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李盛老师

《哀江南》教案

一、 学习目的

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

二、学习重点

1.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背诵全篇曲词。

三、学习难点

1.理解文中对南明灭亡后南京城内外景象描写所抒发的感情。

2 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学习方法

点拨、解析、鉴赏

五、学习过程

【一】点拨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又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戏曲家。少年就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南明兴亡的戏剧。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曾参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遗民,感受了浓重的爱国思想,终于在一六九九年完成了传奇《桃花扇》的写作,演出后很快引起了反响。戏中明显的反清哀明的思想使康熙皇帝大为不满。第二年孔尚任被借口罢官回家,此后从事诗文写作。有诗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戏曲除《桃花扇》外,还有与顾彩合撰的传奇《小忽雷》。

《桃花扇》全剧四十出,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巨型历史剧。作者自称:“《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指南明)新事”,他之所以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目的是为了“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在众多反映历史的剧作中,《桃花扇》创作思想的明确程度可谓首屈一指。

《哀江南》为全剧结尾的一套曲子。这套曲子先铺写唱曲人目睹的凄凉景象,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放声悲歌。曲词哀切感人,表达了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二】戏曲知识

弋阳腔: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盛行民间,源出江西弋阳,至嘉靖间流传南北。

【三】文章结构

【四】作业:归纳主题

《哀江南》【二】

一、 学习目的

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

二、学习重点

1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背诵全篇曲词。

三、学习难点

1.理解文中对南明灭亡后南京城内外景象描写所抒发的感情。

2 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学习方法

点拨、解析、鉴赏

五、学习过程

【一】讨论、确定《哀江南》主题思想

《哀江南》套曲,描写了沦陷后的南京城郭萧条、皇陵破败、故宫坍塌荒芜、旧院冷落寂寥的景象,并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故国之思,表达了一定的民族意识。

【二】讨论、确定《哀江南》写作特色

先铺写唱曲人目睹的凄凉景象,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放声悲歌。曲辞优美,情调深沉。

【三】释疑解难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作者孔尚任非常注意语言的典雅,读来觉情文并茂。如“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这句,精选意象,运用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陵墓的荒凉破败,抒发了内心的哀痛之情。对偶,句式整齐,读来有一种音韵美,反问语气强烈,引人思考,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如最后一曲中,运用对偶句“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排比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眼看南明王朝由兴而亡,语言工丽,由此结束全剧,点明主旨,造成浓郁的悲伤气氛,读来备觉沉痛。然而,作者在语言的运用上主张“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典雅有余,通俗不足;谨严有余,生动不足。这实际是许多文人传奇戏在语言上的共同特征。

【四】课堂练习

阅读:

[离亭宴带歇拍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看他砌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 , , ,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原句。

2.写出下面两句的意思。

残山梦最真: 不信这舆图换稿:

3.文中运用了哪些对偶句、排比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4.文中哪些话点明了全篇的主旨?请写在下面。

答案: 1.略 2.略 3.见“释疑解难” 4.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

《哀江南》习题

1.下列加黑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琉璃(玻璃) 疾忙(急速) 刍牧(喂牲口的草)B.无聊(姑且) 不闹(热闹) 笙箫(两种乐器)

C.落照(光辉) 采樵(柴草) 梦最真(真切) D.看饱(够了) 舆图(车轿) 枯井颓巢(没有水)

(导析:注意古今异义,注意语素在不同词语中含义不同。)

2.下列四个句子,句序正确的一句是()

A.他还凭吊过前朝的历史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的遗老,游历了扬州、南京一带,这些都使他增长了不少南明兴亡的实际知识和感受,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桃花扇》的创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B.他还游历了扬州、南京一带,凭吊过前朝的历史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的遗老,这些都使他增长了不少南明兴亡的实际知识和感受,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桃花扇》的创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C.他结识了一些明代的遗老,还凭吊过前朝的历史遗迹,游历了扬州、南京一带,这些都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桃花扇》的创作起了一定作用,都使他增长了不少南明兴亡的实际知识和感受。

D.他还游历了扬州、南京一带,凭吊过前朝的历史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的遗老,这些对他思想的变化和《桃花扇》的创作都起了一定的作用,都使他增长了不少南明兴亡的实际知识和感受。

(导析:按照事情的原因、条件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列。)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决意最后完成构思已久的《桃花扇》,来“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桃花扇小引》)

B.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三易稿而书成(《桃花扇本末》)”,它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C.《桃花扇》在北京盛演,使一些故臣遗老们“掩袂独坐”“唏嘘而散”。

D.《桃花扇》是孔尚任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在掌握了大量史实材搁的基础上,根据“实人实事”而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

(导析:分清括号的位置是句中还是句末。)

4.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是()

A.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对偶)B.当年粉黛,何处笙箫?(对偶、借代、反问)

C.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拟人)D.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排比)

(导析:区别各种问的形式,)

5.下段文字中的空格处,应填入的最准确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作者不把希望寄托在以“替东林雪愤为快”的复社文人身上,是他头脑清醒的表现,()()作者阶级的局限,他不可能看到真正的出路。()《桃花扇》所歌颂的李香君的反抗和斗争这一个正面力量,最多也只能是吐“胸中之气”,最后()是不得不怀着亡国之恨,割断,尘缘,和侯方域走—上双双人道的消极道路。

A.但是 由于 因此 还B.然而 因为 所以 仍C.然而 由于 因此 仍D.但是 因为 所以 还

(导析:辨析关联词的功能,分析句子空处前后的关系。)

6.对[北新水令]至[沽美酒]五段曲词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A.进南京城沿途所见,满目萧条。B.明陵无人守,树焦羊跑,野火频烧。C.明宫墙堕柱倒,飞燕雀,住饿莩。D.秦淮更冷落,无烟无酒,目断魂消。E.长桥无片板,夕阳晚霞,少人驻足。

(导析:注意景物的情调与感情吻合。)

7.以上五段唱词的内容,其先后次序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试作简要分析。(导析:未见时以什么为顺序?既见后以什么顺序才能表亡国之痛?)

8.以上摘录的唱词中,有几处化用了前人诗文中的诗句,请找出来,并把原诗文的作者、篇目、文句写在后面。(导析:必须有前人诗句藏于心中,方可领会佳妙处,故应积累。)

9.从语法角度分析下边两句唱词有什么特殊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导析:注意扣住“语法”,则不外乎结构及其作用。)

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沉醉东风]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描绘了故国旧都宫殿柱倒墙塌,破败不堪,殿内蒿草满地,是鸟雀、乞丐藏身之地。

B.通过对故国荒凉破败的描写,表达了老艺人对国亡的悲痛。

C.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

D.这段唱词描写旧都的凄凉景象,抒发了对南明朝廷政治腐败的憎恨,对人民深重灾难的同情。

(导析:注意联系全文的中心理解段意。)

11.对[离亭宴带歇拍煞]唱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这支曲子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

B.作者以苏昆生的亲眼所见,叙写南京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反映了作者对南明亡国的沉痛心情。

C.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借景抒情,点明全篇主旨。

D.这支曲子运用对偶、排比,兼用散句,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语气贯通,具有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导析:准确把握表达方式。)

链接赏析

简评《桃花扇》

[阅读导引]

本文对《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作了简明精要的评论,认为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突出了人物的政治热情,并将其放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刻画;其次指出了在正反面人物塑造尤其是边缘人物的塑造上突破了传统。对《桃花扇》情节构思特别是结尾的深刻性给予了高度评价。阅读选段,有助于我们理解《桃花扇》。

①《桃花扇》可谓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艺术创造性。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末秦淮名妓多与当代名士交往,且表现出对于政治的热情,这使她们多少能够摆脱由妓女身份带来的屈辱感。《桃花扇》把李香君放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来刻画,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点,虽说不免夸张(如《骂筵》),但她的聪慧、勇毅的个性,还是显得颇有光彩。《寄扇》一出,写香君坚不下楼,以示对侯方域的忠贞,苏昆生问她:“明日侯郎重到,你也不下楼么?”香君道:“那时锦片前程,尽俺受用,何处不许游耍,岂但下楼?”在对政治派别的选择和对情人的忠贞中,包含了对美满人生的憧憬,这样写人物,让人觉得比较可信而可亲。

③中国古代戏剧写到政治斗争时,正反两面人物的品格常呈现为相反的极端,《桃花扇》虽不能完全摆脱陈套,但已有明显的改进。如阮大铖本是著名戏曲家,剧中既写了他的阴险奸滑,也注意写他富于才情的一面;对复社文人,剧中也触及了他们风流轻脱的名士派头。尤为突出的,是在正反两面之间,作者还刻画了几个边缘性的人物,其中杨文骢写得最为成功。他能诗善画,风流自赏,八面玲珑,政治上没有原则,却颇有人情味;他依附马、阮而得势,但在侯、李遭到马、阮严重迫害时,又出力帮助他们。象征李香君高洁品格的扇上桃花,是他在香君洒下的血痕上点染而成,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笔。由于他的存在,剧情显得分外活跃灵动。总之,在古典戏剧中,《桃花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在《凡例》中,他提出剧情要有“起伏转折”,又要“独辟境界”,出人意料而不落陈套,还要做到“脉络联贯”、紧凑而不可“东拽西牵”。这些重要的戏剧理论观点,在《桃花扇》中得到较好的实现。全剧四十出,外加开场戏、过场戏、尾声四出,规模略近于《长生殿》,但剧情要比后者复杂得多。剧中以桃花扇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串联侯、李悲欢离合的爱情线索,又以这一线索串联南明政权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枝不蔓。从戏剧的构造能力来说,《桃花扇》在古代戏剧中也是很突出的。

⑤《桃花扇》的悲剧性的结局,有力地打破了古代戏剧习见的大团圆程式,给读者或观众留下了更大的思考余地。尽管作者未必是有意识的,但也确实触及了一个相当深刻的问题:在强调个人对群体的依附性的历史状态下,某种群体价值的丧失便直接导致个人价值的丧失,这造成了人生的不自由和巨大痛苦。

⑥《桃花扇》的曲辞偏于典雅,不及《长生殿》的优美生动,但也不乏精彩之处。

12.在第2、3、4自然段横线上填上句子,要求能概括或总结这一段内容。(导析:弄清每一段所论述的问题,在该段中找到对这一问题的评价。)

13.如何理解第5自然段中加线的句子?试结合一二例说明之。(导析:这是对一个关系的判断说明,弄清判断后,在现实中找例子。)

14.试以《哀江南》为例,证明《简评》末段的观点。(先弄清什么是典雅,怎样算是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概括说明,作者认为《桃花扇》在人物塑造上有哪些改进?(注意不是举例,但是可以从例子中做出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哀江南》原文阅读

(苏云)……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柳云)呵呀呀,那皇城如何?

(苏云)那皇城墙倒宫塌,满地蒿莱了。

(赞掩泪介,云)不料光景至此。

(苏云)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没一个人影儿。

(柳云)那长桥旧院,是咱们熟游之地,你也该去瞧瞧。

(苏云)怎的没瞧--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了一堆瓦砾。

(柳搥胸介,云)咳,恸死俺也!

(苏云)那时疾忙回首,一路伤心,编长一套北曲--名为\'哀江南\'。待我唱来。(敲板唱弋阳腔介)俺樵夫呵!(唱)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牢牢。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