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形成对中国古代小说完整的印象。
2.培养学生阅读质疑和整合语义的能力。
3.进行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重点
整体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中重要语段的理解和语义整合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拔、指导、训练
总体设计
一、提问导入:
联系课外阅读情况,请同学们谈自己在课外看过哪些古代小说,导入正题:中学生已读过一些古代小说,但对我国小说的整体面貌和脉络的了解却知之甚少,要求我们去专读像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等小说专著不大可能又不太现实,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这篇文章实是中国小说史脉与批评的缩影,是“具体而微者”,使我们在印象式的零散的小说篇章阅读之后,从高屋建瓴的理性上进行把握。
二、整体阅读指导:
《考试说明》要求: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从文章中辨别并筛选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哪些?它包括: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它受文章的内容的制约,因此,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同样,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具体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下面以几个具体问题来说明阅读的方法。
(一)、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填写下表:
年代体裁特点代表作品作者身份及写作方法在小说史上的地位规律
上古先秦两汉神话传说《穆天子传》《山海经》无名氏 口头创作古代小说酝酿、萌生、起源
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笔记)稗官从民间收集作为史实记载初具规模
唐朝传奇《长恨歌传》《李娃传》文人依照传说创作而成成熟
宋元话本《三国志平话》民间说话人讲故事发展
明清拟话本三言
二拍文人模仿话本进行创作进一步发展
长篇章回小说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文人采用民间传说进行再创作高潮
世情小说《金瓶梅》文人独立创作开辟了写平凡人的生活的道路
《儒林外史》
《红楼梦》辉煌顶点
点拔:指导学生进行目标筛选,在课文中勾画重点语句,提取并梳理有效信息。
(二)、概括内容要点,快速划分课文层次:
要求能快速划分课文内容层次,能简要概括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和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提示:理清小说发展的脉络,关键在于抓住小说的题材、体裁特点。而小说的发展规律,作者是采用总分式结构,同时运用“其一”、“还有”、“再有”、“另外”等关联语形成清晰的语脉,十分利于筛选、提要。概括要点力求简洁、通顺。
明确:
课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
三、能力训练:
1、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妍媸毕露 瀚藻 出类拔萃 B。温柔缱绻 洗练 含辛茹苦
C.涉笔成趣 悲怆 心急火燎 D。宛然可见 累赘 稗官野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虽然缺乏对顾客的热诚,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事。
B.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农民的精心管理的结果。
C.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都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房寻找。
D.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不能抛弃吗?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就像明亮的镜子照耀物体一样,美丽和丑陋毕竟能够显露出来。
B.亦微有鉴戒寓焉——也经常通过寓言的形式来鉴戒世人。
C.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善意的、恶意的都必须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
D.事出于深思,义归于翰藻——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经过想像虚构出来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优美的辞采来表现。
4、在横线上填补句子,使语句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当。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志”。________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A.“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B.“志怪”“志人”来自民间。
C.“志怪”“志人”靠实地访问。
D.“志怪”“志人”对我国小说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文人参与创作的作品。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显示了高度的现实主义的成就,原作曹雪芹,高鹗续补。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又名《诗三百》,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的,但毕竟是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而成的,因而还应属于文人诗。
D.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全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小说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6、课文第三节,萧统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事出于深思,义归于翰藻”,结合文意,请写出你的理解。
7、“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作者引用《史通》的这句话目的是什么?
8、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9、作者在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时,抓住两个关系作为论述的关键,请具体指出这两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
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原文阅读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只包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白行简写的《李娃传》,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中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多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流传的。它以描绘精彩动人的情节场面和塑造生动活泼的人物性格见长;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日常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沿着《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道路,《红楼梦》问世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在这里还可以发现我国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其一是: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既粗糙又不准确,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还有一条规律,就是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就是说,爱它而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另一方面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
民间文学写人往往是好坏分明,坏人无好处,好人便没有坏处。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产生于现实,由于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举《西游记》为例,书中写的虽多是神怪奇幻的境界,但唐僧“八十一难”中遇到的所有魔怪、各种磨难都是现实生活中有的。明代没有宰相,大臣地位很低,主要的政治权力落在太监手里。太监大多没有文化,只要权力与财物;而他们作为皇帝的代表,驻守全国各地收税纳捐,权力极大。福建有一个太监高寀,权倾一时。他身边的卫生顾问说,如果吃一千个小孩脑子,他的生理就能恢复正常。吓得民间小孩心惊胆战。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写要吃小儿心肝的“小子国”,便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再如明代危害最大的政治势力之一锦衣卫,也遍布全国,朝野恐怖。《西游记》中所写的魔怪总是从神佛那里来,而在被孙悟空打得快死时又总被神佛收去使用,都不是没有现实根据的。一部《西游记》,孙悟空先是大闹天宫,而后陪唐僧取经,降魔伏怪,实际仍是继续同统治势力作斗争。孙悟空的胜利总是大快人心,正是辛辣地挖苦与讽刺了神佛即现实统治势力。吴承恩在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序中说:“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正是因为《西游记》这样立足于现实,才引起当时的轰动并得到广泛流传。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表现了民族感情,正是立足于现实的民族矛盾的表现。书中以汉、宋为正统,这不是历史观,而是现实的反映,不能以历史的标准来要求。正是作者立足于现实的创作精神,才使作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融会贯通 枯索 妍媸必露 粗糙
B.应运而生 鉴戒 想像虚构 概括
C.好高鹜远 疏漏 稗官野史 纯粹
D.生动活泼 渊源 心惊胆战 意蕴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③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止 留传 反映 B.终止 流传 反应
C.中止 流传 反映 D.终止 流传 反应
3.下列句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
B.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
C.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D.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进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
A.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B.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C.“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就是说——爱它而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
D.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划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______________ ,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______________ 。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
②一部《水浒传》,一部《庄子》
③人物描写就使中国小说的大大推进一步
④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
⑤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⑥史传文学是源,而不是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文人参与创作的作品。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显示了高度的现实主义的成就。原作者曹雪芹,高鹗续补。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又名《诗三百》,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的,但毕竟是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而成的,因为还应属于文人诗。
D.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全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小说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二)填空简答题
8.作者在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时,抓住两个关系作为论述的关键。请具体指出这两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
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一是: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既粗糙又不准确,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10.同外国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句中,“新境界”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第一部分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学作品的最初功用来看,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举《三国演义》为例,是为了证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普遍智力是施诸一切对象都灵验的,像一把同时可以打开许多种锁的钥匙;特殊智力是施诸某一种特殊对象才灵验的,像一把只能打开一种锁的钥匙。比如说,一个人的普遍智力高,无论读书、处事或作战、经商,都比低能人要强;可是读书、处事、作战、经商各需要一种特殊智力。尽管一个人件件都行,如果他的特殊智力在经商,他在经商方面的成就必比做其他事业都强。对于某一项有特殊智力,我们通常说,那一项为“性之所近”。一个人如果要专门做文学家就非性近于文学不可。如果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成功的固然并非绝对没有,究竟是用违其才;不成功的却居多数,那就是精力的浪费了。世间有许多人走错门路,性不近于文学而强作文学家,耽误了他们在别方面可以有为的才力,实在很可惜。“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对于这种人确是一个很好的当头棒。
①但是这句话终有语病。天生的资禀只是潜能,要潜能现为事实,不能不假人力造作。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禀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实;但是种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实的,因为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树,开花结实,有一大半要靠人力,不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资禀能否实现于学问事功的成就,也是如此。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②比如说李白、杜甫对于诗不能说是无天才,可是读过他们的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李白在人生哲学方面有道家的底子,在文学方面从《诗经》《楚辞》直到齐梁体诗,他没有不费苦心模拟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世所共知。他自述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西方大诗人像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诸人,也没有一个不是修养出来的。莎士比亚是一般人公评为天才多于学问的,但是谁能测量他的学问的浅深?医生说,只有医生才能写出他的某一幕;律师说,只有学过法律的人才能了解他的某一剧的术语。你说他没有下功夫研究过医学、法学等等?我们都惊讶他的成熟作品的伟大,却忘记他的大半生精力都费在改编前人的剧本,在其中讨诀窍。这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完全是“天生的”而不经“造作”的诗人在历史上却无先例。
(节选自朱光潜《资禀与修养》)
14.根据文意,回答“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第一段,融会贯通,概括本段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说“但是这句话终有语病”,其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段中句②如果改为“读过李白、杜甫的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就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三项是( )
A.普遍智力对一切对象都灵验,因此普遍智力比特殊智力更重要。
B.假如某人在文学方面有特殊智力,我们就说文学是某人“性之所近”。
C.“性不相近”而要从事文学创作,也有可能成功,这是把天生的资禀这种潜能现为事实了。
D.作者举李白、杜甫为例,是说明“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的道理。
E.一般人只看到莎士比亚成熟作品的伟大,却不知道他只习惯于在别人作品中讨诀窍。
参考答案
1.D(必/毕,像/象,鹜/骛)
2.C
3.D(“进而”改为“从而”)
4.C(A,语句杂糅。B,种概念与属概念并列。D,偷换主语)
5.D(书名号改为引号,省略号或等等去掉一个,破折号改为逗号)
6.C
7.C(《诗经》中大部分作品属于民歌,但也有一部分是贵族的作品)
8.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关系。
9. 将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作了改正与润色、丰富。
10.通过人物外部的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11.虚构想象、讲究文采。
12.供施政参考
13.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14.诗人的特殊智力是先天的资禀,不是靠后天造就。
15.特殊智力对于成材非常重要,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大多要失败。
16.天生资禀只是潜能,要变为事实,还得靠后天培养。
17.不能像原句那样强调有特优资禀的人也要下工夫修养的意思。
18.A、C、E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保安人员的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基层政府年度督查工作计划五篇
基层政府年度督查工作计划五篇
小学重阳节话题作文范文7篇
这个世界的音乐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死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册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人教版六年级名师语文复习教案文本
陈情表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赤壁赋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
古从军行沪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书愤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电子版教案汇集五篇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米洛斯的维纳斯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采访教学设计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