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习题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答案

刘莉莉老师

教师资格考试习题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内实施以相应的教

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2.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 )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其次,请大家认真阅读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的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抓关键期,在关键的时期内进行教育,人的行为习惯习得较为容易。A选项顺序性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循序渐进;B选项阶段性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内容、方法等的选择上不能“一刀切”;C选项互补性的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扬长补短;个体差异性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因材施教,故本题答案为D。复杂度系数一颗星。

2.【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陵节而施”出自《礼记·学记》,陵节而施之谓孙: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陵,超越。节,限度。孙,通“逊”,顺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A选项中顺序性规律的教学启示应循序渐进,B选项中互补性的教学启示应为扬长避短,C选项中不平衡性规律的教学启示应抓关键期,D选项中个别差异性规律的教学启示应因材施教。故本题答案为A。复杂度系数一颗星。

3.【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A选项中顺序性规律的教学启示应循序渐进,B选项中不平衡性规律的教学启示应抓关键期,C选项中互补性的教学启示应为扬长避短,D选项中个别差异性规律的教学启示应因材施教。故本题答案为D。复杂度系数一颗星。

4.【答案】A。解析:A选项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在制定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时不能一刀切;B选项顺序性指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推进;C选项不平衡性指个体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一些方面则需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要求在教学中抓关键期;D选项互补性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做到扬长避短。题干的描述未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故答案为A。复杂度系数一颗星。

通过以上习题的作答及解析,相信大家对自己的掌握程度已经有所了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一部分知识点属于历年的,出题的形式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出题的角度有两种:一种是考查具体表现;另外一种是考查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所以建议大家在复习时,从这两个角度出发,通过习题的作答能够触类旁通,顺利通过!

期待与你们下次再见!

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报名条件

报考条件

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且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以在我省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一)在读学校、户籍或有效居住证(临时居住证不可以报考)在云南省的中国公民;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四)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教师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报考高级中学教师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五)云南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三年级及以上在校生和在读研究生,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五年级学生,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全日制在校三年级学生,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到就读学校所在地报考。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毕业前不得报考。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教育类研究生、公费师范生,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也可自愿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

(六)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13号)有关规定执行。

(七)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局国务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秘书行政司关于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师厅〔2019〕1号)精神和省教育厅有关要求,从2019年起,在我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可凭有效期内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报名条件、程序和提交材料与我省其他考生相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分阶段进行教育、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等。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学生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反面例子为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要求教师为学生发掘潜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容易犯错,所以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即进行容错教育;反面例子为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教师不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要求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肩负学习任务的人,也看做知情结合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可“去人性化”看待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自身有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反面例子为教师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不是橡皮泥,教师不可随意按捏。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并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反面例子:教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学生享有权利,且承担义务和责任,所以教师不应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

总结:学生观识记口诀:“两独一发”,“发展的人能(潜能)旅(规律)程(发展过程中)”,“完整独特差异大”,“客观存在,学责主体”。