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2021文案1
教学目标:
A类目标:
1.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B类目标:
1.把握课文的线索,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快乐源于发现”和“幸运是努力使愿望实现”的感悟。
3.学习课文的详略安排。
C类目标:
1.感受金波作品的表述特色。
预习题设计:
1.“我”几次去寻找五瓣儿丁香?哪一次寻找过程写得最详细?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2.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圈出来吗?
3.你觉得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感受?
4.阅读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带雨的花》《沙滩上的童话》等作品。
教学板块
一、复习引入。
1.读词语:兴致勃勃、悻悻离去、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或者心理的,能谈谈对其中一个词语的理解吗?
2. 出示填空题,思考填空。
因为( ),所以我( ),最后,我( ),我体验到了( )。
能否用上以上四个词语填空?
二、学习详略,把握线索。
1. 作者说自己“乐此不疲地寻找”,具体到课文中,寻找了几次呢?这三次寻找幸运花瓣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心情不同,结果不同,详略不同。)
2.指名读描写第一次和第二次寻找的句子(5——7段),说说作者的心情变化。
板书:兴致勃勃——悻悻离去
希望 失望
3.本已悻悻离去,为何又会有第三次的寻找呢?
发现“你”找到了一朵小小的五瓣儿丁香。板书:兴奋不已
4.从12自然段写到了22自然段都在写第三次寻找的过程,也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部分,我们来仔细读读。
阅读提示:
作者是如何把第三次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写具体写生动的呢?
a.作者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
b.选择一两处,像下面这样,标出重点词语,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如: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
批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幸运花瓣,一定是在课堂上早就盘算着要去那片园林了。可见急切之情!
交流汇报:
1.那天的课, 我常走神儿, 我老是想: 我也要找到幸运花瓣!
2.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想象说话:为了能直视张开的花瓣儿,我还会用怎样的姿势去寻找?高于视线的——,低于腰部的——,再低一点的——
3.▲一朵朵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闪过: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五瓣儿丁香。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这个金波好啰嗦啊,一个词儿写了六遍,是不是像那个笑话里凑字数的小学生一样?
每一次重复给你什么感觉?加标点,谈体会。文字背后包含着什么情绪?心情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起起落落。
感情朗读。
4.▲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我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
这儿数字后面能否也都改成逗号呢?
指导朗读:“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是多么——惊喜。“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前面四瓣我是一数而过,到第五瓣我是多么的高兴啊!那是一种——板书:意外惊喜
5.你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样的一次寻找吗?(出示:专心致志)
还能换成什么词语呢?
一心一意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旁若无人 目不斜视
作者正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了细腻地描写。
6.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感觉、语言……就能把一个过程描述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提示:把第一次或者第二次详写试试?
可是,作者为什么要略写一二次的寻找,却如此细致地描写第三次寻找的过程呢?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理由?
小结:一而再,再而三,千寻万觅,乐此不疲,那种期待,那种紧张,那种渴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落,积蓄到达一个顶峰后,突然在没有预料的时候得以实现,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放大了突如其到的惊喜。这样的铺垫与衬托,最是高明啊!
如果文中的“我”是一个诗人,他此时一定会发出自己喜悦的感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感悟主题,体会哲理。
1. 回到板书:兴致勃勃——悻悻离去——兴奋不已——专心致志——意外惊喜
心情的变化,如同一根线,把三次描写连成了一个整体。在希望与失望的起起落落中,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经历了这样的三次寻觅。
课文中的“我”从这次寻觅中,找到了什么?
找到了罕见的渴望寻到的五瓣儿丁香,也找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快乐,这快乐源于一个什么样的发现呢?
2.出示原文结尾:幸运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感受?
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为什么编者删掉结尾关于幸运的感悟,只保留了作者对于快乐的感受呢?
那么这节课,你找到了什么呢?
小结:当我们专注地努力地去实现一个希望时,我们会体验到快乐,而希望实现的时刻,我们会感受到幸运。也许,希望不一定会变成现实,但至少,我们拥有一个希望,付出一份努力,就会享受到过程中的那份快乐。
四、拓展阅读,感知金波。
1.简介金波。
2.课前阅读了金波的作品,结合这篇课文给你的印象,谈谈金波的作品有什么特别之处。(提示,课文的人称形式,像散文诗一样的短句,诗化的故事。)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2021文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寻找、发现中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从而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
(2)引导学生懂得热爱生活、追求成功,懂得从生活中、奋斗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发现”的快乐。
2、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于懂得热爱、珍惜生活,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
1、欣赏名言。
2、板书课题,回忆课文内容。
因为( ),所以我( ),最后,我( ),我体验到了( )。
3、导入新课。
这快乐不仅来自发现的结果,更来自发现的过程。作者在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满足,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的快乐。
4、出示课堂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
(一)自主整体把握课文。
1、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炼课文信息,完成学案(一)中的表格。
2、汇报交流
(1)作者说自己“乐此不疲地寻找”,具体到课文中,寻找了几次呢?这几次寻找幸运花瓣各是什么结果,心情怎样,描写有什么不同?
(2)汇报表之后,引导:你发现了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第三次要详写呢?
(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找五瓣儿丁香,乐此不疲,那种期待,那种紧张,那种渴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落,积蓄到达一个顶峰后,突然在没有预料的时候得以实现,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放大了突如其到的惊喜。第一二次是地三次的铺垫与衬托,所以作者浓墨重彩描写了第三次的寻找过程,我们来仔细读读。来合作学习这一部分。)
(二)合作感受寻找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1、默读12—27自然段,找出“我”第三次寻找五瓣丁香的语句,试着在一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2、合作学习,完成学案(二),准备汇报。
3、汇报交流。
(1)我必须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清。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想象说话:为了能直视张开的花瓣儿,我还会用怎样的姿势去寻找?高于视线的——,低于腰部的——,再低一点的——)
朗读、表演读。
(2)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
一朵朵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闪过: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五瓣儿丁香。
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
我几乎要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①问:这个金波好啰嗦啊,一个词儿写了六遍,是不是像凑字数的小学生一样?每一次重复给你什么感觉?
心情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起起落落。感情朗读。
②想象说话:
(3)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
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①指导朗读:“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是多么——惊喜。“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前面四瓣我是一数而过,到第五瓣我是多么的高兴啊!那是一种意外惊喜。
②你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样的一次寻找吗?(出示: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旁若无人目不斜视
作者正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了细腻地描写。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把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描述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作者经过乐此不疲的寻找,终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啦!”同学们,“我”找到了五瓣儿丁香,得到幸运了吗?如果得到了,你觉得是什么?
(4)填空:当“我”心中萌发了_______的希望时,“我”有了一种_______的力量,继而通过_______地寻找,终于_______,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我”觉得“我”真是一个_______的人,也是一个_______的人。
三、总结悟理。
(1)总结课文:这篇散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撰写的。通过描写一名小学生锲而不舍地寻找幸运花瓣——五瓣丁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揭示了幸运源于新的发现,是一种心灵感受的哲理。五瓣丁香是不可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的,但专心致志寻找的过程,以及最终发现后的惊喜,确实令人感到无比的快乐。
(2)口语训练:
①快乐是什么?
②快乐源于一个发现,说说你们遇到的这种快乐的经历。
(3)深化主题。
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作文:读《寻找幸运花瓣》有感。
板书: 19 寻找幸运花瓣
兴致勃勃——悻悻——惊喜、兴奋
快乐是发现
努力
乐于助人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2021文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遐想”、“礼遇”、“嘉奖”、“自暴自弃”等词的意思。
2、联系发生在“我”和新班主任之间的事情,揣摩引发“我”心理变化的原因,体会年轻女教师对学生诚挚的关心和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3、结合理解“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题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置理解课题含义的悬念。
1、出示课题:4、坐在最后一排,齐读。
师:同学们,“坐在最后一排”似乎只涉及到一个小小的座位,然而,预习了课文后,你们一定有新的发现,它对文中的“我”来说意义非凡。
那么,“我”和这个座位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2、根据预习时所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从“为什么会坐在最后一排”和“又为什么离开最后一排”两方面作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学习:
⑴了解自卑的原因,板书“自卑”。
⑵从第二小节中找到体现我倔强、孤僻的事例,相机理解“遐想”
⑶强调“我”位置变动的原因。板书:第一排当中
3、师生共同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五年级时的这位新班主任改变的不仅仅是“我”的座位(板书:五年级新班主任),在座位的变动中还意味着 “我”的变化(板书:),所以课题“坐在最后一排”指的不仅仅是一席小小的座位,它还有着更深的含义。
二、概括文中介绍的几件事,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
师:小女孩的改变是从这位新来的班主任开始的,她在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事,作者写的时候没有平铺直叙,而是有详有略。
1、根据课前了解到的,先交流详写的事。
预设与引导:
△学生归纳有难度。
①提示表达要求,重在突出三方面的内容:
“我”怎样(起因)?老师怎么对待(经过)?
“我”的感受怎样(结果)?
②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第一件事。板书:第一件事
先指名交流,指导后,同桌互说,掌握概括方法。板书:那天
③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介绍第二件事。板书:一天
几天后
△将数学课上发生的事和语文测验后发生的事作为两件事。
①建立起两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在数学课上“发现近视”,在语文测验得全班第一时提议“换位子”。板书:第二件事
②引导学生讲完整。
2、继续交流略写的几件事。板书:以后
3、根据板书小结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研读7-15小节,了解“我”在老师的关心下,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
1、基于学生对第一件事的概括,从两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句子入手,体会“我”的矛盾心理。
师:语文自习课上,正当我拿着笔胡思乱想时,被老师发现了,读这两个句子,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出示: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预设和引导:
△从“老老实实”、“胆怯”、“畏惧”、“习惯”这些词中感受“我”的害怕心理。
①想象“我”在五年级之前发生此类事后的境遇,了解“我”自卑的更深层原因——由于自己的自暴自弃而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②理解“自暴自弃”。
△从“心头一暖”、“惊奇”这些词中了解“我”对这位新来班主任态度的转变。
①相机理解“礼遇”。
②联系初见新老师时“我”的“不屑”心理,指导朗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从三个反问句式和省略号中读出他内心的“愤愤不平”,并从中进一步感受“我”的倔强和孤僻。
指导读两个句子,抓住“但”、“却”,体会她矛盾的心理。板书:矛盾
2、从老师和“我”的对话中,感受老师的嘉奖给我带来的幸福感受。
⑴抽生分角色朗读9-13小节中老师和“我”的对话,联系上文老师的态度和对话中的提示语,读出语气。相机理解“嘉奖”。板书:幸福
⑵同桌互读。
3、体会作者在一详一略的叙述中流露出的幸福感受,和由此带来的自责心理。
⑴理解性引读14、15小节:
这天夜里,……
①指导“这天”是指语文自习课上受到老师嘉奖的那天;
②从“全部认认真真的补上”和“通宵未眠”感受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极大的动力。
以后的日子,……
①“以后”是指在“这天”之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
②从略举的几件事中知道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关心“我”的事情有很多,经常能体会到这种快乐,但由于篇幅有限,所以择要介绍,然而虽然写得简要,却就在这点点滴滴中“我”有了新的认识。板书:略
⑵出示学生心理活动的句子:我这才发现……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①了解“这”的意思。(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感受到了老师真心关心“我”的那时起)
②自读句子,当“我”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后,此时的“我”又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呢?(由快乐转为自责)板书:自责
③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请联系上文说说你自责些什么?
各自准备,组织交流时,重在指导学生运用上文中交代过的信息,说清楚自责的理由。
如:以前,我总以为大家是因为我丑,我笨,所以不愿意和我一块儿坐,为此我自暴自弃,即使近视也不愿跟老师提出,情愿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至于作业,除了作些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这样我的成绩只会越来越差,怎么能受到同学们的尊重和老师的宠爱呢!
……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到“我”对之前消极想法和表现的幡然醒悟;感受到文章语言间的前后联系。)
④指导读句,读出自我责备的语气。板书:只配作最后一排
4、总结7-15小节,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矛盾-幸福-自责,感受新班主任给我带来的变化。板书:改变自己的想法
四、学习16-26小节,了解同学们在老师的教育下,改变了对我的看法。
师:既然“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作者为什么还要具体介绍后面发生的那件事情呢?
1、自读16-26小节,找到其中的缘由。
预设与引导:
△因为这件事主要介绍老师发现了“我”眼睛近视,帮“我”换了位置,解决了困难。
引导学生从“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中体会“我”此时的感动。板书:感动
△因为当老师提出给“我”换位置的建议时,好几个同学都站了起来。
强调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看到了“我”的努力,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板书:改变同学的看法
△因为从白老师的话中“我”懂得了“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理解白老师这句话的含义,板书: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指导读句;从“我的热泪汹涌而出”感受在“我”知道老师良苦用心后的感激之情。板书:感激
……
2、师生共同总结:白老师的关心,不仅改变了“我”原来的想法,让“我”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而且还改变了同学对“我”的看法,她们都愿意和“我”调换位置。板书:关心
3、同桌一起有感情地朗读16-26小节。
五、联系白老师意味深长的话,理解课题的含义。
1、联系课题和白老师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小结:知道本文作者把隐含着文章道理的关键词作为课题,这是确定文章题目的好方法之一,同时,读者也可以透过课题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带着自己理解读好课题和白老师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六、回顾“我”的心路历程,了解“心理活动”描写的特点。
1、根据板书中心理变化的词出示相关句子,师生配合,整体回顾“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变化原因(师概述原因,生朗读体现心理变化的句子):
矛盾: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
幸福: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自责:我这才发现,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
感动: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感激: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我”发生着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原因,这一切都源于这位新班主任的关心。
2、对照课前预习要求,说说你认为哪些句子描写的是“我”的内心想法或感受?
学生交流。
3、指导与小结:描写“我”内心想法或感受的内容,就是心理活动描写,这在采用第一人称写文章时经常会用到;而写“感动”和“感激”的两句话,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情表现出来的,这是神情描写。
4、交流本文中其他描写“我”心理活动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七、根据板书,小结学习收获。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2021文案4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说说“孤僻、不屑、呆滞、嘉奖、懵懵懂懂”等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思想变化,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课题含义。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并有感情地读出。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
有个女孩,一直以来自认为又丑又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老师只好把她安排在最后一排。她自暴自弃,非常自卑。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新词。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我”的两件事,是哪两件事?
2、交流:
出示填空,根据填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我”哪两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在语文自习课上,我因白老师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在当天夜里,_____________,认认真真地补上了__________________。在后来的数学课上,我又因白老师_____________感动得_______________,几天后,对语文测验____________,取得了第一名,白老师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抓住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1、白老师改变了“我”。从与白老师认识的第一天起,“我”的内心就不断地因受到白老师的“注意”而翻动着。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语句。集体交流。
2、出示:“我不屑地瞧着她………她会知道……”。
(1)“不屑”是什么意思?联系上文的内容和你的生活想想“她会知道……”这里“我”可能还会想些什么吗?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指导朗读出轻视、嘲弄、愤愤不平的语气。
3、出示:“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一句。
(1)自由读读这句话,对作者这样的想法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预设:“我”为什么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呢?
(2)出示练习,联系上下文,小组讨论。
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惭愧,惭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
愤愤不平、嘲弄、轻视——她真有这样的神通吗?她会知道……她会知道……
自暴自弃——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虚荣、倔强——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
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成绩差、作业不好好做……
…………
(4)引读: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因为我,像我这样的学生,( ) 。
(5)指导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
(6)读在白老师的特别“注意”下,我笨拙勤恳的努力终于使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这震住了我,而白老师的话更让我热泪汹涌而出。
出示“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7)默读课文第二件事,联系“我”的变化,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会怎么想呢?(感激)
想像说话:我的热泪汹涌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
师: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许多年里作者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的享受的人。
五、作业。
这是一篇赞美老师的感人文章,也请你来写写自己的老师或写写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2021文案5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孤僻、不屑、礼遇、嘉奖、通宵未眠、愤愤不平、自暴自弃”等词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体会她对学生诚挚的爱心和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意思,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第一节,引读:有个女孩——
但五年级时,她却改变了,想知道发生在这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说明:
通过老师的引语,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我”的座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中间)教师总结:
在白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态度认真了,而且因为 “我”近视,同学们自愿和“我”调换了位置。
3.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新来的班主任——白老师的帮助,轻声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我和白老师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
交流:
⑴在一节语文自习课上,白老师当众宣读了“我”的造句,表扬“我”很有想象力,“我”开始认真学习。
⑵数学课上老师发现“我”近视,在“我”语文测验得了全班第一时,建议同学跟我调换座位,我坐到了第一排中间的位置。
说明:
设计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通过概括课文写了“我”和白老师之间的两件事,突出学习重点,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 、研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体会对“我”的关爱。
(一)学习课文7——14节,感受老师对“我”的赏识。
1.是啊,虽然对老师来说,这只是一些普通平凡的小事,但 “我”的内心却因受到白老师的“注意”而翻动着。默读课文7——14节,文中几处写到老师给了“我”与以往不一样的感觉,(板书:第一次)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说吗?
出示:在 ,老师 ,“我”第一次 。
(怎么样的情况下) (怎么样) (怎么样)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教学:
⑴在“我”上课胡思乱想时,老师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我”第一次享受到如此“礼遇”,禁不住心头一暖。(板书:“礼遇” 一暖)
出示句子: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引导学生比较现在与以往老师的不同态度,结合课文理解“礼遇”的意思;指导读句)
⑵在看了“我”的造句后,老师表扬“我”很有想象力,“我”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顿时大胆起来。(板书:嘉奖 大胆)
出示句子:
“非常好,很有想像力。‘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理解“嘉奖”,指导朗读)
⑶在听了“我”的想法后,老师把“我”的练习册作为范本讲起造句来,“我”第一次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板书:范本 快乐幸福)
出示句子:她没有说话,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那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理解“范本”的意思,指导朗读)
2.抓住“第一次”,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的关注使乔小叶心潮起伏,从她的三次“第一次”的感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师的赏识、鼓励……)
3.引读回顾:
一天语文自习课上,正当“我”胡思乱想时,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生: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
当老师表扬“我”造句很有想象力时,我——(生: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我大胆地说出了“我”的想法,老师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造句来,那——(生:半小时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生: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说明:
设计一个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女教师的表现和“我”的感受,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从中感受到正是女教师的关爱温暖了“我”的心田,让“我”树立了自信。
4.想象说话。
出示句子: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习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⑴ “通宵未眠”是什么意思?
⑵一个晚上没睡觉,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那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呀!这天晚上,“我”会遇到哪些困难?“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说明:
通过对“通宵未眠”的理解,设计一个想象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把“我”是如何“认认真真、通宵未眠”地补完作业这一空白点说具体,这是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再创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5.练习复述。
这一堂语文自习课对乔小叶来说是刻骨铭心的,请你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自习课上发生的这件事,注意说出老师的表现和“我”的感受。
说明:
复述这一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当然,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会出现语言的组织问题,如,语言不连贯、不通顺、啰嗦等,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指导的着力点。
(二)学习课文15——26节,感受老师对“我”的关爱。
1.从那以后,老师不仅赏识我,还特别关注我,她还关注我哪些方面呢?我在这些方面有了哪些变化呢?轻声读15——26节,边读边思考。
2.读毕交流。
3.通过引读,整合学生交流的信息:
老师特别注意检查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还特别抽空给我讲一些——(生:浅显的文学知识。)使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次语文测验之前,一向对考试——(生:毫不在意的我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最终获得了——(生:全班第一名。)
老师还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在我拙笨勤恳地努力下——(生:我的各科成绩竟然进步很快)
老师在一次数学课上发现我——(生:近视),在她的建议下,我的位置——(生: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一排中间。)
说明: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关注文本,提炼出体现“我”变化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引读整合学生交流的散乱的信息,体会“我”外在的变化。
4.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走进她的心灵深处去了解一下。
出示句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⑴自由读读这句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⑵学生交流,重点抓住下列词语理解句子:
▲愤愤不平
①“我”以往愤愤不平的是什么?(同学们不愿意和我坐、老师让我做最后一排)
②当老师刚来作自我介绍后,“我”是怎么想的?
③指导朗读第5小节,读出“我”的不屑一顾、愤愤不平。
▲自暴自弃
①理解“自暴自弃”。
②“我”的“自暴自弃”表现在哪里?(想听课,但因近视看不清板书,不跟老师提出;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其他的根本懒得做……)
▲虚荣、倔强(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
▲没能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引以为荣值得骄傲的资本。
(成绩差、脾气倔强、性格孤僻……)
……
⑶引读心理活动的句子:所以,作者说“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 ,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 ,因为我 ,像我这样的学生, 。
⑷指导朗读出惭愧、自责的感情。
⑸现在你知道“我”的内心有哪些变化呢?
根据交流,板书:自卑——自信
自暴自弃——勤奋努力
说明:
这句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体现“我”的心理变化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从而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了解“我”的内心变化,感受“我”的自责和后悔。
5.小结梳理,理解中心句。
在白老师的特别关爱下,我在语文测验中获得第一名,我——被震住了。
在白老师的特别关爱下,同学们空出第一排中间的位置时,——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了下来。
(认识生字“懵”,理解词语“懵懵懂懂” 。同学们的行为,对“我”的态度,令“我”糊涂)
可白老师的那一句话让我热泪汹涌而出,出示句子:“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⑴听了老师的话,此时的“我”热泪汹涌而出,“我”会怎么想呢?
⑵“永远坐在最后一排”是什么意思?
⑶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板书)
⑷指导朗读,读出“我”的感动。
说明:
梳理“我”的情感线索——震住、懵懵懂懂、热泪汹涌,感受“我”为自己的变化而震撼,并通过想象说话,回顾“我”的进步,体会作者的感动和对老师的感激。理解“永远坐在最后一排”不仅指位置坐在最后一个,更是指不思进取,永远落后于他人,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青年女教师,以自己对乔小叶的特别关爱和鼓励,帮助她重新树立了自信,使她正视了自己身上的缺点,爱上了学习。在白老师的教育下,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齐读)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2.她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齐读)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说明:
总结课文,通过两次朗读这句话升华学生的情感,明白课文阐明的道理。
板书:
坐在最后一排
中间
赏识 关爱
“礼遇” 一暖 自卑——自信
第一次 嘉奖 大胆
范本 幸福 快乐 自暴自弃——勤奋努力
人只要努力追求进步,就不会永远落后于他人。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七篇
入学军训心得感想体会
店长销售工作计划五篇
师德师风演讲稿一等奖10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五篇
小学一年级新推语文教案指导五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优秀试听教案五篇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三年级教案下册语文必备文档五篇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名师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新课标语文教案参考五篇
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板书设计五篇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新仿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高效教案
教师资格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应试精选模拟卷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