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实用教案模板五篇

秦风学老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

《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⒈ 多媒体课件欣赏:祖国风光。

⒉看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交流一下。

二、交流资料

让学生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⒈ 自读课文。

2. 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 幻灯片出示:

翱翔 莽莽 昆仑 水浒

女娲 大禹 萦绕 蹒跚

敖包 铭记 纤夫 焊接

璀璨 芦笙 唢呐 竞相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重点是多音字:刚劲(jìn jìng) 哈达 (hā hǎ)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四、读文感悟,加深理解。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

《竹节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豁、凛”等15个生字,理解“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文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玩具导入新课

1.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玩具是什么材料的,什么构造的?怎么玩?

(学生说,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看来同学们的玩具真不少,也都挺会玩的,有的同学能把一件玩具玩出很多的花样,真是动脑筋的孩子。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件玩具,(板书:竹节人)【课件2】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什么玩具呀?(学生大声读课题)你见过这种玩具吗?玩过这样的玩具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种玩具。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出示:【课件3】

生字: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颓 沮 趴 屉

①谁能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②教师评价,重点指导: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不要把“禀”写得太长。

疙瘩:都是“疒”旁,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连绵词。

裁:读cái,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出示:【课件4】

威风凛凛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鏖战沮丧 悻悻

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②教师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③评价,指导:

出示:【课件5】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技高一筹: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鏖战:激烈的战斗。

沮丧:灰心,失望。

悻悻:形容怨恨愤怒失落的样子。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些内容?

(1)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出示:【课件6】

【1】根据下列划分标准,写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表示)

①—④⑤—?

?—?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完成情况,教师指导:

A.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

①—④制作竹节人

⑤—?斗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

B.学生可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点不一样,所以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会不一样。有的同学对制作竹节人这一部分印象最深,可能他们也想着自己动手做这种玩具呢!有的同学对斗竹节人部分印象最深,因为他们体会到了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还有的对老师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一部分印象最深,他们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能激情呢!

3.快速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读词语书写生字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同位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掌握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习积累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答问题做好衔接

1.提问:《竹节人》一课从记叙的内容上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2.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

(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分小组探究学习

(一)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组的学习任务如下:

出示:【课件8】

一组:写出竹节人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二组:体会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说给大家听。

三组:讲一个有关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

(二)小组探究,完成本小组的任务。

1.每小组集中在一块儿,同学们找出与自己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然后交流、合作。

2.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指导。

第一组:

【课件9】竹节人制作指南:

(1)把毛笔杆(细竹竿)锯成约一寸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2)在这一截上端留出脑袋,接下来的地方钻一对小眼,预备装手臂。

(3)锯出八截短的,作为竹节人的四肢。

(4)把这些截按人体的形状摆好,然后用一根结实的线绳依次穿起来。

(板书:制作:一截长的八截短的)

玩法:将线绳一松一紧,竹节人的身子摆动,手挥舞。

在竹节人的手上可以系上或安上东西当武器。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可以玩对打的游戏。

第二组:

【课件10】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1)利用破课桌玩竹节人,破课桌变成了古战场。

(2)玩出种种花样:一个竹节人独自表演;两个在一起搏斗;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呆子;制作成孙悟空;装扮成窦尔敦;佩戴偃月刀,手持蛇矛枪的武士。

(3)课下玩,课上也玩。

(4)老师也会玩得津津有味。

(板书:玩法(乐趣):破课桌——古战场下课时——上课时)

第三组

【课件11】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

(1)起因:“我”课上玩竹节人。

(2)经过: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3)结果: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板书:故事:没收全神贯注)

三、抓重点感悟语言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学生讨论:

(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我为什么说毛笔丢了?”

(2)卖毛笔的为什么生意特别好?

(3)“丢”了的毛笔和买来的毛笔都做了什么?

(4)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含蓄而幽默)

2.出示: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学生独立思考:

(1)“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3.出示: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学生独立思考: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老师也很喜欢玩竹节人,从“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

四、谈收获课外拓展

1.学生说一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玩法以及在当年曾经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课下从网上搜一搜,看一看,传统玩具还有哪些?你喜欢的玩具是什么,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听。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3

《灯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明。灯光,不仅驱散了黑暗,而且为身处困境的人们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看看他眼中的灯光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示例: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参加八路军。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2.通读课文,认识生词,遇到重要的或难懂的词语做个标记。

3.学生推荐要注意的词语,给大家一些温馨的提醒。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战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_广场上灯光耀眼。

4.寻找灯光:在文中画出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

预设:紧扣文章题目,寻找相关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勾画,同桌轮读,依据这些语句,学生能大概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学生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文章的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是一种倒叙的叙述方式。)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预设: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一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2.自读课文,弄清火光与灯光的关系。

(课件出示填空,辅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

(1)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划着________,借着_____看一本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_____。他充满了对未来的_____________。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________,突击连马上________,后续部队在黑暗里________,在这________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了________,________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________学习,可郝副营长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________。

预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完成上述填空后,可引导他们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微弱的火柴亮光照亮了那本书,使郝副营长对灯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点燃那本书的微弱火光照亮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光辉的时刻。

3.自读课文,弄清三个“多好啊”之间的关系。

(1)学生从文中找出三个“多好啊”,标上序号,再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出示引导文字)“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____次是_____(谁)在_______这一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________,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

(2)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明确:第一次说“多好啊”的人是在欣赏_广场上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未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书本上插图中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教师可总结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多好啊”是“果”,第二个、第三个“多好啊”是“因”。因为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们看到了“孩子们能够在灯下读书”,因为他们对“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的憧憬、理想,并且他们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而奋斗、不畏牺牲,才有了现在_广场上璀璨的灯光,使人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4.自主学习,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1)出示语句,教师点拨思考方向。

①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抓住神态)

②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体会这句话与前面情节的呼应,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③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_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可从写法和情感上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自主发言。

交流示例:

生1:第一句话写了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我觉得“陷”这个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地写出了郝副营长完全进入了他憧憬的世界,正是这种憧憬和理想成为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

生2补充:在这句话中,我还留意到了“漆黑的夜空”,这描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了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生3:我来说说我对第三句话的理解。这是本文的结尾,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凑。

生4补充:我还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作者寄托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少时间,我们都不应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回顾,升华主题。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当我们再次看到带给我们温暖和光明的灯光时,心里一定有了不同的感受。是啊,如果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战,我们怎么能有今天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呢?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希望大家能把那份革命先烈的精神永藏心中,并让它们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今天的这篇略读课文,我们抓住文眼、线索和重点词句进行了学习,同学们自主学习、积极交流,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想象说话。

过渡:战斗结束后,战友们把郝副营长埋在了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向这位英雄致敬,眼中溢满了泪水。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却涌动着无数的话语想对亲爱的郝副营长说。你听见了吗?想象一下,说一说。

(2)说一说你知道的故事。

过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请说一说。

3.教师推荐书籍或影片,学生课下观看。

(1)推荐书籍:《红岩》《英雄人物的故事》

(2)推荐影片:《长征》《太行山上》

预设:此处设计让同学们与郝副营长做最后的告别,给学生一个情感的宣泄口。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由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阅读书籍,观看影片,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4

《灯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大家对“灯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户都灯火辉煌,大家都觉得灯光没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灯光》。(板书课题:灯光)我们来看一看,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3.读完以后,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多好啊)

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_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板书:灯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3)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题

1.最后的告别

【课件4】今天,我们来到了埋葬郝副营长的沙柳丛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忆他生前的梦想,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主题深化

【课件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5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理解“阻挠”等词语的意思。

2.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课文第一段就向我们概括介绍了詹天佑以及他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指名读第一段)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第5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组词(重点指导庸和毅的写法)

(2)认读重点词语(提醒学生注意励、概、蔑、勘、隧、藐、悬的写法)

(3)质疑解疑(简单的或某些术语当时解释,有些词语最好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留下悬念在品读课文时理解)。

3.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困难,可降低难度,采用填空的形式完成。

三.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4—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

四.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

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要挟和嘲笑的?请大家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课文用了两个自然段来写,篇幅较长,学生容易说不全面,所以适合小组合作来解决,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展:

(1)展示的时候注意点拨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2)注意以读代讲:例如读第二部分有关帝国主义者对修筑京张铁路阻挠、要挟、嘲笑的语句,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愤慨;读“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咱们可争了一口气”时要读出扬眉吐气的兴奋之情,并把对詹天佑的敬仰和殷切期望之情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