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乐山龙舟会》课文及教案

秦风学老师

《乐山龙舟会》课文

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宽阔的江面,“绿杨夹岸水平铺”,是举行龙舟竞渡得天独厚的地方。

乐山龙舟会融文化、艺术、经济、旅游、体育于一体,规模宏大,极具地方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数十万乐山人民欢庆端午佳节,观赏龙舟风采。

江岸上彩楼林立,彩灯高悬,旌旗飘摇,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游弋,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有的摇头摆尾,神采奕奕;有的喷火吐水,威风八面。

信号弹划过天空,龙舟夺标开始了。各色各状造型的“蛟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欲争群龙之首。此时,乐声响彻江面,皮鼓咚咚,铜锣当当,号子高亢。每只龙舟上,身着一色服装的十四名健儿分列两舷。健儿们激浪高歌,狠劲猛划,奋力冲刺;两岸山呼海啸,滚起阵阵“加油”声浪。真是“千顷水面琉璃滑,百艘龙舟竞争先”。

传统的抢鸭子竞赛是龙舟会上精彩纷呈的项目之一,也是白天活动的高潮。一只只鸭子抛向空中,嘎嘎叫着扑腾到水面。龙舟上敲着急促的锣鼓,划桨者奋力击水,围追堵截,鸭子扑打着翅膀纷纷逃避。只见抢鸭子勇士跪蹲船头,双眼凝视着猎物,一旦接近目标,便眼疾手快地跃入水中。眼看鸭子在劫难逃,不料它们狡黠异常,竟然一下子潜水遁去,消逝得无影无踪。然后,鼓锣暂停,船上、岸边的人们聚精会神地扫视着水面,鸭子一露面,立刻喊声乍起,各船迅速拨转船头重新“围剿”,水面立时锣鼓喧天。就在小伙子跃入水中的一刹那,鸭子再度潜入水中逃出重围。观众中响起一片掌声,为抢鸭者鼓劲加油。那些抢到鸭子的勇士们,激情满怀地把捕获物高高举起,赢来了船上和岸上的阵阵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

晚上的放漂灯活动是压轴节目。夜幕降临,乐山上空礼炮隆隆,彩灯光芒四溢。河面各只彩船上,无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日光灯齐放光华,闪烁迷离,和水中倒影连成一片。漂灯点缀河面,似万点繁星坠落人间。在奇光异彩交相辉映中,众多的龙舟如银河流星,顺河而下,千姿百态,令人叫绝。在探照灯的扫射下,河面激起变幻莫测的五彩霞光。一时间,呈现出一派光的天地、色的世界。

《乐山龙舟会》教案

【教材分析 】我国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是举行龙舟竞渡得天独厚的地方。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乐山龙舟的盛会,能用词语概括这一盛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会本课重点词句,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习课文描写一种活动的写作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风格清新,通过朗读和独自吟诵,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学生会通过朗读和吟诵把乐山龙舟的盛会的规模宏大,喜气洋洋表达出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乐山龙舟会有哪些内容。默读课文,做课后两个思考题。

【教学准备】乐山龙舟会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理解词语:得天独厚、游弋、狡黠、乍起。

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小组内汇报交流: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

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理解“绿树夹岸水平铺”及“千顷水面琉璃滑,百艘龙舟竞争先”的意思。

指名说泛指在水中游动声音高而洪亮包围起来剿灭辽阔的水面如同玻璃一样光滑剔透,上百艘龙舟争先恐后勇夺冠军。(2)《乐山龙舟会》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活动?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

龙舟夺标、抢鸭子竞赛、放漂灯活动

规模宏大、喜气洋洋、精彩纷呈

(3)你最喜欢那一项活动?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

比如说:放漂灯:这是晚上的高潮,到处呈现出一派光的天地、色的世界。因为晚上彩船上会亮起无数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日光灯,它们交相辉映、与水中的倒影连成一片,在探照灯的扫射下,仿佛是一条闪动着的五彩的银河

(4)乐山龙舟会有什么特点?

四、感情朗读,升华认识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

《乐山龙舟会》教学反思

《乐山龙舟会》课文中的场面描写堪称典范,我设计了读写结合的环节,在充分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我注意联系了学生在不久前参加的铲雪活动,指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抢鸭子场面来修改自己的习作,体验在感悟课文后创作的快乐。让语文课既“好玩”,又实用。

回顾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如何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自然、更自由,如何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等等我引导得还远远不够。但我想,在语文课动念的生成中,只要教师敢于突破固有思维这块“顽石”,在准确把握文本的前提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火花的碰撞和灵感的相互启迪,才能享受到语文中的灵动与诗意!今后我还要继续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下去,力争把语文教得“好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