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1
《桃花源记》
一、复习旧知
1.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如作者、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线索、顺序、故事内容等方面。
2. 展示背诵成果,此时的你,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二、品读课文
第一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豁然开朗。 渔人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 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 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学生大胆想像,尽情诉说。)
第二、三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作者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写这个理想的社会有什么用意?
(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 这个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
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
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复出”?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6、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当渔人要离开时,桃源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因桃源不易被外人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为世上的动乱黑暗、秦朝以后
的朝代变化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这一句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
第四、五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1.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不矛盾,这样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2.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像刘子骥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听到后,也高兴得想去探访,可见真实极了!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真实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3. 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鉴赏写作特色、体悟主旨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得寻“遂迷”“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
2. 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情节的曲折、跌宕。表现在:①渔人迷路了,会怎样?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③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⑥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⑦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
3.你是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
(言之有理即可,如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 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2. 亲历桃源:假如你亲身到了桃花源,请展开想像,描述一个特定情境,展现桃源之美。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2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积累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
2.了解陶渊明,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感情。
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主要内容,深度情感等写作特色,并能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勾起了无数人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不仅要能够在这个虚幻的桃花源里欣赏风景,更要在此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由于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功底,具有初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能力。只要课上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做好领路人,让学生如临其境,就能和那些桃花源人一起感受幸福人生,也能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社会理想。故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1.利用学文言文的方法积累常用文言知识。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新课标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认为教师应教给学生学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诵读法、想像法、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我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营造美的意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桃花源,深入到文本的最深处,走进陶渊明的内心去理解他写作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也来创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
今天,让我们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生说,师补充)
三、出示学习目标(2课时的总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四、稍作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 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
(2)指名读,点评。
2. 了解文意。
借助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以及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注意落实关键字词的意思,将不懂的做上记号,自学结束后提出来全班讨论。
质疑求助——归纳整理
如(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2)古今异义字词(3)通假字(4)一词多义(5)同义词
(6)成语(7)句子翻译(8)故事内容等。
五、课堂提高,优化练习
请在“桃源漫步”“桃源上学”“桃源放牛”“桃源作客”“桃源游戏”等角度,自选一个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描绘,不少于200字。
六、总结得失,练习背诵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3
《桃花源记》
一、内容回顾
1. 同学互相就上节课所学来提问。
2. 按照“捕鱼忘路——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渔人行踪线索,讲述桃源故事。
过渡: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美、乐、奇)
二、想像桃源之“美”
1. 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开展朗读比赛。
2.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如: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三、感受桃源之“乐”
1.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男女、老幼、渔人)
2. 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
如(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
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乐在……
四、评说桃源之“奇”
桃花源的美丽快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讨论,交流。 (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
(2)人奇。如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如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赏读课文
在投入的赏读中,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
六、研课文,悟主旨
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呢?我们又该如何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呢?
(学生深入文本,领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见。)
七、总结全文
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渊明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八、布置作业
1. 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陶渊明)《桃源行》(王维)《桃源图》(韩愈)《桃花溪》(张旭),
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诗句,也可以写心得体会。
2.千百年来,“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桃花源”魅力长存的原因。
3.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写一篇习作。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4
《自然之道》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5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 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可以从书本、报刊、电脑等中查找,做好记录。
2. 教师可制作课件。
二、课堂学习
1.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引入“恐龙”这一话题。
2. 导读《被压扁的沙子》
①出示导读话题:
文章提出的两种观点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证明其中的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②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探究,形成结论。
指名回答上述话题,师生共同形成如下结论,多媒体展示:
观点:“撞击说”和“火山说”。
说明方式:提出两种看法,证明其中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说明依据:斯石英的形成原因及性质。
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③教师小结:文章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行文的。
3. 自读《恐龙无处不在》
①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眼光阅读分析说明文的写作思路,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
②学生学法实践:
用上述学法自学课文《恐龙无处不在》;指名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三、语言实践活动
1. 活动话题:我眼中的恐龙活动要求:依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知道的恐龙及相关的话题。
2. 活动话题:我来到了恐龙时代活动要求:合理想象,展现你最佳的创意。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评价。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时代楷模潘东升事迹心得感悟五篇范文
幼儿园数学老师期末工作总结
关于文员的工作计划五篇
长城英语演讲稿范文
语文复习计划整理
初一语文复习题必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单元整合教案案例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初中语文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重阳节饮食习俗
迎接重阳节诗歌朗诵六篇
六年级语文下半学期教案设计五篇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样本
建团百年的诗歌五篇
母亲节现代诗歌精选五篇
适合建团100周年的诗词五篇
迎接建团100周年现代诗歌五篇
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现代诗歌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