拼音时感情是那么激动,他更理解了为什么今天镇上的人也来听课,他心情很难过。注意把握感情的基调。
三、故事的高潮、结局:宣布下课。
对这部分的朗读尤为重要。
1.当看到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时,他觉得老师非常高大。说明小弗郎土此时不仅理解了老师的心情,而且对老师极为崇敬。
2.韩麦尔老师哽咽了,“我一我——”老师没说出来的心里话到底是什么,也就是戏剧演员的潜台词,是值得探讨的。这里的朗读,绝不是感情苍白的声音延长。而是心情极为激动说不下去了。他可能会说:“我今天就要离开大家了”之类的话,但当他一想到要离开在这里生活了40年的小院子,离开这些可爱的孩子和可敬的村民时,他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然而,他又坚信他还会回来的,阿尔萨斯还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于是他把最复杂的情感凝结成一句话,使出全身力量写出的:“法兰西万岁!”朗读时,感情激动,语句有力,充满信心!
[几点说明]
一、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分析讨论一部分,接着练习朗读,以读巩固理解,表达更深层的含义。有的地方需要老师带着感情讲解,启发学生进入角色,引发他们的情感。
二、也可以把整篇小说分析完,对思想内容有了确切的理解之后,再练习朗读。在朗读中发现某处表达得不准确时,再进一步分析、理解。
三、一定要防止对内容还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不深入时,就急于单纯从声音上去表达。这样往往朗读不好,也无助于对内容的理解。
四、至于什么方式去理解,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讨论,都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五、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先放专业人员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分析理解。但要防止单纯的声音模仿。
六、还可以配上幻灯图片,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看着某个图像,让学生朗读这部分的内容。
七、总之,理解内容是目的,指导朗读是手段,这是教学目的所决定的。
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例文4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
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
录音机、投影仪。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教师唱):“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鸣一一。“看,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五)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习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课堂训练,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
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仪或彩屏显示。
1.检查预习,让学生试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
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áng)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土砾(lì)壑(hè)庞(pá)然大物虾(há)蟆(ma)
2.认真默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8)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9)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在。)
(1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12)徐喷以烟。(以,用。)
(1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14)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15)以草为林。(以,把。)
(16)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18)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3.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3)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5)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6)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二、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2.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3.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2.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1.依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3.口头翻译。
二、研读欣赏
(一)教师导学
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明确: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二)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1.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明确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板书或彩屏显示(主要列举前两件事):
自然景物思维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群鹤舞空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联想和想像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
癞始蟆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三、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明确: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参考答案(不求一致):
1.珍惜生命。
2.处置有度。
3.不忍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点评:
本教学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设计对学生详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比较恰当的,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同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是比较客观实际的。
教学目标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对教材钻研得比较深入。把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基础知识作为训练重点,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现阶段的基础情况。课时安排合理。
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容量大,训练多,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基础能力的提高。化难为易,化整为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扫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值得重视的是,本教学案依据教材本身的因素,把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以至创造力放在比较突出位置,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教育。
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和创造之美,突出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案还注意到尊重学生于对所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培养学生延伸思维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实施本教学案,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乃至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应有的训练。
2021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例文5
教学目标
①正确地朗读课文。
②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③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④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①复述故事情节。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课前准备
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字词,复述课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了,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学习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学后,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差距挺大,不会学习;你想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②投影出示练习。
a.给加点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略)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要求]朗读时姿势端正,双手拿书,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地表达语气。
(教师可以投影出示以下问题组)
其他学生边听读边思考,在书上标记。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②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组,帮助学生掌握记叙要素,理清故事情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看书,不要脱离课本,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
在理清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
教师可提要求:
①跳读课文,抓住以上讨论要点。
②重点细节,尤其是脱险部分,尽量用课文原句。
③口齿清楚,能正确表达感情。
可以找两位学生复述,其他同学听后评析复述情节。以上环节主要为了帮助学生熟悉本文故事情节,尤其是细节描写,为下一步探究性阅读、多角度阅读打基础。
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争议的地方,可课后思考,留待下节课继续探究。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背诵
布置作业
①写生字。
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学设计
探究性品味“脱险”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复述故事,已经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记叙的事件,而且也悟出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通过研读重点情节再进一步领会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读脱险部分。
②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讨论问题组。
a.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b.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c.“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d.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应帮助学生扣住文章主题讨论理解这些问题。
指导多角度地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获得启示
①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足、说全,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③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
总结全文
①让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②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③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布置作业
阅读《迷途笛音》,简单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点评
本案教学流程设计为整体感悟——探究研读——拓展延伸三大板块。
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学地位,又注重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展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探究性阅读、拓展与延伸等教学环节更是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体验反思接受正确的审美观与情感熏陶,而对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另外,本教案在注重启迪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元旦晚会四人主持稿范文
全国中小学生预防溺水主题教育心得五篇
早教育儿知识小常识大全
端午节的神奇满分作文五篇
清明节祭奠诗歌朗诵精选五篇
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词
小学生清明节诗歌朗诵最新五篇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古代美好优美的诗句
清明节的现代诗歌作品五首
清明节经典现代诗歌最新五篇
清明节朗诵诗歌最新五篇
适合清明节朗诵的诗歌最新五篇
清明节现代诗歌精选五篇
清明节祭奠先烈现代诗歌五篇
清明节现代诗歌朗诵最新五篇
纪念清明节诗歌朗诵最新五篇
清明节纪念烈士的优秀诗歌16首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