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名师教案1
《毛泽东词两首》
教学步骤:
一、学习《沁园春·雪》
(一)导入新课
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塬,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品味全词
1.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3.上阕写北方的雪景,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望”字领起下文,望到了什么呢?作者是怎样由眼前的实景,写到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的?
4.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
5.作者为什么以议论评说古代帝王?(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6.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梳理归纳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二、学习《卜算子·咏梅》
(一)由介绍词牌“卜算子”和题目“咏梅”导入。
(二)听范读,感知《咏梅》这首词。
(三)诵读、点拨、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拨分析
①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梅是怎样开的?通过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梅花在冬季开得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又将会怎样呢?像《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吗?是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
③此词用的是什么手法?词的意境美在哪里?
④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A.疏通全词大意。
B.看看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C.两首词的相同点在哪里?
(a.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b.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c.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D.两首词的不同点在哪里?
(a.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的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b.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是低沉孤高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名师教案2
《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
1、唤醒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2、掌握一般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内容。
3、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积累文中的拟人句。
【教学重点】
1、利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课文内容。
2、理解拟人句中透露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昆虫的世界》,并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走近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不同的长相、习惯、性格,它们也劳动、婚恋、繁衍及死亡。与它们共处,你会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法国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个热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人,他耗费毕生精力观察研究昆虫,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昆虫记》。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就是其中一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作者简介,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二、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动画,学生听读,并观看情景画面,初步感知全文。
2、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看完举起手。
3、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学谈看后知道了哪些及看得快的经验。
4、归纳快速阅读法:
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快速阅读法的要求:
⑴去粗取精;
⑵扫描跳跃阅读;
⑶思维集中;
⑷眼脑直映。
教师介绍:快速阅读可以一目十行,但不等于走马观花,它要求快速抓住主要信息,最起码要知道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像《绿色蝈蝈》这类介绍昆虫或动物活动的文章,常写哪些内容呢?
内容:
⑴形态特征;
⑵习性──吃、住、行、鸣叫、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
⑶种类及分布等。
特点:一般一段有一个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词。
5、再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方面?具有怎样的特征?
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介绍拟人手法: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作者善于描写,并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展示: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语言、行为、个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动、亲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分组讨论,品味语言:画出文中的拟人句,说一说它抓住了蝈蝈的什么特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
3、一组推举一人介绍。
4、练习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写句,要求学生仿写。
例: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穿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贵妇人。
仿句:每当下雨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哇哇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蛙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
四、联系生活,自主表达
同学间相互交流,讲解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看谁抓住特点讲得又具体又生动。并回答,怎样才能让你的讲述生动又有吸引力。
五、布置作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名师教案3
《月亮上的足迹》
一、导语 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文的层次及时间表示:
A、全文共四个层次
第一层:(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第二层:(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第三层:(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第四层:(16——20)写登月归来。
B、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同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三、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头挺胸,笔直地站立着。形容人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四、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2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3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4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4.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五、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六、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名师教案4
《河中石兽》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 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 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三、正课
1. 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从不同的角度复述课文:
(1)从作者的角度复述:
(2)从讲学家的角度复述课文;
(3)从老水兵的角度复述;
(4)从寺中僧人的角度复述。
3. 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
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 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 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 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 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5. 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 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
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凤推理,实践出真知。
五、作业
1. 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2. 拓展阅读
(四)合作探究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4、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5、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2题略
3、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开头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第一种寻找方法;接着是另三种不同的寻找方法;最后,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据理臆断”。
4、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5、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归纳本文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名师教案5
《小圣施威降大圣》
一、复习提问
二、问题研究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2、“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这句话写“六兄弟”的“慌慌张张”对刻画孙大圣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用六兄弟的慌慌张张来反衬孙大圣的沉着、镇定。
3、孙悟空变了哪些形象?
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
4、二郞神又变了哪些形象?
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
5、它们有什么联系呢?
说明二人斗法,真君始终技高一筹,同时也表现出大圣的坚毅和无畏的反抗精神。
三、精读课文,体会妙处
1、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示例
(1)大圣变作大鹚老的情节最吸引人,它写出了大圣逃跑躲避的速度之快,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圣被追得一天无路,入地无门,变了个土地庙的情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大圣的尾巴变作一根旗杆,让人忍俊不禁,增添了喜剧效果。
(3)大圣变作二郞神的情节写出了猴性的戏谑,在紧张的斗法过程中使故事情节得以舒缓,让人记忆深刻。
四、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1、本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喜欢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敏、坚毅 、勇敢、无畏、有正义感和反抗性。
喜欢二郎真君: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2、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遇到困难时,要有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精神。只要坚持过,奋斗过,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无怨无悔。
启示二: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变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启示三: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插上神奇的翅膀。我们要学习作者奇妙大胆的想象。
五、分析矛盾冲突,理解中心思想,把握形象性格
1、课件出题
大小二圣变身斗法的背景和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大战几百个回合?而且总是孙悟空落荒而逃?
提示: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不把佛祖、菩萨、神仙放在眼里,犯了天条,冒了天威,还自名为“齐天大圣”,所以二郎神奉命来到花果山降服孙悟空这只“妖猴”。
大战几百个回合,表明变身斗法的艰苦曲折,旗鼓相当,亦表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骁勇顽强、机智灵活,难以降服。这刻画了孙悟空桀骜不驯、幽默诙谐的特点,以及不畏强权、反抗镇压、争取自由的精神。
孙悟空屡败屡战,总是落慌而逃,原因是二郎神得到佛祖、菩萨、神仙、天兵天将的协助,人多势众,而且有比孙悟空更厉害的法术和法器,而孙悟空势单力薄。
二郎神是佛祖的卫道士(相当于军队和警察),是佛祖派来镇压犯上作乱的孙悟空的,代表维护统治秩序、等级制度的帮凶势力。孙悟空是反抗强权的愚弄奴役和镇压统治、争取平等自由者的代表。
六、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西游记》的相关部分,了解这场战斗的结局。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大全10篇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0篇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10篇
学习*北斗精神的时代价值个人感悟(五篇)
四年级语文线下教学总结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教案例文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四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样本
新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授课教案指导案例五篇
初一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案例五篇
留侯论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赤壁赋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后赤壁赋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册教案
滕王阁序人教版语文高三上册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板书设计五篇
阿Q正传沪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