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习题及答案

王明刚老师

教师资格证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最高准则,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反馈功能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导向性功能。教育目的的导向性功能其实也就是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它包含对教育性质的定向作用、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以及对教师教学的定向作用。故选A。

B选项调控功能是一定社会依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便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

C选项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该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具体体现为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和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2.隐性课程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不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

A.教育理念 B.学校建筑 C.班级管理方式 D.教科书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的理解。隐形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而我们教科书是教师有意识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属于显性课程。故选D。

3.在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每一个成员都会通过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以及所获得的评价,判断其表现的优势与不足。这主要体现了班级的( )。

A.矫正功能 B.诊断功能 C促进发展功能 D.社会化功能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的功能。根据评价判断优势与不足,属于班级功能中的诊断功能。故选B。

4.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一些长方体包装盒进行不同角度的反复观察,以理解“棱”、“长”、“宽”、“高”等相关概念,这位数学老师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知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的掌握知识。教师让学生对长方体的实物进行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种直接的经验,是一种直观性教学原则。故选C。

5.赫尔巴特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具有‘教育性’。”这里的“教育性”是指(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教学观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中的“教育性”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育”。故选A。

6.学校德育目的构成的三因素论中的三因素是( )。

A.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

D.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目的三个要素。学校德育目的构成的三因素论中的三因素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也就是布鲁姆对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的概述。故选D。

7.在讲完“校园绿地面积”过后,王老师要求学生回家测量自家房间的面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践探究法 B.实验教学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物演示法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习作业法的理解。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故选C。

8.区角游戏结束时,还有几个小朋友大声讲话,也没有收拾玩具,叶老师轻轻地唱起了收拾玩具的儿歌并把一盒雪花片放进玩具柜,此时几个小朋友安静地把玩具送了回去。叶老师运用的教育方法(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情感陶冶法的理解。陶冶法是指老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题干中老师运用了自身的高尚的情感、优美的歌曲去感染学生,因此是陶冶法。

9.某语文教师在讲投《咏鹅》时,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欣赏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思维与智慧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三维目标的理解。产生喜爱之情、激发兴趣都在强调情感,因此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故选D。

10.下列不属于批判教育学观点的是( )。

A.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师是维护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

B.教育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过程就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C.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用伪装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

D.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批判教育学的理解。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跟政治和阶级分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教育体现了主导地位阶级的思想意识,教育是一种维护阶级和社会不公正的工具。因此ABD都符合批判教育学的观点。C项教育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过程就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这是文化教育学的观点。故选B。

11.在教学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处理数量问题的技能和有效运用这些技能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能力。课程内客的组织需要坚持( )。

A、连续性原则 B.顺序性原则 C.整合性原则 D.纵向性原则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遵循的原则。整合性是指课程中不同的学习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强调保持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观念。题干中强调要培养学生处理数量问题的技能和有效运用这些技能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能力,也就是在强调要培养学生把各种对各种解决数量问题技能运用用其他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整合起来。故本题答案选择C项。

12.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

A.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组建培育班集体

C.选好班级干部 D.了解研究学生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工作。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故本题答案选择D项。

13.关于我国教育道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道德规范的内容往往比较原则和抽象

B.教育道德作用的实现主要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

C.教育道德主要关注人的行为动机本身是否善良、高尚

D.教育道德旨在引导人们追求具有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的理想人格

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路线为知道,反映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利益和意志,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力量来实现的行为准则。因此,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项。

1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体现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 )地位。

A.全局性 B.先导性 C.基础性 D.限制性

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意思是指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以教育作为基础。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故本题答案选择C项。

15.“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大班的文老师主动与幼儿园所在的社区联系,商量带班里的幼儿到社区开展游园活动;同时还积极与家长们沟通,希望能对游园活动建言献策。文老师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幼儿教育的( )

A.保教结合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整体综合原则 D.和谐教育原则

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保教原则是指在幼儿教育中要坚持保育和教育的结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整体综合原则是指将幼儿教育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共同作用于幼儿;和谐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中要重视促进学生的发展。题干主要体现了幼儿园与社区、家庭的整体协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符合整体综合原则。故本题答案选择C项。

二、多项选择题

1.某高中地理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对流雨”“锋面雨”和“地形雨”,突然有同学举手提问:“老师,窗外正下着的雨属于三种中的哪一种呢?”老师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似乎并未做好准备,草草塘塞过去。过后也并未就该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回应。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违背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

A.整体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巩固性原则

1.【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联系,案例中地理老师只注重讲授知识而忽视了实际的生活,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其次也违背了直观性与抽象性教学原则,老师没有做到将学生的直观感知与间接经验结合,最后,针对提问的学生,老师没有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故此题选BCD。

2.以下说法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有( )。

A.人不知而不愠

B.问则疑,疑则思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E.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答案】BCD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获得知识。A项指的是不因他人不知道而不生气,没有体现启发,B答案的意思是说当老师提出了问题之后学生就会有疑惑,有疑惑以后就会主动的思考问题,体现启发,D项强调的是教师应该要教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的知识,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体现了启发思想,故此题选BCDE。

3.在教小学数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在讲新课前向全班提间,把12棵树分给两个组去栽。每个小组分几棵?”学生齐声回答:“6棵!”教师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呢?”发现孙同学眉头微蹙,就提醒说:“大家要认真思考,有同学可能把你们的答案推翻了哦。”学生们于是开始思考,很快包括孙同学在内的几个学生举手,孙同学起来回答说:“老师,每组分6棵不一定对。”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孙同学继续说:“因为题中没有说怎么分,如果平均分,每组可以分6棵;如果不平均分,就有多种分法。”教师当即说:“说得好。过去我们学的都是是平均分,今天我们要学的不是平均分。”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了“按比例分配”。关于该教师的教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采用了启发式教学

B.借鉴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C.采取了让学生感知实物来激发其求知欲的方法

D.该教师的导入属于杜威五步教学法中的问题阶段

E.该教师的导入属于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中的系统阶段

3.【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理论的理解。该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其次该老师把要讲授的新内容同学生之前已有的旧知识保持了联系,符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再次,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先抛出问题,这属于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中的第一个步骤:问题。题干中并未出现实际的物体,故C项说法错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包括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E项说法错误,故此题选ABD。

4.对班主任开展家访工作理解正确的有( )。

A.可用现代信息工具替代家访,以节省时间

B.家访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家访的目的

C.家访一般是对没有尽到责任的家长提出批评

D家访一般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要求家长好好管教孩子

E.家访时应尽量让学生和家长同时在场,有话当面说,要求当面提

4.【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工作。家访是进行学生个别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主要解决的是儿童和青少年个别家庭教育的问题,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因此ACD选项说法错误,此题选择AE。

5.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是一种双向评价

B.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C.主张实行末位淘汰

D.着眼于教师未来的发展

E.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答案】ABD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概述。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它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个人价值,把教师视为独立的价值主体,关心教师的内在感受,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故此题选ABDE。

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考点

课程的作用:

课程在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学科中心课程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克伯屈

社会中心课程论——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金蒂斯·布厄迪(批判理论)

课程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

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

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课程目标

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

课程计划:

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

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课程标准:

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结构——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教材:

作用——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都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课程开发

概念——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期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的要求,受一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则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性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可接受性4、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

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过程模式——斯腾豪情境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

课程改革

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改革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话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状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教师资格考试作文素材做事篇:才华

1、勤奋

什么人:翻译家许渊冲从事翻译工作六十余年,

什么事:荣获翻译界奖项——北极光奖。许渊冲擅长诗歌翻译,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诗介绍到海外,弘扬国粹。他的翻译准确、优美,广受好评。有人说他狂妄,他却说做人当自信,骄傲地自称“诗译英法人”。

什么点:如今已98岁高龄的他仍然勤于笔耕、每天工作到凌晨,没有一日懈怠,还计划在五年之内完成莎翁全集的译制。

核心主题词:勤奋

适用主题词:努力、热爱、兴趣

2、习惯

什么人:作为中国主持人,

什么事:董卿在台上风采万千,从容优雅,是不折不扣的“女神”。但在台下,她也经常会患得患失,唯恐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她从小对自己严格要求,追求完美。成名之后,她渴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事情做到极致。正是对“不完美”的恐惧,推动她精益求精,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和赞美。

什么点:丰富头脑、提升自我是董卿长期以来的好习惯,也是她成功的秘诀。

核心主题词:习惯

适用主题词:追求、价值观

3、机智

什么人:漫画家蔡志忠开启了以漫画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先河,

什么事:随后他顺势成立公司,做起了导演,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一个偶然的契机,使他萌生了对物理的兴趣,于是他停止工作,潜心研究起物理。历经十年,他的著作“宇宙四部曲”诞生。对此,蔡志忠解释道,求知是人类永远的渴望。

什么点:“机智”给蔡志忠插上了翅膀,使他完成了美术与科学的碰撞和结合,也让他飞出前所未有的高度。

核心主题词:机智

适用主题词:创新、突破

4、幽默

什么人:歌德是德国的文学家和诗人。

什么事:有一天他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讨厌他的批评家,那位批评家傲慢地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路,让批评家过去。

什么点:面对他人的恶意羞辱,歌德利用自己的智慧、诙谐幽默地进行反击,同时还化解了尴尬。

核心主题词:幽默

适用主题词:智慧、诙谐

5、方法

什么人:路易斯·施波尔是德国音乐家。

什么事:他上学时需要用沉重的铁棒指挥。施波尔非常讨厌这种训练,经常都装病逃课,自己躲起来刻苦练习。毕业之后,他顺利进入乐团工作。某次他代替突然病倒的指挥师登台,手持一根小木棒优美地完成了指挥。此后这种指挥方式风靡了世界。

什么点:施波尔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不但勇于创新、探索出新的指挥方法,还在音乐学习上投入了自己全部时间和精力。

核心主题词:方法

适用主题词: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