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4)及答案

张东东老师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4)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B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2、我国尝试编写具有*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材开始于( B )。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3、以下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错误的是( D )。

A.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B.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C.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D.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完全无关

4、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D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5、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6、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7、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 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

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碘缺乏会导致儿童、青少年( D )。

A.甲亢

B.无力

C.心理疾病

D.生长发育和智力受影响

10、( A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A.积极

B.

C.民主

D.消极

1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C )。

A.内在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无意强化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其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B )。

A.推行回归教育

B.实施终身教育

C.改革正规教育

D.发展成人教育

1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 )。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14、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C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5、 “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D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6、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D )。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D )。

A.教师

B.学生

C.校园设施

D.学校的观念文化

18、科学学习要以( C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A.合作

B.交流

C.探究

D.实践

19、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0、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B )。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教师资格笔试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

报考对象及条件

1.报考人员基本条件: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③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④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

2.属地管理要求:申请人应在户籍关系或人事关系或学籍关系(在校生)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根据《教育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号)文件精神,申请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时提交的工作单位或者人事关系证明,改为居住证。具体属地管理要求,按当地教育考试招生机构报名实施方案执行。

3.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自愿原则,可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4.学历要求:

①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幼儿师范或者其它中等专(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②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中等师范或者其它中等专(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③报考初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它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④报考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它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⑤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5.其它否决条件:

①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

③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④不符合报考条件投机报考的,后果自负(后期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时,其考试成绩无效)。

6.报考面试的先决条件:相应类别笔试科目全部合格并在有效期(2年)之内。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1.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所以要知道什么是想象,我们得先知道表象的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前面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因此想象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分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做题关键: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

例子:①白日梦;②庄周梦蝶。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做题关键:有目的性,自觉进行。

①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做题关键:有提示。

例子:①读者阅读《西游记》,头脑中呈现关于西游记的人物形象。(读者通过书中言语的描述,形成事物的形象,这属于再造想象)。

②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做题关键:无提示,独立创造。

例子:①作者编写《西游记》,头脑中呈现关于西游记的人物形象。(作者独立创造出书中的人物形象,这属于创造想象)。

【易错纠正】

再造想象VS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强调有外在提示;创造想象强调独立创造。

③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当人们依据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来想象时,这种想象叫理想。

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不能实现的想象,这种想象是空想。

【易错纠正】

理想VS空想

符合客观依据,能实现的是理想;违背客观依据,不能实现的是空想,如:水中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