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学习方法研究整理

莉落老师

自主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法

一、自主学习语文的概念及本质

所谓自主学习语文,即在自主合作的教学气氛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能动性,使其创造性的精神尽情地发挥,实现其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将自主学习语文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自主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法

语文是学生带着对生活、对世界的朴素解读,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与生活对话、与心灵对话,并在多重对话中,积淀语文素养,完成精神的建构。因此,自主学习语文的落实对学生意义重大。

1.自主学习语文,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由于语文脱离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因此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语文。所以,自主学习语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激发。

例如,《黄河的主人》这篇散文用激扬的笔墨描写了黄河的险、艄公的沉稳,涤荡着每个学生的心灵。为让学生感受到艄公的勇敢、智慧及其对黄河的深情,我设计了三个填空,贯穿全课教学。

(1)填空一:这,就是( )的黄河!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黄河的波涛滚滚、浊浪排空。随后,我让学生在《黄河大合唱》的乐曲中充满激情地走进文本,体会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

师:(配乐放黄河录相)同学们,这就是黄河!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吧?[出示填空:“这,就是( )的黄河!”]

生:这,就是浊浪排空的黄河!

生:这,就是翻腾的黄河!

生:这,就是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

(2)填空二:(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接着,我根据课文内容过渡:“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那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更是牵动了作者和我们的心。请打开书本,读第2至5小节。”然后,我提出阅读要求:“在这部分内容里,都有哪些词句牵动了你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些词句画下来。”在交流中,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小小的”、“整个儿”、“浮在水面上”、“贴着水面漂流”、“只有十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等,发现了羊皮筏子的特点。

师:看来,这小小的羊皮筏子确实牵动着作者的心。[出示填空:(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生:真不敢相信!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啊!我的天哪!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师:谁能通过语言描述让我们看到羊皮筏子?

生:无论风多大,浪多大,都奋勇前进!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是什么!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生:那么小,那么轻,好像一个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3)填空三:(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羊皮筏子之所以能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那是因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浏览窗外的景色。(齐读第6小节)

师:之所以羊皮筏子能在汹涌的黄河上鼓浪前行,那是因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浏览窗外的景色。(第二次齐读第6小节)

师: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浏览窗外的景色。(第三次齐读第6小节)

师:艄公仅仅是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吗?

生:还有经验和技术。

师:有没有一个词可以体现?

生:如屡平地。

师: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出示填空:(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生:勇敢和机智,镇静和机敏——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生:他战胜了黄河,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生: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这三个填空体现了三种意义。一是画面的推进。这三个填空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画面:在浊浪排空的黄河上,那么小、那么轻的羊皮筏子不仅鼓浪前进,还载着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镜头越来越近,艄公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二是感悟的深入。这三个填空既让学生内化了书上的语言文字,又为学生内心情感的抒发建立了平台,使得学生感悟的过程成为用心参与、深入参与的过程,人心与文心通融、情感与理智交融的过程,个体情思抒发的过程。三是情感的抒发。这三个填空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又有利于深入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2.自主学习语文,彰显生命价值

人之为人,不在于其有自然生命,而在于其有特定的主体人格。因此,自主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人格塑造上。归根结底,自主学习语文就是帮助学生塑造最完善的人格和最有价值的生命。

(1)片断一

师:昨天我们针对《螳螂捕蝉》的故事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

生:吴王为什么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而听一个少年的劝告呢?

师:看来,少年的劝告是耐人寻味的,它改变了吴王的决定,也牵动着同学们的心!

生:少年为什么要在清晨去捕捉螳螂呢?

师:你注意到了少年劝说的时机。

生:为什么少年选择去王宫花园劝吴王呢?

师:你注意到了少年劝说的地点。

生: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到了什么?

师:看来这个“悟”字也是吴王改变决定的关键所在。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故事。

在片断一中,先是让学生回忆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然后教师抓住“劝”和“悟”这两个牵动全文的关键字,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让其凭借语言文字感受人物的生命、触摸人物的灵魂。

(2)片断二

师: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各有怎样的特点?

生:大臣的“劝”,让吴王很没面子。因此,吴王很固执。

生:清晨是一天最让人放松的时间,所以少年选择这个时间“劝”吴王。

生:清晨王宫花园的花草树木上有露水,为后面少年讲螳螂捕蝉的故事作了铺垫。

生:王宫花园的环境比较轻松,不像朝廷那么严肃。

师:你将劝说的两个地点作了比较,这也是少年选择王宫花园的重要原因。

生:因为这个少年是侍奉吴王的,所以对吴王的行踪比较了解,因此他选择了王宫花园。

(引导学生朗读“清晨,我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我的鞋子和衣服,我也毫不在意”。)

师:同学们,这一切都是少年的安排,一件事情的成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还要选择适合的地点,这就是智慧。

在片断二中,教师抓住“劝”字,让学生在自主表达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品读、讨论、体会,既能真切地感受到少年的智慧,又可巧妙地深化文本的内涵。另外,通过“劝”的一唱三叹,并与隐藏于文字背后的诸多信息沟通起来,使学生获得更多自悟、自得、自会的能力,最终孕育学生创造的能力、点燃其智慧的火花。

3.自主学习语文,巧在感悟为先

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不仅是掌握语言文字,更重要的是透过语言文字领会广阔的文化内涵。而自主学习语文就是透过语言文字,在心灵的层次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领略和理解广阔的文化内涵。在这一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悟、自得、自会的能力,而教师所做的工作只是为学生修枝剪叶。

例如,在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我抓住文中“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让学生披文入情,深入体会母亲的“启蒙”。在读完歌谣后,我出示了填空:“ 母亲用歌谣把( ),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学生们此时已深有感触,无须再作启发,那优美凝练的语句已是脱口而出。

师:母亲用歌谣仅仅把对故乡的爱给了我吗?[出示填空:母亲用歌谣把( ),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谁想说一说吗?

生:母亲用歌谣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对儿子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勤劳的美德,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浓郁的诗情,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纯朴乡情,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的钥匙,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生:母亲用歌谣把飞向诗歌王国的想象翅膀,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

师:母亲吟唱的纯朴的歌谣,像月光般洒进我的心田,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想象才会展翅,并真正使学生融入教材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所以,让学生自己感悟是自主学习语文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4.自主学习语文,释放情景再现的创新能量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自主学习语文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幻想,当好创新教育的点拨者,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课时,我让学生亲历老天鹅破冰的过程,于是学生感同身受。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旁白式的点拨,对学生的心灵和智慧进行挑战:“难道你就没有看到冰面上那片片白羽、斑斑血迹”、“难道你真是钢铁之躯,就不怕那钻心的疼痛、刺骨的寒冷”、“何苦要忍受这般苦痛?”通过这样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审美主体(教师、学生)与客体(老天鹅)间的心灵激情地碰撞了。随后,我播放俄罗斯音乐,和学生们一起体验异域风情,不仅有感动涌入心田,更有另一种深刻的“对话”即将开始。

5.自主学习语文,贵在科学而系统地培养

因为自主学习语文是在自主合作的教育气氛中,使学生不断地发挥其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其自主性发展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努力使语文课堂变为对话的课堂、实践的课堂、探究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并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品质进行探索,从而给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从好奇(学习兴趣)、乐学(学习情趣)、自主(学习态度)、自律(学习意志)、创新(勇于探索)、合群(乐于交往)六个方面制定了指标,以便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而系统的培养。

自主学习语文,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为终极目标,它是充满想象和个性的教育,融合了思维与品质的培育。我们相信自主学习语文将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为语文教学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语文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意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如在教《过秦论》一文时,当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不急于讨论分析,而是用多媒体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使学生对秦国势力扩张路线有整体感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古诗时,课前五分钟进行竞赛活动,看谁背的古诗多,看谁知道的诗人最多,看谁讲的有关诗人的故事最多……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如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的系统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认真解读文章,从而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功夫,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摆脱“尽信书”和“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激活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授课时,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活动。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学生的服务者”,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学习方法。

如预习新课文中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查资料寻求解决。还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学生课上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积累、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理解文意,增强情感体验。

再如学习新课,第一遍通读文章,对文章整体“初步感知”;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统观全文,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从而形成“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定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和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是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学习流程图,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四、丰富自主学习的形式

语文教学后,可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辑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社会调查,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从创新实践的角度出发安排拓展。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就语文课而言,语文活动主要应该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应适时设计开放的、多元的、突出学生自主性的活动。

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自制头饰、道具,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小组间再展开比赛。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小组等。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学生掌握的自主学习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把课内的学习内容主动迁移到课外,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不断被激励去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才不再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而是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

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

1、制订学习计划

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制订学习计划。计划有许多种,可按时间、学科、目标等分,也得有随想、预计、应变等备选方案。计划并非必须写在纸上,有时只需要心中有数即可。比如,每个小组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成员也要有个性的目标,每节课、每个时间段也要任务明确、目标清楚。每个同学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该干什么,每个小组要对成员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激励。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感到这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2、 加强时间管理

没有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过程所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审视和自我评价,没有学习主体根据这种自我监控所做出的反馈、调整及强化,就谈不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就是时间的合理分配与精心安排。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轻重缓急的“自主”,是懒汉放羊式的漫无边际,有可能造成捡芝麻丢西瓜的得不偿失。加强时间管理,需要有计划做先导、自律为后盾、充实为宗旨,达到劳逸结合、寓学于乐的理想状态。

3、整合利用资源

网络时代,学习的制高点则是整合利用资源。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自身的知识积淀,还暗含着学习的工具、途径与方法策略。整合则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以知识的重点为“圆心”,以自己的学习能力为“半径”画圆,能较为系统梳理整合所学的知识。比如,请六年级的学生说说简便运算有几种方法?有心的学生就把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简便运算全部归类弄清楚了。这就是找到了一个知识点,以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半径,将知识系统化。

4、重视反馈信息

自主学习不是漫无目标的自由学习,它需要重视学习过程的优化与方向的修正,及时查漏补缺,针对出现的问题交流研讨,能够自评学习效果,学会反思并调整方式策略。信息反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同学之间互相监控,也可依据导学案做好自我测评,还可对照学习目标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不能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自己的特长展示给同伴以得到赞赏,尝到成功的喜悦。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有选择参与评价的权利,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学习,对老师的教学作出评价,再用这种评价完善自己。

5、养成良好习惯

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做事有主见,学习讲方法;珍惜时间,擅长统筹安排;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善于交流与合作;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能主动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积极创设最优化的学习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等等。

6、坚持学以致用

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学生就学得越苦、越累、越烦。长时间地灌输,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就会“被动接受、难以消化、无动于衷”。自主学习推崇“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以备用”,如果“学”与“用”之间隔着一段时空,甚至挡着一堵高墙或横着一条鸿沟,让学生看不到应用的前景,体会不到应用的乐趣,更无法在应用过程中探索学习,所以,真知就无法从实践中产生。“要求儿童在今天就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不只是为明天掌握知识做准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教育名言,其实就是强调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