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授课教案1
《北京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北京话的魅力,体会作者对北京话的浓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自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北京话的喜爱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首都是哪里?对于北京,你了解多少?你了解北京话吗?想了解北京话吗?跟我来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要求认的字注音
2、听写生字
3、概括主要内容
三、细读感悟学习
第一自然段
1、作者喜欢北京话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2、在第一自然段中,从哪些地方让你可以感到作者很喜欢北京话,用“——”勾画出来。
3、汇报
4、交流
“诱惑”可以用什么词替换?哪个更符合本文?北京话的诱惑在哪里?都听了谁说的话?
比喻句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指导朗读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这什么说普通话十分重要?
3、北京话是普通话吗?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4、理解:“包容”,写出近义词
“改造”,具体改造谁的口音?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课文中介绍了谁学讲普通话?
2、画出朋友学习的句子,读一读,哪几具词语说他是怎样学习的?决心大吗?学会了吗?他此时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知道?
3、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4、“我”又是怎样学习普通话的?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这说明什么?
5、为什么说听觉中的北京比视觉中的北京更为深远、广博?
6、理解破折号的用法。
7、体会文中的两个设问句
8、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北京的什么情感?
四、品读揣摩表达
1、你认为作者最相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2、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北京话的?
3、对于北京话的理解和认识都离不开什么?
4、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五、拓展、回味京韵
1、找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2、欣赏候宝林的相声《北京话》。
六、总结、升华
你们爱上北京话了吗?伴着音乐,跟随老师先去一睹北京的风采。让我们和着音乐,带着对北京的无限向往和憧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北京欢迎您!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授课教案2
《院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温馨。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情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认识“沁、脾”两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及作者对四合院留恋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引入,激发兴趣
1.欣赏北京有特色的建筑(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四合院),定格在北京的四合院。
2.根据收集的资料,交流对四合院的了解。
3.板书、齐读课题。
[通过图片的展示,资料的交流,促进学生对四合院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勾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快速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第1部分(1自然段):比较四合院和楼房的不同。
第2部分(2~4自然段):回忆童年在四合院里愉快、和睦、温馨、甜蜜的生活。
第3部分(5自然段):写虽然离开了四合院,但仍然怀念四合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精读品味,体会温馨
1.浏览课文2~4自然段,找出四合院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丰富多彩、神奇迷人)
2.为什么小小的四合院给作者的印象是那样丰富多彩,那么神奇迷人呢?请默读3自然段。按照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作者回忆了小时侯的哪些事情?用简单的几个字进行批注。
★哪件事给你的感触最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有感情地读读你感触最深的语句。
(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快速捕捉相关信息的略读能力。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3.汇报交流。
(1)指名梳理回忆的几件事。(聊家常逗我、“探险”、和伙伴疯玩、尝饺子、吃枣子)
(2)交流体会:说说哪件事给你的感触最深?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在学生自由畅说的基础上,重点体会“吃枣子”。
“暗红油亮的枣子就像调皮的孩子直往下跳。”这个句子是把比作?从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童年的快乐和邻里的和睦)
“那枣子的脆甜,深深地沁入院子里每个人的心脾。”你体会到了什么?(一是新鲜、成熟的枣子甜蜜。二是得到邻里的关爱,生活甜蜜。)
(3)指导朗读此段:选择自己觉得最温馨的句子读一读。
[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文本对话。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进行深入的体会,感受语言的魅力,并深入地领会文章的内涵,在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对四合院生活和睦、温馨的感受再次得到提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
5.读1、5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加上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呢?
6.体会总结对比的写法,强调四合院生活的温馨和甜蜜。
[领悟文章写法,为今后习作运用奠定基础。]
四、认读生字,选写喜欢的词语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一些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筑。下节课进行交流。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授课教案3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 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 体味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音乐性的特点,以及对仗的严谨。
教学准备:
1. 了解长征的背景
2. 搜集毛泽东的诗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需重新设计个有特色的导入语
二、1、作者毛泽东需稍稍介绍(可请学生先说)
2、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
为了走上抗日第一线,挽救中华民族。解放全国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ú)都等地出发,向陕北进行战略转移,就这样开始了震惊全世界的空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 解题并介绍七律的特征,学生齐读感受律诗的节奏和韵律。
四、 解读诗歌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头两句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对困难怎样的态度?
明确:在战略上对敌人的蔑视、对困难的藐视,变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诗句中首先肯定“远征”是困难的。但红军的回答是“不怕”。这是多么有力的回答!接着诗人把遇到的千万件困难,只用“万水千山”四个字加以概括,对“万水千山”所概括的困难的态度是“只等闲”。也就是“没什么”的意思。“不怕”和“只等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塑造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的。这两句,实际上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
2. 如果说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那么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那么诗歌具体描写了红军长征中要面对的哪些困难呢?
明确:“弯弯曲曲五岭山、高大的乌蒙山、险要的金沙江、凶险的大渡河、终年积雪严寒的岷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是把藐视困难的思想的具体化、形象化。两个动词“腾”和“走”,使静的高山峻岭跃然纸上这种反衬的写法,就把红军战士飞越天险、复夺雄关的神威,琳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五、 总结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可请学生说说,教师再总结)
问:这首诗歌无论从内容和艺术来说,都有很高的价值,你觉得这首诗写得好的地方在哪些地方?
六、最好稍稍拓展一下,毛泽东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的豪迈的气概还在他的哪些诗歌中体现?说说一两句即可。
七、布置作业。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授课教案4
《大人们这样说》
教材分析:本课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能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大体理解文章的内容,较为准确的把握中心思想。
教学设想与目标:
1.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3.通过读课文,理解“龙”的深刻含义。
4.根据文章内容续编课文。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投影仪。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龙”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以图片形式展示赛龙舟、舞龙灯、北海的九龙壁)
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回答)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关于“龙”大人们是这样说……
齐读课题质疑——大人们会说些什么哪?(生回答)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
2)齐读生字新词。
3.读了课文税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
4.学生自由回答,评价。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爷爷怎样说的?
奶奶怎样说的?
爸爸怎样说的?
妈妈怎样说的?
老师怎样说的?
…………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通过学生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会“龙”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结)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齐读: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还有什么含义哪?(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播放课件——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
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
(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
五、布置作业
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
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
3.谈谈你作为“龙”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授课教案5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设计理念: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 “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授课教案6
《水》
一、教材解读:
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真情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因此,文章中急切的盼水之情,浓浓的母亲之爱值得反复涵咏。缺水,品味水之珍贵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作为生活在水网地区的农村孩子,学习本文,理解课文中的关于“我们”对于水的渴望之情,体验缺水时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是一个难点,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1、板书:水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尽管有时候水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但是,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需要水的,特别是缺水一些的地方,水就成为了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了。
作者生活在缺水的地方,小时候对于水有着怎样特别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读懂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检查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
勺子 膝盖 水窖 储藏 钥匙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读通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是从那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课文可以分成几段?请你用双竖线把它划分出来。
3、交流:
课文是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来写的。
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写的:
(1)挑一担水要走十公里路,排一个小时队;
(2)人们盼望下雨,可以尽情洗一个澡;
(3)用一勺水淋浴却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快乐。
四、精读课文第一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珍贵”是什么意思?作者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为什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2)交流,出示句子:
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读一读句子,体会水的珍贵。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
五、课堂小结:
水,对于我们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太多了。但是同学们,你知道吗?我国其实缺水的地方很多啊。如课文中所说的,在哪些地方,水实在是很珍贵的东西。
读完了课文,你会有更深读了解的。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精读二、三两段,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作者在雨水中洗澡和夏天淋浴时的欢快的心境的描写,认真加以体会,感受缺水之苦。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珍惜水资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读
课文是围绕那一句来写的,从几个方面来写水的珍贵的的?
在如此缺水的情况下,我们最盼望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读一读,加深感受。
2、交流:
(1)“期盼”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近义词吗?(“期待”、“期望”)
(2)为什么要期盼下雨的日子呢?
“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只有在下雨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只有……才……”说明什么?
(3)从那里看出我们洗澡的痛快呢?
“在雨中奔跑踊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先是……然后……”这不用可以吗?。
(小孩自然是最按捺不住的,然后有所拘束的大人也忍不住了,经不起这痛快的洗澡的诱惑了。)
3、有感情朗读,体会孩子洗澡时的痛快,感受水的珍贵。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段(3-6)找出写水珍贵的句子,重点研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边上。
2、交流:
(1)出示:
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而挂在她腰 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幸福和痛快。……我们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朗读,“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都盼望着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水之珍贵,轻易不可享用。)
(2)我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母亲给我们的“淋浴”的,仔细阅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注意母亲的动作,体会我的感受。
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水之珍贵,夏天骄阳似火,我们“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母亲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我们舒服的大喊大叫。)
从这超乎寻常的痛快中,分明让我们每感受到洗一次澡有多不容易,水有多珍贵。
(3)母亲说“你们真是饿坏了。”“这是我至今为止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3、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四、练习
1、给课文中插图配一段说明文字。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应该是“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谈谈自己的感受、理解。)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授课教案7
《天山之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神奇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天就主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炎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3、学生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白缎(duàn) 山涧(jiàn) 俯(fǔ)视 马蹄 溅(jiàn)起
绵延 离鞍(ān) 飞泻(xiè) 峭(qiào)壁 白莲(lián)
萦(yíng)绕 矫(jiǎo)健 荡漾(yàng) 新疆(jāng)
漏(lòu)下 洄(huí)水涡 戈(gē)壁滩
白皑皑(ái) 五彩斑斓(lán) 五彩缤纷
(2)多音字
盛:shèng 茂盛 chéng 盛饭
饮:yǐn 饮水 yìn 饮马
奇:qí 奇怪 jī 奇数
重:zhòng 重量 chóng 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灿烂多彩。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彩绚丽。
蜿蜒: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 ,非常好看。本课指山中野花的色彩艳丽而繁多。
矫健:强壮有力。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灿烂。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静美
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作者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1、 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寂静”“幽静”、“风平浪静”)
2、 作者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
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牧场等。
2、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呢?
(一)读第2自然段。
1、讨论交流:这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1)描写了溪流、云影、雪水、溪水。
(2)描绘的方法---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衬托。让我们来品一品这些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展现景物的美的:
①蓝天衬着高耸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子,云彩的影子喻为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极白;还运用衬托手法,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多么巧妙的衬托,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②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击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一个“飞泻”,写出了雪水流动的磅礴气势;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动人姿态,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多么的美丽,多么的讨人喜爱啊!这雪水和溪水,仿佛一个寂静清凉的世界,也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
(3)谁来总结一下天山的雪峰、溪流有什么特点?
——天山的雪峰:高、大、白。 ——天山的溪流:急、清、活。
(4)作者此时会干什么呢?有什么新发现呢?(饮马溪边)
小结:作者按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天山景物的无比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次读这部分课文,用心体验语言文字美。
(二)我们再跟着作者的脚步读读第3自然段
1、想一想作者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2、体会语言美“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 “蜿蜒无尽”写出了原始森林连绵不断,用“密密”、“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等叠词写出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从缝隙处“漏”下。(精确的用词,把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等天山特有的风光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三)感受了秋天的凉爽,再往里走,我们又会欣赏到哪个季节的美呢?自由朗读4-6自然段,思考:天山的野花和牧场有什么特点?
1、天山的野花:多、高、艳 天山的牧场:辽阔、奇丽、风平浪静
2、让我们来品一品这绚丽多彩的语言吧,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1)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动人的排比和比喻,突出野花绚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而形成排比,突出了野花的绚丽灿烂,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洋溢着满腔的喜悦与赞美之情。一个“满”字写出了野花之多,漫山遍野,比比皆是。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工整的对称,烘托生机盎然)这里写马说“矫健”,写人说“精神”,用词富有变化;一个“浮”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中一般。
(3)“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有力的反问,强调天山美丽)这里巧用反问强调了天山的美无与伦比,不似春天胜似春天,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美读课文,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1)按照一写的顺序来写。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四、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语言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元旦趣事作文600字五篇
五一主持串词开场白五篇
年度岗位工作回顾总结
难忘的元旦节作文六篇
北师大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语文五篇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参考范本
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小学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样本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名师精编教案
苏教版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五篇
五年级s版语文名师优质教案五篇
人教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模板
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样本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设计模板五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推荐展示五篇
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回顾案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