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名师复习教案1
《负荆请罪》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名师复习教案2
《苏武牧羊》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积累8个生字和10个认字。
2、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3、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对苏武语言、动作和生活环境的描写,能够领会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进而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2、学生学习浏览,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导入新课
1、聆听优美的古典音乐《苏武思乡》,讲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旌节 玷污 地窖 门缝 毡片 毛穗
忍饥受冻 旷无人烟 意志坚强 念念不忘 忠贞不屈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苏武是一个( )的人。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苏武的看法,并且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看法。
三、品读意志,领会坚强
1、学生找出体现苏武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句子。
2、出示句子: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指名读。师生共同交流读这句话的语气。讲解词语“玷污”,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
3、出示句子“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指名读,师恰当评价学生的朗读。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苏武的意志坚强。受尽折磨的苏武有没有动摇?出示句子:“想让我投降,办不到。”
4、对比刚才的两句话: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想让我投降,办不到。”老师指导学生学法:一个词语,在一篇课文中总是重复出现,那这个词语一定很重要,因此老师在这儿作了批注。
5、出示语句:“单于从来没有见过像苏武这样意志坚强的人,没有办法,就派人送他到北海边去放羊。”指名读,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导学生把重复出现的词语重读,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
四、紧扣课题,感悟牧羊。
1、出示句子:“苏武赶着羊群来到了旷无人烟的北海边,只有随身带着的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与他做伴。没有粮食,也没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挤在羊群中靠羊的体温取暖。”
2、启发学生这段话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苏武牧羊”。
3、聚焦“北海”这个地名,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海自然环境的恶劣,并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有关自然环境恶劣的词语,生自由积累。文中用的是哪个词?旷无人烟。讲解“旷无人烟”。
4、苏武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苏武没有——,也没有——只能——。用上关联词再读这句话。苏武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饿了,他就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
5、讲解“旌节”这个词语。学生自由讨论“旌节”的重要性。
6、回到课题《苏武牧羊》读出苏武的血泪和辛酸。读出苏武的坚强和不屈。
五、品读“十九”,体会艰辛。
1、出示句子:“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使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带着旌节返回到故乡。”
2、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念念不忘”就是始终没有忘记。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作者往往会选择换一个词或是换一种说法。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3、师生共同朗读这句话,师:苏武念念不忘的是——,苏武念念不忘的是——。苏武念念不忘的只是自己的使命,一点也不关心自己的处境。
4、讲解“盼望”,换一个词就是希望、渴望,说明了苏武他望眼欲穿,归心似箭。进而提问:苏武的心愿实现了吗?
5、出示句子:“历经十九年磨难的苏武,这时已经六十岁了,胡子、头发全都白了。”指句读。指导学生把“十九年”和“六十岁”这两个数字读得重一些,让学生深入体会苏武的坚贞不屈,不屈不挠。
6、一切都变了,有一些东西却永远没有改变,这不变的是什么?师生共同交流。
7、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苏武,此时你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朝思暮想的祖国,你会在心里大声呼喊( )
而此时的你也恰好在这人潮拥挤、欢声如雷的人群当中,你会大声说( )
8、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师生共同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讲解这句话的大概意思,让学生明白苏武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2、回到苏武是一个历史人物,既然是人物,史书当中就会有传记。
3、师顺势导出《汉书》,告诉学生在《汉书》《苏武传》中记载了一个汉朝降将卫律对苏武的劝降。卫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百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启发学生苏武面对这样的诱惑,始终没有屈服,果真是一位忠贞不屈的大丈夫。
4、回到课文的板书:苏武是一个(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人。师生共同修改这句话为:苏武真是一位(意志坚强、忠贞不屈)的大丈夫!学生齐读这句话。
七、推荐阅读,以文带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苏武牧羊》这个历史故事,知道了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朝有一个叫苏武的民族英雄,他意志坚强,他忠贞不屈,他一心爱国。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更详细更丰满的苏武形象,就必须去看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作业:老师向大家推荐阅读《汉书》。记住,一边读书,一边作好批注。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名师复习教案3
《打电话》
1.了解文章大意,学说相声。
2.抓住典型语句,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 废话连篇 拐弯抹角 婆婆妈妈 寡淡无味
简明扼要 斟字酌句 直截了当 言简意赅 风趣幽默
师: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为什么?
2.师: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打电话。
【设计意图:出示两组对比鲜明的成语,为了让学生积累,更是为了让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是一门独特艺术。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聚焦到“说话”上来,为导入新课作好了铺垫。】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
1.师:读过课文了吗?文章里出现了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你会读吗?
嗞嗞 呃 耗子 啰唆 嘚儿啷 甭
师:“嗞嗞”是象声词,“呃”是语气词,“耗子”是什么意思?
师:“甭”这个字最有意思,是个会意字。看到它。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2.师: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它有点怪,跟我们以前的课文不一样!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生:都是人物对话!文章的内容是一段相声。
3.师:听过相声吗?听过谁说的相声?对于相声这一种有趣的表演艺术,你有哪些了解呢?
师:相声是说唱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逗观众开心,留给人们思考。从形式上看,相声可分为三种: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俩人的叫对口相声,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声。《打电话》就是一段对口相声。
4.师:这样的课文,老师以前从没上过,真有点犯难。请同学们给老师出点主意,我们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生熟读课文,练习说相声。
师:要说好相声,得熟悉剧本,知道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相声里有几个人?各自有什么特点?说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这样才能表演得到位。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相声的大意。
设计意图:虽然是略读课文,生字词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学得精要。对于相声的特点,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总结,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小结,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三、浏览课文,概括大意
1.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青年人打电话约他的未婚妻看戏,半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他却用了两个多小时。
师板书:半分钟 ?2个多小时。
【设计意图: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采用浏览的方式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教师的板书简洁却并不简单,可以诱发学生的思考。】
四、批注重点,体会幽默
1.师:这青年人究竟怎么打电话的?他说话有什么特点?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两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幻灯片出示: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2)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师:再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批注的?对于第一句话,老师认为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诉人家自己是谁不就可以了吗?何必让别人去猜第二句,老师在后面写上了四个字——“画蛇添足”,谁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2.师:请大家细读课文,把你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话画下来,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后面做上简要的批注。
3.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都找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句子,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谁来把比的阅读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如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①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重复别人的话)
②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啰里啰唆)
③甲: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看看吧,好极了。腔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欢了,就那段,小王,你现在不是没事嘛,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你们几位等一会儿。小王,我现在开始学:唱山歌来……(婆婆妈妈)
④甲:没听见?还没吃饭呀?我给你准备吧。我买十二块饼干,我吃四块,给你留八块。(没话找话)
⑤甲:长安大剧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废话连篇)
4.师:你觉得这个打电话的年轻人怎样?你平时这样打过电话吗?
生: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
师:他是在自己家煲电话粥吗?如果你是急着要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五、学说相声,感受乐趣
1.师:相声是用来表演的!如果我们像平时朗读课文那样读出来,就没有什么味道了。下面,老师找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中一小段。
师:他们俩说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师:下面,我们来听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表演的相声选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人家为什么能表演得那么有意思?播放原相声选段。
3.师:刚才,我们听了大师的相声,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说相声?
师:(待学生发言后进行概括)说相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吐字清晰,让观众听明白;
②轻松自然,适当添加“嗯”“噢”“啊”等语气词;
③适当使用儿化音,使之口语化,京味化;
④语气要夸张幽默,要有感染力。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同学们听听老师说得怎么样?
幻灯片出示下面两个句子,教师表演: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儿)吗?学习吗?(噢)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甲:嗯,京戏?不——对。嗯,评戏?不——对。越剧?哎!
5.师:明白了怎么说相声,相信大家能说得更好了。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同桌之间相互配合,说一段相声。待会儿,老师将选择表现优秀的同学表演给大家听。
6.优秀学生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如何说相声?是本文的难点之一。教师采用了尝试——欣赏——对比——练习——展示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学生对比、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说好相声的四点要求,并进行了表演示范,为学生的练习指明了方向。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摸到了相声表演的一些门径,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六、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1.师:本节课文,我们认识了一门新的语言艺术——相声,并学习表演了一段相声。让我们想一想: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要通俗,语言要口语化,让大家听得懂。
生:要高雅,要有教育意义,能留给人思考。
生:要幽默,听之让人发笑,思之回味无穷。
2.师:有名的相声艺术家很多,经典的相声剧也不少。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趣的相声说一说,还可以自己尝试着写相声剧本。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名师复习教案4
《齐天大圣》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齐天大圣大战天兵天将的故事,体会齐天大圣的神通广大。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渎,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品读,体会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重点:了解齐天大圣与众仙作战的经过。
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富有个性的描写。
教具:录音 幻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幻灯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1. 教师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大家都喜欢的客人。(孙悟空)
2. 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孙悟空。
3. 教师小结。
4. 展示资料,介绍吴承恩和《西游记》。
5.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到花果山去看看这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渎,学习生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渎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认一认,读一读,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思考: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生字,积累词语。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后指名读。
3.出示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读中积累词语。
不慌不忙 垂头丧气 神通广大 风烟滚滚 气势汹汹
疾似流星 不分胜负 眼明手快 大惊失色 三头六臂
三、 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 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孙悟空嫌官职小,返回花果山。玉皇大地派天兵天将下界擒拿孙悟空。
经过:孙悟空战败巨灵神和哪吒三太子。
结果:玉皇大帝只得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
2.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第一部分:第一段
第二部分:第2~~10段
第三部分:第11段
3.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 小组讨论后,指名反馈。
四、引导合作,再读课文。
教师出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读文。
1.画出你觉得作者描写精彩的部分,把你的阅读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思考:孙悟空是怎样打败哪吒三太子的。
3.讨论:吴承恩的笔下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象?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四字词语卡片,学生在读中积累。
2. 听写词语
抡起 盔甲 幼小 抵挡 浑身
疾似流星 不分胜负 眼明手快 大惊失色 三头六臂
3. 通过上节课的自渎和小组读,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幻灯出示:(正义 神通广大 勇敢 机智)
二、品析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1. 教师: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最精彩的部分,但是篇幅太长,请同学们根据孙悟空作战对象的不同把这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
2. 指名反馈。
第一部分:第2~6段 第二部分:第7~9段
3. 要求学生自渎这两部分,分别说说孙悟空和巨灵神、哪吒三太子的作战经过。
4. 指名说说,进行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
5. 重点让学生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打败哪吒三太子的。
再读这两部分,画出描写孙悟空语言和动作的语句。
6.集体反馈。(关键词:听了,说 答道 大怒 笑道 喝道)
7.学生自由读这些语句,小组交流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西游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名师复习教案5
《捉不住的蝉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日捉蝉的乐趣。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物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爱大自然就是要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简帧的散文,与作者一起感悟一下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
二、简介作者
简帧(1961—)原名简敏帧,台湾省宜兰县人,家里世代务农。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人称有“奇侠”风骨的女作家。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理解新词。
4.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3)写久违的蝉声让我感到夏天的到来。
第二部分(4-9)回忆捉蝉的孩童时代的乐趣。
第三部分(10)对听蝉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四、研读课文
1.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写久违的蝉声,为什么要先写“耳朵忙着听车声??”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什么情况下,几次被蝉声吓一跳?
3.怎么理解“夏天什么时候跨进门槛,我竞然不知道!”
4.自由朗读4-9段,思考:从哪些句段可以看出作者喜欢“捉蝉”?
5.选择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读给同桌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6.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
7.为什么说“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
8.齐读第三部分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小学作文劳动最光荣600字左右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优秀安全工作计划10篇
优秀安全工作计划10篇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看
一年级语文上册的重点知识点最新
24节气白露时节有什么寓意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中国现代文学的作者作品介绍
人教版份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份教案指南五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新编教案上册五篇
二年级上语文实用样板教案五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新编名师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新推优质教案五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复习教案范例五篇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语文样板教案参考五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新编苏教版推荐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