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孙小飞老师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论著是( )。

A.《理想国》 B.《学记》 C.《政治学》 D.《大学》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选项A,柏拉图的《理想国》,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选项B,《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化民为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体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出自《学记》。

选项C,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选项D,《大学》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B。

2.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作( )。

A.知觉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含义。

选项A,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选项B,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选项C,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选项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题干中,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作注意,故本题选C。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 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选项A,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

选项B,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培养优良班集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养成学生活动能力的基本途径,所以它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选项C,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一般分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四个环节。

选项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综上所述,本题选D选项。

4.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 D.形成守恒观念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选项A,多维思维是指儿童能从多个维度进行思维。

选项B,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儿童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或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

选项C,具体逻辑推理是指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虽然缺乏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

选项D,守恒概念的形成是指儿童认识到课题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

题干中,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故本题选D。

5.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况水平,学习迁移可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划分标准。

选项A,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选项B,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选项C,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选项D,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来划分,可以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题干中,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况水平,学习迁移可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故本题选C。

6.雕塑师在雕塑之前脑海中就已经有了成型的雕塑形象。这是想象的()。

A.预见功能 B.补充功能 C.代替功能 D.再造功能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功能。

选项A,预见功能是指想象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选项B,补充功能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想象,弥补人类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和不足,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扩大人的视野。

选项C,代替功能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慰藉。

选项D,干扰项。

题干中,在雕塑之前脑海中就已经有了成型的雕塑形象属于预见功能,故本题选A。

7.在中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实习法 C.练习法 D.讨论法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

选项A,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

选项B,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

选项C,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选项D,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题干中,在中学体育、音乐、美术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用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练习法,故本题选C。

8.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教育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选项A,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选项B,教育性教学原则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选项C,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选项D,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根本性原则),提出“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

9.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是从( )角度而言的。

A.教学 B.法律 C.人格 D.道德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的内容。师生关系的内容包括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选项A,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选项B,此项为干扰项。

选项C,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选项D,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是指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题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从人格的角度而言的。故本题选C。

1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C.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D.知识掌握太多,创造力难于发展

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能力(智力)与知识的关系。

选项A,知识是智力形成的基础,推动智力的发展。

选项B,智力制约知识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的学习进度,所以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选项C,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智力的发展,知识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选项D,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知识是智力形成的基础,高智商又是高创造性的前提,所以想要有高创造性,就要多掌握知识以提高智力,故D选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ABC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二、简答题

1.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1.【参考答案】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它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需要指出的是,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个体把成功的

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复杂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2)替代性经验。他人的替代经验也会影响自我效能。当个体看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当的人在活动中取得成功时,便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反之亦然。

(3)言语说服。通过说理让学生相信自己具有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就会给学生增添学习活动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

(4)情绪的唤起。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被讨厌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比如,紧张焦虑、精力不佳,容易降低人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

教师资格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技巧

一、整体感知

①审读题干。(从问题中获知有效信息,带着疑问通读全文)

②阅读全篇,在阅读过程中对材料做整体理解,宏观把握。(明确文章或话题的写作背景,明晰文章的行文框架与思路,把握文章体裁特点与语言风格,感知文章主旨与情感基调。)

③筛选信息。(依据问题,划定与作答相关的信息区域;把握解读角度或解题切入点。)

二、关注细节

①关注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去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理清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内容的依据。)

③重视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比如记叙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议论文及抒情散文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的语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这些句子常常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着作者的观点。)

④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的词语。(这些词语常常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三、作答技巧

①关注题目后的分值。(从分值推测答题要点,避免漏答,标清序号。)

②联系上下文作答。

③要尽量使用原文中的话,或者稍加修饰后的话语作答。(实际上,一套阅读题,四个题目中至少有两个题目是可以直接或间接用原文中的语言回答,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答案在原文中,看你会找不会找。)

④多角度分析,条分缕析。

⑤使用术语,润色语言。(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等)

四、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1.描绘类

如: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2.结构类

如:某两个或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够交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3.修辞类

如: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分析。

(二)有关谋篇布局的题型

如: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如:文章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或效果?

答题模式:方法+内容+效果

(四)有关鉴赏人物的题型

1.人物形象鉴赏

如:请简要分析人物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一个定性分析,再从几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2.人称使用鉴赏

如:使用第一/二/三人称有何好处?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中公教师网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之作文素材整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卢嘉锡是我国的化学家,他在一所学校执教时,有个学生故意用一道数学题目为难他,但卢嘉锡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并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面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卢嘉锡诚恳地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作‘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谦虚的力量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能够赢得尊重。一切真正伟大的人,都是淳朴而又谦虚的。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将自己的心缩小。虽小,但却很坚固,抵挡住外界一切的欲 望和邪念,成就他们辉煌的一生,这就是谦虚的智慧和力量。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像材料中卢嘉锡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不论是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杂交水稻种植事业努力奋斗的袁隆平院士;还是为了治愈疟疾一直不懈实验的屠呦呦。他们都是谦虚低调的学者,虽然默默无言,但有自己的坚守。不追名逐利,不阿谀奉承。谦虚是他们特有的态度,亦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谦虚或许不会是他们更加强大,但会让他们不被世俗的物欲干扰,能让他们保持初心、一往无前。

还记得2012年10月11日,一个令所有中国人激动震撼,让中国文学界沸腾的日子,中国作家莫言在那一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令人欢欣鼓舞。而得知自己获奖的莫言却直言自己“惊喜而惶恐”。取得成功,当然是令人惊喜万分的,任谁都是如此。但他却也说自己从不为获奖而写作,并认为有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足以有高人一等的资格,但莫言并没有骄傲和自满,而是依旧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依旧行走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莫言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卓越的文学才能,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谦虚的心吧!

无独有偶,一生之中有很多伟大成就的科学家牛顿也是一位谦虚的智者。恩格斯曾在《英国状况》一文中对他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但回溯历史,你就会发现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标榜自己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他只觉得自己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间捡到几只发亮的贝壳,而他面前充满真理的汪洋大海却还未被他探索完,还未熟悉,而他的成功只是因为自己站在巨人们肩膀上的缘故。可见,但凡智者,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真正的智慧者,会以一个普通的态度出现在你的面前,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面前这位看似普通者竟会是一个身怀绝技、心系苍生的人,因为这就是智慧者的本色。

厚德载物,谦虚为本。面对无常世事,面对多变环境,我们唯有以一种谦虚的态度才能更好地适应。唯有时刻保持谦虚才会拥有虚怀若谷、博大诚恳的品质;唯有时刻保持谦虚才会使自己在逆境中看到光明;唯有时刻保持谦虚才可以显示出智慧者的本色;唯有时刻保持谦虚方能冷静、专注。谦虚并不是懦弱,不是意味着落后和失败,而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明智之举,更是一种智慧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