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
《草原》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
《冀中的地道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条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在艰难的抗日战争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智慧。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理解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冀中的地理位置和战争背景;
2.掌握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观看视频,解题导入
1.点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出示课件1)
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鬼子的精彩瞬间。
2.播放视频
(出示课件3)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播放《地道战》片段)
(出示课件4)谁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中间,中部。“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3.简介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二、初读课文,把握脉络
(出示课件6)自读提示: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指名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7)
(1)会认字:强调“侵”不要读成“jìn”,“吆”读作yāo。“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én,另一个读音rèn。
(2)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陷”的左下部是“臼”不是“白”。
三、精读课文,品味理解
1.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出示课件8)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的地位。
指名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什么是“大扫荡”?
(2)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3)“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你是怎样理解“创造”一词的?(课件出示9)
“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创造”说明地道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
(4)(出示课件10)“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这是个总起句,课文从几个方面分述“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你怎样理解“奇迹”什么?
“奇迹”指的是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
板书:地道战奇迹
(5)(出示课件1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地道有什么作用?
“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可靠屏障。
板书:产生及作用为了粉碎“扫荡”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五、布置作业
(一)课堂作业新设计
模仿课文的写法,将你家庭院的结构和特点写下来。
(二)课外作业
(出示课件12)
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试着回答课后练习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
3..感悟我国人民的无穷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出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对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吧。
一、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出示课件1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4—8自然段
(1)读一读
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
(2)想一想
(出示课件15)第四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这段话共有。第一讲地道的式样多,有100多种;第二讲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讲地道里有许多洞,功用各别,生活设备齐全。第四讲地道中有通气孔,既透气又透光。
板书:结构特点
地道(数量地点高度)
地洞(大洞小洞气孔)
(出示课件16)第五自然段中,介绍的地道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形式?
地道的出口有四种形式:开在隐蔽的地方,用荆棘掩护;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板书:出口(荆棘和陷坑)
(出示课件17)“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特点?
“迷惑”是辨不清,摸不着头脑的意思。“迷惑洞”是让敌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个人过去的关口。孑口又险又窄,易守难攻,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
(出示课件18)从第六自然段,我们能知道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火攻、水攻、毒气攻
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
用土和沙来灭火;用吊板来挡毒气;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来,使水流走;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里去。
板书:防御
(出示课件19)人们在地道里是怎样进行联络的?“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一个个口传称“无线电”;用铁丝拴小铜铃称“有线电”。
板书:通信联络有线电无线电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所以加引号。
(出示课件20)“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3)画一画
讨论交流:根据课文提示的内容,画出地道的结构示意图。
(4)说一说
让学生做导游解说“地道”。
小结:
(出示课件21)课文4—8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对地道的式样、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讴歌了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打击敌人的无穷智慧。
2.朗读课文第8自然段。
追问:
(出示课件22)你是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这句话的?
板书:地位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二、升华情感,陶冶情操
播放《地道战》主题曲:《地道战》。
三、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3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 白雪( ) 明月( )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统观全文,文中还怎样评价了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从“总会”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说家常话是一种习惯;乡亲们谦让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A、这里描写年轻人动作的的词“伏”。这个字的意思是:趴,脸向下,体前屈
学生站起身做一下这个动作,师:你伏下身子准备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时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为什么要背老人过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吗?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你还愿意帮助谁,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尊老爱幼)
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关注写法,总结拓展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有一天下课时,老师又看到两个女同学弯着腰,睁大眼睛,仔细认真地帮一位小妹妹找她丢失的一个发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这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结合具体事例写一写身边令你感动的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4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结合具体示例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探究起点,整体感受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小故事?
2.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3.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廉颇和蔺相如!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廉颇和蔺相如的。
(板书:语言行动)
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
(一)研究“完璧归赵”
品读语言1: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写蔺相如的这句话,用了哪组关联词?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谁也来读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
像这样用假设关系的句式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还有几处,先找出来读一读,再感受感受。
品读语言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从这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式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品读语言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绝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师引导:抓住人物的语言,我们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板书:刻画内心)难怪古人说“言为心声”。
(二)研究“渑池之会”
品读语言四: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引导:你发现特点了吗?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气势的?也就是说,蔺相如又在用假设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气,逼秦王为赵王击缶。但他凭什么敢和秦王拼呢?这一拼,最终拼来的是秦国的妥协,赵国的国威。
(三)研究“负荆请罪”
师:完璧归赵,蔺相如使赵国免受了秦国的欺骗。秦王很不甘心,又搞了一个渑池之会要侮辱赵王,蔺相如再一次以弱胜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连升几级,被赵王封为上卿。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却造成了将与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课文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精彩呢?咱们继续交流。
品读语言五: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这一“避”,与完璧归赵的一“撞”和渑池之会的一“拼”一样,都是为了——赵国。难怪蔺相如要语重心长地说——引读蔺相如的话。
为了理解得更深刻,我们不妨把他们的话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品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感受廉颇的性格特点。
(1)廉颇: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当。
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的?
(2)蔺相如:反问、因果、假设。
廉颇:对比。
(3)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样是语言描写,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也不一样。我们以后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必须体现人物的个性。(板书:体现个性)
(4)说来说去,蔺相如就是想强调为了国家安危,“将”和“相”应该——和好。为了赵国,就应该——将相和。
写话:想象一下,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
三、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义
1.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此过后(出示齐读)——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师: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是啊,俗话说:“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二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
2.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学们,这篇课文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学著作,曾被当代文学家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想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建议你去买一本《史记》来读,你会感受到历史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
《猎人海力布》
【教学目标】
1.认识“誓、谎”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字,会写“猎物、尊敬”等29个词语。
2.读、说、议、演、写贯穿教学过程,把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同师生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3.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懂得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5.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教学重难点】
1.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写一段话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
(1)课件。
(2)学生阅读几篇民间故事,把最感兴趣的1—2个记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简要地讲给大家听!(发言者每人1分种左右,要求把故事梗概说清楚。)
(此过程看似无意,实际在说的过程中,尤其是“简要地说”更要求学生能抓住线索,理清条理,弄清故事大意,即抓住主要内容,此过程预计5—7分钟。)
二、学一学
学习本课11个生字和有关的新词。(着重学习“酬、叮、嘱、塌、誓”的音、形、义,着重强调“延”字的笔顺和书写。)
三、读一读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吧!(或朗读,或默读,或轻声读,课堂上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此时的读不是细读、精读。而是摸清脉络,弄清梗概的读,此过程约5—7分钟。)
四、写一写
师:大家都已读过课文,下面请大家用10分钟的时间为这个故事写一个内容提要,约150字左右,要求故事完整清楚。(有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
(“写”比起“说”更郑重一些,而且每个人都参与了,动手了,练习把全文缩写150字的“内容提要”,实际就是在“抓主要内容”,而且又和“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此过程约为10分钟左右。)
五、议一议
师:同学们,《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传颂。那么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提起笔,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
在全文中,有多处令人感动的地方值得深入体会。
1.第2自然段中“他热心帮助别人……尊敬他。”
2.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3.第7—9段中,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及他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等。
……
以上这些是备课时预想的“感动”语句,尤其海力布三次劝大家搬家的话要重点通过读、说来体会。文中还有许多感人之处,学生提出,教师相机引导。师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感悟,为后面表演打基础,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师:同学们,为了把这个动人的故事再现,请大家自由结合成“表演团”,先商量一下,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感人的情节演一演,好吗?
(此过程重在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救乡亲”一部分,学生要想:海力布只有三句台词,但情真意深,怎么演?乡亲们会有什么想法,怎么演?鼓励学生能根据课文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发挥和创造性的表演,此过程约为10分钟。)
二、理一理
师:同学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这么吸引读者呢?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有曲折的情节,环节紧密相扣,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板书图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环节意在使学生知道,一篇文章,一个故事要想写得生动,吸引人,要有曲折的情节,合理的想象。)
三、编一编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故事开头续写故事,或者自己设计开头编故事。要求发挥想象力,把故事编得曲折动人,争当“编故事大王”!
拟提供以下开头(3—5个)
(1)“一个穷苦的青年,有一天上山砍柴,捡到一把金斧头……”
(2)“一个孩子,得到了一幅画。忽然有一天,画上的东西活了……”
(3)“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在一个寒冷的日子分头上街去找温暖……”
……
(此处题目可教师拟几个,也可以让学生自拟,编写过程约15—20分钟。)
四、评一评
讲评过程要注重大胆合理的想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对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适当点拨,约10分钟左右。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新学期老师工作计划五篇
新学期老师工作计划五篇
乡镇干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暑假安全知识教育心得及感想六年级五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电子参考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拓展教学教案五篇
语文下学期五年级的教学设计五篇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拓展教案北师大版五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名师授课教案科教版五篇
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的教学设计五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范文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参考教案下册五篇
新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五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推荐教案范文展示
六年级下学期人教版语文教学计划五篇
五年级下学期人教版语文教学计划模板
鄂教版新修订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