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拓展教学教案范本五篇

阿林老师

四年级语文教案1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

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

小结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2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四年级语文教案3

《联欢会的风波》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

2.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主动探索动物王国的奥秘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动物世界》。

学生: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少年百科全书》中有关动物的部分,搜集有关哺乳动物的资料。

教材简析

我们常见的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你听说过像鸭子一样会下蛋的、像鸟一样会飞的、像鱼一样生活在水里的哺乳动物吗?动物王国就是这么奇妙。本文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童话故事。它用童话的形式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哺乳动物的新知识,同时告诉我们,大自然是神奇而美妙的,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有所收获。学习本文能激发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内容浅显,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平实,但描述富有情趣,适宜儿童自己阅读和合作探究。教学中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分角色朗读或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主要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部分(第2~16段)写了联欢会的“风波”,在“风波”里具体讲述了哺乳动物的有关特征。第三部分(第17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写了哺乳动物有会下蛋的,有会飞的,还有生活在水里的。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哺乳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_风波:比喻纠纷或乱子。本文是指在联欢会开始前,小猴对哺乳动物家族特殊群体——鸭嘴兽、蝙蝠、蓝鲸和海豚不了解,产生误会而阻拦它们入场。

_第1段:交代哺乳动物联欢会召开的时间、地点。通过查词典了解哺乳动物是什么。哺乳动物: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出幼体。除最低等的单孔类是卵生的以外,其他哺乳动物全是胎生的。

_第2~16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浅显,采用对话的形式具体讲述了哺乳动物的特征。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哺乳动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整理。

_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大多数是胎生的,都是吃奶长大的。哺乳动物的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体。指导查工具书理解部分词语。胎生:人或动物的幼体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以后才脱离母体,叫做胎生。乳腺:人或哺乳动物乳房内的腺体。发育成熟的女子或雌性哺乳动物乳腺发达,能分泌乳汁。

_海豚:哺乳动物,身体长达3米多,鼻孔长在头顶上,背部青黑色,有背鳍,腹部白色,前肢变为鳍。生活在海洋中,吃鱼、乌贼、虾等。俗称海猪。蓝鲸: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形状像鱼,体长可达30多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肉可以吃,脂肪可以制油,用于医药和其他工业。俗称鲸鱼。对“陆地”、“疑惑”、“困惑”、“庞然大物”等词语,可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读好对话。小猴角色朗读时要热情、有礼貌,其他动物角色要用温和的语气、善意的口吻来读。

_第17段:讲述了小猴在动物联欢会上获得的知识:哺乳动物有会下蛋的,有会飞的,还有生活在水里的,以及小猴的自责:知识太少。小猴获得的知识应该是学生学文后获得的知识,小猴的自责也应该是学生学文后所受到的警醒。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读自悟,互相交流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主动探索动物王国的奥秘。

_课后第1题:旨在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向别人介绍,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_课后第2题:可在学完课文之后,先指导学生读好角色的对话再演课本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与参考

一、激趣导入,朗读课文

1.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

2.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动物王国参加一个别开生面的动物联欢会,你将在阅读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动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还可以把你读后的感受和体会加上简单的旁批。

(2)哺乳动物有哪些特征?

2.汇报交流,归纳哺乳动物的特征。

3.理清课文层次,弄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概括层意。

三、读演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选择角色,把它说的话读一读,记一记。

2.试着加上动作、神态再读一读。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分角色演课本剧,可以新增角色。

4.看了表演,听了介绍,你有新的收获吗?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角色。

四、拓展延伸,强化理解

1.课外推荐阅读写动物的《少年百科全书》,收看《动物世界》栏目。

2.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哺乳动物的资料。

☆哺乳动物的起源:最古老的哺乳动物是一种体型较小、长约12厘米、类似鼠青的动物,接近于今天的单孔类,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2亿年的三叠纪。它们是3亿年前被称为单孔类爬行动物的后裔。这些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和白垩纪(2.08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进化为不同的类群。绝大多数早期哺乳动物是肉食性的,但有一些以植物为食,如鼠、河狸等生活在树上的多节类动物。今天的有袋类、食虫类和灵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白垩纪(1.4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后,这些更加现代的哺乳动物扩散至每一块大陆,进化为数以千计的新物种。

四年级语文教案4

《漂浮的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

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

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两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四年级语文教案5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

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01+214-1=2214年

(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

(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

(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

1、请同学们打开书P115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

(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五、课后活动。

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桂林人民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每年都要隆重举办“山水旅游节”,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